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變亦不壞,湛然常寂空。
不從緣而滅,不從因而生。
我們知道,無常是世界的真相,這個世界上的一切都是不斷變化的,包括看起來永恆的日月星辰。一些人意識到這一點,因此覺得人生來就是受苦的,因為他擁有的一切都不會永恆,他的愛情,他苦心經營的一切,他的好名聲,他的車子,他的樓房,他的父母妻兒,甚至包括他的生命。他很想知道,到底有沒有例外,有沒有一個不會改變的東西?
本元心一直陪伴著有情眾生,無論生命個體經歷多少次生死輪回,經歷多少個成住壞空,如何從這個身份轉換為另一個身份,如何不斷忘記每一個上輩子經歷過的所有事情,這個本元心都從來沒有離開過我們,即使我們沒發現它,不明白它,它也仍然在那裡。你看不見它,但它確實存在。它沒有開始,也無所謂終結;它不會被妄想的灰塵染污,也無所謂干不幹凈;它不會增加,也無所謂減少。它是深藏於你內心深處的靈性,是你超越生活,甚至超越生死,實現解脫的基點。當你認知了它,也就自然接受了世界上的一切都在不斷變化這個事實,而不再把無常視為一個壞消息。因為,所有看似真實的東西,包括你雙眼所見、雙耳所聞、鼻子嗅到的、身體發膚觸摸到的、你腦海中紛繁不變的想法,以及你的各種行為,它們都不是真實存在的,但它們又並非不存在。
如果你難以理解這種既是且非的狀態,不妨將它代入夢境當中。夢中的怪獸存在嗎?它並不存在於我們所能認知的現實世界,但是夢裡它確實存在過,你還曾經被它嚇得六神無主、四處逃竄呢;它也存在於你的記憶之中,夢醒之後你仍然知道自己夢見了很可怕的東西,但是它實際上已經隨著夢境的結束而消失了,也會隨著你記憶的消退而彷彿從來沒有出現過。也就是說,它的出現所依賴的因緣一旦解體,它就會立刻消失。
如果你明白了上面的例子,或許就能明白為什麼我們說「一切都不是真實存在的,但又並非不存在」。其實,我們自以為「現實」的這個世界,跟「夢境」並沒有本質上的區別,這里的人事物跟夢裡的人事物一樣,也是由許多因素結合而產生,並終究會因為這許多因素中某個因素的缺席而解體。比如,你在十字路口向左轉時,見到一個背著書包的女學生,你跟她擦肩而過,那麼,她曾經在你的世界裡存在過,但是轉瞬就成了記憶,你也許很快就會忘記她。而遺忘一旦產生,在你的世界裡,她就永遠消失了,了其實質,它僅僅是一種夢幻般的東西。再比如,你談過一次刻骨銘心的戀愛,但對方有一天卻不再愛你了,若干年後你終於釋然了,這時你發現,過去的甜蜜跟一場夢是沒有任何區別的,甚至連你愛過的那個女孩,也像是一個僅僅存在於夢裡的人,你根本無法將記憶中的她與現實中的她畫上等號,因為她的想法與對你的態度都已經跟以前不一樣了,而你自己也已經變了。又比如,你見到一個非常美麗的女孩,你覺得自己對她動心了,你凝視著她,等待著一個與她交談的機會,你甚至幻想著你們之間也許會發生的一系列美妙的故事,「整個宇宙都在等待信號的發出」,但是她卻突然摳了一下鼻孔,或是往地下吐了口痰,你頓時倒了胃口,所有的幻想都破滅了,對她的所有感覺都像是烈日下的露珠一樣,一下就蒸發得一乾二淨。所以你看,世界上的一切都是瞬息萬變的,就像一個又一個夢一樣,又像嘩嘩流動的水。那變化,從來沒有停止過。
唯一不變的,是你的本元心,是你內心世界裡那個知道你冷了、老了、生起煩惱了的「旁觀者」。它不因外境的改變而壞滅,自然談不上因為新的影響因素的加入而重生。它是明鏡般清醒的存在。它不會改變,更不會損毀。它像是明朗的天空、寂靜的大海。只有它,才能真正與你常在。
所有的有情眾生無量劫以來,沒有離開過這個本元心。這個本元心不變不壞、不生不滅、不垢不凈,正如《心經》上講的「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等等。
「不變亦不壞,湛然常寂空。不從緣而滅,不從因而生。」湛然就是光明,明明朗朗。空寂,空空盪盪,安詳寧靜。
那自性不隨因緣而生,不隨因緣而滅。不管有沒有因,那湛然空寂者都存在;不管有沒有緣,這個湛然空寂者也不會消失。
佛菩薩修這個東西,它不會增加。凡夫不修時,它也不會減少。凡聖間唯一的區別在於,聖者能認知自性,認知真心,並恆常地保任覺性。而凡夫卻沒有認知它,有些即使認知了真心,也不能保任之,遂為妄心所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