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弘法師:不跑寺院,不參加共修活動,不與佛友接觸,這樣做是否如法?

問:下面一個問題,「放下萬緣,一心念佛」,我的想法是在家庭照顧好的前提下,不跑寺院,不參加共修活動,不與佛友接觸,這樣做是否如法

定弘法師答:這樣也是做一個形式對於初學的人來講,會有一定的效果。因為你的心很容易境界的影響,那你就不得不把這個外緣切斷,靜修。但是你要知道,這樣的靜修只對初學,而且這個功夫不一定它能夠成就的。為什麼?因為你沒有經過磨鏈,你就不曉得你的功夫能不能成就。如果境界現前了,你還會煩惱那就沒有用。我自己的想法,原來也是這樣想,找一個非常清凈環境,自己好好修,修成了再出來。弘法利都要先出來,等修成了再出來,佛講「不能自度,焉能度人」。我把這個想法師父老人家匯報,師父總是批評我,說我這是小乘思想

有一次,我提的問題也比較尖銳,我說師父老人家您常講,「不能自度,而能度人,無有是處」,那我們先自度,然後再度人行不行?師父講:等你要是自度了之後再出來度人,這個世界恐怕都毀滅了你還未必能自度?我這一聽,這個話好像也是。但是我又問了一句,就更尖銳了。我說師父佛經上就告訴我們自他不二,我能自度,不就等於度他嗎?何必自度以外還要去度他?師父又回了我一句,他說:是啊,那你度他不也是自度嗎?證明你還有二,你不是不二,你還執著一個自一個他。我這一聽,是,還是自己解得不圓融,所以這個境界就很低了。

真正要修行,就是在平常待人處事接物上修,不必離開你現前的這個境界,別求什麼清凈境界你去攀緣,求來一個很清凈境界你的心也未必清凈你也未必是真修。為什麼?你煩惱還是沒有斷。煩惱往往是在什麼境界上斷?給你考驗的時候,你就能斷了。順境你不起貪愛,好比說人家對你的恭維、讚嘆。像我們要出來弘法,那是難免的,名聞利養你必須面對,人家對你頂禮供養,現在都有了,然後讚嘆你,你就得忍著,你不生起一絲毫的貪念,更不能生起傲慢這就是細密的要關照自己的念頭這就是修行順境上修。

逆境呢?逆境,別人來侮辱你、來嫉妒你、來障礙你,這也有,弘法是必須要面對的。順境就是名聞利養,逆境就是嫉妒、障礙師父老人家也提醒我們,你走這條不好走,你講經講得不好無所謂你要講得好了,可能你就走投無路。人家看到你得到這么多名聞利養,心裡就不舒服。你就得忍,必須要境界上忍住,不生貪瞋痴,這就是修行。這個緣也不是自己找來的,這是菩薩安排。我們也不是說非得想要出來弘法利生,就是現在這個因緣把你推出來,那你就需要承擔。你不承擔,好了,你躲開來了你也攀緣也沒隨緣

我覺得怎麼修?這是必須要面對的,就是要境界上修。當然你要在這個境界上修你沒有信心,這初學的人都是這樣,我以都是這樣,沒有信心,不敢去面對考驗。名聞利養,我不行,我遇到名聞利養會起心動念,會墮落的,人家嫉妒障礙我也受不了。那怎麼辦?你可以先退下來,找一個清凈環境先靜修,找找感覺,找找那個清凈心的感覺是什麼樣的。然後爭取把這個感覺還得帶回到你原來的境界上。因為你已經找到那個感覺之後,你在境界你會出現那個衝擊,這個感覺沒有了,看到名聞利養真的就念念就生貪念、生傲慢,這感覺沒有了。沒有,這時候就幫助你警醒。或者是逆境上你生瞋恚心,這也是提醒你。那這個時候就得懺悔

所以天天都要懺悔法。尤其是在待人方面,如果一個人跟自己周圍的人還不能夠和諧相處,還常常會跟人起對立、起矛盾、起衝突,不管是誰的錯,或者是都是你對,別的人錯,但是你跟人起對立、起矛盾,那你就不是真修行。為什麼?強烈的我執對立是怎麼來的?因為你有我執,所以有我有人,人我對立,不符合自己的意思你就跟他矛盾、鬧意見,這就是要化解的地方修行就從這些地方修,離開你的當處,你在哪裡能夠再找到清凈環境你有清凈心,那環境自然清凈。即使是天天被人罵、被人羞辱,你心還是清凈

你看我們師父老人家天天給我們做表演。老人家現在也是都有逆境界,出來順境名聞利養,大家對他崇拜,大家有目共睹,把他當佛一樣的崇拜他是如如不動,根本沒放在心上,自己還是那麼謙卑,「我自己是凡夫,沒有修沒有證」,你看他就是這么謙卑!遇到逆境,人家來障礙你、毀謗你,甚至什麼?很多地方把他的經教,這些光碟、書都給燒掉。大陸來的同修可能知道,有。老人家還是如如不動,各人因果各人負責,這就是修行

就像劉素雲老師,她的成就也是這樣的。她沒有跑到深山老林裡面去證得這個念佛三昧,她就在家裡,忍受著她那位精神不太正常的先生的折磨,這十年都是這么走過來的。她就在這個境界裡面,把那個煩惱習氣給磨掉。那些磨我們的人,正是我們的菩薩,沒有他們,我們豈能成就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