凈土法門法師:惡補《弟子規》比什麼都重要

凈土法門法師:惡補《弟子規》比什麼都重要

問:第二個問題,老法師常說,在修學的路上要專精,譬如常常說某某經典或者是某某錄音帶,先看、先聽上幾百遍等等。這樣的話給相當一些學人暗示是,除此之外一切不對。學人最近很認真的學儒,老法師說蔡禮旭老師講的《弟子規》先聽上三百遍,可是學人發現台灣的徐醒民老師講的《大學》和《論語》,更契合學人根機。徐老師是否台灣的大儒,也是老法師的同門,蔡老師在台灣也跟徐老師學過。《金剛經》雲一切法皆是佛法,請問老法師關於修學專精,對某些人而言,是不是有一些偏頗的,容易被其誤會和影響?

凈土法門法師答:沒錯,你就有誤會,你就受影響。方法是一個原則,這個原則適合於一部分人,不是適合於一切人;適合一切人的方法,那個很難,那個也很高,我講的這個方法適合於初學人。我們自己想一想,自己在這一生當中學佛學了少年,為什麼佛法最淺的效果轉惡為善我們沒有得到?我們還有惡念,還有惡的思想,還有惡的行為,這為什麼?善惡標準,我們用佛法裡頭最低的十善業,十善業我們有沒有做到?為什麼做不到?我們要找原因原因在哪裡?現在普遍的原因,沒有耐心,就是心不定,沒有長遠心;還有一個是見異思遷,妄念多,自己沒有主見,這都是我們不能成就因素。對治的方法戒定慧」,還是佛法裡面講的總的原則,總的綱領。

所以初學一定要一門深入,長時熏修。古時候這個長時,長時還是有一定的時候,五年五年時間一門深入,五年之後才廣學多聞。這都是根性利的,五年的訓練他心定了,他在境界上能做得主宰,不會跟著別人走,他有能力辨別是非有能力辨別善惡有能力辨別真妄,這個時候可以廣學多聞,可以參學,沒有這個能力之前不許可,只能跟一個老師。跟一個老師,受一個老師的指導,這就是戒;老師教你學的這一門,決定是一門,不會教你學兩門的,這就修定,心定在這一門上。定的時間久了,自然智慧,所以古人講「讀書千遍,其義自見」,什麼道理一千遍念下去心定了,智慧是從清凈心生的,很有道理你能能把心定下來,一門東西一千遍?這我們要懂。

弟子規》是基礎,《十善業道》是基礎,《大學》、《中庸》,四書好,都是講做人基本的道理。在中國一千多年來,是中國人必讀之書,念書人沒有不讀四書的。但是你要曉得,你讀四書能不能依教奉行?不說別的,《論語》頭三句你能能做到?「學而時習之」能不能做到?學而時習之這一句話就是我們常常講的「一門深入,長時熏修」,所以他才有「不亦說乎」。那個悅是法喜,我們佛門講的悟處,他有悟處,法喜充滿。「有朋自遠方來」,那你是學有成就,你的道德學問成就了,有很多人慕名來訪問你,來向你學習,這朋是學生,向你請教的,「不亦樂乎」。後面這一條難,「人不而不慍,不亦君子乎」,這一條難。你道德學問成了沒人知道,沒人知道你也不難過,也不後悔,一天到晚還是自得其樂,這個難,這不容易。所以你能能做到?

大學》的三綱八目,那三綱不得了,「明明德,親民,止於至善」,這三綱就是佛法裡面講的法身般若解脫這是總綱領。從哪裡學起?從知止,知止是定,知止就是我們今天講的放下,從放下下手,所以它講的是「格物致知」。物是什麼?物是慾望,物慾;格,格是格鬥,不是跟別人斗是跟自己,跟自己煩惱習氣斗,要把自己煩惱習氣放下,然後你才能夠致知。你看看跟佛法講的,佛法四弘誓願,「煩惱無盡誓願斷」,那一條就是格物,「法門無量誓願學」,就是致知,這儒跟佛講的是一樣,你應該怎麼做法?所以今天讀這些書,還是無從下手,原因在哪裡?原因是我們基礎教育沒有學好,基礎教育是《弟子規》。我們今天是多少年來的觀察,發現我們的病根,所以要求同學們補習。應當是小時候學的,小時候沒有學,現在補習,惡補,一定要在一、二年當中把它完成,往後那就一帆風順,無論學儒、無論學佛,沒有不成就的,所以這比什麼都重要。

學佛答問(答香港參學同修之十)(共一集) 2005/7/22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