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識研究
周叔迦
一切宇宙人生都是由種子生的現行,這現行還熏習成種子。但是其中卻經過好幾個層次。譬如由種生芽、由芽生莖、由莖生枝、由枝生花、由花生果、果還成種;這種子和現行的循環也是如此。其中有十二層段落,這叫做「十二因緣」。
這十二因緣便是「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入」、「六入緣觸」、「觸緣受」、「受緣愛」、「愛緣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死」。甚麼是無明呢?無明就是不明白,就是愚痴、貪愛。為何會產生無明呢?因為執著有我。只因執著有我,所以分別有無種種的希求。由這希求所以造作種種善、不善的行為,便是無明緣行。由這行為熏成第八識中的種子。因為第八識與種子是不一不異的;離了種子也無第八識,離了第八識也沒有種子,所以叫做行緣識。這無明和行是說過去時的。這種子生起現在的受用,所以就現生命言,識是最初。這識何以能生呢?譬如草木的種子,要種在地下,日光覆照,用水灌溉,便生芽了。這心的種子也如此;要種在「行」的田裡,無明覆蓋,用愛水灌潤,便生芽了。生甚麼芽呢?生「名色」的芽。名就是心,就是受想行識四蘊;色就是物,就是色蘊;於是有了身心,便是成胎了。這就叫識緣名色。這名色逐漸增長,眼耳鼻舌身意生長成熟而出胎了,便是名色緣六入。既生之後,六根與六塵便相接觸。便是六入緣觸。既然根塵相接觸,便感覺的苦樂或不苦不樂,這是觸緣受。對於身心順適的感覺,即是樂受,自然要特別的貪愛,這是受緣愛。因為有所貪愛,所以四方奔求,執著不舍,便是愛緣取。由追求執著所以成就善、不善行業,便是取緣有。這識、名色、、六入、觸、受、愛、取、有八種,便包括人的一生的心理活動,由現在的行業產生未來的身心,便是有緣生。未來既然有生便決定有死,這是生緣老死。這生同老死是就未來說的。這是就三世的因緣來解釋十二因緣。總括來說:便是由過去世的無明和行為因,生現在的「識、名色、六入、觸、受」的果;由現在的識、名色、六入、觸、受為因,生現在的愛、取、有的果;由現在的愛、取、有為因,生將來的生死的果。
這十二因緣不僅是三世因果的解釋;在我們的「一念」心中,也具足這十二因緣。由於不明了真理,所以有整個的環境發生;便是無明緣行。有環境便有知識,這就是行緣識。有知識便有身心和物我,這就是識緣名色。這身心物我一切作用相接觸的機會只有六處,所謂眼耳鼻舌身意;這就是名色緣入。有接觸的機會自然發出接觸的情狀;這就是六入緣觸。這觸無非就是苦、樂、不苦不樂三種;這便是觸緣受。人的心意無非是對於樂受的貪愛,便是受緣愛。愛而不已便是愛緣取。由於取,一切心行成就便是取緣有。這一念由初起以至成就,便是有緣生。這一念成就繼之是消滅就是生緣死。
這十二因緣又可以分成兩個輪回,便是由「煩惱造業」、「由業感苦」、「由苦還生煩惱」,如是循環不已。這十二因緣中的前七支是一個輪回;後五支是一個輪回。第一無明是煩惱,行是業,識、名色、六入、觸、受是苦;便是由過去的煩惱成就過去的行業,由過去的行業生現在的苦果。第二愛取是煩惱,有是業,生、老死是苦,便是由現在的苦果還生現在的煩惱,由現在的煩惱成就現在的行業,由現在的行業生將來的苦果。由這十二因緣所感得的無非是一個「苦」字。但是苦的情形卻不同。這無明、行、識、名色、六入五支,是因為變遷無常而生苦,叫作「行苦」;這觸受二支是「苦苦」,因為一切受皆是刺激性的、惱亂心性,所以都是苦;這是苦的正位。這愛、取、有、生、老死五支,是因為樂事壞滅而生苦;叫作「壞苦」。
人的生死以及一切行為感覺,無非十二因緣的循環。所以人要求解脫一切束縛而求清凈的快樂,唯有打斷這十二因緣。因此,無明如果沒有了,那行也沒有了;行沒有了,識也沒有人;以至於老死也沒有了。但是斷十二因緣要從那一項斷起呢?隨便那一項斷都可以,因為十二因緣是循環的,但是最直捷的是斷無明。因為這是十二因緣中最重要的,所以列在第一位上。但是從無明上斷是不容易,最容易的是,從現因果中去斷,便是受而不愛。因為愛斷了,取也沒有了,以至於老死也沒有了;老死沒有了,無明也沒有了。所有唯識哲學的唯識觀以及天台宗、賢首宗、禪宗的初步修法無非是教人受而不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