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永霄
世界佛教友誼會港澳分區總會副董事長及該會之發起人之一的慈祥法師於一九九九年九月十四日示寂,從此世佛會港澳區會自一九五二年成立以來的創會者又少了一位,現在只剩下來的,仍有在台灣之首任會長印順法師、在馬來西亞的顧問竺摩法師,和在加拿大溫哥華的歷屆會長馮公夏居士等三位元老了。
一、由慈祥法師示寂說起
慈祥法師於一九三一年在新界大埔創建佛教大光園道場,作為弘法和修行靜室,宣揚佛法,不遺餘力,維自太平洋戰爭結束後(一九四五),目睹失學兒童哀鳴遍野,乃毅然將祖堂三間,闢為課室,設立大光義學,從此晉身於服務教育界,與世佛會港澳區會的光賢香海蓮社創辦人之一的曾壁山居士所辦理的香海蓮社義學,另一位世佛會港澳區會發起人東蓮覺苑苑長林楞真居士的東蓮覺苑義學,及前世佛會港澳區會顧問,香港佛教真言宗女居士林主席周慶覺校長主持的光明學交四位校長都是畢生致力於教育貧童的神聖工作,對香港佛教的貢獻甚巨,功不可沒。
她們都是在當時以女性身份而服務社會,值得人們尊重,況且因此之故,慈祥法師和曾壁山居士兩位都先後得蒙英女皇頒授榮譽mbe勛銜,開佛教界人士獲此殊榮的先河。
其實,佛教人士以慈悲為懷,實踐弘法利生的宗旨,創辦義學以教育學童為己任的偉大抱負,在香港地區,實在始自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現經考據所得,茲分述如下,但因年代湮遠,有關日期錯漏恐難避免,還望讀者時加指正,則幸甚焉!
建於一九二五年間,乃由當時青山禪寺的主持顯奇法師所創立,地址在青山寺的山腳,由黎乙真夫人張圓明居士捐出土地一幅約萬尺,興建平房兩間,收容附近農村清貧學生約一百名,是為香港佛教鄉村教育的首倡者,此後經過多次重修,組成校董會,現在的門前校名乃由筏可大和尚題著,可惜該校後來因為收生不足,已於多年前停辦。
乃由香港佛教真言宗居士林於一九三○年間在香港大坑道光明台該林之樓下開設,其後因為方便學童晚間上課起見,改為光明夜校,由女居士林主席周慶覺女士任校長,直至一九七○年才宣告結束。
何東爵士夫人張蓮覺居士以當時香港人士不甚重視女子教育,乃發心於一九三一年間於香港銅鑼灣波斯富街創立一間為貧寒女童的義學,施以小學教育,共有學生約百餘人,全部免費,到了一九三五年,跑馬地的東蓮覺苑新建築物落成後,便將義學遷移到該處,改名為東蓮佛學院,義學性質不變。另開設寶覺女子職業學校,後更擴展為寶覺女子中學。一九三七年,張蓮覺居士病逝,繼由日本留學回港之林楞真繼其遺志,擔任苑長,直至去世時為止。
一九三二年間,由陳廉伯、劉德譜、陳靜濤、李公達、高浩文等組成之居士團體香港佛學會於香港堅道成立後,即開設平民義學,不收任何學費,並供應書本。可惜該校維持甚暫,於該會結束後即告停辦。
(戊)香海蓮社義學
一九三二年由佛教人士寶靜法師、李公達、曾壁山、馮公夏等設立之香海蓮社,於香港跑馬地跑馬台由曾壁山任校長之香港蓮社義學,提倡教育。義學只在下午授課,維持到一九六○年間才告停辦,因為當時蓮社已辦有政府津貼小學多間。
(己)道慈佛社義學
由居士楊日霖創辦之道慈佛社於一九五四年在西環堅尼地城收容西環地區之失學兒童約六十人,依照小學課程開辦義學,其後該社申請政府津貼小學,因此停辦義學。
大埔大光園慈祥法師於太平洋戰爭後目睹當地失學兒童甚多,尤其是鄉村方面無學校設立,於是發心於一九四五年十月,在園中撥出祖堂三間為課室,開設佛教大光義學,收容貧苦兒童,施以教育,當時每收一學生除供應免費書籍外,尚需繳交二元予政府,故由園中種植售賣之款項作為經費,藉以艱苦維持,一九六二年興建佛教大光中學,才將義學加入為附屬小學,直至去年小學因收生不足而停辦,慈祥法師任義務校長達五十多年。
義學乃由九龍鑽石山佛教志蓮凈苑之寬慧尼師於一九四八年苑內的一塊空地建立單層學校,有課室四間,初由寬慧尼師任校監,其後改組成為校董會管理。學童全部免費,入讀者皆受惠不淺,直至一九八○年間,因志蓮凈苑改建時乃停辦,並另申請開設津貼小學校。
太平洋戰爭結束後,日本人在香港灣仔道的一所民房之東本願寺物業被香港政府接收,有意交予佛教團體管理,於是由陳靜濤及林楞真以香港佛教聯合會名義申請開辦學校,結果批准為中華佛教義學,三十年後因為舊區重建被拆卸,學校遷往華富村改為小學。
位於新界沙田近車公廟的一間佛教慈航凈院之智林法師於一九五二年創辦的一所義學,為該院附近子弟提供免費教育的機會,校舍為香港大慈善家故胡文虎所捐贈,初期只有課室四間,其後更擴展,直至一九八二年另外再申請開辦新校,名為佛教慈航學校,為政府津貼小學。
三、結語
根據以上所述,由此可知香港佛教社團初期所辦理的弘法利生工作,除了由大德講經、說法外,主要的利生工作就是開設「義學」,教育失學的貧苦兒童,這是充分表現實踐佛教慈悲為懷的精神。
1、義學的校址多數是設立在寺院內或社團附近,以便容易照顧,和方便學童上課,並且費用全免。
2、義學的校監多是由主持或首長兼任,並大部份是女性,以處理校內的事務和財務方面較為精細。
3、義學的擔任教師者多數是由有志獻身教育的女佛教徒出任,她們對薪俸方面不會計較,也許義務性質。
4、義學的教育方針除了灌輸了學科(國文與數學等)的知識外,也會有佛教的德性培育的薰陶。
5、因為佛教社團有了開辦義學的經驗和成績,所以後來在政府九年免費教育的實施政策下,申請主辦津貼小學的批准較為容易,而奠定了後來設立佛教學校的基礎。
香港佛教義學雖然現在已經全部結束,但是在香港教育的方面卻作出了偉大的貢獻,而在這三、四十年間蓽露藍蔞的艱苦情況下辛勤工作是值得世人敬佩的,更在香港佛教的歷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令人懷念!
慈祥法師七旬祭之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