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琦雲
現代禪有關佛教婚姻觀的論述很有深意和新意,因為婚姻和愛情體現了生命的本質問題。孔子說:「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婦,及其至也,察乎天地。」佛陀說「菩薩永遠與眾生為眷屬。」
大乘菩薩不舍眾生,與一切眾生永遠互為眷屬,所以,在大乘佛法裡面,也是離不開愛情的。大乘佛法不離開世間法,而世間法是離不開家庭的,而家庭卻離不開愛情。試想,如果離開了家庭和愛情,我們普度眾生的宗旨從哪裡去落實。佛經說:「讓一切眾生歡喜就是讓諸佛菩薩歡喜。」真正的愛情本身就是一種奉獻,在愛對方的時候,拋棄了自己的一切,在互相之間體貼、愛護和關懷中,既使自己的靈魂得到了凈化,也使對方的靈魂得到了凈化。這本身就是一種讓眾生歡喜的最好方式。
佛教強調大慈大悲,這種的慈悲的精神本身就包含了愛,只有以佛教慈悲的精神才能去體現真正的愛情。因為慈悲的精神可以突破那種佔有的愛、自私的愛、個人的愛,並由此升華為一種對所有眾生的愛。在一個人無量無邊恆河沙劫的輪迴中,存在著錯綜複雜的因緣關系,其中也有著很深很深緣分的情愛對象。大乘菩薩為了度一個人,必須先愛一個人,可以多生多世與他(她)結為夫妻。因為他本身就是眾生的一份子,他得度了,無數眾生也能得度。大家知道,《楞嚴經》中一開頭就講了阿難與摩女的恩愛因緣,如果阿難與摩女沒有這五百世的恩愛因緣,摩女又怎麼會成為釋迦牟尼的弟子。
宇宙本來就是一個陰陽辯證的統一體,有此必有彼,有你必有我,涅槃就是對立和分別的完全破除,陰與陽的和諧統一,所以密宗的最高修法就是男女雙修。我這裡當然不是提倡這種雙修法,而是說通過愛情一樣可以走向涅槃的彼岸。愛情本身沒有罪惡可言,它障礙涅槃的是它的分別心。當你愛對方的時候,拋棄了自己的一切,你可以為對方犧牲個人的一切,這種分別心本身不就在破除嗎?所以,菩薩在情愛中一樣實現涅槃。
從這一思想基礎出發,我很贊同台灣佛教現代禪有關愛情婚姻的許多觀點,本文就現代禪的論述來談談我個人的看法。
現代禪李元松居士說:「從涅槃的立場,來看人類的婚姻,其實婚姻當體即涅槃。龍樹菩薩說:『諸法從本以來皆涅槃相。』大乘經論及禪典之中也處處向世人明示『溪聲盡是廣長舌,山色無非清凈身』、『鬱郁黃花無非般若,青青翠竹盡是真如』的理趣。」1從這一觀點出發,李居士進一步說明:「以情慾而言,其實情慾本身有何咎呢?我們認為情慾不好,甚或產生排拒、罪惡之見,難道不覺已經背離『緣起即空』的精神,以及佛教無嗔的原則了嗎?般若經雲:『真如法門不舍一法,若舍一法即是謗佛。』」2所以從般若的立場來看,李居士認為遍一切法都是葯,嗜欲重只是障礙聖果的證得,卻不是生死輪迴的根本。
我認為,涅槃的本性即空,空絕對不像石頭一樣無情無義,如果像石頭一樣無情無義,那就是頑空,根本就不是涅槃了。欲界眾生之所以不能證得空性,乃來自他的人我對立,而不是情慾的本身,情慾的本身是沒有罪過的,也不是輪迴的根本。要說明這個問題,我們要把情慾與愛情區分開來。從境界來說,情慾是底層次的,而愛情是高層次的。情慾的目的是佔有對方,而愛情的目的是愛護對方。情慾可以說為世俗的愛情,而愛情應該是真正去理解、體貼對方,並能為對方奉獻自己的一切乃至於生命,這才夠得上稱為愛情,或者說稱之為真正的愛情,而世俗的愛情是不夠愛情這個稱呼的。所以當情慾上升為真正的愛情的時候,人我對立即已經消失,本性即空即涅槃。因為真正的愛情使人去除了一切雜念,當個人全部為對方著想的時候,小我既已經消失,空性即已經產生,正是趨向涅槃之境。
從情慾過渡到愛情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只要我還在現實生活中,一定就有情慾,並非有情慾就不能涅槃。正如李居士說「如果稍有情慾便無法證得菩提,那麼佛陀現在也還是生死凡夫。」3釋迦牟尼也要吃飯、穿衣,也娶妻生子,腰酸背痛也請阿難尊者替他捶背。《金剛經》一開頭就說釋迦牟尼托缽乞食,正是說明眾生在情慾中實現涅槃,出世不離開入世。如果把情慾看成洪水猛獸,必然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再次出現人我的對立,於涅槃的道路越走越遠。出家修道,最後也離不開情慾和愛情。真正的出家是大丈夫事,這一輩子辭親別愛,一心修行,確實不是容易的事。但是要證得大乘的涅槃,仍舊離不開情慾和愛情。出家就是暫時利用一個優越的環境,從小我走向大我,最後趨於無我的定境,以便更好去除人我對立,一旦去除人我對立,他就仍舊不能離開眾生了,所以出家高僧即是大乘菩薩,大乘菩薩一定會乘願再來,在無數的輪迴中,仍舊與眾生為眷屬,與眾生打成一片,以實現最高的涅槃。心、佛、眾生三無差別,離開眾生不能成佛,也不能實現涅槃。
作為真正的佛教修行者來說,應該從小我的情慾過渡到大我的的愛情。如果男女雙方相互維系的要素只是情慾,那麼必然是悲劇,這種可悲的關系沒有維持下去的必要。因為小我的情慾必然是痛苦的,作為一個修行者來說,當他還沒有定力去感化對方的時候,他所能夠作到的就是避免悲劇的產生,與對方友好分手,不能去仇恨對方,發願成為對方永遠的朋友,在下輩子或許還可以作為眷屬而成為相互渡脫的對象。對於已經組成的家庭來說,也沒有必要去維持一個受傷的家庭,受傷的家庭對於雙方都是痛苦的,不符合大乘佛教的精神。與其雙方都在痛苦中生活,不如早點友好分手。之所以在我們這個世界愛情悲劇多,就是因為沒有真正的愛情即走向大我的愛情。文學家說:「幸福的家庭都相似,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夫妻有兩種因緣,一種是討債,一種是還債。討債必然是痛苦的,還債必然是幸福的。也有既有討又有還的,構成了錯綜複雜的婚姻關系。所以我們應該廣結善緣,才不會遇到討債的對象。廣結善緣,那就是要實現大我的愛情,一旦擁有真正的愛情,我們也獲得了真正意義上的解脫。
眾因緣生法,我說即是空,是名為假名,亦是中道義4。所以李居士說婚姻當體即不生不滅,不凈不垢的涅槃,是絕無問題的!我也非常贊同這個觀點。
李居士說:「從大悲的立場來看婚姻,婚姻的場所即是菩薩利生的場所。佛法的最深處雖在涅槃,但體現涅槃的佛弟子,其人格最大的特徵,卻在大悲。『大』是體現諸法寂滅性──涅槃,故可稱為大;悲則是慈悲的簡稱。故『大悲』其實是指沒有人相、我相、眾生相、壽者相的慈悲心。 」5
佛教是大慈大悲的宗教,慈即給眾生以樂,悲即拔眾生以苦。《涅槃經》卷十四雲:「一切聲聞、緣覺、菩薩、諸佛如來,所有善根,慈為根本。」《觀無量壽經》雲:「佛心者,大慈悲是,以無緣慈攝諸眾生。」《大智度論》卷二十七雲:「慈悲是佛道之根本,(中略)亦以大慈悲力故,於無量阿僧只世生死中,心不厭沒。」
佛以眾生之樂為樂,以眾生之苦為苦,慈愛眾生,永無疲憊。正因為如此,所以菩薩永遠與眾生為眷屬。菩薩眷屬,也就是個人苦樂滲透到無私的愛情之中,以對方之樂為樂,以對方之苦為苦,當兩個人的苦樂已經融為一體的時候,正是菩薩的最高境界。所以,在佛教裡面,真正的愛情也是同樣值得歌頌的。《女人是老虎》這首歌,可不是對那種低層次境界的人的一種諷刺?寧願我身下地獄,只願眾生得離苦,如果女人都變成了老虎,又怎樣去為眾生求安樂呢?大乘佛教的宗旨又從哪裡落實呢?大家很尊敬的南懷瑾老師,實際也是性情中人,他看影視的時候,看到傷心動情的情節時,一樣落淚漣漣。如果認為一產生情感就是凡夫俗子,那麼在世界上還有菩薩嗎?菩薩也為情而煩惱,菩薩以大悲而不得自在。
正如李居士所說:「但願眾生離得苦,誰還去惦記佛學上的名相,誰還去計較究竟不究竟呢?有人的地方就有痛苦!有人的地方就需要溫暖!婚姻當然也是菩薩利生度世的場所!」6
修行是實現涅槃的實踐操作。從本性上上來說,眾生無所謂修與不修,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但是,從凡夫到成佛並非可以速成的,所以一瞬間大徹大悟,那是從本性來說的,若要真正證得空性,還須若干阿僧只劫。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所以,修行是實現涅槃的必經之路。
怎樣修行呢?狹義的修行理解為打坐、念佛、拜懺、朝山、持咒、誦經等等,這樣的修行是出家人的修行,不適合現代生活中的大多數人。所以真正的修行應該是在生活中修行,在生活中修正自己的行為,修正身、口、意種種錯誤,最後達到對眾生產生無緣大悲的愛心。
孔子說:「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婦,及其至也,察乎天地。」李居士解釋說:「修行的人,下手處可以從夫妻關系做起,經由此,他的睿智可以發展到了解宇宙真理的地步。」7所以修行離不開愛情婚姻與家庭。
對於普通人來說,沒有戀愛的生活不會是完整的生活,而在戀愛中最容易產生那種為對方奉獻一切的高尚的愛情,可是這種高尚的愛情往往不夠持久,甚至一瞬即逝。原因是戀愛中的青年往往不成熟,被一時感情衝動,而想實現一種盲目得自私的佔有,所以不慎重的戀愛經常造成婚姻的悲劇。所以在戀愛的雙方中,必須有一方是成熟者,才能獲得美滿的婚姻和愛情。
戀愛是愛情和婚姻的基礎,但也並非說戀愛時間越長,愛情就越牢固,也不是說一見鍾情,愛情就能牢固。關鍵是那種相互愛憐、相互理解、相互體貼的情感是否能夠真正融為一體,如果兩個人的情感真正融為一體了,不管他們相處的時間是長是短,他們的愛情和婚姻必定是幸福的。反之,他們維系時間越長,他們的悲劇因素就越多。
當兩人結合後,男人對女人應該有一種責任感,如果僅僅是一種責任感,而沒有愛情的滋潤,這樣的家庭就一定是悲劇,維持一個悲劇的家庭,對於兩人都是痛苦。由於傳統觀念的根深蒂固,許多的家庭都在悲劇中生活,完全沒有必要。佛教是對人性的徹底解放,從緣的關系來告誡人們:「隨緣啊,不要攀緣!」當對方不愛自己時,不要因為追求金錢地位而去攀緣。當對方愛自己時,不要因為對方貧窮低賤而鄙視對方,但是也不能以同情心去愛對方。同情雖然不是愛情,僅僅是一種朋友式的關懷,但同情也可以上升為愛情。一個家庭是否幸福,就看其中的愛是否存在,若愛已經不存在,相互之間就值得認真考慮了。俗話說:「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限到時各自飛。」天長地久,那是雙方無數劫修來的善緣,沒有這種善緣,就應該相互理解,或者友好分手,而不要掉進死衚衕。
有人說:「如果有人能在婚姻生活中,好好地跟自己的另一半相處,那麼這個人必然是覺悟的人。」李居士說:「不知是否有人會認為這是我過份淺化覺悟者,倘若有人如此想的話,那麼我想辯護的是:可能是你太小看婚姻生活的複雜性了。除非夫妻間只想維持一般家庭表面的平和,除非夫妻間不關心彼此的心靈感受和成長,不然夫妻間的相處──尊重不佔有、關懷不自私、隨緣不強求的相處,事實上是一項艱巨的工程!夫妻之間至少要有一位是成熟的人格者,不然是辦不到的。」8我認為,在愛情生活中,只有相互把小我的愛融入大我的愛直至無我的愛,才算是真正的覺悟者,也才獲得了真正意義上的愛情。如果僅僅維持家庭上的表面平靜,同床異夢,難道就能走上覺悟之路嗎?
佛教說,人生是苦,愛情生活中雖然有很多的快樂,但也有很多的痛苦。沒有經過痛苦磨練的愛情,難以爆發出真正愛情的火花。李居士說:「人類的快樂只存在表層的感官上,但痛苦卻深入骨髓。唯有在肉體和精神、親情和愛情、學問和財富、麵包和尊嚴、家庭和事業的交纏衝突中,才更能體會人間的苦樂和競逐的現實,對於做人的辛苦和做人的無奈,也才會有真實的體驗──而這都是修行人所應知應證的,尤其是發心學習菩薩的人,更應以此為成佛的道場。因為娑婆眾生絕大部分都是男女結成夫妻、組成家庭,並且在種種兩難之間掙扎著,這當中有辛酸、有甘甜,卻無一不是刻劃入骨的激情。修行人除非真正了解此中的衝突、痛苦與無奈,不然如何能做到原諒無知、悲憫罪惡的地步?又如何能避免說些不著邊際、無關痛癢的空言呢?當知除了少數天縱英才之外,一般沒有歷經世事的人,根本不知人間疾苦,也不知凡夫是多麼的純真、可愛,同時又多麼空虛地徘徊在萬花筒的世界中。」9
李居士說:「有許多婚姻專家、顧問,建議婚前要找教育程度、身家背景,以及嗜好、興趣差不多的對象。但是在我來看,結婚對象即使符合了那些條件,也不見得會幸福。因為夫妻是兩個人格天天在一起,有健康的人格才會有健康的婚姻,才能面對婚姻漫長的旅途。然而,教育程度、家庭背景等條件,並不能保證有成熟的人格,而且興趣是可以培養的,例如戀愛的時候,男追女或女追男,對方喜歡文學,他也去讀唐詩宋詞;對方喜歡科學,他就趕快去研讀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但談戀愛的時候,可以這樣,而婚姻生活卻沒辦法投機取巧,所以我覺得成熟的人格才是幸福婚姻的基石。」10從這一立場上,李居士提出人格成熟的人幾個特徵:
第一、是獨處的能力。第二、接納自己缺點的能力,沒有完美主義。第三、體諒別人的能力。第四、則是真正愛一個人的能力。
只有具有成熟的人格,才真正懂得什麼是真正的愛情。如果你找到了一個人格成熟的人,那我向你祝福,你一定會成為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真正的愛情應該具有以下特點:
1、相互之間有一種無比的親切
當真正愛上一個人,應該會體會一種非常親切的感覺。會讓你無限依戀,即使有一時的誤會和不快,也會轉瞬即逝。兩個人的親密感情甚至超過你的父母,你的家人。因為父母只能提供親情,這種親情不能像愛情那麼細膩、溫馨和豐富多彩。
2、包容對方的缺點
如果真正地愛一個人,也會包容對方的缺點。在戀愛的雙方,只要有一方是冷靜而成熟的,則必然能夠發現對方的某些缺點,但是作為真正的愛情,就不會去計較這些缺點。在合適的時候,他們可以相互促進和改正。
3、敬慕及尊敬對方
真正的愛情是以擁有對方而驕傲,即使是最平凡的人,也會發現對方很多的閃光點。當然,如果真正找到了一個傑出的人,就更加幸運,由崇拜、敬慕、尊敬而發展成為真正的愛情。只要對方覺得自己是該愛的人,這種愛情就是堅不可摧的。因為能發現對方的價值,對方也必然認定自己為知音。
4、榮辱與共
在如日中天的時候,會愛對方;處於困境的時候,也會更愛對方。愛情不會因為地位、金錢、權利的變化而變化,不論成功或失敗,都會一如既往地熱愛對方。
5、肝膽相照
真正的愛情不會欺騙對方。當然作為個體來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獨特性,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秘密,但是在忠於愛情方面,兩人一定是肝膽相照的,相互之間不會有背叛行為。
6、更地時候稱讚對方
當你真正愛上一個人的時候,你會情不自禁地讚美對方。這種讚美是出自內心的,而不是那種虛情假意。在相互的讚美之中,兩人感到無比快樂,從而使雙方更加自信,更加熱愛生活,這就是真正獲得了愛的幸福。
7、尊重和自尊
真正的愛情能夠提高你自己的自信心。因為覺得對方優秀而尊重對方,從對方身上發現了生命的價值,而一起努力去創立美好的生活。如果發現對方優秀,感覺自己相隔太遠,甚至產生嚴重的自卑行為,愛情的價值就會降低。如果對方真的是一個優秀的人,而你又是她深愛的人,那麼對方就會幫助你提高自己的自信心。如果對方還不成熟,你就要調整自己的情緒,保持旺盛的熱情,才能得到你真正的愛情。
8、獨一無二和相互信任
真正的愛情是專一的感情。如果心中同時還能夠容納其他異性,那麼你就還沒有獲得真正的愛情。如果他對你是真誠的,你也應該充分相信他,而不要產生無端的懷疑,雙方的行動應該是自由的。
真正的愛情不是指兩人性格相同、志趣相投,而是兩人在相互接納對方的時候,同時保持相互人格的獨立。不應該把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對方,在看法發生分歧的時候可以求同存異。
10、時時為對方著想
真正的愛情,經常會想著對方苦樂感受。當對方快樂時,會更加快樂;當對方痛苦時,就會更加痛苦。先他之憂而憂,後他之樂而樂。把快樂留給對方,而把痛苦留給自己。
11、身心上的雙重愛撫
肌膚上的接觸,雖然是愛的要求,但是真正的愛情不是簡單的身體接觸,當兩人幸福地在一塊的時候,更多是心靈上的甜蜜和慰藉。只有感覺讓對方幸福,自己才有幸福的人,才能獲得真正的愛情。
真正的愛情,應該在你的心目中,他是世界上最美麗的。事實上,你會遇到很多比他更美的人,但你會以心中的偶像取代他。你會感覺他是你心中的王子,她是你心中的公主。
13、愛屋及烏
真正地愛一個人也會隨之而去愛他身邊的一切,但是真正地去愛對方的一切應該是在愛對方的同時,也去愛他的父母和親人。如果男方有了愛人丟了父母,女方有了愛人討厭婆婆,那麼相互之間就不是真正的愛情。
要擁有幸福的愛情,必然要懂得什麼是真正的愛?愛是給予,不是索取。在愛對方的時候,自己的靈魂得到凈化,自己的人格得到提升,這應該就是真正的愛了。所謂人格提升了,即是事業心強了,脾氣好了,愛心多了。所以李居士強調說明了「愛不是相互的需要」。如果只是盲目愛對方,只是為了愛,別的什麼都不顧,那麼這種愛就是墮落的愛。對於墮落的愛,我們沒有追求的必要。如果遇到了這種墮落的愛,一個仁者,就應該離開這種愛,即使已經結合在一起了,也沒有值得留戀的必要。
李居士說:「一個有能力愛你的人,會體諒你的心情,給予、幫助、鼓勵,而不是支配。此外,他還有另一個特性,即普遍地愛一切人事和物。」11由愛一個人,並促使相互之間去愛一切人和一切事物,這應該就進入菩薩的大悲境界了,這樣的愛情就是成熟的愛情了。
有人說愛是自私的,不能博愛。我們這種博愛與愛情的愛有區別和聯繫。如果找到了自己的心愛的對象,就應該真心去愛他,不能三心二意,從熾熱的愛情中,相互的情感不能提升,從而體諒到一切眾生都需要這種愛,這就上升到一般意義上博愛了。孟子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由個人而推廣到到一切眾生的愛,這就是從愛情中實現涅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