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漠:心清凈,才能生起功德

清凈,才能生起功德

有些人不行善甚至不肯幫助別人,因為他們覺得這對自己沒什麼好處,其實他們不明白,善有善的反作用力,惡有惡的反作用力,也許它們不太明顯,但它們確實是存在的,並且會影響人的一生。很多人死了就是死了,跟虛空中飛過的蒼蠅和半夜盛開的曇花一樣,都留不下任何痕跡

人們常說功德,真正的功德是一種行為的反作用力。用力打木頭,你的手也會痛,這就是行為的反作用力。一切都由行為引起,行善得善果,做惡得惡果。正如俗話中所說的「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有些人不行善甚至不肯幫助別人,因為他們覺得這對自己沒什麼好處,其實他們不明白,善有善的反作用力,惡有惡的反作用力,也許它們不太明顯,但它們確實是存在的,並且會影響人的一生。就像托爾斯泰,他是個作家,同時也做了很多善事,他的偉大人格反映在作品中,使這些作品成為了傳世之作,這是無法單憑文學技巧達到的。而很多人死了就是死了,跟虛空中飛過的蒼蠅和半夜盛開的曇花一樣,都留不下任何痕跡

明白這一點,需要正見的指引,苦修也需要正見的指引。

舉個例子你有一個朋友,他是個騙子。你發現並堅信他是個騙子的時候,這就是你的見地。你擁有這個見地之後,就不會相信他說的任何話,那麼這時候,你就已經解脫了。同樣道理當你發現並堅信世界和輪回都是巨大的幻化與無常,沒有自性如夢如幻的時候,你便擁有了這個見地,那麼這個世界對你構不成什麼誘惑,你也沒什麼好執著了。這就是正見

再者,功德是從清凈心中生起的。當你行善的時候,內心清凈就會生起功德,不清凈就只能得到福德

一個故事裡這樣說道:有個善人,每天都供天神天神被感動了,下界來問他需要什麼。天神說,你求啥都成,榮華富貴,驚天權勢,都成。善人說,他不喜歡這樣,只希望能清清凈凈的,有種無求的快樂天神說,你求的,叫清福,連我都得不到,更無法給你。為什麼呢?因為那清福,不加外求,也無關神通,僅僅源於自己光明清凈內心。想要實現它,你必須超脫外物及慾望。超脫外物及慾望,沒有一執著你就會得到終極解脫

真正的成就沒有任何執著,甚至對解脫智慧也不執著,但是他對於自己所證悟的,永遠不會失去,也不會忘記。比如有人知道1+1=2,那麼無論何時都不會忘記它,放屁時知道1+1=2,打噴嚏時也知道1+1=2,生病時還是知道1+1=2。無論示現如何,都不會影響他的偉大,他仍然是聖者

藏族有一句話聖者行了凡間事,他的心仍然是聖潔的。雖然他可能像一般人那樣勞作,他卻仍然融在自己的光明本性中,了無牽掛。

所以說,一個人必須要有清凈之心才能生起功德,但對清凈心也同樣不能執著。我們只要見到真心,然後保任真心就可以了。保任真心的時候,你的行住坐卧都是真心妙用自然為你帶來許多善的反作用力。但你要特別小心,不要把虛無主義的頑空當成真心,更不要去保任它。墮入頑空的人就像是一塊石頭,就算靜靜待了百年或千年,依舊沒有任何功德,也永遠不能覺悟

很多人常把「福德」和「功德」混淆,其實它們是兩回事福德多帶有功利色彩,比如求福、求報、求壽,求這些時心並不清凈,因為有各種慾望執著。比如有的人觀音借庫,祈禱說「我來年要賺一千萬」,有的人祈願家人長命百歲這都是在福報如果你不求這些,而且心很清凈時,善行所積累的就是功德

很多人一生很富有,也做了許多善事,卻生不起一點功德,就是因為他們心有所求。當清凈生起功德福德不求時,其行為才會有功德。托爾斯泰辦學時沒有想過要得到後世的美譽,但他確實得到了。這也是行為的反作用力。

做事的時候心要是非清凈,就可能生起功德功德是幫助我們證悟的。但我們修行並不是為了功德,真正的修行本身就是目的。有求的時候你得到的是福報福報就是健康平安財富世俗所說好報;如果這時你的心仍然很清凈,不執著於它,並能發起利眾大願的話,就可能生起功德

不過,有時候,福德也是必要的,因為它可以為你的修道積累一種「資糧」。比如說一個人經常布施供養,看上去他把東西給別人了,但實際上因為「業力」――行為的反作用力,他仍然擁有自己所布施供養的一切。

那麼,如何判斷自己的行為有沒有生起功德呢?功德生起的外現是:第一,執著少了;第二,貪、嗔、痴、慢、妒少了;第三,心清凈了;第四,利眾的慈悲心增長了。還有一種說法是:第一,智慧變得越來越清明;第二,定力逐漸增強;第三,不會再世間東西誘惑心靈

在這些中間,最主要的是執著的破除,因為真正的功德就是執著的破除。以世間福報形式出現的是福德」,比如說最近財運很好工作也很順利;以出世間形式出現的叫「功德」,對於自己所做的一切都不執著,比如說會去努力做某事,但是假如這個事沒做成的話,也不煩惱難過。

我們舉個例子,以「供養」而言,如果你心中並沒有供養者、被供養者、供養這些概念,也就不執著於某種功德,這時就自然生起功德。所以,無論做什麼事,都不執著

心性的明白和修行過程中智慧的出現,也都是生起功德的體現。一些人在不求功德情況下有了利眾行為,功德就能產生,同時福德也有了。但是,如果你一心求功德,就只能產生福德

比如說,一個作家不求功德福德,但他寫的書生了許多善的行為,帶給世人諸多清涼讓人們受到真理的感染。當這種善的行為和諸多清涼產生一種反作用力的時候,書的作者就能同時擁有功德福德。當這種善行一直持續下去的時候,就會產生一種「馬太效應」,他就會擁有更多的功德福德

--選自《讓心屬於你自己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