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群教授:禪宗的佛教中國化思路

禪宗佛教中國化思路

董群

本土文化中國佛教提出的問題

印度佛教從傳人中國開始,就面臨如何處理與中國本土文化傳統文化關係問題,以儒教道教代表的本土文化,對佛教有反對和批評者,也有寬容和會通者。持前一類態度者,從批評佛教的角度,實際上向中國佛教的發展提出了在各方面需要注意的問題,如何有效地對待這些問題,關係佛教中國化的程度,影響到佛教中國的發展和生長空間。

1、經濟方面對佛教徒不從事物質生產勞動(不耕不蠶),卻佔有這種勞動成果。佛教發展過程中,修建華麗的宙宇、雕鑿佛像等,都是資財的大量消耗這一層問題里實際上也反映出寺院經濟世俗經濟之間的沖突。

2、政治方面大量的信徒出家,影響到國家的基本秩序,比如會導致物質生產人員,甚至服兵役人員一定程度的減少。佛教徒以方外之人自居,不敬王者,有一僧人蔘預叛亂,佛教甚至會影響到朝代的長短及皇帝壽命

3、倫理方面是所有問題中最核心的,可以說,三教之間的沖突,最根本的是這一層沖突。主要有佛教徒的出家生活有礙於傳統孝道,削發、僧衣、不事嫁娶生養子嗣,都是受抨擊的內容。一些信徒不守清規現象也受到批評

4、佛教本身的一些特點,也有批評,比如,佛教大量的經典,被道教認為是不合適的。

佛教中國化的努力

1,開展各種有組織的大規模的譯經,全面介紹佛教經典

2、開展對佛經的研究和討論,形成佛教學派

3、根據對中國文化佛教經典的全面理解,創立中國佛教宗派,形成中國佛學流派。

4、確立政治上對國家權力的依賴,依國主而興佛法

5、確立佛教發展的經濟基礎,完善寺院經濟

6、有組織的傳教活動,強化佛教僧團的建設。

禪宗中國化思路

這里討論的禪宗的思路,是特指慧能南派一系的思路。禪宗佛教中國化的思路,是實現最大程度的和本土文化的融合。它認為,傳統中國佛教,還體現著一些缺陷,比如:

1、和中國本土文化的融合還不夠。

2、過於依賴經典,過於強調學理思辨。

3、修行方式的規範化或格式化,繁而非簡。

4、或者有的宗派雖然有簡易的修行形式(其實似簡而非簡),但強調他力成就

禪宗的思路主要體現為:

1、在佛教哲學方面,突出心性化主題,從人性角度討論佛性,向儒家心性論接近,強調眾生即佛的觀點在一程度上也體現出儒家知識分子主體精神

2、在修行方式上體現出庄學化的特性,強調自然任運,反對模式化的修習,更具靈活性。提倡日常生活宗教,禪是生活平常心是道。

3、提出居土佛教的設想,在家即出家,以便從形式內容都和傳統孝道相符合。

4、提出人間佛教思想模型,注重現世生活,即東方是西方凈土

5、解除對經典崇拜

6、制訂叢林清規,強調物質生產勞動,以此作為修的重要形式,同時也在很大程度上去除了經濟依賴性,反映自力的特點,增強了生存能力會昌法難後,更能看出禪宗和其他宗派的不同應變能力

7、隨著社會歷史狀史的變化,注重與各儒教道教以及佛教內各宗派的更廣泛的融合。

禪宗實現中國化之後,對宗教中國的發展發生一些不利的影響,比如:

1、取消外在的共同信仰對象的權威後,實際上會消解信仰作用

2、中國化了的禪宗更適合於民間化的宗教生活,而民間宗教給政教關係的處理帶來一定的難度。

3、極度的自信,人的一切不是交給佛,而是交給自己,實際上也易使一般根器發生思想?昆亂,導致狂禪的出現。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