傑克·康菲爾德:踏上心靈幽靜 第12章 靈性生活的周期 生命的自然周期

  第12章 靈性生活周期

  如果我們認為修行就應該如何,反而會造成阻礙,使我們無法尊重實際發生在我身上情況

  生命自然周期

  每一個古老的智慧體系都認為人的一生由一連串的階段組成:童年期、接受教育和學習的階段家庭生活工作階段、沉思修行階段。美洲原住民傳統把這些周期的演變視為人生大事,通過儀式使每一位成員帶著全然的覺知與支持,進入新的人階段。現代心理學家如艾瑞克森也談到充滿智慧意義的人是由一連串必然的階段組成的。

  四季的變化有其美感,重視人生周期就會發現其內的優美靈性修行也是如此。我們如果能了解何時適合隱修,何時適合旅行,何時適合安定、紮根,何時適合成家、養兒育女,就能擁有平衡的靈性修行。若能欣賞這些周期就能欣賞宇宙自然法則也就是生活中的道或法。詩人溫德爾'貝瑞在《萬物法則》一詩中談到這點:

  雲隨風而飄,

  才是自由的。

  雨落下時,

  才是自由的。

  水聚集在一起時,

  才是自由的,

  在向下的過程中,

  在上升進入空中時。

  若你喜愛法則

  若歡唱進入其中,

  如水順流而下,

  就得以在其中安歇。

  一開始,我們可能誤以為靈性修行是直線式的旅程,經歷某種風景之後,達到遠方的目的地——開悟。其實不然,靈性修行應該被描述成愈來愈寬廣的環形或螺旋形旅程,在過程中開啟我們的心,讓我們的意識逐漸吸納生活中的一切,並視之為靈性的整體。前幾章談到,每當修行達到新的層次時,原本處理過的議題還是會一再出現。所以,如何度過生活環境修行兩方面的變遷,也必然是一再出現的問題。二十五年前,拉姆.達斯在《活在當下》一書中談到靈性生活周期循環:

  修行就像雲霄飛車,每次達到新高點之後,接下來通常是新的低點。了解這一點,會比較容易度過這兩種階段……除了上下的循環,還有內外的循環,就是在某些階段會覺得被拉入內在工作,只想找個安靜的地方打坐;有的階段卻想向外發展,回到日常生活兩種階段都是修行的一部分,日常生活發生的事對你的禪修有幫助,而禪修經驗也能幫助你以不執著方式投入日常生活……一開始你會認為修行只是生活中的一小部分,但後來就會了解你所做的每件事都是修行的一部分。

  生活的變化不只是出於內在需求的轉變,也來自外在環境的轉變。佛陀教導我們,存在的本質就是不停地變化。我們要如何在靈性修行中欣賞這些自然生命周期?我們必須先尊重生命會帶來不斷變化的周期,並接受這些周期帶來的內在任務,順著這個過程就能自然產生靈性的成長。這雖然顯而易見,但我們的社會已忘卻這些自然韻律,並以各種方式教導我們忽略它們:孩子被強迫進食,盡早學習知識而不自由玩耍、以健康方式學習;許多中年男人還沒有度過青春期,女人努力保持年輕,好像要逃避成熟;老年被視為可怕的挫敗。不論哪一個生命階段,我們都缺少智慧榜樣也沒有啟蒙和成長的儀式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