鈴木俊隆:禪者的初心 第二部 在修行的道路上 14 對死亡的新體會

14 對死亡的新體會

生與死只是同一件事,明白這點之後,我們將不再恐懼死亡,生命也不會有實質的煩惱

如果各位參訪日本永平寺,進寺前會經過一座名叫「半勺橋」的小橋。當年道元禪師站在橋上打水,他每打起一勺水後,就會把半勺倒回溪中,橋於是得名。

我們在永平修行,洗臉時,臉盆只會盛七分滿的水。盥洗過後,我們不會把水往外潑,而是往腳下倒。這種做法不是出於節省之類的觀念,而是為了對水表示尊敬

道元禪師為什麼要把半勺水倒回河裡,也許令人難以理解,這一修行本來就是超出我們日常思維之外。然而,當你感受到溪水的美,感受到與溪水合而為一時,自然而然會做出與道元禪師一樣的事情來,那是我們的真實本性要我們這麼做的。但如果你真實本性受到效率或節省等觀念所蒙蔽,道元禪師的禪道就會顯得甚難理解了。

瀑布也觀人生

我到過約塞米蒂國家公園,看過那兒的幾個瀑布。最壯觀的一條高1340英尺,水像簾幕一般從山崖頂端傾瀉而下。你或許預期瀑布下墜速度很快,但是從遠處看起來,它比較像是緩緩地向下流動。水也不成片落下,而是分成很多股細流,但從遠處看卻像一道簾幕。我相信,瀑布的每滴水要從那麼高的地方落下來,一定歷盡險阻,那要花上多長的一段時間啊!

在我看來,我們的人生也是如此,我們一生中都會經歷許多險阻。我想,與此同時,水滴在最原初並不是相互分離的,而是整條河流中的一部分。到後來,只因為這一滴水滴與其他水滴分開了,墜落下來時才碰上了困難,也只因為它與其他水滴分離開來,才開始產生感覺

當我們看著整條河流時,不會感受到河流是活的;只有當我們把水打在一個勺子里頭,才會感受到水是有感覺的,也同時感受到使用水的那個人價值。以這種方式來體會水和我們自己,就不會僅僅把水看成一種物質而已,它是活的東西

生與死是同一件事

出生以前我們是沒有感覺的,我們與宇宙一體。這種一體性稱為「唯心」、「真如」、「大心」。出生讓我們脫離這種一體性(就像那些從瀑布瀉下而被風或岩石分隔開的水),讓我們有了七情六慾。你會煩惱是因為你有七情六慾,你執著於七情六慾而不知道它們是怎樣產生的。

你不明白自己與河流、與宇宙為一體,就會產生恐懼。但不管有沒有分成一滴一滴,水始終是水。生與死只是同一件事,明白這點之後,我們將不再恐懼死亡,生命也不再有實質的煩惱

生命的全新體驗

當水滴落入河裡,回到它與河流本有的「一如」,就不會再有任何個體的感覺。它歸復到本性,找到了從容自若。回到河裡去的水滴是何等快樂

如果是這樣,我們死的時候會是什麼感覺呢?我想,我們的感覺就會像河裡的水那般從容自若,無比地從容自若。但是目前,這種境界對我們來說似乎遙不可及,因為我們仍然非常執著自己的感覺執著自己的體性的存在。

此刻,我們對死亡仍然感到恐懼,但等到歸復到真實本性,死亡將與涅槃無異,我們之所以常說「涅槃即斷滅」,道理在此。但「斷滅」並不是非常精確的說法,更好的形容應該是「繼續」和「加入」。

你願意試著給死亡更貼切的形容詞嗎?如果你找得到,你就會生命有一個十分不同於現在的解釋。你得到的新體驗,將會像我看到大瀑布時的體驗。

想想看,1340英尺高耶!

「一切皆空」的了悟

我們說:「萬法源於空。」一整條河流或一整顆心就是空。獲得這種了悟,我們就找到了人生的真義。獲得這種了悟,我們就會看出人生的美。在悟得這個道理之前,我們看到的一切無非都只是虛幻。有時我們會高估人生的美,有時卻會低估或忽視人生的美,而這是為我們的小心與實相不一致的緣故

說這個道理很容易,想實際去感受它就不容易了。然而,透過坐禪,你可以培養出這種感受。當你傾注全副身心打坐,坐到身心合一、與萬物合一的境界就可以輕易達到這種了悟。如此一來,你不會再執著於對生命錯誤的、舊的解釋,日常生活會煥然一新。

當你明白這個道理之後,就會看出你那舊的解釋有多麼荒謬,也看出你花了多少力氣浪費在無意義的追求上頭。你將會找到生命真正的意義,哪怕你的人生還是會像一滴落下瀑布的水滴一樣歷盡險阻,但你卻能享受它。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