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生須謹慎

uploads/content/2022/may/c78594411228f0bf748b827682b59046.jpg" />

  我們常常會在各大群里、網路平台、還有我平時生活現實生活中,會看到好多的同修都在搞一些放生儀式,有的還定期一個月4次,其實在這之前這件事我也簡單和大家說過。

  今天為何要再次提起此事呢?因為最近經常會看到群里同修因為家裡生病孩子考學、家庭不順事業不順等等問題去放生,還有的人極力推薦群里的同修這樣做,很多同修在遇到各式各樣問題的時候就會心生煩惱,然後在各大群里說說想得到大家幫助,然後就會有同修開始大肆宣傳去放生利益和公德的事情。有的還說:我覺得很好,我自己得利益了,家人好了,事業順利,孩子聽話了等等。

  這些話說的真的假的我們姑且不說,即便是因為放生,你們原本煩惱事情被解決了,這種情況也確實存在,我不排除放生是好事情,但是現在的放生佛說慈悲放生真的是有天壤之別啊!差的太多!

  為什麼這么說呢?我們首先看過去人做好事的是心裡無私,不存在雜念,是發自內心去做好事,而現在大多數人做好事都是首先利益當前,有沒有公德,有沒有福報,哪個福報大、功德大,然後就會有選擇性的去做,大家想想,你自己是不是就是這其中一位呢?放生者甚多,慈悲者甚少,那麼其中所獲得利益功德還能剩多少呢?我不排除大家懷著自私自利想法去做這件事情的時候會不會獲得利益

  還有的人專門等到某個節日、哪個佛菩薩生日啊、出道日啊、什麼沐浴日啊去放生。大家想想,你們放生的目的是不是單純的為了眾生解脫呢?如果不是,而這樣的別有用心放生,那麼佛菩薩在天有靈看到你們的起心動念並不是真慈悲,並非是為了眾生開悟,舍下錢財來讓眾生解脫,你想你們這樣做到最後會是什麼樣的結局呢?

  試問,假如說---你們就是佛菩薩,而你們的子女因為想得到你們的家產財物,而在你們過生日那天相互的攀比,為你們買東西祝壽,你想想,你心裡明知道孩子們其實不是真孝順,只是為了得到那可憐的財富孝順你們,你們這一尊尊的大菩薩,心裡會是怎麼想呢?

  雖然這個比喻不是很恰當,但是足以讓大家清醒的看到問題的可怕。同樣,佛菩薩在另一個境界看到眾生真的是為了放生放生,整天假慈悲的在那在做這些無用功,佛菩薩會覺得心很痛啊!

  買物放生,與布施等同。不用定期,不用專定地點,不用專定物種隨緣買放,生得實益。如果定期,定地,定物,則會有大量的捕獲者為謀取利益大量捕獲,那就是適得其反啊!

  我常說--放生的是好事,但是要隨緣、隨性、隨喜去做,不是刻意的去做啊,你一刻意,性質就變了。比如你在上看到有人賣一些小東西,你看著可憐,生悲憫之心買了放掉,這就是純粹的在做善事啊,這些生命能不感恩你嗎?那麼功德福報還不隨之而來嗎?相反如果你是我之所說的那種人,你想想,即便你有功德利益存在,又會有多少呢?同樣如果因你大量購買定期放生物而造成它們的死亡,或者又被再次捕捉,那其後果可想而知,這些生命會永遠記恨你,世世代代業力糾結。

  其實,說句心裡話,我們保護生命是對的,但是要看我們的心到底是咋樣的。我曾遇到一個同修,他經常去參加團體放生,可是呢命還是不好,家裡不和睦,為什麼呢?難道做了那麼多好事,還會如意嗎?

  大家來看看啊,這人經常參加放生團,可是呢,心裡極度自私,在家裡什麼事情都是很強勢,稍有不順心就開始和家人唧唧歪歪。平時道場聽課,總是怕別人搶到最前面的位置,總是找東西佔座,也經常會和其他同修為一些瑣事吵架,坐車時候從來也不會讓座,經常在家裡殺雞,然後還在外面說自己有多麼善良,經常參加法會放生,大家說說,這樣的人能好嗎?能沒有業報嗎?

  有一問我:老師啊,你說放生那些動物有的時候還沒法師舉行完儀式就已經死在籠子里了,還有的經常我們這邊放,捕獲者那邊就呆著,你說反正我花錢做了這事了,至於他們是死是活是不是和我沒關係啊?哈哈哈,說到這,大家想想,這人是真的善良,還是假慈悲呢?是真修,還是據於形式掩耳盜鈴呢?

  其實,所有放生儀式其主要就是表法的過程,即便你不舉行儀式,那些被放走生命也會高興的,當然我們舉行儀式能更好的幫助他們減少業力,但是不能過於據於形式,造成大量生命死亡,被捕獲的生命,如果一直等待舉行儀式之後再放,已經死了大半,你說放生還有意義嗎?

  所以,我們一定要明白,我們愛護生命是對的,但是,不能太過於形式自私自利之心去做,一定要按照佛陀的真慈悲心去做才是真理啊!我們要方便救護,不要死拉硬拽,同時呼籲全社會,大力阻止這種行為的產生,不要再造業了,把大家的行為和觀念及時轉化,都需要我們大家的共同努力啊!

  佛曰:改變心態,給自己一個安詳平和的世界,以清凈心看世界,世界便清靜,用解脫心看世界,世界便解脫,不憂不喜,不去埋怨,悠然,隨心,隨性,隨緣,當一切來臨時,別問是劫還是緣,只需用心來靜靜地呵護

  希望各位家人深思,做事定要三思而後行。阿彌陀佛!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