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音老人:母音老人文集菁華錄 第三章 見道 10 腳跟點地

10、腳跟點地 見到本來之後,你明白無誤了,自肯承當了,不是聽人家說說就起懷疑,那不算數的,要真正自肯承當了,不懷疑了,肯定了這是我們的本性這是初要。假如你將信將疑的,那不算數。腳跟站穩了,縱然是佛祖現世你也不動搖,這也不是容易的。講到我想起於岫大夫參紫玉禪師公案。於岫大夫問紫玉禪師:「如何是佛?」禪師召於岫大夫:「大夫!」於岫答應了:「哎!」紫玉禪師道:「即此是,無別物。」這就是佛,你答應的就是佛,沒有別的東西了。「噢——」大夫明白悟道了。但是,葯山禪師聽了之後說:「唉呀,壞了,於岫大夫被紫玉山埋掉了。」這句話傳到於岫大夫那裡,他想:「唉呀,大概我悟的不是吧?他怎麼說紫玉山把我掉了,我難道不是悟道?是錯了嗎?」他懷疑了,腳跟站不穩,被葯山禪師一釣就釣了去。他連忙跑去問葯山禪師道:「大和尚啊,聞你說我被紫玉山埋掉了說我悟得不是,請大和尚開示。」葯山見於岫大夫這麼說,哈哈一笑,心想:你這個人果然腳跟站不穩,叫我一釣就釣來了。就說:「好吧,你來問,我答復你。」於岫大夫就前面的問題再問:「如何是佛?」葯山禪師不象紫玉禪師那樣,召於岫大夫答應之後,直接指示。葯山也跟紫玉一樣召喚他:「大夫!」於岫答應了:「哎!」葯山馬上反問他:「是什麼?」他迴光返照看是什麼?「噢!」他這下子悟道了。 其實同樣是直指的方法不過是手法不同而已,一個直接告訴你,一個反問一句。因為你問如何是佛,我總要對你這個問題答復,不能答非所問的。答問時不是直接說佛性如何如何,而是先召喚你一聲,然後有兩種答法,一是直指你答應的是什麼。如紫玉禪師的「即此是,別無物。」一是葯山禪師的問:「是什麼?」即反問答應我的是誰?噢!這就是佛嘛!所以他就悟道了。看起來很簡單,就看你腳跟站得穩不穩,你真正站得穩,就直接告訴你也行。象大梅參馬祖,也問馬祖如何是佛?馬祖說:「即心是佛。」就是你的心就是佛,大梅他悟道了,馬上就回去了馬祖還要試試他是不是真悟道過了一段時間就叫侍者去考考大梅:你和大梅講,馬祖現在佛法變了,不是即心即佛,而是非心非佛了,你看他怎麼樣。侍者領命去看大梅了。大梅一看馬祖侍者來了,就問他:馬祖現在好嗎?侍者說:啊,馬祖很好!大梅問:馬祖佛法怎麼樣?侍者說:馬祖佛法現在是非心非佛。大梅說:嗨!這個老漢惑亂人心,任他非心非佛,我只管即心即佛。你們看他腳跟站得多穩,毫不懷疑。所以我們要是真正見道,就腳跟站得穩不懷疑了。  現在很多學佛的人知見很迷惑,不識佛性是怎麼回事,腳跟站不穩,比如已經發心佛法的人,他聽說一個修氣功外道人有神通本事大,他就想:唉,我還是練氣功去吧佛法不修了,學外道去了。我告訴你們一個真實例子,某某山有個和尚,在山上設的佛學院當執事,他聽說某氣功師有神通他就不修佛法,改學氣功,以求獲得特異功能,跟外道走了這就是為神通所迷惑。所謂迷惑者,乃我們學佛心不痛切,見定行不正之所致也。知見修法學道的第一要緊之事知見不正修行起來必然迷惑而走彎路。 知見迷惑是修行之大敵,所以學佛先要知見正,破見惑,然後再破思惑。思惑是什麼?就是對境生心,起種種粘著的思想。我們之所以有種種迷惑,乃知見不正引起的。知見正,見惑斷了,思惑才能斷,才能立穩腳跟,不跟外道走。任你外道神通再怎麼大,但你不得漏盡通,不識佛性,決定不能了生死。我們是心地法門,識得什麼叫佛性,能了生死。 摘自《恆河手印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