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阿榮博堪布:怎樣了解自己

  問:我非常喜歡您說用溫和的方式了解自己,可以帶著幽默感觀察自己的無知傲慢、冷酷和僵硬,又心懷敬意看待自己當下的體驗,尊重自己,也可以對自己慈悲。還有哪些方法幫我們與自己親密相處?這些方法的最終目的指向哪裡呢?

  答:保持對自己身語意活動的清醒的覺察,這是與自己親密相處,用溫和的方式了解自己的一個很好方法。您也許會覺得奇怪:難道我們對自己的行為動作語言心念不知道嗎?一般來說,沒有經過覺察的訓練,人往往處在習慣性的散亂當中,很難持續清醒的了知自己身心的活動。

  念處法門是訓練覺察力的傳統方法,就是把身體、感受、心念及至一切現象作為覺察的對象,由近而遠、由粗大到微細不斷去觀察了知。所有這類訓練都旨在幫助我們了解自己和這個世界,我們將能更准確清醒知道自己的一念一行和周圍的變化。我們的覺知將逐漸回歸現象事物真實狀態

  問:現代人情緒時刻爆棚,甚至有一種說法要遠離負能量。即使懷有慈悲心,人還是很容易被外物感染,從而讓負面情緒佔據心胸,到底是應該兩耳不聞窗外事,還是慈悲為懷?

  答:兩耳不聞窗外事在這時代好像很不容易做到。你就是坐在家裡不出門不跟人接觸,電視、電話、網路也會挾帶各種各樣的信息從天而降,把你團團圍住。所以,一味迴避不一定就能如願地「遠離負能量」。

  慈悲心首先是一種開放的心態,不排斥,願意分享和分擔。人自然就有慈悲心,願意見到人家高興,不願意見人痛苦。只是不同的人,這個慈悲心有強有弱。

  既然是不用教就會的,為什麼佛教中還要專門用一套方法去訓練慈悲心呢?因為一般情況下自發的慈悲心很容易受外界的影響而退失,而佛法卻是教我們如何呵護那脆弱的一念慈悲,令它堅韌、壯大。

  有時候避免負能量干擾的有效方法,恰恰是慈悲心,因為它的開闊柔韌會讓我們跳出眼前的一時一事,看到事件更大的背景,看到在這個背景里眾多因素的相互制約和相互促成。

  問:可是天天新聞里播報的都有讓人難過的例子,人一旦不達目標就容易消極、失望甚至絕望放棄生命,這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如何趕走或者正確處理這些自己心裡的陰暗面?

  答:現代人脆弱的原因有方方面面。比如說,不懂得世事無常道理。認為事情必須要以自己期待樣子發生、發展,否則就會倍感挫敗。

  可是遷變不居本是生活的常態,怎能為你喜歡就停止變化?既然是變,就要知道事情的變化由諸多因素共同影響造就,不單是你個人的意志。人們習慣於恆定、孤立地看待事物,忽視無常因果,所以常常陷入僵局。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