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密戒之持守
陳士東
當今之世,學密宗者日漸增多,這是佛門中一件幸事,但我觀見許多人學密之動機多不正,或以修密法可獲大神通,或以學密可以吃肉飲酒,或以學密宗可當上師受人供養並為人灌頂,或有以貪雙運之心來修密法者,然而為成佛度眾之發心者卻不多見,這是令人痛心的!《楞嚴經》中指出:「因地不真,果召紆曲」。是說學人若發心不正,則果報必定不能如心,是以何因則感召何果也。有人對《華嚴經·梵行品》中「初發心時便成正覺」一句有所疑惑,怎麼才一發心便成正覺了呢?其實這是從因果上來論的,只要你發心純正,從初學佛一剎那,就決定了你必定能成佛。反之,如發心不正,是無論如何也成就不了的。為什麼密宗會給人這么多貪心呢?這都是因為學人誤以為密宗戒律不嚴之故,有便宜可占,甚或有偏見者認為密宗之人根本就不守戒。其實密宗的戒律要求是很嚴格的,只不過以往一些傳法者著重密宗的成就而談,很少論及戒律罷了,並非是密宗沒有戒律或戒律不嚴。鑒於此,我願來介紹一下密宗戒律的重要性,希望今後的學密者能嚴持戒律,有正確的行才有正確的果位,此為不易之真理。
先說唐密,有人說到唐密即謂《大日經》及《金剛頂經》,以外則多不曉知,確實,這兩部經為唐密極重要經典,但還有一部經於唐密中也十分重要,這就是《蘇悉地經》,這部經與上面兩部合稱唐密三大經典。《蘇悉地經》為何如此重要呢?這是因為這部經中不僅有許多成就法(蘇悉地即妙成就之意),還是密教的戒律所尊之故,該經中專有《持戒品》。另外唐密還有一部亦被尊為戒律的,那就是《妙臂童子經》,《開元錄》稱《蘇婆呼童子經》或《蘇婆呼律》,但因此經弘傳不廣,且不如《蘇悉地經》深遠,故不太受重視。有人認為,密教中有戒經,這有何大驚小怪?《開元釋教錄》卷九中指出:「《蘇悉地》與《蘇婆呼》,並是咒毗奈耶,不曾入大曼荼羅,不合軌讀,同未受戒人,盜聽戒律,便成盜法。」毗奈耶乃梵文,音譯即為律,咒毗奈耶即是密咒部之戒律。文中指出,不曾入壇城,不合乎儀軌讀誦真言密咒,這樣不守戒律之人,已犯盜法之過。密戒如法律,可以號令三軍,如有違犯者,即為罪人,何談向上升級耶!唐密如此,那麼藏密又如何呢?要知道被世人誤解最深的便是藏密,因為它比唐密更玄妙,密續中因為談到一些誅法、雙運之詞,好象藏密是一個快活自在的宗教(有許多持偏見者就如此認為)。其實,他們誰知道那隻是大成就者之境界,而許多僧眾還是老老實實的依戒行事呢!另外,即便是大成就者,也非都現此相,依律而住的數不勝數。如「普聞白教大宗師」的西康貢噶活佛就持身嚴謹,未曾步出方丈接近女眾;又如康薩仁波且的高足能海上師,見一僧人與一女居士獨自談話,不僅嚴厲呵斥,且遷其單,命去西藏求懺悔,要知道此人是加行堂之老修行,平日品學兼優,而又有眾人說情,猶被上師責罰。說到這里,我倒認為漢地有些地方反倒不如藏地執法嚴謹,喜賣人情,常將佛法做人情。而我知西藏執法之嚴者,有些漢人反認為不通情理,如貢噶上師一日傳法,大眾均已入座,殿門已閉,一政府要員姍姍來遲,被拒於門外,急得亂敲亂撞,以至嚎啕大哭,亦終不得入。而漢地有些人於法會上嬉笑怒罵,上邊法師傳法忙,下邊聽者游戲忙,而法師亦有的不聞不問,這莊嚴的法會竟然變成了散慢的戲場!西藏佛教重視戒律是不讓漢地顯宗的,藏傳佛教稱戒為不可壞,意即壞必墮落。古密續指出:「戒行是獲得修持成就的第一要素」。有人以為修密法可以不必嚴守戒律,這是大謬見,無戒行絕對不能修持成就,甚至續部還強調說:「修密法若不具備戒德,不但得不到任何成就,反而會生遭惡報,死墮永無超脫的金剛地獄」。有些人總是拿一些大成就者的方便示現作借口,而行貪嗔痴的行為,殊不知獅子跳處驢不能躍,汝何人也?未有真實證悟,也敢亂做亂說,豈不是欲速死耶!如留學西藏的法尊法師痛切地說:「上焉者,得到一點三摩地影像,和本尊的加被,那就要認為是即身成佛的上上成就,誰也不敢否認他。下焉者,得到一點昏沉和掉舉,夾雜著一點魔業或鬼狐神通,那也要算是即身成佛了」。在《復劉宇民居士書》中,法尊法師更指出:「惟在此末代,法弱魔強,以愚逐愚,以盲導盲,誰能說大妄語,誰敢現瘋狂相,誰能犯戒,誰會誇高,便是不落因果之上士,必能廣招世間利養,嗚呼!」我總是想不通,現在那些學密的,為什麼不學祖師大德嚴持凈戒之行,而非要去學那些自己不能達到的密行呢?我只能說一句,這是魔蔽汝心也。其實,藏地嚴持凈戒的大德特別多,如噶當派祖師、松贊干布及蓮花生大士的化身阿底峽佛尊,持守戒律如護眼目,每一動心不合律儀時,都立即坐下懺悔,決不與罪業同宿也。又如格魯派祖師、文殊菩薩化身宗喀巴大師,其所創格魯派尤重戒律,格魯即善律之義。據說有一次一善辯者欲折服宗大師,以推翻其教派,當他滔滔不絕自顧演說時,宗大師卻一聲不響,忽然,大師大聲呵斥到:「汝言之滔滔,我卻聞眾生哀鳴之聲難忍萬分」。原來,那人一邊講辯一邊用手在衣中按壓虱子。現今有的學密者以為精進修持便能成就,不知若無戒行縱再精進亦是枉然,釋迦佛臨滅度之際開示雲「以戒為師」,無戒之人即是無師,無師焉何得成佛?密續上說:「佛法存在與否的主要標誌是戒行,有戒行便有佛法,無戒行便無佛法」。如無戒行那麼你修的是什麼佛法呀!那麼,為什麼要嚴持凈戒呢?《涅槃經》上說:「戒是一切善法梯橙」。此即是說,一切善妙之法,無不以戒行為基礎,就以定功來說,戒行便是堅固的前行,如不守戒,決不會有正定。現在有的絕大多數學人不能入定,更不用談什麼出生大智慧,因定能生慧,而定又由戒生。欲修密法者,未得正定者,我希望能看一下能海上師於1942年上旬於近慈寺金剛道場講的《定道資糧頌講錄》。定功為何不好?那便是資糧不足故。這個資糧有很多,最重要的就是戒行,戒定慧依次相生,能海上師指出:「無戒之定非正定,無定之慧非正慧」。故如不持戒,定必不成,因無戒之人妄作亂想,頭腦中不僅充滿邪知邪見,且十分活躍,行為無所進止,如何能靜得下來呢?所以,律儀戒、攝善法戒、菩提心戒等下下引生上上,便可逐步相應於道體。戒的好處還有許多,包括世間和出世間的,限於篇幅,不便一一詳談,大家多閱有關資料便可知曉。
最後,我要承認現在戒律是有些鬆弛了,無論顯密均是,如虛雲老和尚說的:「密法確實是釋迦牟尼佛的法,但是西藏戒律廢弛了,不行了」。太虛大師也認為要振興密教,必要嚴持戒律。通過上文我們知道,密教不是沒有戒律,也非不嚴,只是現在遵守的人少了,所以成就的人也就不多了。但是,我們學習佛法的目的是要成就,不是拿它來裝樣子的,是故我祈望大家都來遵守戒律、弘揚戒律,所謂「毗尼久住(毗尼即戒),正法久住」,讓我們守正戒,來使正法久住吧!最後附近作一首與大家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