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一串
劉先和
一、如果
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常喜歡說「如果」兩字。回憶過去不如意的時候,總喜歡說,如果當初不是那樣,肯定結果又是另一碼事,於是乎在另一嗎事中作種種假設的享受,但事實並非如此,自然心中難免有幾分怨氣。設計未來時,也喜歡作種種如果的假設,在這種種假設的條件下,得出種種假定的結果,若實際未得到這種結果,心中又有怨氣。即便是在當前,有的人也習慣在如果中生活。其實對於學佛的人來說,「如果」是妄想,當下才是智慧。生活在「如果」當中,痛苦多多,妄想多多,煩惱多多;生活在當下,無憂無慮,自由自在。當下是佛道。
二、主觀與客觀
哲學家們將世界分成兩個:一個是主觀世界,一個是客觀世界。於是,人們便依據這種觀念去認識世界,在這種觀念中生活。有的學者便是依據這種理論,去評價惠能大師的「風動、幡動、心動」公案,說惠能大師是一個唯心主義者。因為在他們認為,心不動是主觀,風動、幡動是客觀。不能你認為它沒動它就沒動。其實,這些學者們是被世間知識所蒙蔽,缺乏智慧。在這里,學者們不知道兩個道理:一是惠能大師所說的心,與學者們的心不是一顆;二是學者們根本不知,動上還有不動。學者們認識的是世界的相,惠能大師看到的是世界的本性。這是學者們的悲哀,也是我們眾生的悲哀。
三、健康
人人都想健康,然而健康有敵人,那就是病。於是有不少人便長年處在防病的的生活當中。聽專家說喝牛奶有利於補鈣,於是人們就天天喝牛奶;聽專家說吃紅薯能抗癌,於是人們就多多地吃紅薯;聽專家說要極早知道自己的病,於是人們就三天兩頭往醫院跑,有事無事地搞體撿等等。目的就是在於防病保健康。其實人們忘記了一個大專家,那就是釋迦牟尼,他才是人類生命學的真正大專家。他告訴我們病的根結在哪裡,那就是貪、嗔、痴。人的身體由地、水、火、風四大組成,本應是一個平衡體,但因人的貪、嗔、痴,使這四大增生或受損,於是人便生病。要想身體健康少生病,最有利的辦法就是不貪、不嗔、不痴。這才是這位大專家給我們開的一劑最有效的良方。不防時常吃一吃,包防百病。
四、生命在於……
生命在於什麼的說法頗多,有的說生命在於運動;有的說生命在於靜;有的說生命在於保養;有的說生命在於遺傳等等。其實這些都不是究竟。那麼生命到底在於什麼呢?我以為生命在於種子。種子之說,不就是父母精血和合而成嗎。不。父母精血之合只是提供了種子生長的土地,那並不是種子。佛教說要報父母之恩,就是因為父母提供了這塊種子生長的土地。要不然還不知這粒種子在那裡飄遊,無有著落。如果說父母的結合是種子的話,那同一父母所生的子女都應是一樣的。但事實並非如此,往往同一父母所生的子女,無論在身體、性格,還是在命運上都有很大的差別。可見父母之合並非是生命的種子。那麼生命的種子在那裡呢?無處不在,無處不有。只要因緣得當,有適合的土地,生命之種即刻入地。
那麼,懂得生命在於種子又有什麼意義呢?意義在於他會使人懂得如何對待生命。如此說來佛教不是宿命論了嗎!不。佛教承認宿命,但不唯宿是命。眾所周知,任何一粒種子的生長,除了需要種子本身的能量外,還需要吸取新的能量予以補充。生命也是這樣。生命的能量是什麼呢?是業。業是什麼呢?是生命的意識與生命的行為所致。由此可見,生命的意識與行為可導致生命的走向。這就是佛學所說的因果。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這就是佛學揭示的因果規則。說到這里,你對生命到底在於什麼,有了新的認知嗎?
五、美容
如今美容業十分興旺,生意異常火爆。世上的人都愛美,這是無可非議的。但有不少人愛美愛得有些古怪,非要將自己的一張臉換成一張明星臉。非要將生老病死的人生常理,予以改變,要永保青春。這就使得美容界出了不少熱門話題。
據有關資料報道,全世界每年因美容而毀容的有二十多萬人,這是一個不小的數字,但這肯定還不是一個完全的統計數。實際上也許要比這個數字大得多。為什麼會出現美容而被毀容,世上的人都將此罪完全歸罪於美容店。其實我以為也並非完全如此。佛學的理義告訴我們:相由心生。但世人不懂這個道理,非要將一張本屬於自己的臉換成一張不屬於自己的臉。還有的人聽說打一針,可以永保青春,於是便去打一針。由此執著而失去理智,問題便出來了。由於過分執著而破相,這是業障現前,人生一劫。有的人雖然換臉成功了,但那一臉原有的貪氣、嗔神、痴相並沒有被換走,仍掛在臉上,一如既往。這是為什麼?因為相由心生。過去有些高明的相面師,為什麼一眼就可以看出人的究竟,道理就在相由心生。懂得這個道理後,便得出一個結論:那就是美容不如修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