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居士名家文集:俱舍論頌疏論本第十一(賈曾)

俱舍論頌疏論本第十一

  從此大文第二。明器世間。一明所居器。二明能居量。三明三分齊。就明所居器中有二。一別明小器。二總明大千。就明小器中有八。一明三輪。二明九山。三明八海。四明四洲。五明黑山等。六明地獄。七明日月。八明天器。且初第一明三輪者。論雲。如是已說有情世間。器世間今當說。頌曰。

  安立器世間  風輪最居下
  其量廣無數  厚十六洛叉
  次上水輪深  十一億二萬
  下八洛叉水  余凝結成金
  此水金輪廣  徑十二洛叉
  三千四百半  周圍此三倍 

  釋曰。初句總標。余句別釋。洛叉此雲億。論雲。許此三千大千世界。如是安立形量不同。謂諸有情業增上力。先於最下。依止虛空。有風輪生。其量廣無數。厚十六億踰繕那。如是風輪其體堅密。假使有一大諾健那(此雲露形神)。以金剛輪。奮威懸擊。金剛有碎。風輪無損。又諸有情。業增上力。起大雲雨。澍風輪上。渧如車軸。積水成輪。於未凝結位。深十一億二萬踰繕那。問如何水輪。不傍流散。答有餘師說。一切有情業力所持。令不流散。如所飲食未熟變時。終不流移墮於熟藏。有餘師說。由風力持。令不流散。如篅持谷。有情業力。感別風起。搏擊此水。上結成金。如熟乳停上凝成瞙。故水輪減。唯厚八洛叉。余轉成金輪。厚三億二萬二輪。廣量其數是同。謂徑十二億。三千四百半。周圍其邊數成三倍。謂周圍量。成三十六億一萬三百五十踰繕那。

  從此第二。明九山。頌曰

  蘇迷盧處中(此雲妙高) 次踰健達羅(此雲持雙。山頂有二雙跡。山能持故。故以名焉) 伊沙馱羅山(此雲持軸。山峰上聳。猶如車軸。山能持故也) 竭地洛迦山(竭地洛迦。西國樹名。此國南方。亦有此樹。名檐木山。山上寶樹。其形似彼。故以為名也) 蘊達黎舍那(此雲善見見者稱善) 頞濕縛羯拏(此雲馬耳。山形似彼也) 毗那怛迦山(此雲象鼻山形似彼) 尼民達羅山(此是魚名。其魚觜尖。山形似彼)。

  於大洲等外  有鐵輪圍山
  前七金所成  蘇迷盧四寶
  入水皆八萬  妙高出亦然
  餘八半半下  廣皆等高量 

  釋曰。前兩行半明九山。次兩句明山體。後一行明山量。論雲。於金輪上。有九大山。妙高山王處中而住。餘八周匝繞妙高山。於八山中前七名內。第七山外有大洲等。此外復有鐵輪圍山。周匝如輪。圍一世界。持雙等七。唯金所成。妙高山王。四寶為體。謂如次四面。北東南西。金銀。吠琉璃。頗胝迦寶。隨寶威德。色顯於空。故贍部洲空。似吠琉璃色。問如是寶等。從何而生。答亦諸有情。業增上力。復大雲起雨金輪上。滴如車軸。積水濤奔。其水即為眾寶種藏。由具種種威德。猛風鑽擊。變生眾寶類等。如是變生金寶等。已復由業力。引起別風。簡別寶等。攝令聚集。成山成洲。分水甘鹼。令別成立內海外海。如是九山住金輪上。入水量皆等。八萬踰繕那。蘇迷盧山。出水亦爾。餘八出水半半漸卑。謂初持雙山。出水四萬。乃至最後鐵輪圍山。出水三百一十二半。如是九山一一廣量。各各自與出水量同。

  從此第三。明八海。頌曰

  山間有八海  前七名為內
  最初廣八萬  四邊各三倍
  餘六半半陜  第八名為外
  三洛叉二萬  二千踰繕那 

  釋曰。妙高為初。輪圍為後。中間有八海。前七名為內。七中皆具八功德水。一甘。二冷。三耎。四輕。五清凈。六不臭。七飲時不損喉。八飲已不傷腹。如是七海。初廣八萬。約持雙山內邊周圍量。於其四面。數各三倍。謂各成二億四萬踰繕那。其餘六海。量半半狹。謂第二海。量廣四萬。乃至第七量。廣一千二百五十。此等不說周圍量者。以煩多故。第八名外。鹼水盈滿。量廣三億二萬二千。

  從此第四。明四大洲。頌曰

  於中大洲相  南贍部如車
  三邊各二千  南邊有三半
  東毗提訶洲  其相如半月
  三邊如贍部  東邊三百半
  西瞿陀尼洲  其相圓無缺
  徑二千五百  周圍此三倍
  北俱盧畟方  面各二千等
  中洲復有八  四洲邊各二 

  釋曰。前三行半。明大洲。後兩句明中洲。論雲。於外海中。大洲有四。謂於四面對妙高山。南贍部洲。北廣南狹。三邊量等。其相如車。南邊唯廣。三踰繕那半。三邊各有二千踰繕那(解雲。此言車者。是西國車。彼國車形。前狹後闊。如人面也)又論雲。唯此洲中。有金剛座。上窮地際。下據金輪。一切菩薩。將登正覺。皆坐此座上。起金剛喻定。以無餘依及余處所有。堅固力能持此故(解雲。以無餘依者。除菩薩身。外更無餘依身。起此定也。無餘處者。除金剛座外。無餘處所也。此定力大。余依余處。無堅固力。可能持故) 東勝身洲。東狹西廣。三邊量等。形如半月。東三百五十。三邊各二千。西牛貨洲圓。如滿月經二千五百。周圍七千半。北俱盧洲。形如方座。四邊量等。面各二千。等言為明無少增減。隨其洲相。人面亦然 復有八中洲。是大洲眷屬。謂四大洲側。各有二中洲。贍部洲邊二中洲者。一遮末羅洲。此雲貓牛。二筏羅遮末羅洲。此雲勝貓牛。東勝身洲。邊二中洲者。一提訶洲。此雲身。二毗提訶洲。此雲勝身。西牛貨洲。邊二中洲者。一舍揥洲。此雲諂。二嗢怛羅漫恆里拏洲。此雲上儀。北俱盧洲。邊二中洲者。一矩拉婆洲。此雲勝邊。二憍拉婆洲。此雲有勝邊。此八中洲。皆人所住人形短小。如此方侏儒。有說唯一洲。羅剎婆居。即是此方。遮末羅洲也。

  從此第五。明黑山等。頌曰

  此北九黑山  雪香醉山內
  無熱池縱廣  五十踰繕那 

  釋曰。此贍部洲。從中向北。三處各有三重黑山。有大雪山。在黑山北。大雪山北。有香醉山。此山有香。人嗅便醉。雪北香南。有大池水。名無熱惱。出四大河。一殑伽河。從池東面。出繞池一匝。方入東海。二信度河。從池南面。出繞池一匝。方入南海。三徙多河。從池北面。出繞池一匝。方入北海。此雲孟津河是也。四縛芻河。從池西面。出繞池一匝。方入西海。無熱惱池。縱廣正等。五十踰繕那量。八功德水。盈滿其中。非得通人。無由能至。於此池例。有贍部林。樹形高大。其果甘美。依此林故。名贍部洲。或依此果。以立洲號。

  從此第六。明地獄。論雲。復於何處。置捺落迦。大捺落迦。何量有幾。頌曰。

  此下過二萬  無間深廣同
  上七捺落迦  八增皆十六
  謂煻煨屎糞  鋒刃列河增
  各住彼四方  餘八寒地獄 

  釋曰。此贍部洲下。過二萬。有阿鼻旨大捺落迦。深廣同前。謂各二萬。故彼底去此。四萬踰繕那。以於其中。受苦無間。非如餘七捺落迦受苦非恆。故名無間。且如等活捺落迦中。諸有情身。雖被種種斫刺磨搗。而彼暫遇涼風所吹。還活如本。由此理故。立等活名。阿鼻旨中。無如是事。有餘師說阿鼻旨中。無樂間苦。故名無間。餘地獄中。雖無異熟而有等流。七捺落迦。在無間上。重累而住。其七者何。一極熱。二炎熱。三大號叫。四唬叫。五眾合。六黑繩。七等活。有說。此七在無間傍。八捺落迦增。各十六故。薄伽梵說此頌曰 此八捺落迦 我說甚難越 以熱鐵為地 周匝有鐵牆 四面有四門 開閉以鐵扉 巧安布分量 各有十六增 多百踰繕那 滿中造惡者 周遍暖交徹 猛火恆洞燃。

  釋曰十六增者。八捺落迦。四面門外。各有四所。一煻煨增。謂此增內。煻煨沒膝。有情游彼。才下足時。皮肉與血。俱燋爛墜。舉足還生。平復如本。二屍糞增。謂此增內。屍糞泥滿於其中。多有娘矩吒蟲。觜利如針。身白頭黑。有情游彼。皆為此蟲。鑽皮破骨。[口*(一/巾)]食其髓。三鋒刃增。謂此增內。復有三種。一刀刃路。謂於此中。仰布刀刃。以為大道有情游彼。才下足時。皮肉與血。俱斷碎墜。舉足還生。平復如本。二劍葉林。謂此林上。純以銛利劍刃為葉。有情游彼。風吹葉墜。斬刺支體。骨肉零落。有烏駁狗。摣掣食之。三鐵刺林。謂此林上。有利鐵刺。長十六指。有情被逼。上下樹時。其刺銛鋒。上下鑱刺。有鐵觜鳥。探啄有情眼睛心肝。爭競而食。刀刃路等。三種雖殊。而鐵杖同。故一增攝。四烈河增。謂此增內。滿熱鹼水。有情游中。或浮或沒。或逆或順。被蒸被煮。骨肉糜爛。設欲逃亡。於兩岸上。有諸獄卒手執刀槍。御捍令回。無由得出。此河如塹。前三似園四面各四增。故言皆十六。此是增上。被刑害所。故說為增。本地獄中。適被害已。重遭苦故。有說。有情地獄出。重遭苦。故說為增 問諸地獄獄卒是有情不。答有說非情 問既是非情。如何動作。答有情業力。如成劫風。風雖非情。亦能成劫。問若爾雲何。通彼大德法救善現說。如彼頌曰 心常懷忿毒 好集諸惡業 見他欣悅 死作琰魔卒(據此頌文。豈是非情) 答琰魔王使。

  諸羅剎婆。擲諸有情。置地獄中者。名琰魔卒。是實有情。非地獄中害有情者。故地獄獄卒。非實有情 有說有情。問若爾何緣火不能燒彼。答此定由業力所隔礙故。或感異大種。故不被燒 復有餘八寒捺落迦。一頞部陀(此雲皰寒風逼身。故生皰也)。二尼刺部陀(此雲皰裂)。三頞哳吒。四臛臛婆。五虎虎婆(此三忍寒聲也)。六嗢缽羅(此雲青蓮華。寒逼身青故也)。七缽特摩(此雲紅蓮華。身寒赤色。似紅蓮華故也)。八摩訶缽特摩(此雲大紅蓮華。寒之更甚。身色彌紅也) 論雲。此中有情。嚴寒所逼。隨身聲色變。以立其名(解雲。初二地獄。隨身變立名。次三隨聲立名。後三隨色變立名也) 此八並居贍部洲下。如前所說。大地獄傍。問此贍部洲。其量無幾。下寧容受無間等耶。答洲如谷聚。上尖下闊。是故大海漸狹漸深也。如上所論十六地獄。一切有情。業增上力感。余孤地獄。各別業招。或多或少。或二或一。所止差別。多種處處不定。或近江河山邊曠野。或在地下空及余處。諸地獄器安布如是。本處在下。支派不定。傍生住處。謂水陸空。本處大海。後漸流入余處。諸鬼本處。琰魔王國。於此贍部洲下。過五百踰繕那。有琰魔王國。縱廣量亦然。從此展轉。散居余處。或有端嚴具大威德。受諸富樂。自在如天。或有飢羸顏貌醜陋。如是等類。廣說如經。

  從此第七。明日月等。論雲。日月所居。量等義者。頌曰。

  日月迷盧半  五十一五十
  夜半日沒中  日出四洲等
  雨際第二月  後九夜漸增
  寒第四亦然  夜減晝翻此
  晝夜增臘縛  行南北路時
  近日自影覆  故見月輪缺 

  釋曰。初句明日月近遠。第二句明日月體量。次兩句。明四時。後兩行。明晝夜增減。論雲。日月眾星。依何而住。依風而住。謂諸有情。業增上力。共引風起。繞妙高山。空中旋環。運持日等。令不停墜。彼所住去此。四萬踰繕那。持雙山頂。齊妙高山半。日五十一。月唯五十。星最小者。唯一俱盧舍。其最大者十六踰繕那。日輪下面。頗胝迦寶。火珠所成。能熱能照。月輪下面。頗胝迦寶。水珠所成。能冷能照。唯一日月。普於四洲。作所作事。北洲夜半。東洲日沒。南洲日中。西洲日出。此四時等。余例應知 日行此洲。路有差別。故令晝夜有減有增。從雨際第二月。後半第九日。夜漸增。從寒際第四月後半第九日。夜漸減也。晝時翻此。夜若漸增。晝便漸減。夜若漸減。晝則漸增。晝夜增時。增一臘縛。晝夜減時。減一臘縛。日行此洲。向南向北。如其次第。夜增晝增。釋曰。西國之法。分十二月。以為三際謂寒熱雨。各有四月。略述兩釋。泰法師雲。從二月十六日至六月十五日。為熱際四月。從六月十六日。至十月十五日。為雨際四月。從十月十六日。至二月十五日。為寒際四月。雨際第二月。後半第九日。當此間八月九日。從秋分已去。夜增晝減也。寒際第四月。後半第九日。當此間二月九日。從春分已去。夜減晝增也。此約晝夜停等後。說增減也。光法師雲。西方諸國。時節不定。還隨方俗。以立三際。從十一月十六日至三月十五日。為熱際。從三月十六日。至七月十五日。為雨際。從七月十六日。至十一月十五日。為寒際。雨際第二月。後半第九日。當此間五月九日。此與夏至。稍得相當。此時日極長。夜極短。從此已後。夜則漸增。若寒際第四月。後半第九日。當此間十一月九日。此與冬至。稍得相當。此時晝極短。夜極長。從此已後。夜則漸減。晝則漸增。故婆沙一百三十六雲。摩訶陀月(當此間十一月也)白半之日。夜有十八。晝有十二。從此已後。晝增夜減。室羅筏拏月(當此間五月也)白半之日。晝有十八。夜有十二。從此已後。夜增晝減。解雲。言十八十二者。謂十八十二。牟呼栗多也。據此文證。明知夜極長。後方說晝增。晝極長後方說夜增也。又此論雲。日行此洲。向南向北。如其次第。夜增晝增。故知五月。夏至已後。日則向南。說夜增也。十一月。冬至已後。日既向北。說晝增也。此上兩釋。泰法師意。約晝夜停等後。說有增減。光法師意。約晝夜極長後。說有增減。各據一義。任情取捨。更有多解。不能具敘 依此論文。一百二十剎那。為一怛剎那。六十怛剎那。為一臘縛。三十臘縛。為一牟呼栗多。若至極長。有十八牟呼栗多。若至極短。有十二牟呼栗多。故知中間。延促總有六牟呼栗多。從夏至日。已去至冬至日。已來有一百八十日。日夜增一臘縛。計一百八十臘縛。足成六牟呼栗多。故冬至日。夜有十八。晝有十二也。若從冬至日。已去至夏至日已來。成六牟呼栗多。義准前說。故夏至日。夜有十二。晝有十八。問何故月輪。於黑半末白半初位。見有缺。答世施設論中。作如是釋。以月宮殿行近日輪。月輪被日輪光。所侵照。余邊發影。白覆月輪。令於爾時。見不圓滿。又經部宗。先舊師釋。由日月輪。行度不同。現有圓缺。問日等宮殿。何有情居。答是四王天下。天眾所居。若空居天。唯住如是。日月宮殿。若地居天。住妙高山諸層級等。

  從此第八。明天器。一明天所居器。二明天器近遠。就明天所居器。文復分二。初正明天器。二便顯余義。初文分三。一明四天王天器。二明三十三天器。三明空居天器。且初第一明四天王天器者。論雲。有幾層級。其量雲何。何等諸天。住何層級。頌曰。

  妙高層有四  相去各十千
  傍出十六千  八四二千量
  堅手及持鬘  恆憍大王
  如次居四級  亦住餘七山 

  釋曰。蘇迷盧山。有四層級。始從水際。盡第一層。相去十千。踰繕那量。如是乃至。從第三層級。盡第四層。亦十千量。此四層級。從妙高山。傍出圍繞。盡其下半(妙高山下。四萬名下半耳)最初層級。出十六千。第二第三。第四層級。如其次第。八四二千。有葯叉神。名為堅手。住初層級。有名持鬘。住第二級。有名恆憍。住第三級。此三皆是。四大天王。所部天眾。第四層級。四大天王。及諸眷屬。共所居止。故經依此。說四大王眾天。除層級外。七金山上。亦有天居。是四大天王。所部村邑。是名依地住。四大王眾天。於欲天中。此天最廣。

  從此第二。明三十三天器。論雲。三十三天住在何處。頌曰。

  妙高頂八萬  三十三天居
  四角有四峰  金剛手所住
  中宮名善見  周萬踰繕那
  高一半金城  雜飾地柔軟
  中有殊勝殿  周千踰繕那
  外四苑莊嚴  眾車粗雜喜
  妙地居四方  相去各二千
  東北圓生樹  西南善法堂 

  釋曰。三十三天。住蘇迷盧頂。其頂四面。各八十千。與下四邊。其量無別。山頂四角。各有一峰。其量縱廣。各有五百。有葯叉神。名金剛手。於中止住。守護諸天。於山頂中。有宮名善見。見者稱善也。四面二千半。周萬踰繕那。金城量高。一踰繕那半。其地平坦。亦真金所成。俱用百一雜寶嚴飾。地觸柔軟。如妒羅綿。於踐躡時。隨足高下。是天帝釋所都大城。於其城中。有殊勝殿。種種妙寶。具足莊嚴。蔽余天宮故名殊勝。面二百五十。周千踰繕那。是謂城中諸可愛事。城外四面。四苑莊嚴。是彼諸天。共游戲處。一眾車苑。隨天福力。種種車現。二粗惡苑。天欲戰時。甲仗等現。三雜林范。諸天入中。所玩皆同。俱生勝喜。四喜林苑。極妙境界。並集此苑。觀此無厭名喜林也。此為外飾。莊嚴大城。四苑四邊。有四妙地。中間各去苑。二千踰繕那。是彼諸天游戲處。諸天於彼捔指爭勝歡娛。城外東北。有圓生樹。是三十三天。受欲樂勝所也。其圓生樹。盤根深廣。五十踰繕那。聳幹上升。枝條傍布。高廣量等。百踰繕那。挺葉開華。妙香芬馥。順風熏滿。百踰繕那。若逆風時。猶遍五十。問順風可爾。雲何逆風熏。答有餘師說。香無逆熏義。依不越樹界故。說逆風熏(解雲。言不越樹界者謂樹身外。枝條四面。各五十踰繕那。如在樹下。近東邊立去彼樹身。五十踰繕那。若有東風。名為逆熏。此人由在樹界。而得頭上枝條等香故。言不越樹界也)論主正解雲。理實圓生。有如是德。所流香氣。能逆風熏。雖天和風力所壅遏。然能相續。流趣余方。漸劣漸微。近處便歇。非能遠至如順風熏(五十踰繕那。名近處。百踰繕那。名遠處也) 又論雲。如是華香。為依自地。隨風相續轉趣余方。為但熏風別生香氣(問也。自地者。華也。香依華發。說華為自地也) 此義無定。諸軌範師。於此二問。俱許無失(答也。依華依風名二問也)。若爾者何故。薄伽梵(此雲功德聚也)。華香不能逆風熏根莖等香亦復爾。善士功德。香芬馥。逆風流美遍諸方(解雲。引此頌意。難論主許華香。能逆風熏也。修善之士。名滿四方。能逆風熏。華香不爾也) 論主通雲。據人間香。故作是說。以世共了無如是能。若據天香。能逆熏也。化地部經。說此香氣。順風熏滿。百踰繕那。若無風時。唯遍五十。城西南角。有善法堂。三十三天。於彼評論如法。不如法事

  從此第三。明空居天。論雲。如是已辨三十三天。所居外器。余有色天眾所住器。雲何。頌曰。

  此上有色天  住依空宮殿 

  釋曰。此前所說。三十三天上有色諸天。住依空宮殿。謂夜摩天。都史多天。樂變化天。他化自在天。及梵眾天。等十六處。並前天合成二十二天。名有色天。二十住空居也。

  從此大文第二。便顯余義。一明六天行淫。二明諸天初生。三明欲生樂生也。此即第一。明六天行淫。論雲。如是所說諸天眾中。六天行淫雲何。頌曰。

  六受欲交抱  執手笑視淫 

  釋曰。唯六欲天。受妙欲境。於中初二。依地居天。形交成淫。與人無別。然風氣泄熱惱便除。非如人間有餘不凈。夜摩天眾。才抱成淫。都史多天。但由執手。樂變化天。唯相向笑。他化自在天。相視成淫隨彼諸天男女膝上。有童男童女欻然化生。即說為彼天所生男女也。

  從此第二。明諸天初生。論雲。初生天眾。身量雲何。頌曰。

  初如五至十  色圓滿有衣 

  釋曰。且六欲天。初生如次。如五六七八九十歲人。生已身形。速得圓滿色界天眾。於初生時。身量周圓。具妙衣服。一切天眾。皆作聖言。謂彼言詞。同中印度

  從此第三。明欲生樂生。論雲。欲生樂生。差別雲何應知頌曰。

  欲生三人天  樂生三九處 

  釋曰。欲生三者 第一依受如生現前欲境故。謂諸有情。樂受現前諸妙欲境。彼於如是現前欲境中。自在而轉。謂全人趣。及下四天 第二依受如樂自化妙欲境故。有諸有情。樂受自化諸妙欲境。彼於自化妙欲境中。自在而轉。謂唯第五樂變化天 第三依受如樂他化妙欲境故。謂諸有情。樂受他化諸妙欲境。彼於他化。妙欲境中。自在而轉。謂唯第六。他化自在天。此上人天。受欲界生。是謂欲生差別三種 樂生三者。三靜慮中。於九處生。受三種樂 一於初靜慮。三處生中。受一種樂。謂離生喜樂。離欲界惡。生喜樂故 第二靜慮。三處生中。受一種樂。名定生喜樂。從初禪定中。生二禪喜樂故 第三靜慮。三處生中。受一種樂。名離喜妙樂。離第二禪喜。生第三禪樂。離喜之樂。名離喜妙樂。初靜慮中。長時安住離生喜樂。第二靜慮。長時離苦。第三靜慮。長時受樂。故名樂生。

  從此第二。明天器近遠。於中有二。一明天器近遠。二明下天見上。且初明天器近遠者。論雲。所說諸天二十二處。上下相去。其量雲何。頌曰。

  如彼去下量  去上數亦然 

  釋曰。隨從何天去下海量。彼上所至與去下同。謂妙高山。從第四層級。去下大海。四萬踰繕那。是四天王天。從彼上去三十三天。亦如彼天。去下海量。如三十三天。去下大海。上去夜摩天。其量亦復爾。如是乃至。如善見天下大海。踰繕那量。從彼上至色究竟天。亦與彼天去下大海量等。從此向上。復無所居。此處最高。名色究竟天。

  從此第二。明下見上天。論雲。於下天處生。升見上不。頌曰

  離通力依他  下無升見上 

  釋曰。三十三天。由自通力。能從本處。升夜摩天。或復依他。謂得通者。及上天者。接往夜摩天。所余諸天。升上例爾。若來若至。下見上天 然下眼不能睹上界地。非境界故。如不覺彼觸。因此義便。復明天量。有餘師說。夜摩等四依處量。同妙高山頂。有餘師說。上倍倍增。有餘師說。初靜慮量。等一四大洲。第二靜慮。等小千界。第三靜慮。等中千界。第四靜慮。等大千界。

  從此大文第二。總辨大千。論雲。齊何量。說小中大千。頌曰。

  四大洲日月  蘇迷盧欲天
  梵世各一千  名一小千界
  此小千千倍  說名一中千
  此千倍大千  皆同一成壞 

  釋曰。千四大洲。乃至千梵世。如是總說為一小千。千倍小千。名一中千界。千中千界總名大千界。如是大千。同成同壞。

  從此大文第二。明能居量。一明身量。二明壽量。且初明身量者。論雲。如外器量別。身量亦別耶。亦別雲何。頌曰。

  贍部洲人量  三肘半四肘
  東西北洲人  倍倍增如次
  欲天俱盧舍  四分一一增
  色天踰繕那  初四增半半
  此上增倍倍  唯無雲減三 

  釋曰。贍部洲。人身多分。長三肘半。於中少分。有長四肘。東勝身洲。人身長八肘。西牛貨洲。人身長十六肘。北俱盧洲。人身長三十二肘。欲界六天。最下身量。一俱盧舍。四分之一。如是後後。一一分增。至第六天。一俱盧舍半 色天身量。初梵眾天。半踰繕那。梵輔全一。大梵一半。少光二全。此上諸天皆增倍倍。唯無雲天。減三踰繕那。謂遍凈天。六十四踰繕那。至無雲天。於一倍中。減三踰繕那。計成一百二十五踰繕那也 所以無雲減三者。從第三禪變易受生。入第四禪不變易受。難故減三劫也。舍受名不變易受也。又解謂。順色究竟天一萬六千劫。故減三劫。謂無雲天減三劫。已上倍倍增。乃至色究竟增。滿一萬六千踰繕那也。

  從此第二。明壽量。一明善趣壽量。二明惡趣壽量。三明中夭不中夭。且善趣壽量者。論雲。身量既殊。壽量亦別。不亦別雲何。頌曰。

  北洲定千年  西東半半減
  此洲壽不定  後十初叵量
  人間五十年  下天一晝夜
  乘斯壽五百  上五倍倍增
  色無晝夜殊  劫數等身量
  無色初二萬  後後二二增
  少光上下天  大全半為劫 

  釋曰。北俱盧洲人。定壽千歲。西牛貨洲人。壽五百歲東勝身洲人。壽二百五十歲。南贍部洲人。壽無定限。謂劫減位。極壽十年。於劫初時。人壽無量百千等數。不能計量。已說人間壽量長短。要先建立天上晝夜。方可計算天壽短長。天上雲何。建立晝夜。且人間五十年。為四天王天一晝一夜。乘此晝夜。三十日為月。十二月為年。彼壽五百歲。上五欲天。漸俱增倍。謂人間百歲。為第二天一晝一夜。乘此晝夜。成月及年。彼壽千歲。夜摩等四。隨如次人二四八百千百歲。為一晝一夜。乘此晝夜。成月及年。如次彼壽二四八千。一萬千歲。問持雙已上。日月並無。諸天雲何。建立晝夜光明事。答依華開合。建立晝夜。又依諸鳥鳴靜差別。或依天眾寤寐不同。依已自身光明。成外光明事 色界諸天中。無晝夜別。但約劫數。知壽短長。彼壽短長與身量等。謂若身量。半踰繕那。壽量半劫。若彼身量。一踰繕那。壽量一劫。乃至身量。長萬六千踰繕那。壽量亦同。萬六千劫。無色壽量。從下如次。二四六八萬大劫。謂空處二萬劫。識處四萬劫。無所有處。六萬劫。非想非非想。八萬大劫 應知如上所說劫量。少光已上。大全為劫。八十中劫。為一劫也。自此下諸天。大半為劫。四十中劫。為一劫也。由此理故。經說大梵。過梵輔天。壽一劫半。謂以成住壞各二十中劫。此六十中劫。為一劫半。故以大半四十中劫。為下三天所壽劫量。言三天者。梵眾。梵輔。大梵天也。

  從此第二。明惡趣壽量。論雲。已說善趣壽量短長。惡趣壽雲何。頌曰。

  等活等上六  如次以欲天
  壽為一晝夜  壽量亦同彼
  極熱半中劫  無間中劫全
  傍生極一中  鬼月日五百
  頞部陀壽量  如一婆訶麻
  百年除一盡  後後倍二十 

  釋曰。四天王等。六欲天壽如其次第。為等活等六捺落迦一晝一夜。壽量如次亦同彼天。謂四天王天。壽量五百歲。於等活地獄。為一晝一夜。乘此晝夜。成月及年。以如是年。彼等活地獄壽五百歲。乃至他化天。壽萬六千歲。於第六炎熱地獄。為一晝一夜。乘此晝夜。成月及年。彼炎熱地獄。壽一萬千歲。第七極熱地獄壽。半中劫。無間地獄。壽一中劫。二十增減。為一中劫也 傍生壽量多少。無定限。若壽量極長。亦一中劫。故世尊言。大龍有八。謂難陀等。皆住一劫。而能持大地。鬼以人間一月。為一日。乘此成月歲。彼壽五百年 問寒捺落迦。壽量雲何。答世尊寄喻。顯彼壽言。如此人間佉黎二十。成摩揭陀一麻婆訶量。佉黎此雲斛。婆訶此雲篅。麻者巨藤也。一麻婆訶量者。意取婆訶量。不欲取麻。如言一谷篅。頌言婆訶麻者。意欲取麻。如言一篅谷。有置巨藤。平滿其中。設復有人。百年除一。如是巨藤。易有盡期。生頞部陀。壽量難盡。此二十倍。為第二寒地獄壽。如是後後。二十倍增。是謂八寒地獄等壽量。

  從此第三。明中夭不中夭。論雲。此諸壽量。有中夭耶。頌曰。

  諸處有中夭  除北俱盧洲 

  釋曰。諸處壽量。皆有中夭。除北俱盧洲。彼定千歲此言諸處有中夭者約處所說。非別有情。以諸處中有有情不中夭故。謂住睹史多天。一生所系菩薩。及最後有菩薩(謂王宮身也)佛記(樹提伽也)佛使(耆婆也)隨信隨法行(見道聖人)菩薩。輪王。母懷彼二胎時。此等亦無中夭。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