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生命的方便法門

uploads/content/2022/may/376c82cab702cf8df39ae5043c656c57.jpg" />

  通常我們認為,放生善行是有功德的。佛陀講過兩種功德,一種是有染的,另一種是無染的。無染的功德是通過對佛陀的虔敬心而積累的功德,特別是通過打坐,安住於當下,不去追逐過去的經驗也不期待未來;此外還有對空性的領略和聞思修,例如對《金剛經》的聞思修事實上,最高的無染功德基本上是關於空性的思維與冥想。

  關於有染的功德,很多經論上說,放生——拯救其他眾生生命,拯救某個本來肯定要死或者過早死去的眾生——是最高的有功德的行為,從這個角度,可以說放生比修建寺廟更有功德

  在這個年代,鑒於環保人士提出的問題,以及我們現在所了解的環境和棲居於地球眾生生活方式,我們面臨新的挑戰。

  通常在佛法修行中,特別是大乘佛教里,是動機讓一個行為成為善行或者非善行。有真正好的動機,甚至你說的一個妄語也可是在積累功德而不是在惡業。基於此,在過去,放生動機純粹是為拯救將要被殺害的眾生

  但現在我們有了新的信息,例如,某種在這個河段捕到的魚類或許在另一河段或者大海中將無法生存。有了這些新的知識,我們就會有疑問,如果知道將它們放生到另一海域,它們就會死去,那樣的放生有什麼意義呢?那幾乎像是把魚兒放進炒鍋里。

  我們也有這樣的疑問—— 放生行為是否會鼓勵人們去捕獲更多的魚、鳥或動物,由此而成為一些人的生存手段?在緬甸斯里蘭卡和一些佛教聖地,這可能是真的,在那裡你會經常看到人們在寺廟外面賣小鳥和魚。所以有這樣的爭論。

  本質上,我們應該設身處地去思考。如果你被抓住了,關在籠子里,即將被切細、剁碎、油炸,這時如果有人來把你放了,即便只是幾個小時,你會有什麼樣的感覺?畢竟,這個人給你機會,使你得以和朋友相聚、回家喝最喜歡的茶、讀最喜歡的書或者聽最喜歡音樂——這些樂趣你幾乎都失去了,直到這個人的到來。

  我們人類總是心懷傲慢,認為動物沒有感覺,比如蝦或者龍蝦——只是因為它們沒有地址和電話號碼,或者因為它們不會抱怨,我們就莫名其妙地、下意識地認為,切割它們和切割蘑菇一樣,沒有什麼不可以的。但我們都知道,如果你抓住了一隻蝦或者一條魚,它們會掙扎,努力把自己掙脫出來,這一定意味著它們熱愛自己的生命,一定意味著它們正在經歷的不是它們想要的。

  當我們關注大一些的動物,比如奶牛,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它們不僅愛自己的孩子事實上,即使沒有任何溝通的方式,它們對自己的擁有者——人類也會產生喜愛之情,所以很顯然,它們是有感情的。

  我們甚至無法忍受來自蚊蟲的小小叮咬,即使蚊子並不知道它咬的是你。對蚊子來講,那是一個重大的生存機會,或許它只有一天的壽命。我們卻變得很生氣,瘋狂地保護自己的孩子免受蚊子的侵擾,把它們統統消滅。它們毫無抵禦能力,而我們有像驅蚊劑和蚊帳那樣的防禦措施。動物們絲毫沒有防禦能力。即使只是作為一個正直的人殺生的行為和間接導致殺生的行為也是不道德的。

  但是,鑒於我們有的新信息我們現在遇到了挑戰。在應該按照傳統方式盡最大努力去拯救生命的同時,我認為,現在是我們以不同的方式去思考,用很多其他的方式去拯救生命的時候。

  如果一個精巧設計的耐克廣告都能讓全世界買耐克鞋,那麼我們不難設計一些廣告,來提倡動物保護以及素食生活方式。那麼你不僅在從根本上解決問題,而且如果你這樣一個動作放生的一種形式來做,它也可以是拯救生命的方便法門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