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志丹居士:慈悲為懷,不需理由

慈悲為懷,不需理由
節選自 盧志丹居士《結佛緣,好人緣

   一座城市來了一個馬戲團。有5個孩子穿著漂亮衣服,牽著父母的手排在隊伍中等候買票。他們不停地談論著上演的節目,一個個興高采烈,好像已經看到了台上的表演似的。
   終於輪到他們了,售票員問要多少張票,父親心地回答:「請給我5張小孩的和2張大人的。」
   售票員說出了價格。
   母親的心顫了一下。轉過頭把臉垂了下來。父親咬了咬唇,又問:「您剛才說的是多少錢?」
   售票員又報了一次價。
   父親眼睛裡透著痛苦的目光。他實在不忍心告訴他身旁興緻勃勃的孩子們:我們的錢不夠!
   一位排隊買票的男士目睹了這一切。他悄悄地把手伸進口袋,把一張100元的鈔票拉出來,讓它掉在地上。然後,他蹲下去,撿起鈔票,拍拍那個父親的肩膀說:「對不起,先生,你掉了錢。」
   父親回過頭,他明白了原因。他眼眶一熱,緊緊地握住男士的手,感謝他在自己心碎、困窘的時刻幫了忙:「謝謝,先生。這對我和我的家庭意義重大!」
   那位熱淚盈眶的父親還看到,好心的男士的手腕上,戴著一串綠檀佛珠。男士的舉動,體現的正是佛家慈悲為懷的本質。
   《觀無量壽傳經》中說:「佛心者,大慈悲是。」所以,大慈大悲,是三世諸佛的本懷,大慈,予一切眾生樂,大悲,拔一切眾生苦。
   佛陀說:無緣大慈,同體大悲
   佛雖然施予一切眾生以歡樂,但無所執著,離一切取捨分別,心無所緣,叫「無緣大慈」。
   佛如實了知心、佛、眾生差別真如法身畢竟平等,故發大悲救拔之心,叫「同體大悲」。
   「無緣大慈,同體大悲」,是大乘佛法修行的總綱。通俗地說,就是慈悲為懷,不需要任何理由。
   《般涅檠經》中說:修慈心者,能斷貪慾;修悲心者,能斷嗔恚。佛陀把「貪、嗔、痴」稱為「三毒」,「三毒」是一切煩惱的總根源。所以,在當今這個五濁熾蠱的時代,修煉一顆慈悲心就可以斷除心中的「貪、嗔」二毒;「貪、嗔」既除,「痴」無所依。三毒盡凈,就可以回歸心靈寧靜和諧,永得解脫自在
   俗言道:男戴觀音,女戴彌勒心懷大慈是彌勒心懷大悲觀音彌勒又稱「慈氏」,是「未來佛」,普予眾生未來之樂,所以號為「大慈尊」;觀世音菩薩「救苦救難」,拔除眾生今日之苦,所以號為「大悲菩薩」。現實中,無論是男是女,給予他人以快樂,就是修彌勒行;拔除他人的痛苦,就是修觀音行。慈悲為懷待眾生,就是與佛同在!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