凈土法門法師:要知道沒有《弟子規》,你一生的努力最後都等於零

問:第二,道場念佛堂內大眾常年佛七,在念佛中間隔聽經,應該是專聽師父上人講的凈土經論,還是先以蔡老師的《幸福人生講座》和《弟子規》聽起?

答:佛法里頭有兩種人,第一種是上智與下愚,他們可以不必聽經。上智,所謂是一聞千悟,他一句話、二句話就明白了;下愚,你怎麼講,他也不懂,但是他有個好處老實!你教他一句彌陀念到底,他就一生念到底,他真正可以做到不夾雜、不懷疑、不間斷。我們看《凈土聖賢錄》、看《往生傳》,裡面確實至少有百分之六、七十的人,甚至於到百分之八十的人,都屬於下愚。時間,多少時間?三年,真的往生。站著往生坐著往生,預知時至生病,真成功!所以老實比什麼都可貴,老實人難。那絕大多數,百分之九十九,上不上,下不下,叫中根人,中根人是最難調的。世尊四十九年講經說法就是為中根人。為上根人不必,像惠能大師上上根人,一堂課,頂多個把小時就解決了,他就成佛。下下根人你教他,頂多三年他念佛,到極樂世界去見阿彌陀佛。所以中根難!他煩惱習氣深重,意見很多,所以佛才四十九年為這些人講經說法

那既然是中根,一定要循規蹈矩,你得聽話。循規蹈矩怎麼樣做?一定要持戒給我們講了三個原則持戒,修定,開悟。我們今天想學教,對經教很有興趣,對戒律沒有興趣,不想學戒,那就沒有法子,佛也無可奈何。你要成就,你到哪一生,你真喜歡持戒,你那一生就會成就你要疏忽戒律,你那一生不能成就,還是阿賴耶識裡面種點善根,結個法緣,這要懂。那要持戒佛教我們「先學小乘後學大乘」,小乘是從人天講起,就是說先把人做好。人都做不好你怎麼能作佛?佛是人中最完美的人,沒有一絲毫缺陷的人

使我就想到,在中國祖師大德們,唐朝中葉以後捨棄了小乘,用儒跟道代替。所以儒釋道的關系是一家,儒釋道關系非常密切。我們學佛要扎儒的根,儒是講人倫,做人;你人都做不好你就不能作佛。道是講成仙,也要先做人,人做不好,怎麼能做仙?你要明白這個道理,你才曉得儒是做人的根,第一個根。所以同學們要認真把《弟子規》做好,別人做不做,與我不相干,我要要求別人做錯了,為什麼?那是你的妄想分別執著。要要求自己做,對別人客氣,對自己不能客氣。《弟子規》做到了,《弟子規》第一句父母呼,應勿緩」。我父母沒在,那別人叫我,我就可以慢吞吞,愛理不理?不是,他是例子,對待一切眾生要像對待父母一樣。我如何孝敬父母,我就如何孝敬一切眾生。這在大乘佛法里頭有,《菩薩戒經》佛給我講得很清楚,「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們把一切男子女人都看作自己的父母,我們那個孝心能做得出來。

孝是一切法的根基,根本的根本,是要求自己,不要求別人。孝敬達到極處是在佛法佛法講「情與無情,同圓種智」。我們看到一個蒼蠅,看到一個螞蟻,看到蚊蟲,也像看自己的父母沒有兩樣。誰做得到?給諸位說,須陀洹做到了。須陀洹是剛剛入門小乘初果。在大乘初信位的菩薩,《華嚴經》講十信,初信位的菩薩做到。那我們做不到,做不到沒有到初信,也就是華嚴的門沒有入進去,十信是華嚴小學,十住是華嚴大學。這些經教我們不讀不學,怎麼會知道?然後你就回頭想想看,你說學佛多難?什麼人能有這樣的恭敬心?這種恭敬心,跟諸位說,是性德。你要覺悟了,你就這樣做法,你跟諸佛有一是有差距的,完全相同,自性的流露。為什麼?所有一有情無情都是自性變現的,自性彌陀自性菩薩自性眾生眾生里頭蚊蟲螞蟻自性螞蟻自性蚊蟲,跟自性彌陀自性觀音平等的,一點差距都沒有。

我們不是這么多年在教下的薰習,不懂!我們講給初學人聽,他們聽得怪怪的,他也不能接受,哪有這種事情這是胡說八道。蜎飛蠕動怎麼可以跟我父母相比?怎麼可以跟佛菩薩相比?他說我們胡說八道。幸好這話是佛說的,不是我們說的,我們說不出來。我們通過這么多年的薰習,終於對佛陀這些話聽明白了,相信了,不懷疑,也認真學習。我們現在看到蒼蠅,看到小蟲,我們會合掌,小菩薩!決定不會去傷害它。我洗澡在浴缸裡面放水,看到浴缸里有小蟲,我就不敢放水,先一定合掌跟它溝通:小菩薩!現在我要用這個浴缸,請你離開。它走了,我們才能放水,不可以傷害它,那個小蟲比蚊蟲還小。

所以我們從小沒有紮根,現在紮根是必要的,可以同時下手。每天我們用一半的時間做這紮根的教育,學這些,一半的時間,我們來聽經、來念佛。要特別重視紮根教育,紮根,我們是四個根,出家同學,《弟子規》決定不能疏忽,要知道沒有《弟子規》,你一生的努力最後都等於零。要想成就,這個根是第一重要,千萬不能夠疏忽。有這個根才有佛法,沒有這個根,不但佛法都沒有,人天也沒有。《弟子規》是人道,《感應篇》是天道道家講成神仙上品天仙十善業是佛道,《沙彌律儀》是僧道。真正想把道場興旺起來,你不扎這四個根,你做不到。這四個根扎到了,你的道場自然然興起來,不要你操一點心。為什麼?護法幫你興起來,護法神是護法道,他不是護的人。你人有道,他就護你,你人沒有道,他不護你。這個道理要懂。一切隨緣,決定不可以攀緣攀緣造業,造得很重。隨緣,沒有分別,沒有執著,那成就功德。如果還有分別,還有執著福德

摘自 學佛答問(答香港參學同修之九十二)  (共一集)  

法師主講  2008/4/11 講於 華嚴講堂

 

普為父母師長、歷劫冤親及一切有緣眾生迴向

願以此功德莊嚴凈土;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