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立民居士:地藏菩薩本願經講記 閻浮眾生業感品第四

閻浮眾生業感品第

  爾時地藏菩薩摩訶薩白佛言:世尊,我承佛如來威神力故,遍百千世界,分是身形,救拔一切業報眾生。若非如來大慈力故,即不能作如是變化。我今又蒙佛付囑,至阿逸多成佛已來,六道眾生,遣令度脫。唯然,世尊,願不有慮。

  第四品叫「閻浮眾生為感品」,上一品叫業緣,這一品業感。眾生沉淪於業苦,這正是佛菩薩悲願所由發也。因為眾生苦嘛,所以佛菩薩發願眾生苦。這一是說地藏菩薩累劫大願,就是不是一次、一劫,而是累劫都發大願。地藏菩薩發願都是眾生的業感,所以這一品叫「閻浮眾生業感品」,以眾生的業感為起點。在釋迦佛的大願,地藏是承佛的宣化來度眾生。所以首先地藏菩薩佛說假如不是如來大慈力,我就能做如是神通變化,現在又蒙佛付囑,一直到阿逸多(彌勒佛的名字,又稱慈氏菩薩)在佛之前,六道眾生都要我來度脫。「唯然世尊」,是的,「願不有慮」,請您放心,不要顧慮。因為前面釋迦佛付囑地藏的時候,地藏菩薩已經三次告慰世尊,唯願世尊不以來世眾生為慮。這里又重說,您放心,六道眾生來度脫,我會完成任務的。這時佛又告訴地藏菩薩

  爾時佛告地藏菩薩:一切眾生,未解脫者,性識無定,惡習結業,善習結果。為善為惡,逐境而生,輪轉五道,暫無休息,動經塵劫,迷惑障難,如魚游網,將是長流,脫入暫出,又復遭網。以是等輩,吾當憂念。妝既畢是往願、累劫重誓,廣度罪輩,吾復何慮?

  這段話很重要。一切沒解脫眾生,它的性識無定,即是說,究竟否得到解脫,沒一定。一般人都處於中間狀態,好不到哪裡去,也不是絕對的壞。惡習結業。善習結果。這很要緊。惡的結惡業,善的結善果。為善為惡,隨境而生。隨,是隨順,做順字解。順著環境而生,一般人都為環境支配,如果沒有修行的話,很難支配環境,往往為環境左右。環境條件使他可以為善也可以為不善,這樣輪回五道,暫不休息。為什麼寫五道呢?因為地獄畜生、人、天之五道是固定的。修羅沒單獨的一界,沒有修羅界。修羅在哪裡呢?寄居於五道天道修羅,即天修羅,與天打仗;地獄裡有地獄修羅餓鬼里有餓鬼修羅畜生畜生修羅;人有人修羅,那些橫行霸道的,就是人里的阿修羅。沒有固定一界,寄生於五道。所以講五道,過去印度畫輪回圖就是五道輪回。如魚游網,鑽出去還是要被網回來。以是等輩,象這樣的眾生我當然要憂念啊。你既然繼續過去的本願,累劫重誓,廣度罪輩,吾復何慮。佛說這些話都是贊嘆地藏

  地藏菩薩的本願,我們已經講過了。現在世尊又提出來,地藏是累劫重誓。所以下面定自在菩薩才提出問題:地藏累劫,各發何願。

  說是語時,會中一菩薩摩訶薩,名定自在王,白佛言:世尊地藏菩薩累劫已來、各發何願,今蒙世尊殷勤贊嘆,唯願世尊略而說之。爾時世尊告定自在菩薩,諦聽諦聽,善思念之。吾當為汝分別解說。

  乃往過去無量阿僧祗那由他不可說劫,爾時佛號一切智成就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其佛壽命六萬劫。未出家時,為小國王,與一鄰國王為友,同行十善饒益眾生。其鄰國內,所有人民,多造眾惡。二王議計,廣設方便。一王發願,早成佛道,當度是輩,令使無餘。一王發願若不先度罪苦,令是安樂,得至菩提,我終未願成佛。佛告定自在菩薩:一王發願成佛者,即一切智成就如來是。一王發願永度罪苦眾生,未願成佛者,即地藏菩薩是。

  釋迦佛再度付囑地藏的時候,會中有一定自在菩薩,就問釋尊,地藏累劫以來都發何願?這實際上是繼前第一品再展開來問,地藏累劫發願,在因地這麼長時間,除了在師子奮迅如來、在覺華定自在如來這些佛前發願,還發些什麼願?怎麼發的?所以釋迦佛又講了地藏菩薩因地願行的緣起。佛告定自在菩薩,「諦聽諦聽,善思念之」,我准備為你分別來說。世尊對定自在菩薩說過去無量阿僧祗不可說劫前,有一佛,叫一切智成就如來。佛叫如來如來如去;應供,應該供養的人;正遍知,佛的智慧圓滿的,正的普遍的都知道;明行足,佛的修行圓滿,明行俱足;善逝,懂得生死的原理;世間解,世間都會;無上士,無比的大丈夫;調御丈夫,真正的男子漢;天人師;佛、世尊。這十個稱號,是所有的佛的稱號,所以是佛的通號。我們可以說佛、如來、應供,說葯師也可以。所以經上講一切智成就如來,也是這十個稱號。這個佛的壽命是六萬劫,怎麼壽命這麼長?佛有法身、報身、應身。佛的法身是永恆的,看不見、摸不著無所不在、無所不有的;報身與眾生一樣,也是業報身,業報而受生。所以釋迦也有生老病死壽命也有盡,報盡了也就完結了。當然,佛的報不是我們一般的業報,是佛報,但學是報。他是凈業所報,清凈的業所報。所以一切智成就如來,他的壽命有六萬劫。他未出家之前,是個國王,和隔壁鄰國的國王朋友,都做好事。鄰國內的人民多造惡,兩個王就議論,怎麼度脫。一切智成就如來發願我要成佛道,令這些人解脫。另外一個發願,就說我自己先不成佛我要把這些人都度脫才成佛,使眾生解脫安樂我才成佛。佛就告訴定自在菩薩,這二王裡面,發願成佛的就是一切智成就如來,另一個先度眾生成佛的就是地藏菩薩這就是佛答定自在菩薩的問,地藏累劫發願情況

  復於過去無量阿僧祗劫,有佛出世,名清凈蓮華如來,其佛壽命四十劫。像法之中,有一羅漢,福度眾生,因次教化。遇一女人,字曰光目,設食供養羅漢問之,欲願何等,光目答曰:無以母亡之日資福救拔,未知我母生處何趣。羅漢愍之,為入定觀,見光目女母墮在惡趣,受極大苦。羅漢問光目言:汝母在生,作何行業?今在惡趣受極大苦。光目答言:我母所習,唯好食啖魚鱉之屬。所食魚鱉,多食其子,或炒或煮,恣情食啖;講其命數,千萬復倍。尊者慈愍,如何哀救?羅漢愍之,為作方便,勸光目言:汝可志誠清凈蓮華如來,兼塑畫形像存亡獲報。光目聞已,即舍所愛,尋畫佛像供養之,復恭敬心,悲泣瞻禮。忽於夜後,夢見佛身,金色晃耀,如須彌山,放大光明,而告光目:汝母不久當生汝家,才覺飢寒,即當言說。其後家內婢生一子,未滿三日而乃言說,稽首悲泣,告於光目:生死業緣,果報自受。吾是汝母,久處暗冥,自別汝來,累墮大一獄。蒙汝福力,方得受生,為下賤人。又復短命,壽年十三,更落惡道。汝有何計,令吾脫免?光目聞說,知母無疑,哽咽悲啼而白婢子:既是我母,合知本罪,作何行業,墮其惡道?婢子答言:以殺害毀罵二業受報。若非蒙福,救拔吾難,以是業故,未合解脫。光目聞言:地獄罪報,其事雲何?婢子答言:罪苦之事不忍稱說,百千歲中,卒白難竟。光目聞之,啼淚號泣而白空界:願我之母永脫地獄,畢十三歲,更無重罪及歷惡道。十方諸佛慈哀愍我,聽我為母所發廣大誓願:若得我母永離三塗,及斯下賤,乃至女人之身,永劫不受者,願我自今日後,對清凈蓮華如來像前,卻後百千萬億劫中,應有世界,所有地獄,及三惡道諸罪苦眾生誓願救拔,令離地獄惡趣、畜生餓鬼等,如是罪報等人盡成佛竟,我然後方成正覺。發誓願已,具聞清凈蓮華如來而告之曰:光目,汝大慈愍,善能為母發如是大願。吾觀汝母十三歲,舍此報已,生為梵志,壽年百歲。過是報後,當生無憂國土壽命不可計劫。後成佛果,廣度眾人,數如恆河沙。

  佛告定自在王:爾進羅漢,福度光目者,即無盡意菩薩是。光目母者,即解脫菩薩是。光目女者,即地藏菩薩是。過去久遠劫中,如是慈愍,發恆河沙願,廣度眾生未來世中,若有子女人,不行不善者,行惡者,乃至不信因果者、邪淫妄語者、兩舌惡口者、毀謗大乘者,如是諸業眾生,必隨惡趣。若遇善知識,勸令一彈指間歸依地藏菩薩,是諸眾生,即得解脫三惡道報。若能志心歸敬,及瞻禮贊嘆,香華、衣服、種種珍寶,或復飲食,如是奉事者,未來百千萬億劫中,常在諸天受勝妙樂。若天福盡,下生人間,猶百千劫常為帝王,能憶宿命因果本末。定自在王,如是地藏菩薩,當記是經,廣宣流布。

  定自在王白佛言:世尊,願不有慮。我等千萬億菩薩摩耶訶薩,必能承佛威神,廣演是經,於閻浮提利益眾生。定自在菩薩世尊已,合掌恭敬,作禮而退。 

  地藏菩薩在另外一劫,就是在清靜蓮華目如業的世界裡,這時如來涅槃了,是像法時期。這時有一羅地來普渡眾生。這位羅漢碰到一位女子叫光目女士,她設食供養這位羅漢羅漢問她:你有什麼願望?想解決什麼問題?光目說:我母親去世後,我想福報來救拔她,但不知我母親墮在惡趣中,受極大的苦難。光目就告訴羅漢,我母親習慣生物,魚、鱉,而且吃其子,或炒、或煮,恣情享受、食啖。吃的魚鱉計千萬計。光目說:菩薩慈悲救我母親羅漢說:你可志誠清凈蓮華目如業,因那是在清靜蓮華目如業的佛國里。依靠該佛的加持念佛,塑畫形象供養佛像並以清凈心來瞻禮禮拜。後來光目女夜晚就夢見了佛身,金色晃耀,象須彌山一樣,大入光明。佛就告訴光目,你的母親不久就要在你家投生,只要一投生就會說話。後來光目家中丫環生了小孩,沒滿三天就說話了,跟光目說:「生死業緣,果報自受」。這句話很重要,是這部經中的精闢的話。我是你的母親,自從與你分別以來,墮地獄裡,靠你的福力,我方得受生為下賤人,而且短命,頂多活十三歲,還要墮惡道,你有什麼辦法我能徹底脫胎換骨免?光目知道這確實是自己的母親很難過,對母親講,你既然是我的母親,你應知道是做了什麼事情墮到惡處?丫環說:我以殺害、毀罵二業受報。可能光目母親在世進毀謗三寶,可能對常住不敬,可能對所交人惡言相加,毀罵、傷害別人,殺罵二業使她難以解脫。光目問母親地獄裡的罪報怎麼樣?她母親是過來人,她說:罪苦之一事不堪言說,再說,一千年也說不完。光目聽了以後,更加哭泣,母親仍未解脫。她因塑過佛像供養過,並得了夢,就再向空中對佛說:願我母親,永脫地獄,十三歲之後能不犯重罪,不再墮入惡道。希望十方諸佛聽我發願:如果使我母親永離地獄餓鬼畜生三途之苦,以及不做賤人,乃至於不做女人,且永劫不受。「願我自今日後,對清凈蓮華如來像前,卻後百千萬億劫中,應有世界,所有世界,所有地獄,及三惡道,諸罪苦眾生誓願救拔,令離地獄惡趣、畜生餓鬼等。如是罪報等人成佛竟,無然後方成正覺

  這一段經文中講得很清楚了,這說明釋迦佛以兩個事實來說明地藏累劫發的願。本願是一個,而發願情況時間地點不一,地藏菩薩因地所現的身也都不一樣。所以佛告定自在菩薩一是二位國王一是光目。度她的羅漢是哪個?就是無盡意菩薩。光目的母親是誰呢?就是解脫菩薩。光目女就是地藏菩薩都是講的過去因。無盡意菩薩在《法華經》中提到過,是與觀世音菩薩同類型的,協助釋迦眾生的一尊大菩薩

  釋迦佛說:過去久遠中,地藏菩薩這麼慈憫,發這麼多願來度眾生。所以未來世的眾生里,或男人女人,不行善者,必定要墮惡趣。假使遇到善知識勸告這些行惡的人,在彈指之間能夠歸依地藏菩薩,那麼這些眾生就可解脫三惡道報。假使能志心歸敬,瞻禮贊嘆,香華衣服,種種珍寶奉事者,常在諸天,或很長時間能為帝王,能憶宿命因果本末地藏菩薩有如此不可思議大威神力,廣利眾生,所以釋迦佛就此把六道眾生囑咐給這些菩薩,不單是交給地藏菩薩一位,而且對這些菩薩也做了交待。汝等諸菩薩摩訶薩,要記住這個經,廣宣流布。過去把《地藏經》當做小乘錯誤的,如果是小乘經,交付的就是辟支佛、阿羅漢釋迦佛把弘揚地藏經的責任交結了諸大菩薩,還不是一般的大菩薩,而是象定自在王、文殊這樣的大菩薩。所以定自在菩薩代表諸大菩薩說:我們一定能在閻浮提宣揚這部經。

  爾時四方天王,俱從座起,合掌恭敬,白佛言:世尊地藏菩薩久遠劫來,發如是大願,雲何至今猶度未絕,更發廣大誓言?唯願世尊為我等說。

  佛告四天王:善哉善哉,吾今為汝及未來現在天人眾等廣利益故,說地藏菩薩於裟婆世界閻浮提內、生死道中,慈哀救拔度脫一切罪苦眾生方便之事。四天王言:唯然,世尊,願樂欲聞。

  佛告四天王地藏菩薩久遠劫來,迄至於今,度脫眾生,猶未畢願。慈愍此世罪苦眾生。復觀未來無量劫中因蔓不斷,以是之故,又發重願。如是菩薩於裟婆世界閻浮提中,百千萬億方便而為教化。四天王地藏菩薩若遇殺生者,說宿殃短命報。若遇竊盜者,說貧窮苦楚報。若遇邪淫者,說雀鴿鴛鴦報。若遇惡口者,說眷屬斗諍報。若遇毀謗者,說無舌瘡口報。若遇瞋恚者,說醜陋癃殘報。若遇慳吝者,說所求違願報。若遇飲食無度者,說飢渴咽病報。若遇畋獵恣情者,說驚狂喪命報。若遇悖逆父母者,說天地災殺報。若遇燒山林木者,說狂迷取死報。若遇網捕生雛者,說骨肉分離報。若遇毀謗三寶者,說盲聾喑啞報,若遇輕法慢教者,說永處惡道報。若遇破用常住者,說億劫輪回地獄報。若遇污梵誣僧者,說永在畜生報。若遇湯火斬斫傷生者,說輪回遞償報。若遇破戒犯齋者,說禽獸飢餓報。若遇非理毀用者,說所求闕絕報。若遇吾我貢高者,說卑使下賤報。若遇兩舌斗亂者,說無舌百舌報。若遇邪見者,說邊地受生報。如是等閻浮提眾生,身口意業,惡習結果,百千報應,今粗略說。如是等閻浮提眾生業感差別地藏菩薩百千方便而教化之。是諸眾生,先受如是等報,後墮地獄,動經劫數,無有出期。是故汝等護人護國,無令是諸眾業迷惑眾生。四天王聞已,涕淚悲嘆,合掌而退。

 

贊:如來慈愍  轉大*輪  婆羅門女救慈親  覺華度迷津  摩耶夫人  請問地藏因  南無地藏菩薩摩訶薩(三稱)

  這時,四天王又當機。四天王與我漢傳佛教很有緣。每一個廟一進山門都有天王。特別是北方的毗沙門天跟中土更有聯繫。四天王實際上是代表眾生問的:地藏久遠以來發了這麼大的願,為什麼到現在要度的眾生還未度盡,還要發願呢?這還真是個問題,為什麼無量劫,每劫都發願,每劫都度,現在還沒度盡、還在發願?佛就告訴四天王,這四個字很要緊:「因蔓不斷」,因是業因,蔓是藤蔓,就是眾生業力的業藤不斷。為什麼還沒度盡呢?因蔓為斷,一直到現在還沒度盡,還得繼續度。「以是之故,又重發願」。從這里可以看出實叉難陀翻譯的文筆,很多地方考究得很

  如是菩薩,在裟婆世界,閻浮提中,行百千萬億方便,而為教化。地藏菩薩怎樣分身地獄救度眾生呢?他碰到殺生者,說宿殃短命報,遇到偷盜的,說貧窮苦楚報;若遇邪淫者,說雀鴿鴛鴦報;遇惡口者,說眷屬斗諍報。碰到什麼惡業,說什麼報。我們讀了《地藏經》後,如果有人告訴你,不要這麼做,做了以後會受什麼報,那麼你至少應該看做他是地藏菩薩加持來勸你的。沒學過的,另當別論,學過《地藏經》,就應做如是觀,應該看到地藏的分身。

  說了這麼多,這個報、那個報,這個業、那個業,最根本是身、口、意,十善業,十惡業。所以我們要守戒,持善戒,不殺、不盜、不淫,思想意識不貪、不瞋、不痴。口裡妄言,不綺語、不兩舌、不惡口,說誠實的話,不說挑拔的話,不說粗話、侮辱人的話。

  在身口意三業中行善,持善戒。惡業是在十惡道中造,與善業相反。報分好幾種,報因不善,果報不完全一樣。但有一原則同類等流。造什麼因得什麼果,是相應的。殺生短命報,偷竊,貧苦報。因與果是相應的。我們常講「天網恢恢,疏而不漏」,天網就是業網。這里很重要的是意業。我記得看聊齋的第一篇,有一知識分子中了,怎麼中的呢?就是說兩句話,得到了玉皇大帝的賞識,即:「有心為善雖善不善,無心為惡雖惡不罰」。這就是講意業。思想意識,有心,無心,也就是我曾講過的故思業和不故思業。這一品總的來講,就是看閻浮提眾生的業感和第王品的業緣。

  釋迦佛為便一切眾生藉此有所畏懼,能夠得到度脫,於是底下就出現了第六品「如來贊嘆品」。

  教我們三密的修行。三密的修行具體地說就是:身結手印,口誦咒語,意著觀想手印是佛菩薩手印咒語是佛菩薩真言,包括宣讀陀羅尼、名號經文等等。觀想的是菩薩形象或者是菩薩種子字等等。這樣你的身口意與佛菩薩結「法界定印」,或者「施無畏印」,這就象打招呼一樣,叫你不要怕。「如願印」就是你有什麼要求我滿足你。你與佛菩薩結的手印一樣,你的身體就與佛菩薩相應了。你念佛菩薩咒語,稱呼他的名號,你的口業就與佛菩薩相應了。每一個佛菩薩都有他本來的誓願梵文三昧耶,意即平等本誓,平等的、本來的誓願。你的願與佛菩薩的願相同,是平等的,那麼你與佛菩薩思想意識就相契合、相應。比如你的身口意與地藏菩薩的相應了,他的三密力量加持給你了,同時你的力量感應給他。你感應他,他加持你,這就叫做眾生與佛菩薩三密相應。要注意,三密才能應,三業不能應。這個密嚴格地講是高層次的,無漏因修無漏果,不是業力的範圍了。初學時還在業力里轉,到高層次就把業力變成密了。所以看到地獄不要恐懼,不要以為沒辦法了,地藏菩薩在此已經告訴我辦法了。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