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弘法師:甘於平淡,做好本職工作,其他時間一心念佛的生活方式是正確的嗎?

問:下面一個問題我是一名醫生博士畢業已七年,今年四十二歲,學佛六年。我學佛後甘願踏踏實實當一名普通醫生治病救人對於論文、晉升這些需要花費很大精力而且說到底就是名聞利養的事做得很少,所以事業平平,現在有種要被社會淘汰的感覺。想到您當年工作非常出色,我至今仍相信佛法是無上之法,可能自己在事業懈怠了。但搞科研寫文章思惟方式佛法是相違背的,「為學日益,為道日損」,要是想在事業上有所建樹,需要全身心的投入進去,要不斷思考,這與念佛清凈心有矛盾佛法世間不離世間覺,我感到這些事情說起來簡單,做起來困難重重。我這樣甘於平淡,做好本職工作,其他時間一心念佛清凈心的生活方式果真是正確的嗎?我是沒有放下嗎?末學現在很困惑,以後的路應該怎麼走?
定弘法師答:你確實還沒有放下。要是真正放下名聞利養,你真正發起菩提心,要自己學佛,要幫助苦難眾生你就會有這種困惑。要知道,一個人一生中的名聞利養它也前生註定的,你想求未必求得到,你想捨也未必捨得掉。所以怎麼辦?也不要求,它來你也不必刻意的去避開。我們的心要志於道,要發願法利生,要幫助世間苦難眾生,「但願眾生皆離苦,不求自己得安樂」,這就菩提心。你要發起這樣的菩提心,你每天都會法喜充滿,所以菩提很重要。清朝的省庵大師這是凈土宗第十一祖,他有一篇「勸發菩提心文」就講到,「入道要門,發心為首。修行急務,立願居先」。發了大願之後,你才能夠眾生,這個度就是幫助,幫助苦難眾生,你才能夠往生,圓成佛道
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最重要的發菩提心,再才是一向專念阿彌陀佛。所以發心比什麼都重要。你現在正值壯年,應該發起心把自己這個能力技術供養社會苦難眾生。你是一個高知,博士畢業,你甘願踏踏實實做一名普通醫生治病救人,非常好。能不能夠發起心來,為這些苦難眾生做義診?我自己放棄了高薪的職位,走上這條聖賢教育之路沒有任何收入,那全是義務奉獻。這樣的做法我覺得眾生做好榜樣。因為眾生求名都求利,我們不求名不求利,真的就是「不忍聖教衰,不忍眾生苦」,才立志走這條路,弘揚聖賢教育。
醫道也是聖賢教育的其中一個科目尤其是中醫如果你能夠發心出來講,講怎麼養生、怎麼治病,並且去推動清凈心的修養。因為所有的病的根源都是不清凈造成的,把治病回歸到修心,身心兼治,我想你會走出一條非常不平凡的道路。所以歡迎你加入我們的行列,這當中最重要的就是放下放下名聞利養。你看儒家孔子都說,「君子謀道不謀食,憂道不憂貧」。必須能夠放下身外之物,你才能夠從事聖賢事業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