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佛答問:凈土法門法師答澳洲參學同修之二(第一集)

學佛答問(答澳洲參學同修之二)  (第一集)  2003/1/4  澳洲凈宗學會  檔名:21-157-01 

  諸位同學: 

  這一次我回到學會來,我們的攝影棚重新做了一個整理,機器還在測試,所以我們的《華嚴經》,我想還是留在圖文巴學院那一邊講,因為那邊字幕做得比較熟悉。《華嚴經》在第一分裡面一共有六品經,從「世主妙嚴品」到「華藏世界品」,這五品經講的是毗盧遮那佛的依正庄嚴,完全講的是果報菩薩修行證果之後的果報,我們讀過了,無比的殊勝庄嚴。最後這一品,「毗盧遮那品」是講因。佛教眾生確實有他高度的技巧,佛法裡面講的善巧方便,先說果,眾生看到果,他才相信,他才生起仰慕的心。但是果必有因,沒有因哪來的果報?所以末後佛一定說出真因。 

  「毗盧遮那」這一品就是要說明如來修行證果的因是什麼?緣是什麼?從這些地方,我們如果明白了,認清楚了,我們修因必然能夠證得如同如來果地上一樣圓滿果報。所以末後這一很重要,我們希望在經文字幕上,一定要做得很圓滿,不要有欠缺。所以這一事情交代到學院,那邊的工作同修認真努力在做准備工作。 

  今天在此地我們測試機器設備,利用這個時間來跟同學們解答一些問題。這些問題有很多生活上的問題,修行上的問題,處事待人接物的問題,很多。大家提出來,我盡量的為大家解答。上一次在香港也有不少問題,我答了一部分,另外還有一部分沒答覆。我今天問了一問平師,她說她那一些資料沒帶回來,那就沒有法子在此地解答了。這是此地同學們提出的問題。 

  問:首先,這一位同學問的是時局的大問題,這個問題很多人關心,他問了四個問題。第一個,「現在宇宙災難這么多,是人為的?還是天災?」 

  答:這個問題不應該是宇宙宇宙災難距離我們太遠了、太深了,大概你問的是我們這個世界、這個地球。現在地球上的災難這么多,我想你問的一定是這個意思。地球社會災難這么多,依照佛法都是人為的。為什麼?大乘經上佛常常講「一切法從心想生」,《華嚴經》裡面那就說的大宇宙了,「唯心所現,唯識所變」,這兩句話的是無盡的深廣,也說到究竟圓滿。 

  但是我們初學的人很不容易體會,我們還就世尊大乘經上所說的這一句,比較容易懂,那就是「從心想生」。至於天災人禍,沒有一樣不是從心想生的。佛在經上還常常給我說了句話,「依報隨著正報轉」,我們的生活環境,無論是人事環境還是物質環境都是屬於依報,依報就是我生活所依靠的,這個環境是依報。依報隨著正報轉,什麼是正報?正報是我們的「心」,這是正報。一般講正報是我這個人。「人」這個形象裡面,最重要的不是這個肉體,是什麼?精神精神裡面最重要的是思想你看,還是從想像生。你每天想些什麼?你每天說些什麼?你每天做些什麼?這個東西就是造成我們的依報的環境。我們心地善,確實風調雨順;心地不善,現在講的是自然災害、天然災害,都來了。 

  在地球上,我們常常聽到的旱災、水災風災、地震。這些在經典上佛都說了水災是怎麼來的?貪欲來的。貪是水,貪而無厭,水患無窮。火災,瞋恚!瞋恚是火,愚痴是風,貢高我慢是地震。但是我們今天這樣說法,許許多多相信科學的人他會搖頭,他說你這說法迷信你這說法沒有科學根據。我們是依佛學佛學不合科學就把我們否定了。好!那讓科學家去解決這些天然災害,你去解決!看你有沒有能力把這些災害消除。難,太難太難了! 

  總而言之,今天災難這么多,我常常講真正的原因是什麼?中國古人一句成語說「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老人」是聖人,是諸佛菩薩,是世出世間大聖大賢,他們對於宇宙人生真理宇宙人生現象透徹了解。他們的話有道理,不是沒有道理。非常可惜,今天沒人相信,相信的人太少太少了。套一句宗教裡面的話,「信者得救」,這話是真的;你能信你得救了他能信他得救了,誰肯信誰就得救了這就是佛法裡面講的,共業裡面有別業。 

  一個大災難來了,許許多多人喪失了生命財產,但是還有少數人很平安,沒有受到大災難。這些人,你仔細去觀察,你去做一個統計,然後你就曉得,從統計上看到,絕大多數心行善良這就講到因果報應。但是也有少數不見得是很善良的,前世修積的福報殊勝,他已經折損了很多了,還有餘福,還有剩下來的。所以對於宇宙之間這些道理,確確實實只有佛法講得徹底、講得清楚。非常可惜,現在真正深入研求佛法的人不多。 

  這樁事情佛法沒到中國來,中國古人也有這個意思。《呂氏春秋》裡面有幾句話,正好我今天帶著扇子我這扇子上寫的就是這段。你看這個扇子上寫的,「凡事之本,必先治身。成其身而天下成,治其身而天下治,為天下者,不於天下於身」。這是《呂氏春秋・先己篇》裡面幾句話,這幾句話也能解答你這個問題。凡事之本就是根本,這個「事」是指世出世間一切事。根本在哪裡?根本在先把你自己這個身治好。儒也是這么說的。治國,治國之本在齊家,齊家之本在修身,修身之本誠意誠意之本在致知,致知之本在格物。《呂氏春秋》講「治身」就是格物。格物、致知、誠意、修身,這是治本,這就是治身。 

  什麼叫格物?物是物慾,中國人講七情,佛家講五欲(財色名食睡);格是要跟它格鬥。意思就是說你必須要能勝過你的煩惱習氣你的心才能夠平靜,得到清凈平等清凈平等心則生智慧。所以什麼事情都要先修身,儒說「自天子以至庶人,壹是以修身為本」。佛講得真徹底,「一切法從心想生」,你要把你那個「心想」修正、修好,宇宙和諧了,天下太平你不把你自己的身修好,不把你自己的心修正,天災人禍是決定不能夠避免的。 

  所以《呂氏春秋》後頭這一段話說得好,「為天下者」。為天下者,這句話范圍非常之大,決不是只限於統治國家的統治者、領導人。他是國家、為天下的,不限於。教育的人天下,希望教化天下一切眾生;從事於工商業的,他也天下,為天下人造福,不為自己。所以無論哪一種學術,無論哪一個行業佛法裡面講只要發菩提心,只要發為一切眾生服務的心,那你就是為天下。為天下要怎麼「為」?不於天下。那個「於」當在講,不在天下。不在天下人,在哪裡?於身。你自己有沒有一個大公無私的心為天下人服務、為一切眾生服務?這個心在我佛門裡面講叫大菩提心。 

  所以無論你從事哪一個行業,你只要是為天下人服務,為一切眾生服務,在佛法里稱你叫菩薩你是真正菩薩。《華嚴經》上有證明,你看華嚴經》末後善財童子五十三參,這是舉出五十三位代表的人物。這五十三位,你仔細去看,男女老少,各行各業,在家出家;五十三位代表人,出家的五個。那五個不完全是佛教,那五個還有其他宗教的,像勝熱婆羅門,就是現在的印度教;遍行外道都是宗教家;宗教裡面的領導人,宗教裡面的傳教師,這一類的五個人。絕大多數都是社會一般大眾,各行各業;有國王大臣,有士農工商。那些人都是發了大心的,不為自己。從自己的學術上,從自己的事業上、行業上為一切眾生服務,不是求名聞利養。求名聞利養就是凡夫就不菩薩,那個心就不正。純正之心,一意為眾生、為社會。 

  問:第二個問題,「以佛教觀點態度,怎樣才能為宇宙帶來和平也就是為這個世界帶來和平。」 

  答:佛教觀點態度是教學。只有尊重聖賢的教育,或者我們不說聖賢,現在說聖賢大家不相信,我們尊重理性的教育;人總不能不講理,不講理就沒有法子了。聖賢的教育是理性的教育,純善的教育,利益社會利益廣大群眾的教育,舍己為人的教育。自己要真正能做到,處處能夠謙卑,能夠忍讓,能夠尊重別人、敬愛別人,誠心誠意為別人服務,為社會服務,為眾生服務。我們相信這個世間決定是和睦的,決定是幸福、繁榮、興旺的。 

  大家知道現在這個世間衝突很多,衝突的根在哪裡?根在自己的心裡,就是佛講的「一切法從心想生」。這個心裡頭一念善、一念惡,善惡生了衝突。表現在什麼地方?表現在你日常生活當中,你生煩惱了,你不高興了,就是你內心矛盾衝突在那裡發作,你的心不平了。心裡面有瞋恨,心裡面有憤怒,心裡面有貪愛,心裡面有嫉妒,這是內在的矛盾衝突!內在矛盾衝突不能夠化解,你怎麼能夠化解社會上的這些衝突你怎麼能夠促進世界和平? 

  所以要想真正促進世界和平,化解這個世間一切衝突從哪裡做起?從自己內心做起。佛是這樣做的,菩薩也是這樣做的。在中國你看孔老夫子、孟老夫子都是這樣做的。再仔細觀察世界上所有宗教的創始人,你看耶穌你看穆罕默德,你看摩西,你在經典上看,哪一個不是從自己內心裡面化解衝突,然後才能幫助別人,才能夠教化眾生。 

  中國古書裡面說「建國君民,教學為先」。所以你看釋迦牟尼佛想消弭衝突,促進世界和平大同,他怎麼做?他不做國王他也不做將軍,他知道這個事情政治做不到,武力也做不到。什麼方法能做到?教育能做到。所以他放棄國王位子,一生從事於多元文化社會教育,為一切眾生講經三百餘會,說法四十九年,以身作則;不但是言教,身教!感化一切眾生。確確實實在他老人家在世的時候,化解許許多多人與人之間的衝突,族與族之間的衝突,國與國當中的衝突;他老人家一去,兩方面都擺平了。把這個事實示現給我們看。所以要想世界和平要想人民安樂,教育比什麼都重要。 

  問:第三個問題,「現在許多青年人追求世界和平,想為世界和平做出貢獻,但權力控制者並不聽他們的心聲。年青人到底能為世界和平做些什麼?」 

  答:這個問題就是我前面所講的,修養自己的道德,向古聖先賢學習。學佛的人釋迦牟尼佛是我們的榜樣中國人,孔孟是我們的榜樣。「孔曰成仁,孟曰取義」,孔孟之道仁義而已矣!你真能做世界和平工作你要問,用什麼方法能有很好效果?教學。教學的范圍非常廣大,你可以專攻一門。我們在講席裡面講過不少次。我肯定、我相信所有世界,無論是哪個國家,哪個族群,哪個宗教,那些大聖大賢都是真理化身他們的形象他們的思想他們的言行代表真理。我們可以學一家,把這個真理在我們這個形象,這個身體上,以言行顯現出來,發揚光大,這是最好的做法。 

  你學孔子,一部《論語》,夠了!儒家,實在講一部《四書》,《四書》是儒家學術的精華。這四樣東西,學一樣東西都行,你在這一生當中肯定有大受用,肯定有大影響;影響得愈深,影響得愈廣,就是你對世界和平工作做得愈多佛法裡面大小乘的經論浩如煙海,學一部,徹底做到,這一部經論在你的形象上活起來了哪有不能影響世道人心道理!這個權力控制者控制不了你,這個不相關。專心從事這個工作,還是一句老話,你必須放下名聞利養,決定不被這個社會「色聲香味觸法」誘惑,你才能有成就,你才真正能夠得到真理的精髓。沾上一點點、一絲毫名聞利養,在佛法講,你是漏了;有漏,不成器。換句話說,你不成就,這個道理不能不懂,修己而後能利生。 

  問:末後他有個問題,「自有人類以來,這個世界上可以說戰爭起、戰爭落,可以說這個世界上從來沒有一天真正的和平世界和平這個理念從來沒有實現過,到底我們所追求的世界和平是什麼?如何追求?有可能那麼一天來臨嗎?」 

  答:這個答案是肯定的。我說肯定,你聽了會懷疑,你會搖頭,不可能。我肯定有肯定的道理,你那個不可能,有不可能的道理。我肯定,道理在哪裡?在佛經典裡面,《大佛頂首楞嚴經》上說得好,「若能轉物,則同如來」。我常常講把那個「物」字換了一個字,因為講若能轉物,現在一般人不好懂,我講「境」,境界,「若能轉境,則同如來」。你要能轉境界這個世界天天是和平的,沒有不和平,沒衝突你要不能轉境,這個世界從來沒有和平過。這樣說法,怕你聽了愈聽愈迷惑,愈聽愈不懂了。 

  我知道,知道你聽不懂。這裡頭道理確實很深,但是應當要學習。為什麼?我們自己在這一生當中,可以得到幸福美滿這是學佛得到真實的受用;大前提必須要能夠理解。《金剛經》上說得好,「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大前提!還有一句話是在金剛經》上說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你先把大前提確定了,你才能懂得佛在經上所講的這個意思。你真正能夠理解,我講的這些話,你也會點頭,你也會肯定。 

  現象不是真的,確實是個幻相,所以這個境界相是隨著心在轉變。我們的心清凈這個世界清凈,沒有一個相不清凈;心平等,這個世間萬象有一不平等;心善良,這個世間一切人事物,沒有不善的,轉了。那你為什麼看到這個世間一切不善?你用不善的心,你用不平等的心,你用不清凈的心,看這個世界。這世界是假的,那世界就千變萬化! 

  佛在經教裡面告訴我們,「一切眾生皆有佛性」,佛性圓滿的、是純凈的、是純善的,可見得一切眾生心性純凈純善。中國古人教學也常常講「人之初,性本善」,你看看,中國聖人印度聖人見過面,沒有通過消息,所見的、所說的居然相同。相同,那不就是真理中國人常講:英雄所見,大略相同。英雄智慧能力超過常人,一般人不能比的。你看他們的見解他們的說法完全一樣,這是真理真理就是什麼?人性本善。 

  一切眾生都是性本善,為什麼變成不善?那不善是習慣這是我們中國古人也常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他被污染了,不是本性它是染污染污不是本性染污是暫時的。這個「暫時」,說老實話,時間也很長,有時候這種暫時是幾千年、幾萬年、多生多劫,但是跟本性比,那它就是暫時的;本性不生不滅本性,真是佛經所說的無量壽。千劫、萬劫、億劫它還是有時間,還是有數量的,無量壽是沒有數量的。有數量跟沒有數量相比,暫時。 

  什麼時候他能夠把習性,就是這個染污放下什麼時候放下什麼時候本性就恢復了。這個放下要靠教學,要有人提醒他。他覺悟了,他明白了,如果我們在這一生當中沒有遇到佛法,說老實話,這一生當中,縱然活上兩百歲也不覺悟也不會回頭。遇到佛法接觸到佛法,明白了,恍然大悟了,才回頭。這一回頭,我們的習性放下了,本性就恢復了。恢複本性,則同如來,跟諸佛菩薩、跟聖賢人就沒有兩樣。讀聖賢書能讀得懂,為什麼?他的意思跟我的意思一樣,我也是這個想法。這裡面沒有衝突、沒有矛盾,歡歡喜喜接受了。依教奉行,依誰的教?依自己的性德,依自己的本善,依自己的佛性;不是依別人,不是被人牽著鼻子走。諸位想想這個道理。 

  我們舉個明顯的例子,這在日常生活當中常常遇到的,這個人無緣無故毀謗你。毀謗,業因很多,有過去世的,有今生的。今生大概你做了一些好事讓人家看到生嫉妒,從嫉妒裡面找你毛病,甚至於造謠生事,毀謗陷害,現在這個社會很多。那在沒有學佛之前,我們也是迷而不覺,遇到這個事情怎麼樣?馬上就反駁,就研究對策;我怎麼對付他。跟他對立了,這個對立就是結下冤讎。既然結冤讎,就是佛經上常說的冤冤相報,沒完沒了,這個仇恨愈結愈深,所以對立不是解決問題。 

  學佛之後我們明白了,聖賢人,忍讓!忍讓不是懦弱,忍讓是智慧,高度的智慧、高度的藝術,把問題化解了,這真正是了不起!所以他是大德大智、大能,不是懦弱。真正是解決問題,化解問題。你毀謗我,你侮辱我,你陷害我,我歡喜接受,決定沒有辯駁,一絲毫瞋恚心沒有,一絲毫報復的心沒有,業障消了。所以,那個人是來替我消業障的,我應當感謝他,我怎麼可以怨恨他?你看這就是學了佛法才有這個智慧,才能把這個問題立刻化解;沒有怨恨,沒有報復。沒有報復是持戒波羅蜜,沒有怨恨忍辱波羅蜜,菩薩行!這不是凡夫行。我們能修菩薩行,世界和平就能夠落實。好,現在時間到了。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