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琦雲居士:佛教從寺院走向世間

佛教寺院走向世間

曾琦雲  

    南北朝時期中國禪宗初祖達摩大師天竺來到金陵,與梁武帝見面時,武帝問道:「朕即位以來,造寺、寫經、度僧不可勝紀,有何功德?」祖師說:「並無功德。」武帝說:「何以無功德?」祖師說:「此乃人天小果,有漏之因,如影隨形,雖有非實。」武帝說:「如何是真功德?」祖師說:「凈智妙圓,體自空寂,如是功德不以世求。」武帝又問:「如何是聖諦第一義?」祖師說:「廓然無聖。」武帝說:「對朕者誰?」祖師說:「不識。」因為梁武帝不能領受佛教真諦達摩祖師即離去,隱居於嵩山少林寺,面壁而坐,終日默然。
    中國佛教自從達摩祖師開創了禪宗後,才真正走向成熟階段中國寺院從此也變成了禪宗道場,從偶像崇拜轉變為明心見性。我認為,中國禪宗精神代表中國佛教的真正精神,它影響到中國文化藝術政治經濟等各個方面。從初祖達摩大師,到第六祖慧能大師中國禪宗代代相傳,它既來源佛教,又與中國文化水乳交融,成為中國傳統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同時,這種精神又從中國傳揚開去,影響到世界許多國家,使禪宗精神成了世界精神,成為世界共同的文化遺產
    然而,在今天的中國禪宗主體精神沒有得到真正的繼承和發揚,在我國逐步落實宗教政策後,各地寺廟恢復了不少,而許多信眾寺廟燒香拜佛,並不明白佛教的真正精神,以一種有所求目的拜佛,與外道崇拜神靈並無差異寺院佛教也就成為迷信象徵,極大地扭曲了佛教的本來形象中國佛教過去的高僧叫做禪師,過去的道場之所以興起,是先有一悟道高僧,然後才有群眾自發學道來修廟,在這個時候寺廟實際上是一所學校禪宗的大叢林就是一所大學。「自古名山僧佔多」,是因為山林幽靜,適合於禪者用功,以培養定力,更好地走入世間普度眾生。而現在,名山已變成旅遊勝地,過去那種用功環境不復存在,更大的問題是當今人慾橫流,修廟的目的不是啟迪智慧,凈化人生,而是以開發旅遊經濟目的或者是擴大本地知名度,以獲得更多的利益。當然民間濫修寺廟更大原因,還是因為群眾愚昧,以崇拜神靈為手段,達到消災免難的目的
    從禪宗主體精神來看,中國應該是一個宗教國家,因為現在我們給宗教所下的通常定義是:「相信並崇拜超自然的神靈。」而禪宗強調自性即佛,心外無佛,完全否認有一主宰我們命運的神靈,所以從這一意義來說,禪宗不能是宗教。既然禪宗不是宗教,而禪宗又是佛教的心宗,即是中了佛教的精髓,那麼佛教寺廟不能看成是偶像崇拜佛教寺廟應當像過去一樣成為修心悟道的場所,佛教僧人應當成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但是,在事實上,隨著時代的變化,僧人素質的降低,寺廟已經無法起到這樣的作用寺廟漸漸變成贏利的場所,它的本來意義漸漸喪失。
    在這樣一個艱難的過渡時期佛教應當走向何處去?唯一的辦法就是倡導「人間佛教」,中國佛教協會為倡導「人間佛教」作出了不懈的努力,從理論和實踐上取得了成效。但是,這一口號在整個佛教界、學術界及全社會還沒有被充分重視,大家並沒有真正認識佛教,把佛教簡單地理解為寺廟宗教一句話,即是佛教還沒有從寺廟中解放出來,因此,佛教的偉大形象很多人(包括佛教徒和上層知識分子)還沒有真正認識。當初,唐朝白居易居士問鳥巢禪師如何是佛法大意禪師回答說:「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凈其意,是諸佛教。」這16個字概括了佛教宗旨,也概括了禪宗宗旨禪宗六祖慧能大師佛教真諦出了透徹的闡釋,他說:「善知識,若欲修行,在家亦得,不由在寺。在家能行如東方人心善;在寺不修,如西方人心惡。但心清凈即是自性西方。」古代大德已經分明地告誡我們佛教修行真諦,但是我們許多人卻不依教奉行,心外覓法,心外求佛,以為修行就是出家為僧,而一旦出家煩惱反而更多,至於動機不純而出家的人,更種下了墮落的因子。六祖慧能大師說了一首「無相頌」,諄諄告誡弟子們:「若不依此修,剃發出家於道何益?」頌曰:「心平何勞持戒,行直何用修禪?恩則孝養父母,義則上下相憐;讓則尊卑和睦,忍則眾惡無喧。若能鑽木出火,淤泥定生紅蓮!苦口的是良葯,逆耳必是忠言;改過必生智慧,護短心內非賢;日用常行饒益成道非由施錢;菩提只向心覓,何勞向外求玄?」如今佛教修行大眾修凈土,輕視了佛教心宗的弘揚,凈宗行者卻不知道,真正修凈的人即是清凈心,念佛要得力,就必須要觀心。在生活中,如果保持了一顆清凈的心,雖不念佛或未入佛門,也是真正的佛教信仰者。
    當然,我在這里還要說明的是,我並不否認修廟的功德,真正的寺廟清凈象徵,問題是真正的寺廟並不多,如果寺廟修成後反而變成了藏污納垢的場所,那麼奉法反而是壞法。所以修廟僅僅是手段,修心才是目的。如果我們的寺廟像過去禪宗道場一樣,成為一所明心見性大學,那麼這樣的寺廟就多多益善,否則,勞民傷財,於修行有何益呢!怎樣達到這個目的呢?關鍵是需要人才來維持道場,一所寺廟有一大德弘化一方,也就凈化了一方土地,所以中國佛教協會趙朴初會長說:「第一是培養人才,第二是培養人才,第三還是培養人才。」

摘自《智慧之光·蓮池海會》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