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曾文教授:中日佛教學術會議(1985-1999)

中日佛教學術會議(1985-1999)
       
楊曾文

1980 年以來,中日兩國文化交流迅速發展,佛教學術交流也日益頻繁。促進中日兩國佛教學術的交流,增進兩國人民的友誼,是中日兩國佛教研究者的共同的願望。1985 年 11 月,日本《中外日報》社為紀念創刊 90 周年,經與中國社會科學世界宗教研究所協商,在日本京都舉辦了第一次中日佛教學術會議,取得了圓滿成功。此後,日本《中外日報》社同中國社會科學世界宗教研究所商定,每兩年輪流在兩國合作召開會議一次,迄今已召開過 8 次,為促進兩國佛教研究成果的交流和學術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


(一)中日第一次佛教學術會議

1985 年 11 月 9 - 10 日在京都佛教大學四條中心舉行,是《中外日報》社創立 90 周年紀念活動的一個組成部分。中心議題:「中日佛教的特點和古代中日佛教文化的交流」。兩國代表和發表論文是:

任繼愈(北京圖書館館長世界宗教研究所名譽所長)《中國佛教的特點》、杜繼文(當時任世界宗教研究所所長)《中國佛教中國文化》、方立天(中國人民大學教授)《華嚴哲學范疇體系簡論》、樓宇烈(北京大學教授)《中國近代佛學的振興者--楊文會》、楊曾文(世界宗教研究所佛教研究室主任)《隋唐時期的中日佛教文化交流》;

中村元(東方學院院長、東京大學名譽教授)《日本佛教的服務精神》、道端良秀(光華女子大學名譽教授日中友好佛教協會會長,現已去世)《中國凈土宗和玄中寺》、牧田諦亮(京都大學名譽教授)《在日中文化交流史中<參天台台山記>的意義》,鹽入良道(大正大學教授,現已去世)《日中佛教寺院形態的相異點》、鐮田茂雄(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教授)《在中國撰寫碑文的日本僧--邵元的偉業》。


(二)中日第二次佛教學術會議

1987 年 10 月 7 - 8 日在北京大學舉行。中心議題:「佛教和中日兩國的文化」。兩國的代表和發表的論文是:

中村元《日本佛教的特點》、福永光司(北九州大學教授京都大學名譽教授)《佛教道教》、鐮田茂雄《禪和日本武道》、溝口雄三(東京大學教授)《陽明學與佛教(禪)》、荒木典俊(大阪大學教授)《中國佛教的接受-「理」的一大變化》;

任繼愈《禪宗中國文化》、杜繼文《毗曇的哲學基礎及其對中國佛教的影響》、方立天《佛教中國傳統哲學的沖突與融合》、樓宇烈《楊度的「新佛教論」》、楊曾文《中日的敦煌禪籍研究和敦博本<壇經>、<南宗定是非論>等文獻學術價值》。


(三)中日第三次佛教學術會議

1989 年 11 月 20 - 21 日在東京有樂町朝日會館召開。中心議題:「中日兩國佛教的民族化」。兩國代表及論文是:

孔繁(世界宗教研究所教授,當時任所長)《譚嗣同佛學》、周紹良(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當時任中國佛教文化研究所所長)《彌勒信仰佛教初入中國階段和其造像意義》、黃心川(當時任亞州太平洋研究所所長,因故未能出席,書面發表)《密教的中國化》、郭朋(世界宗教研究所教授)《從漢僧生活佛教中國化》、楊曾文《天台宗「性具善惡」的心性論》、藍吉富(台灣福報周報社總顧問、中華佛學研究所研究員)《現代中國佛教的反傳統傾向》;

中村元《生活自然中》、田村圓澄(九州歷史資料館館長、九州大學名譽教授)《古代日本佛教吸收》、荒木見悟(九州大學名譽教授)《儒家何以畏禪?》、鐮田茂雄(愛知學院大學教授、東京大學名譽教授)《華嚴思想的接受形態--中國、朝鮮、日本華嚴的特點》、山折哲雄(國際日本文化研究中心教授)《關於中世的日本佛教》、伊藤瑞睿(立正大學教授)《<法華經>在日本佛教中的傳播和發展》。


(四)中日第四次佛教學術會議

1991 年 10 月 14 - 15 日在中國社會科學報告廳召開。中心議題:「十至十四世紀的中日佛教」。出席會議的代表和論文是:

鐮田茂雄《東亞的佛教交流》、竺沙雅章(京都大學教授)《關於白蓮宗》、柴田泰(札幌大谷短期大學教授)《宋代凈土思想》、木村清孝(東京大學教授)《圓悟克勤的禪和華嚴教理》、土田健次郎(早稻田大學教授)《道學與佛教》;

陳高華(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前所長、教授)《元代大都的皇家佛寺》、何茲全(北京師范大學教授)《宋元寺院經濟》、石峻(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宋代正統儒家反佛理論的評析》、藍吉富(台灣現代佛教學會理事長)《關於白雲宗之形成及滅亡的若干考察》、李富華(世界宗教研究所佛教研究室副主任)《趙城金藏研究》、陳來(北京大學教授)《南宋的心學與佛教》。


(五)中日第五次佛教學術會議

1993 年 10 月 17 - 18 日在日本京都佛教大學四條中心舉行。中心議題是:「鳩摩羅什與中日兩國文化--紀念鳩摩羅什誕辰 1650 周年」。《中外日報》前社長本間昭之助以《創造「太平洋文明」的基礎--鳩摩羅什》為題致詞。出席會議的代表和發表的論文是:

杜繼文(世界宗教研究所教授)《<大乘大義章>析略》、余敦康(世界宗教研究所教授)《鳩摩羅什與東晉佛玄合流思潮》、楊曾文《鳩摩羅什的「諸法實相論」》、牟鍾鑒(中央民族大學教授,因故未出席,書面發表)《鳩摩羅什與姚興》、丁明夷(世界宗教研究所教授)《鳩摩羅什與龜茲佛教藝術》;

中村元《基於現實生活的思考》,梶山雄一(京都大學名譽教授佛教大學教授)《<大智度論>中的宇宙觀與佛陀觀》、鐮田茂雄《鳩摩羅什對東亞佛教史的影響》、牧田諦亮《羅什外傳--關於七寺一切經中<大乘菩薩入道三種觀>等問題》、湯山明(日本國際佛教研究所所長)《從中亞地區對佛教典籍的接受情況來看羅什漢譯<妙法蓮華經>》。


(六)中日第六次佛教學術會議

1995 年 10 月 17 - 18 日在北京萬壽賓館舉行。中心議題「佛教與儒、道二教的關係」。開幕式上,中國社會科學世界宗教研究所授予當時的《中外日報》社長本間昭之助以世界宗教研究所名譽顧問的稱號。其間,中國社會科學文獻信息中心授予鐮田茂雄教授榮譽教授的稱號。會議代表和發表的論文是:

鐮田茂雄《宗密的三教觀--以<原人論>為中心》、福井文雅(早稻田大學教授)《佛教與全真教的成立》、岡部和雄(駒澤大學教授)《<父母恩重經>中的儒教佛教道教》、荒木典俊(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教授)《從漢晉壁畫及副葬物中發現佛像意義》、中嶋隆藏(東北大學教授)《佛教的接受與傳統命運的改變》;

張立文(中國人民大學教授)《佛教與宋明理學的和合人文精神》、許抗生(北京大學教授)《南朝佛教中印文化之異同--析宋齊之際佛道的夏夷之辨》、蒙培元(中國社會科學哲學研究所教授中國哲學史研究室主任)《儒、佛、道的境界說及其同異》、馬西沙(世界宗教研究所教授道教研究室主任)《林兆恩的三教合一思想》、魏道儒(世界宗教研究所副教授)《從倫理觀到心性論--契嵩的儒釋融合學說》。


(七)中日第七次佛教學術會議

1997 年 10 月 19 - 20 日在京都佛眼針灸理療學校講堂舉行,協辦單位京都佛眼協會。此是紀念《中外日報》創立 100 周年的重要慶祝活動之一。中心議題:「法華思想和中日兩國文化」。應邀赴日出席會議的除學者代表外,尚有世界宗教研究所所長吳雲貴、副所長戴康生、曹中建、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社長鄭文林、副總編輯宋立道作為特邀來賓出席會議。代表和發表的論文是:

任繼愈《<法華經>和中國佛教》、方立天《<法華經>與「一念三千」說》、樓宇烈《<法華經>與觀音信仰》、楊曾文《日蓮心目中的<法華經>》、方廣錩(中國社會科學世界宗教研究所副教授佛教研究室副主任)《敦煌遺書中的<法華經>註疏》;

中村元《日本人能拓展抽象思維嗎--超越鳩摩羅什譯<法華經>的一個思想動向》、梶山雄一(創價大學國際佛教學高等研究所所長、教授京都大學名譽教授)《<法華經>的空、神變、佛身》、鐮田茂雄(國際佛教大學大學教授、東京大學名譽教授)《海東天台宗的形成--朝鮮佛教和<法華經>》、渡邊寶陽(立正大學校長、立正大學日蓮教學研究所所長、教授)《日蓮對<法華經>「一念三千」的繼承》、池田魯參(駒澤大學教授)《道元「法華法華」的傳統》。


(八)中日第八次佛教學術會議

1999 年 11 月 9 - 10 日在北京溫特萊酒店舉行。中心議題是「21 世紀的佛教佛教研究」。新任《中外日報》社長轟照次首次出席會議。兩國代表及發表的論文是:

樓宇烈《「無我」與「自我」--佛教無我」論的現代意義》、潘桂明(蘇州大學理學教授)《從太虛的「人間佛教」展望新世紀的中國佛教》、王雷泉(上海復旦大學哲學宗教研究室主任教授)《面對 21 世紀的中國佛教》、尕藏加(世界宗教研究所副教授)《新中國藏傳佛教研究--回顧與展望》、楊富學(敦煌研究院副教授、《敦煌研究》編輯)《敦煌文獻中國佛教史研究的貢獻》。

鐮田茂雄《21 世紀的佛教》、賴富本宏(國際日本文化研究中心教授,因病未能出席,由中國學者代讀)《佛教圖象學的成果和問題點》、落合俊典(華頂短期大學教授)《寫本一切經的資料價值》、菅野博史(創價大學教授)《中國法華思想研究的諸問題》、下田正弘(東京大學教授)《佛教研究的現狀和課題--以佛陀觀的變遷為例證》。

從 1985 年至 1999 年的每隔兩年召開一次的中日佛教學術會議,共有兩國著名學者 80 多人次出席會議並發表論文。在兩國舉行會議的時候,都有來自各地的學者出席會議,並積極參與學術交流,在兩國學術界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世界宗教研究所的《世界宗教研究》和《中外日報》刊登了歷次會議的論文,由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世界宗教研究所佛教研究室編的《中日佛教研究》、楊曾文、鐮田茂雄編的《中日佛教學術論文集》分別集中刊載了前二次和前六次會議發表的論文。

1997 年 12 月底本間昭之助先生卸任《中外日報》社長之職,由轟照次先生繼任社長,鄭重表示要繼續與世界宗教研究所合作將兩國佛教學術會議舉辦下去。1998 年 6 月 11 日至 13 日,《中外日報》轟照次社長與鐮田茂雄教授、形山俊彥編輯局長特地到北京訪問世界宗教研究所並拜訪北京圖書館任繼愈教授,再次表示:《中外日報》社雖然社長更換,但今後仍將大力支持並將與世界宗教研究所密切協作將日中兩國佛教學術會議繼續舉行下去,為促進兩國佛教學術發展和增進國民之間的友誼不斷作出貢獻

在中日佛教學術會議的籌備和召開歷次會議的過程中,得到了中國社會科學領導和有關部門、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以及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等單位親切指導和幫助,也得北京和各地佛教研究學者的關懷和大力支持。在此謹向一切為中日佛教學術會議做出貢獻的部門、朋友同志一並表示誠摯的感謝。

在這世紀之交,衷心祝願中日兩國在各方方面的友好交流進一步發展,建立真正的睦鄰友好關係,為亞洲乃至世界和平與繁榮做出無愧於嶄新時代貢獻

(1999 年 10 月 5 日撰寫,11 月 16 日修改,增加第八次會議)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