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志丹居士:容忍和悅納世界的不完美

容忍和悅納世界的不完美
——節選自 盧志丹《結佛緣 好人緣》。

  喧囂的都市中,有一大片樹林,樹林深處有一禪院
  一天,禪院住持和尚看見小徒弟坐在地上哭,滿地都是寫了字的廢紙。
  「怎麼啦?」老和尚問。
  小和尚沒精打采地回答:「我總寫不好。」
  老和尚撿起幾張看後,說:「寫得不錯嘛,為什麼要扔掉?又為什麼哭?」
  「我就是覺得不好。」小和尚繼續哭,「我想寫的盡善盡美,一點都不能錯。」
  老和尚開導徒兒說:「問題是,這世界上有誰能一點都不錯呢?你什麼都要完美,一點不滿意,就生氣,就哭,這反而是不完美了。」
  小和尚把地上的字紙撿起來,先去洗了手;又照鏡子,去洗了臉;再把褲子脫下來,洗了一遍一遍
  老和尚問:「徒兒你這是在干什麼啊?你洗來洗去,已經浪費半天時間了。」
  小和尚說:「師父!我容不得一點臟,您老人家發現嗎?每個施主走後,我都把他坐過的椅子擦一遍。」
  老和尚慈祥地笑了笑,說:「你嫌天臟、嫌地臟、嫌人臟,外表雖然干凈,內心反而有病,這反而不潔凈了。」
  小和尚要去化緣,特地挑了一件破舊的衣服穿。
  「為什麼挑這件?」師父問。
  小和尚有點不服氣地回答:「您不是說不必在乎表面嗎?所以我找件破舊的衣服。而且這樣施主才會同情,才會多給錢。」
  老和尚瞪大眼睛:「你是化緣,還是去乞討?你是希望人們看你可憐,供養你?還是希望人們看你有所作為,透過你度化千萬人?」
  幾年後,老和尚圓寂了,小和尚成為住持。他總是穿得整整齊齊,拿著醫藥箱,到最臟亂貧困的地區,為那裡的病人洗膿、換葯,然後髒兮兮地回山門他也總是親自去化緣,但是左手化來的錢,右手就救濟了可憐人。他很少待在禪院禪院也不曾擴建,但是他信眾愈來愈多,大家跟著他上山、下海,到最偏遠的山村和漁港。
  小和尚說:「師父在世的時候,教導我什麼叫完美完美就是求這世界完美師父告訴我什麼是潔凈,潔凈就是幫助每個不潔的人使他潔凈;師父開示我,什麼是化緣化緣就是使人們的手能牽手,彼此幫助,使眾生結善緣。至於什麼是禪院禪院不見得要在山林,而應該在人間東西南北,皆是我弘法的處所天地之間,就是我禪院。」
  缺憾本是人生的組成部分。也只有嘗試過悲歡離合的滋味,才稱得上是真正的人生,完整的人生
  能寬心接受人生中的缺失和不完美是一種智慧。因為生命中的缺口,仿若我們背上的一根刺,時時提醒我們謙卑,要懂得憐恤。若沒有苦難,我們會驕傲;沒有滄桑,我們不會以同理心去安慰不幸的人
  人生不要太圓滿有個缺口讓福氣流向別人是很美的一件事,你不需擁有全部的東西,若你樣樣俱全,那別人吃什麼呢
  如果試圖以改變外在世界,來追求完美,是永遠徒勞無功的,永遠會有你意想不到的不如意事情出現,來煩擾你的心。其實你的期待,就是你所執著東西;你的一切痛苦煩惱不過是因為過於執著
  人生不可能沒有挫折月亮不可能永遠滿盈。凡事不妨保留一點缺陷,缺陷就正是希望的所由生。物滿則溢,物極必反,乃是千古不易之真理很多人把沒有缺憾,當成人生追求的最高境界,其實那是不切實際的想法,也往往成為人生煩惱的根源,也是各種悲劇產生的所在。
  釋迦牟尼佛將人世間稱之為「娑婆世界」, 即,忍受缺憾的世界佛陀認為,人世間是一個美醜並存、善惡同在的世界,是「五濁惡世」—— 劫濁、見濁、煩惱濁、眾生濁、命濁,是一個不完滿的有著各種缺憾空間。在「娑婆世界五濁惡世」中,就要忍受和悅納各種濁惡和不完美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