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立民居士:般若與無我

般若無我 

去年夏天,中國佛教協會佛教文化研究所所長吳立民先生蒞會山西台山。其間,我們幾位高校的研究生,有幸親近虔誠求教。吳老不顧長途跋涉之勞,欣然開示。五台山上,我們謹行教誨,感觸良深;返校後,又時聽錄音磁帶,每遍都有新的感受。遂整理於此,以饗同好。

---------------------------

作為—般的旅遊者,讀點介紹五台山的小冊子知識上的了解基本也就夠了。如果說作為一個對佛學有興趣的研究生,想到五台山來求點靈感,找點獨特的感受,那就有一個前提,就是你一定要有信仰,這是一個基礎。不然的話,只是懷著一點好奇心,四處問問真不真、假不假什麼的,你想得到點什麼感受,很困難。當然讓你們完全地、堅固信仰下來,不是一下子的事情,但至少要有—個誠敬的心情:相信這個道場就是文殊菩薩道場,已經一千多年了。

文殊菩薩是個什麼菩薩呢?講過去,它是古佛,講現在,在我這個世界,他現的是菩薩身,協助釋迦牟尼佛教眾生。在大乘佛教里,文殊菩薩釋迦牟尼佛左邊的脅侍,表示大智慧普賢菩薩是右邊的脅侍,表示大修行經典上說,文殊菩薩是法王子他能繼承法王釋迦牟尼佛的全部法門。在諸菩薩中,他居首位,是第—位菩薩這就文殊在諸菩薩中的地位。釋迦牟尼說法時,—般都是文殊菩薩出來提問題,來問佛。當然也還有別的菩薩,但一般地說,大乘文殊小乘舍利弗——他在佛的十大弟子中也是智慧第一。總之,文殊菩薩是表示智慧的。

就古佛來說,文殊諸佛之母,所有的佛都是由文殊古佛產生的。這個意思是說,所有的佛都是般若中產生的。文殊是表示般若的。般若的意思很深,可以勉強翻譯為智慧,這是一種大智慧,一種沒有方法來譬喻的大智慧,是—種覺悟智慧。這種智慧的表現方面很多,所以文殊有許多法身化身、應身,有的現金剛文殊,有的現比丘文殊,有的現兒童文殊這都是就表法而說的。有的文殊頭髮無髻,有的有五個髻,有的有一個髻,法門很多。什麼是般若般若是空又是不空,空而不空,不空而空,這叫不空。有時般若著重講空,有時般若著重講不空這是針對不同的根基。如果偏執於空,佛法著重給你不空偏執於有,佛法著重給你講空。就空的方面講,般若就是金剛能斷。金剛是一種極堅利的武器,它堅固不壞,又很鋒利,能斬斷一切。般若代表這種東西,它能斬斷一切邪魔外道、痴情妄念,能斬斷一切不正確知見。所以在廟里文殊菩薩常常手拿一柄寶劍文殊是不是只表示空的—面呢?不!它又能表示實相般若,把事物真實面目告訴你。能用智慧觀察事物,叫觀照股若;能了解事物本來面目,是實相般若;另外能用文字語言方便善巧地表達觀照、實相般若的,叫文字般若。今天你們到五台山來,到這清涼聖地文殊菩薩道場,希望你們能得到這種智慧之光,希望這種空不空智慧能加被我們,開發我們的頭腦

般若智慧人人都有的,為什麼我們常常開發不出來呢?這就是因為我們總是「有我」,陷入無明。從生到死,都是在「我」裡頭生活,這也是我的,那也是我的。小的時候,我的爸爸、我的媽媽,我的家、我的書包、我的玩具,我的……我的……我的……,再大一點,我的學校,我的老師;這些東西不好嗎?好!但如果是「我的」了,就不好了。長大以後,我的名譽、我的地位、我的權勢、我的主義、我的學說,什麼都是我的,我的,都據以為己有,這就是私啊!一有「我」了,他的頭腦就不智慧。為什麼不會智慧?就是這個「我」把他智慧遮蓋起來了。什麼東西都從「我的」角度看,他就戴上了有色眼鏡他就不清了。智慧無我的,從無我來看問題,他就看到了事物本來面目事物本來面目就是實相;他能智慧去看,就是觀照;用觀照般若看實相般若就會清清楚楚,沒有障礙佛教大乘菩薩都是無我為人,度眾生。像地藏菩薩我不地獄誰入地獄,他一直要把眾生度乾淨了,自己才成佛。這種大乘菩薩道的精神,它的心量好大,心量大,智慧也大。反過來,如果有「我」了,就是無明,心量就小了,就不明白了,糊塗了。無明正好是般若的反面、智慧的反面。所以你們來學文殊菩薩,想證悟一點什麼東西,想得到一點感應,就一定要學文殊菩薩大智慧,用那把金剛王寶劍,一刀兩斷,把「我」斬掉,破我,沒得我。世法上講心地無私天地寬,伺況般若智慧?它的心量大得很,比虛空還要大。如果能這樣,你們所祈求的那個感覺來了。現在有句話叫跟著感覺走,可憐的是,你的那點感覺感來感去,覺來覺去,還是「我的,我的」,幾時能夠得解脫

我們人是很有限的,眼睛能看到的,都在可見光波之內,超過可見光波,我們就看不到;耳朵能聽到的,在一定分貝之內,超過一定分貝,噪音我們受不了,超聲波我們聽不到;我們鼻子聞的、舌頭嘗的、意識想的,都一樣,很狹窄。對於不可思議東西,你的意識就是思議不上去。這都無明把我障礙了,不僅把我們的眼睛、耳朵……,最根本的是把我們的意識障礙了。文殊智慧是從根本上破你的無明你能夠「我」字破一分,你的般若之光就顯一分,大智慧就顯一分,頭腦就開發一分。這個般若,所有的佛都由它產生,都是由破我而成佛,由證得般若而成佛,無一例外。

人的認識能力很有限的,我們很難認識事物本來面目。我們的語言,我們的邏輯思維很有局限性,用語言、邏輯來認識事物本來面目有一定的障礙。所以禪宗講不立文字,用另一種境界來教導人,破你的執著。抓住自己不放是人我,把一種東西、一種見解固定化,執著不放,是法我。人我法我都不執著,一執著就不般若,就是無明要做這一點不容易,要經過實際修行,不斷磨煉。特別是在思想意識上,心量要大,心裡塞滿了,就裝不進新東西了。我們求學問頭腦也要經常保持空凈,像虛空一樣,能容納一切。

文殊菩薩就是表示這個大智慧法門。你們到這個道場來一趟,不要急於研究寺廟的建築一類的,那些東西前人研究得很多,你要學習容易得很你要真想得一點受用的話,就是學文殊這個法門,拿一個誠敬的心,反省反省自己是不是無我了,希望學了文殊菩薩以後,般若的光能照亮我。如果你們能用這樣的精神來學習,那你們的感覺就會不同。五台山我不太熟,和你們—樣是第一次來,但你們可以做這個:每個廟里的佛、菩薩很多,你們重點拜文殊;每個廟里塑的文殊菩薩都不一樣,都表示一個法門。假使你們有這麼顆求覺悟的心,求證般若的心,你去做了,你說不定真能得到一點不同的感應,甚至睡覺做夢都會有不同。你們試試看。如果你沒有這個誠心你不修行,而是遊玩,那要說你會有什麼感覺,是很難的。只有修行,才會有證悟,才會有感覺無我,心量就會大,心量一大智慧也就不同了,身體也會不同。可能會有些傻人傻事,人家會看見他能討便宜而不想討,卻盡干吃虧的事。但這些傻人有智慧,他看問題真實,你們如果有了這種精神,搞科研也好,做工作也好,你們就一定會有成就、有成果,因為你們用的是智慧。(魏風整理)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