佛誓勸持品第八 爾時阿難白佛言:世尊,如此心法,佛自依持以大神通,即得如法也。乃諸菩薩金剛久處佛行亦至佛所,即能學佛堅固住決定不退,得菩提證。如諸下愚欲樂求者,雲何得至?佛力廣大,威德玄曠,志行深邃,住大忍力,然始得成。今者,雲何欲令眾生修學此法?雲何得如法?雲何證驗?雲何能了見眾生心事?當見之時,有何法則得辨邪正?復有何法,令諸魔王等一切諸大惡王、諸余變怪,即自調伏?復有何法,立證佛心?我聞契經所說,久受勤苦,具修諸度,猶未即證。我今不知所趣,唯願為我解說一切所有法要,證驗成佛及世間所知。 阿難言:如此心法,佛自依持以大神通,即得如法。諸菩薩、金剛。久修佛行,亦至佛所,即能學佛堅固不退,得菩提證。 然今諸凡愚下劣欲樂求法者, (1)雲何得至? 佛力廣大,威德玄曠,志行深邃,住大忍力,然始得成。 (2)今者,雲何欲令眾生修學此法? (3)雲何得如法? (4)雲何證驗? (5)雲何能了見眾生心事? (6)當見之時,有何法則得辨邪正? (7)復有何法,令諸魔王等一切諸大惡王諸余變怪即自調伏? (8)復有何法,立證佛心? 我聞契經所說,久受勤苦,具修諸度,猶未即證。我今不知所趣,唯願為我解說一切法要,證驗成佛及世間所知。 佛贊阿難:善哉!善哉!汝欲知者,聽受思惟,我今當說。阿難,其此佛身,世間有誰能識?有誰自知?有誰行行一無差失?有誰能知盡生死際?實無有知,唯佛與佛能知此事。阿難,我此心咒,但行慈悲,日持千遍,得滿千日,佛力自成,所作自成,十地願力不能回也。 此段「佛身」即「佛心」之義。 阿難八問,實代諸凡愚下劣而問,亦稱如來心懷,故佛連贊曰:善哉,善哉。 佛言,此佛心,世間有誰能識?有誰自知?有誰行無差失?有誰能知盡生死際?實無有知,唯佛能了。 然阿難問「諸下愚欲樂求者,雲何得至?雲何欲令眾生修學此法?雲何得如法?復有何法,立證佛心?」佛言但以慈悲心,日持千遍心中心咒,得滿千日,佛力自成,所作自成,十地菩薩願力亦不能使之回轉也。 須知持咒是甚深般若,持得純熟,萬緣齊放,能所頓空,即是無住。於此之時,一句咒語,朗然明白,相續不斷,即是生心。暗合道妙,巧入無生,不行而行,無到而到。句句是佛知見,念念放般若光。 「但行慈悲,日持千遍,得滿千日,佛力自成,所作自成」,首要在慈悲心,若無慈悲心,修法無成,縱有所感,亦為魔業,此為關鍵,如《大日經》曰「悲為根本。」 「千遍」不止實指一千之數目,亦喻極多之意。修持心中心法,非但上座結印,應心念耳聞,更應將一句心咒,當做本命元辰。時時繫念,刻刻提持。以能持之心,持所持之咒,能所分明,相續不斷,則證事一心。 忽爾能所雙亡,根塵迥脫,靈光獨耀,徹見本來,則證理一心。甫知嬉笑怒罵、謦頦掉臂,皆是海印放光;在在處處、物物頭頭,無非真心顯露。 繼而遇境逢緣,綿密保任,念念熏修,心心覺照,順逆無拘,縱橫自在,則證理事一心。 最後只是飢餐渴飲,閑坐困眠,從心所欲,逍遙灑脫,則證事事一心。 至此則佛力自成,所作自成。安住三德秘藏,徹證常樂我凈。遍入十方剎海,廣度無量眾生。 然亦不可著在佛果窠臼里,尚有向上一路,千聖不傳。法界量滅,始好說禪。 復有一法,欲知驗者,持十萬遍外,含一口水,心誦百遍,應有所作,以水噀之,諸苦除滅,若得除者,必定大驗。持至百萬遍,噀山得倒,眾罪得滅,諸有災疫鄣即滅。於世間作不祥者,於晨朝日噀一口水,得滿三日,災疫即滅,能護大千世界地及虛空。 此答阿難問「雲何證驗?」佛言持十萬遍咒語後,含一口水,心誦百遍,應有所作,以水含口噀噴之,諸苦除滅,若得除者,必定大驗。持至百萬遍,噀噴山亦得倒,眾罪得滅,諸有災疫即滅。於世間作不祥者,於晨朝日噀噴一口水,得滿三日,災疫即滅,能護大千世界及虛空。 欲定邪正者,取一銅鏡,無問大小,咒經萬遍,持行乃至,邪正必定決了。 若欲知此心、彼心、諸佛心、菩薩心、金剛心、諸天心、四果聖人心、四海龍藏心及龍王心、天王心、日月星宿心、葯叉羅剎心、一切鬼神王乃至世間隱形伏匿心、及世間眾生心,並知所緣之處。按《法華經》庄嚴六根功德從此而生,佛子必定,凡夫必定,菩薩必定,金剛必定。能作此法,余無能者。 此先答阿難問「當見之時,有何法則得辨邪正?」 佛言欲辨定邪正者,取一銅鏡,大小無論,持咒經萬遍,修行乃至,必定能決了邪正。 阿難問「雲何能了見眾生心事?」 佛言若欲知此心、彼心、諸佛心、菩薩心、金剛心、諸天仙心、四果聖人心、四海龍藏心及龍王心、天王心、日月星宿心、葯叉羅剎心、一切鬼神王乃至世間隱形伏匿者心、及世間眾生心,並若欲知所緣之處者。 如《法華經》<法師功德品>雲:「爾時佛告常精進菩薩摩訶薩:『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是法華經,若讀、若誦、若解說、若書寫,是人當得八百眼功德、千二百耳功德、八百鼻功德、千二百舌功德、八百身功德、千二百意功德,以是功德,庄嚴六根,皆令清凈。是善男子、善女人,父母所生清凈肉眼,見於三千大千世界、內外所有山林河海,下至阿鼻地獄,上至有頂,亦見其中一切眾生,及業因緣、果報生處,悉見悉知。」 持咒功德無量殊勝,可庄嚴六根,使六根清凈,開發六根功德,入達六根互用,而得解脫自在之勝境,由此能悉見悉知眾生心事,即所謂「庄嚴六根功德從此而生」。 阿難問「復有何法,令諸魔王等一切諸大惡王、諸余變怪,即自調伏?」 佛說此段經意,無論佛子、凡夫、菩薩、金剛,但能作此法,必定令諸魔王等一切諸大惡王、諸余變怪,即自調伏,余無能者。 阿難復白佛言:世尊,如修此法,有何壇界?有何葯木?有何供養?有何香花?有何彩色?有何知識?用何處所?請具說之。 阿難復問佛言:修此法時,應如何結壇界?需用何種葯木?需用何種供養?需用何種香花?需用何種彩色裝飾?需用何種知識?需用何種處所?請具說之。 佛告阿難:汝為顛倒,為是正問?若是正問,即此顛倒。若正者,不應問。此如來心從色生邪?執法像法事法我都不為,唯有心法至心實際。 阿難此七問,實為顛倒,故佛反詰阿難七問是正問耶?若是正問,因何如此顛倒?若是正者,不應如此七問。蓋如來心,畢竟清凈,豈從色而生耶? 佛說此經宗旨為傳最上乘禪,故復曰「執法像、法事法我都不為,唯有心法至心實際。」即凡執法像、執法事等等向外攀緣,心外求法之事,如堅執法相,牢持儀軌,貪取功德,追趕任務,披枷帶鎖之修法,佛都不為。佛之本懷,唯傳心法,而度眾生,悟入法性,至心實際。 「實際」,真實際極之意。即指絕離虛妄之涅槃實證;又指真如之理體。《金剛三昧經》「佛言,實際之法,法無有際,無際之心,則入實際。」 又《大智度論》卷三十二「實際者,以法性為實,證故為際。如阿羅漢,名為住於實際。(中略)善入法性,是為實際。(中略)實際即涅槃。」 《中論》卷四「究竟推求世間、涅槃實際無生際,以平等不可得故,無毫釐差別。』」此謂涅槃即實際,而生死與涅槃亦皆平等不可得而無毫釐之別。 禪宗常用『實際理地』一語,表示超越斷絕一切差別妄見的平等一如之世界,或真實究竟之境地。 阿難,無有一法攀緣至如來處,心無異境,唯一是實。 實際理地,一法不立,纖塵不染,故佛言無有一法能攀緣至如來處,心無種種異境,唯此一真實。如《法華經》雲「唯此一事實,餘二則非真。」葯山禪師曰「皮膚脫落盡。唯有一真實。」 阿難,若一切事法能作佛者,何不於事放大光明於身心?若於身心,當知事法,一無事立。 佛為破阿難著相攀緣心,復反詰曰:若一切事法能作佛者,如來何不於事放大光明於身心?若深究身心本不可得,當知事法,一無立處。 何以故?我昔凡夫時,往尼佉羅山,見諸咒仙作種種法,我於彼時近得此咒,才經七日,其諸咒仙不識我身,為是惡人作種種惡術,欲降伏於我。盡其神力,以經七日,殊無所獲,唯自焦枯。我時憐念,即語諸仙,當知如汝力者,縱盡大劫,不能害我,若害得者,無有是處。諸仙齊來即語我言:汝得他心智耶,知我有害?我即告言:我得。諸仙問言:既是得者,我有何害?我即告言:汝等並隈平章,此是惡人,宜作某法。在並隈處作彼人形,以刀刻之,其人即死,不復前進,傳說我輩。其時諸仙聞說此事,心即憔悴,即來頂禮於我。復問我言:聖者雲何知耶?我即答言:仙眾,汝等是妄,我即是真。汝即是邪,我即是正。汝即見有,我即見空。汝即是枝葉,我即是根本。汝即是虛,我即是實。汝即是諂佞,我即是直信。汝之有法,從我而生。雲何兒子反害父母?豈有枝葉相害於根?豈有虛偽害得真實?豈有螢火害得日光?豈有微土能竭大流?豈有毒葯氣能破甘露味?豈有羅剎損得佛身?豈有蟻子撼須彌山?爾時諸仙聞我此語,心生嗔怒,共我角力,以諸星術怖脅於我。我時須臾憶念,定即在心,以氣噓天,誦咒七遍,黑雲遍空,星宿不現,日月無光。我復吹地,其地動搖不安經七日。我復以心召喚十方佛,十方同時來至我頂,應時我身邊所有與我同類,唯我能知,諸佛亦不覺。我復以眼視於十方,其時仙眾惶怖無計,求哀頂禮,依附於我,復重懺悔,唯願救護,令我無畏。我即以佛心觀之,即得無畏,即於我所受佛心中心法,便得神通。 此段佛憶念往昔為凡夫住尼佉羅山降伏諸咒仙之事。 此段經文中「隈」意為山水彎曲處;「平章」 意為商量處理;「憔悴」意為憂戚。 佛昔凡夫時,往尼佉羅山,見諸咒仙修種種法,佛於彼時方得此心中心咒,才經七日,其諸咒仙不具慧眼,誤以為佛為惡人,故作種種惡術,欲降伏佛。然彼等盡其神力,經七日,殊無所獲,唯自身心焦枯。 佛時憐念,即語諸仙,當知如汝等力者,縱盡大劫不能害我,若能害者,無有是處。 諸咒仙齊問佛言:汝得他心智耶,知我有害? 佛即告言:我得。 諸咒仙問言:既是得者,我有何害? 佛即告言:汝等於山水彎曲處商量,此人是惡人,宜作某法降伏之。在其處作彼人形,以刀刻之,其人即死,不使其人復前進,為我輩傳教說法。 其時諸仙聞說此事,心即憂戚,即來頂禮於佛。 復問佛言:聖者雲何知耶? 佛即答言:仙眾,汝等是妄,我即是真。汝即是邪,我即是正。汝即見有,我即見空。汝即是枝葉,我即是根本。汝即是虛,我即是實。汝即是諂佞,我即是直信。汝之有法,從我而生。 眾咒仙皆著相而修,不達實際理體,故佛比喻六項對比,以突顯如來心法之殊優,破斥心外求法之卑劣。佛復反詰言:豈有兒子反害父母?豈有枝葉相害於根?豈有虛偽害得真實?豈有螢火害得日光?豈有微土能竭大流?豈有毒葯氣能破甘露味?豈有羅剎損得佛身?豈有蟻子撼須彌山? 爾時諸仙聞佛此語,不能信受,反生嗔怒,與佛角力,以諸星術怖脅於佛。佛時須臾憶念,定即在心,然後以氣噓天,誦咒七遍,黑雲遍空,星宿不現,日月無光。佛復吹地,其地動搖不安經七日。佛復以心召喚十方佛,十方佛同時來至佛頂,應時佛身邊所有與佛同類者,唯佛能知,諸佛亦不覺。 佛復以眼視於十方,其時仙眾惶怖無計,求哀頂禮,依附於佛,復重懺悔,唯願救護,令我無畏。 佛即以佛心觀之,即使諸咒仙得無畏,於佛所受佛心中心法,便得神通。 阿難,我此心法,與十方所有諸惡心法為主。若人求一切事法及非事法,是世諦法出世諦法,不依我此心法別得神通者,無有是處。 佛憶言降伏諸咒仙故事,旨在突顯如來心法之無上殊勝,說明依佛心法修持之必要。故佛言,我此心法,為十方所有諸種惡心法之主。若人求一切事法及非事法,世諦法出世諦法,然不依我此心法別得神通者,無有是處。 爾時阿難復問佛言:如上所說,有定印者,其印如何?願為宣說定印軌則? 佛告阿難:善聽。先以結跏趺坐,念我心咒一七遍,呪手然結定印。先仰左手搭於交腳,即以右手仰安左手上,以十指與脘骨齊,以右手中指捻大指上文成。 阿難復問佛定印結法、軌則,佛告阿難先以結跏趺坐,念心咒七遍,然後結印。此印結法表萬法不出一心,定則法界寂滅,用則遍及十方。 若人誦咒一百八遍三度,踴身乃至地下、虛空,及三十三天,皆悉撫心生善。一切諸大惡王,能害人者能障道者,皆使念佛,令不謗佛。令諸眾生得佛菩薩,永不退轉,識宿命智。 如來常以此印召慕有緣,令其大地三十六種震動者,常用此印。此印功力,不可具說。所有持者,但自知之。 此言定印功德作用,「踴身」意為縱身,「撫心」意為收斂心神。 此段言,誦咒一百八遍為一度,若持三度,無論縱身至地下、虛空,乃至於三十三天,皆可悉使彼等撫心生善。一切諸大惡王,能害人者,能障道者,皆可使之念佛,令不謗佛。可令諸眾生得佛菩薩果,永不退轉,可令眾生得宿命智。 如來常以此印召慕有緣,亦用此印令大地三十六種震動。此印功力,不可具說。所有持者,但自知之。 「三十六種震動」依《華嚴經》卷十六、《廣博嚴凈不退轉輪經》卷一等舉出震動有:動、起、涌、震、吼、擊(搖)等六相,各相復分小、中、大等三種,故計有動、遍動、等遍動、起、遍起、等遍起、涌、遍涌、等遍涌、震、遍震、等遍震、吼、遍吼、等遍吼、擊、遍擊、等遍擊等十八相。 《大方廣大庄嚴經》卷二則舉出搖動、極搖動、遍搖動、扣擊、極扣擊、遍扣擊、移轉、極移轉、遍移轉、涌覆、極涌覆、遍涌覆、出聲、極出聲、遍出聲、邊涌中沒中涌邊沒、東涌西沒西涌東沒、南涌北沒北涌南沒等十八相。兩者合為三十六種震動。 爾時阿難白佛言:世尊,如來所持能如是,其未得佛心者雲何持耶? 我見諸葯或香或臭,我見諸水或濁或清,我見日月或明或暗,我見所修或凡或聖、或佛或魔、或想或像、或有或無、或安或危、或是或非,如上事者乃有無量,先後(不)定境像顛倒,幻化不一。 雲何如來以諸凡夫同佛持耶?若得佛持,一一佛業,若非佛持,即是魔業。雲何如來以諸凡夫同一佛心? 阿難復問,如來已得佛心,故所持能有如是神效,然未得佛心者,應如何持耶? 我見諸葯或香或臭,諸水或濁或清,日月或明或暗,所修或凡或聖、或佛或魔、或想或像、或有或無、或安或危、或是或非,如上事者乃有無量,先後(不)定境像顛倒,幻化不一。 如來如何使諸凡夫等同佛持耶?諸凡夫若能等同佛持,則所修一一盡是佛業,若非佛持,即是魔業。如來如何使諸凡夫與佛同心? 佛言:阿難,善哉!善哉!一切凡夫能受持戒我此心者,實同我心,即同我力。 阿難所問,關乎佛魔事業之根本區別,於諸學人,至為重要,故佛連贊。佛言一切凡夫若能受持戒,修此心者,實同我心,即同我力。 佛於本經多次強調持戒,然於此句「持戒」非只指五戒等,更為言受持佛戒,即受持開發眾生本有佛性至佛果之戒。此戒以眾生本具之佛性為體。又稱佛性戒、佛乘戒、一心戒、金剛寶戒。系大乘戒之總稱。蓋一切意、識、色、心皆攝入此佛性戒中,眾生受持佛戒即入諸佛位。故佛言「一切凡夫能受持戒我此心者,實同我心,即同我力」。 若不得者,我受輪迴六道生死,所說言教並是虛妄墜墮眾生,當知我即是魔非如來也。 佛為使阿難及未來一切眾生斷疑生信,故於此段經文,誓言為證。佛言:若受持佛戒,而未同佛心,未同佛力者,佛即受六道輪迴生死,佛所說言教並是虛妄,退墮眾生位,當知佛即是魔非如來。 阿難,汝當有疑。阿難,汝更聽我所說。若有眾生能持此法,即如來心,如來心藏此人守掌;當知此人即如來眼,所有瞻脈與佛齊等;當知此人如是求,手掌上安置是人故;當知是人是如來頂,如來頂上安置此人故;當知是人是如來心,如來心藏付囑是人故;善男子,當知是人是如來依,久遠過去諸佛依護此人廣救世諦故;當知此人即是佛樹;即是佛日,永劫不滅;當知此人是佛金剛山也。 瞻為膽的繁體字。 佛誓庄嚴,嘔心瀝血,真實可信,然大悲世尊仍猶憂憐阿難有疑未決,故喚阿難更聽佛說。若有眾生能持此法,其功德殊勝,當如九喻: 當知此人即如來心,如來心藏,此人守掌。比喻修持此法能悟佛真心。 當知此人即如來眼,所有膽脈,與佛齊等。比喻修持此法能等同佛身。 當知此人即如是隨求,如來手掌上,安置是人。比喻修持此法能隨求自在。 當知是人是如來頂,如來頂上,安置此人。比喻修持此法能得無上尊貴。 當知是人是如來心,如來心藏,付囑是人。比喻修持此法能傳佛心印。 當知是人是如來依,過去久遠諸佛依護此人廣救世諦。比喻修持此法能普渡眾生。 當知此人即是佛樹。「佛樹」即菩提樹,佛成佛於此樹下,故雲佛樹。比喻修持此法能證正覺。 當知此人即是佛日,永劫不滅。「佛日」比喻修持此法能破煩惱黑夜。 當知此人是佛金剛山也。「金剛山」比喻修持此法,難可破壞。 假使世界千萬億恆河沙數諸惡災祥同時出現,大地傾覆,一切山河、大海、目真鄰陀山、鐵圍山、大鐵圍山及十寶山一時傾覆,龍藏浩沸,天地變滅,星宿墮落,眾生都盡,此人不畏滅沒、破壞,無有一切諸惡能得其便。 佛說九喻,已完全彰顯眾生能持此法之決定殊勝,但仍猶憂憐阿難有疑未決,故再次強調: 假使世界千萬億恆河沙數之諸種惡災凶兆同時出現,大地傾覆倒塌,一切山河、大海、目真鄰陀山、鐵圍山、大鐵圍山及十寶山一時傾覆倒塌,龍藏浩沸,天地變滅,星宿墮落,眾生都盡,然此人不畏懼滅沒,亦不畏懼破壞,無有一切諸惡能得其便。 「滅沒」意為死亡;「破壞」意為被諸惡擾亂。 「目真鄰陀山」 又作目鄰山。龍王名。取所住之龍王以名山也,《慧苑音義》下曰「目真或作牟真此雲解脫,是龍名也。鄰陀此雲處,謂有龍於此窟中因聞法解脫龍苦,故名解脫處窟。」 「鐵圍山、大鐵圍山」佛教之世界觀以須彌山為中心,其周圍共有八山八海圍繞,最外側為鐵所成之山,稱鐵圍山。即圍繞須彌四洲外海之山。大中小三千世界,各有大中小之鐵圍山環繞。環繞三千大千世界的鐵山,稱大鐵圍山。 「十寶山」即十座寶山,《維摩經略疏垂裕記》 曰「十寶山者謂雪、香、軻梨羅、仙聖、由乾陀、馬耳、尼民陀、斫迦羅、宿惠並及須彌是為十也。」 何以故?佛日護故,於佛衣下自藏隱故,菩薩蓋中自安身故,一切金剛得佛所敕衛此人故,一切所有自恭敬故,若常持者當知此人必得佛身不錯謬故。阿難,若有眾生持我此法,不得佛者,我即退位入阿毗獄更無壽生。 此釋「無有一切諸惡能得其便」之緣故,共有六條。即:佛日護持,佛衣下自隱藏,菩薩蓋中自安身,一切金剛得佛所敕衛此人,一切所有自然恭敬,若常持者,當知此人必得佛身而不錯謬。 佛最後誓言:阿難,若有眾生持我此法,不得佛者,我即退位入阿毗獄更無壽生。 「阿毗獄」即阿鼻地獄,無間地獄。為八熱地獄之第八。位於南贍部洲(即閻浮提)之地下二萬由旬處,深廣亦二萬由旬,墮此地獄之有情,受苦無間。凡造五逆罪之一者,死後必墮於此。無間之義有五,即(一)趣果無間,命終之後,直接墮此獄中,無有間隔。(二)受苦無間,一墮此獄,直至罪畢出獄,其間所受之苦無有間斷。(三)時無間,一劫之間,相續而無間斷。(四)命無間,一劫之間,壽命無間斷。(五)身形無間,地獄縱橫八萬四千由旬,身形遍滿其中而無間隙。 佛誓以,一切眾生及阿難身遍體血流,大地壞裂,日月不現,星宿隱沒。其時為阿難有疑心故,現如是事。 「以」通「已」。 佛為大覺世尊,究竟常樂,永離苦惱,豈有退位入阿鼻地獄之理。故佛誓言已,感得一切眾生及阿難身遍體血流,大地壞裂,日月不現,星宿隱沒之凶怖惡相。 如此凶怖惡相,皆因其時阿難內有疑心,故現如是事,亦可證明佛言真實不虛也。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