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題韜居士:苦和福不會永恆不變

苦和福不會永恆不變

賈題韜居士

全部《壇經》乃至整個禪宗大意,可以說都含攝在六祖的幾句開示中:「善知識菩提自性,本來清凈,但用此心,直了成佛。」

這是禪宗里極為扼要的幾句話很有概括性。你如果要問禪門中人為什麼能成佛,得到的回答就是如此簡單和明白:因為你佛性,自己了解自己就成佛了。學禪不要向外求,禪並不在外面,自己就自足自有的啊!所以不要繞圈子,直下頓悟就能成佛。對這點,學禪的人必須有堅定信念

慧能嚴父,本貫范陽,左遷流於嶺南,作新州百姓。此身不幸,父又早亡,老母孤遺,移來南海;艱辛貧乏,於市賣柴。時有一客買柴,使令送至客店,客收去,慧能得錢,卻出門外,見一客誦經。慧能一聞經語,心即開悟這是六祖得法因緣的前奏。

六祖從「一聞經語,心即開悟」到後來在五祖那裡「言下大悟是一個有過程的悟入整體。既然六祖家貧,沒有讀過書,為什麼會「一聞經語,心即開悟」呢?這里就有三世因果道理

儒、釋、道稱為中國三教。儒家這個問題敬而遠之孔子學生子路曾問孔子,鬼是怎麼回事呀?孔子說:「你連人的事情都沒有弄清楚,還談什麼鬼呢!」子路又問:「那麼死是怎麼回事?」孔子說:「你連活著的事情都沒有弄清楚,談死幹什麼!」以後儒、道在生死問題上的認識,基本上都附會佛教說法,沒有獨特的、自成一家的認識。

基督教不承認有三世因果,它斷言人的生命有一次,所以必須信仰上帝,求得解脫,不然在死後只有聽任基督末日審判,該升天堂的升天堂,該下地獄的下地獄基督教稱此為「一次得救」。人生迴旋的自由少得可憐。

佛教則不然,認為人生命是無窮之流,可以無限轉生,也就是六道輪回」。這是人生最緊要的問題。每個人的性格、氣質、品德智力命運都不盡相同,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產生不平等的根本原因,不從三世因果中去尋找,現實社會中的理論是解釋不了的。

下一代的生命開了父母這個緣當然不行,父母交合只是你的外緣,必須有你自己的參與,加上父母外緣,才能形成胚胎父母如同陽光、土壤、水分,自己才是真正的種子。所以牡丹有牡丹的種籽,菊花有菊花的種籽。這些種籽,加上土壤、雨露、陽光外緣就會發芽、開花、結果。因此,一旦談到你,就涉及到前世的問題。必然有個投胎的東西。這東西是什麼,又是從哪兒來,怎樣找到你父母的呢?父母很多,為什麼單單投身到這家而不是那家呢?這就說明了由你前世積聚的種種業力,產生了趨向性的認識,恰好這家父母的業力你有緣,你就不知不覺地來到這家、這個世上了。人生現象千差萬別,為什麼有的人生下來就環境好,既聰明,又漂亮。為什麼有的人生下來就環境差,既愚昧,又醜陋這個問題推衍開來,真是太多了。科學家們到此也會束手無策。

人的認識,是從哪兒來的呢?沒有佛教修行的人們,其身、語、意三業的活動,都是陷在無明之中,渾渾噩噩的。人死了以後肉體雖然腐化了,但其業力仍在,不會與肉體一同消失。這個業力看不見,摸不著,一旦因緣成熟,就會以各種相應的生命形態來接受果報。有的人認為胡作非為一世,死後就一了百了。沒有這麼便宜,善善惡惡種種業力,如同存在銀行里的賬一樣,到時都會兌現的。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有了這個三世因果,有了這個業力不滅,整個因果鏈的作用就顯示出來了。這樣,壞人才有所忌憚,好人才有所慰藉。

苦和福不會永恆不變。一個人今生道德,對社會的奉獻大,下一就可以轉入天道。一個人今生損人利己,下一世就可能變成畜牲。人、天、非人、畜牲餓鬼地獄六道,就是以你自己的業行活動為標記,該入哪一道就入哪一道。對此,人們可自由選擇。

學佛的人知道其中的利害,才去修道,以了脫生死。而生死輪回最重要的一環就是十二因緣中的無明,所以修行的最終目標是斷除無明。哪怕你修成了神仙無明沒有斷除,清福享盡後仍然會掉下來的。所以必須斷除無明,直入涅槃才是了脫生死的唯一出路。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