祈禱是幾乎所有宗教修煉的重要內容。佛教中重要的百字明咒,內容其實是一段很長的祈禱文。離開了祈禱,便不可能有宗教。
祈禱的本質是嚮往。嚮往一種比人類更偉大的存在。在這種嚮往中,我們在漸漸遠離了貪婪、仇恨和愚痴。
在密乘中,大多向其開派大師和上師祈請為主,格魯派的「米遮瑪」便是祈請宗喀巴大師;寧瑪派祈請蓮花生大師;噶瑪噶舉祈請噶mb。也有更多的行者祈請其根本上師,多有直接誦「喇嘛千諾」者。
香巴噶舉行者則以祈請奶格瑪為主,多由持誦「奶格瑪千諾」而入道者。這種祈請跟密法不一樣,密法需要灌頂,而祈請則是只要有信心者,皆可以祈請做為重要的修道方式。
筆者在主修香巴噶舉五大金剛合修法等之前,便以持誦「奶格瑪千諾」做為重要攝心內容。後來,每遇到有信心但無機緣灌頂的朋友,便教他們持誦「奶格瑪千諾」,多有相應者。
我曾無數次地向奶格瑪上師祈求:請帶我去秘境凈土吧!我覺得我成功了,我時時能感受到秘境中吹來的風,輕拂我的靈魂,拂去我的熱惱,牽來那份安祥和寧靜。在靜的極致里,我看到奶格瑪上師微笑著,她告訴我生命的真相,告訴我靈魂的秘密,告訴我如何窺破虛幻、破除執著,如何沿著那菩提大道,去摘取永恆的佛果。
在我的印象中,奶格瑪的秘境凈土神奇無比,你有什麼樣的靈魂,你就能看到什麼樣的凈土,神奇如極樂世界,庄嚴如本尊壇城,美麗如仙境,燦若雲霞,艷若彩虹,空行母鳥一樣歌舞其間,甘露噴涌,空樂充盈,清涼如雨,沐浴身心,我是深深地被迷醉了。
為了安撫靈魂,我曾喪家犬一樣奔波,心如氣泡為慾望所牽,浮游不定,時如長行於漫漫黑夜,看不到亮光,找不到依怙,得不到清涼,擺不脫熱惱。我曾多方求索,百般呼叫:誰能安撫我的靈魂,誰能指導我證得覺悟,可回答我的只有冷寂。
後來,像奶格瑪遇到金剛持一樣,我融入了香巴噶舉。很快,我便看到了朝我微笑的奶格瑪。她的秘境,就是要安放我靈魂的凈土。
在靜的極致中,你祈求吧,用你全部的身心。當你消解了小我,破除了執著,拋棄了慾望,充滿了大愛,當你的心靈洋溢著慈悲和智慧,當你的愛波及每一個眾生,當你明白那蚊蟲也是你的母親,當你洗滌了靈魂中的塵埃,你就會進入那凈土。
你明白一個沙漠旅人見到甘霖的心情嗎?你理解一個流離多年的孩子見到母親的驚喜嗎?你懂得一個羈絆長夜的孤兒見到紅日的激動嗎?你知道一個餓極了的孩子見到麵包的熱淚嗎?
那麼,別笑我。
當然,你可以揮揮手,不帶走一片雲彩,飄然離我遠去。但請相信,我流的,是真誠的淚。在這個真誠日漸稀缺的時代,你應該敬畏真誠。
當我們明白,這個宇宙也會在日後的某個時辰命盡;當我們懂得,那光芒照射的紅日也會在某一天里成為黑球;當我們發覺,自已貪愛無比的肉體終究會棄你而去;當我們相信,我們苦苦追求的外現很快會成為虛無;你是否應該問一句:我們的靈魂,該如何安置?
我在《大手印實修心髓》(甘肅民族出版社)引用了一個故事,很有意義:
一人有四妻,大妻持家,心勞神疲,丈夫卻不愛她,對她的存在渾然不覺;二妻會體貼,丈夫視為知己,每有所欲,必先問詢;三妻是丈夫驕傲之源,他動輒掛在口上,向人炫耀;四妻是丈夫至愛,每有欲求,丈夫無不盡心。一日,丈夫命盡,思慮死後孤單,欲求一妻相陪,問四妻,四妻不理,揚長而去;問三妻,三妻答:生活如此美好,你死後,我將再嫁;問二妻,二妻說我只能送你去墓地;最後,大妻說:「夫君,我願陪你,赴湯蹈火,在所不辭。」夫見其瘦骨嶙峋,心疼萬分,懊悔當初,不曾善待過她。
我們每人均有四妻:第四妻是肉體,主人雖百般呵護,終將離你而去;三妻是財富名位,主人死時,它將再嫁他人;二妻是家人朋友,至多送你到墓地;大妻是靈魂,雖時被人們冷落,卻與你形影不離,生死與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