凈土法門法師:佛教產生於印度,為何印度那麼窮?

    摘自《學佛答問》(答香港參學同修二十七)
  
  問:印度佛教的發源地,修學佛法一定是很好,請問為何印度如此貧窮

  答:你要印度去看看,而且也去研究印度的歷史跟文化你就明了。在十一世紀印度人遭了一個災難,回教征服了印度。那佛教學佛的人心地慈悲不願意去抵抗,於是逃難、逃避,逃到哪裡?逃到西藏去。釋迦這一族都逃到西藏,逃到後藏,以後就沒有再回去,在西藏就定居下來。所以現在釋迦牟尼佛的遺族也在中國西藏

  回教征服印度之後,就限制了佛教的傳播,當然有一些人屈從於政治的勢力,改信伊斯蘭教的很多,這無可厚非。人,每個人生生世世業緣不相同,無論修學哪一種宗教,只要認真學習,我們剛才講了,都是佛傳的。佛在某個時代,某個地區,某種不同的文化,他有一種不同的方法來教。可是無論他怎麼教法,他的方向、他的目標是一致的。這個方向目標佛教裡面講就是"慈悲為本,方便為門"。這是我們佛教知道,什麼是佛?佛就是慈悲為本,方便為門。

  在基督教,實在講基督教、天主教、猶太教是一家人他們的經典就是《新舊約全書》。猶太教是依《舊約》,不承認《新約》;基督教承認《新約》,排斥《舊約》;天主教是《新舊約》統統學。所以我說他們是一家人,三派。猶太教是天父,皇上那一派的;天主教皇後那一派,聖母瑪利亞,皇後那一派;基督教太子那一派,一家分了三派,還是一家人。凡是宗教,咱們不是堂兄弟就是表兄弟,是不是?全是一家人我在世界上跟許多宗教往來,所以能談得很愉快,我說我們統統是一家人

  這印度貧窮貧窮原因,沒有遵守教義的教誨。中國貧窮人也很多,沒有認真去學。"佛氏門中,有求必應",這句話很多學佛同修都知道,你們去求,有沒有應?沒有應。我的老師,我初學佛,章嘉大師給我,為什麼?我很貧窮,吃飯都成問題。老師就把這個方法給我,"佛氏門中,有求必應"。但是什麼?它有理論,你要明了,它有方法,如理如法去求沒有不感應如果你不懂道理不懂方法,盲目去求,求不到,那不會有感應

  你看《了凡四訓》,袁了凡先生,孔先生給他算命,算得真准,那不是假的,真正遇到高明人。每一年收入多少,跟他批的八字完全相同,年年都一樣。他是個讀書人,參加考試,考中第幾名都給你註定,這樣差不多十幾二十年,所以他什麼都不想,真的就萬緣放下,為什麼?想也沒有用,註定的,何必去打妄想?跟雲谷禪師禪堂裡面坐了三天三夜不起一個念頭。雲谷禪師得很奇怪,這很難得,一般人妄念太多,他怎麼三天三夜不起、不動一個妄念?所以就問他,他說你功夫很不錯。結果了凡先生就招認出來,我哪有功夫?我只是命被人算定,想也是枉然,所以乾脆就不想。雲谷禪師聽了就哈哈大笑,他說我以為你聖人,原來你還是個凡夫。結果兩個談清楚之後才曉得這樁事情。雲谷禪師叫他反省,反省之後才知道自己一身都是毛病習氣很重,然後教他改造命運

  命運是你前生的註定,你前生造惡、造善,註定的,前生沒有修財布施這一貧窮;沒有修法布施這一生沒有智慧愚痴;沒有修無畏布施這是短命。所以佛法教你財富聰明智慧健康長壽,這三種布施,舍,愈舍愈多。你命里頭有的舍不盡,舍了,它就來了命里沒有的保不住,千方百計得來,但是還是會失掉,為什麼?命里頭沒有。命里頭有的、註定的,它怎麼會丟掉?

  我們命里頭沒有財,老師教我,一塊、二塊的布施總可以。這個行,一塊、二塊行,有,多了沒有。在那時候塊錢不出來,一塊、二塊可以,所以就教我隨喜功德道場裡面很多人印經,我們出個一塊、二塊,隨喜這就是布施放生放生還是屬於無畏布施,出個一塊、二塊。以後一年比一年好,一年比一年多,就布施得多。現在居然一年平均起來至少可以布施一千萬美金,錢哪裡來的?不知道,不曉得。所以說老師教我的話正確,愈施愈多身上有一分錢,什麼都不缺乏,沒有缺乏的。法布施聰明智慧增長。這個增長,我相信你們同學常常聽經會知道,你看我今年講的跟去年不一樣,好像比去年更有智慧,去年跟前年不一樣。所以你聽我的錄音帶,這十幾年錄音帶,你仔細聽,不相同,年年有進步。健康長壽,你們是看到的,我今年八十歲,還可以蹦蹦跳跳。這是什麼?得力於老師的教誨。所以我對於老師,我天天早晚都拜老師,念念不忘。如果不是老師教的,早就去輪回去了那是真的不是假的,早就去輪回去了

  所以貧窮不修布施。財布施是隨分隨力,你只要是心量放大,一昧去做,不要想回報,自自然環境就改變。不能改變的,他沒有這個念頭,不能夠舍己為人,才不可以保持。愈保愈是造罪業,為什麼?你看世界上許許多多貧窮的人需要財富,他沒得吃、沒得穿,你的財富累積在那裡放在銀行,放在保險,這罪過。愈施愈多他不懂得布施,這很可惜,他那個財富過去生中布施得多,累積的。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