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述凈土宗的傳承和發展

  所謂凈者,即清凈無垢義。所謂土者,即國土,亦即世界依住之義。所謂宗者,即宗派,也即是佛教的派別義。謂此國土,其受有樂無苦,其行有善無染,乃極莊嚴凈妙無上清凈之依處也。又凈為洗凈污穢之動詞。此雲凈.土,謂菩薩因中依眾生心修種種清凈之行,而使眾生世界清凈,以嚴凈此不凈國土令凈。具此二義,故名凈土

  凈土又名蓮宗,又名蓮社,因其始祖慧遠曾在廬山建立蓮社提倡往生凈土,故又稱蓮宗。凈土宗因專修往生阿彌陀佛凈土,專持阿彌陀佛的名號,以期往生西方極樂凈土而得名。

  凈土宗也稱凈土法門,凈土法門,其大無外,全事即理,全修即性。行極平常,益極殊勝。良由以果地覺,為因地心,故得因該果海,果徹因源。一切法門,無不從此法界流。一切行門,無不還歸此法界。上中下三根普被,利鈍眾生全收。等覺菩薩,不能超出其外。逆惡罪人,亦可預入其中。統攝律、教、禪、密、之宗,貫通權、實、頓、漸、之教。於一代時教中,獨為特別法門,也為方便法門,其修證因果,不得以通途教義相繩。古今多有深入經藏,徹悟自心,於此法門,不生信向者,以死執仗自力通途之教義,論仗佛力特別之因果之所致也。使知此義,則其信向修持之心,佛也不能阻止矣。以此法門,乃十方三世一切諸佛,上成佛道,下化眾生,成始成終之總持法門。故得九界同歸,十方共贊,千經並闡,萬論均宣也。

  凈土啟教,當首推《華嚴》,釋迦世尊宣揚大義。文殊普賢、善財、華藏海眾共同發願往生極樂世界,此可謂凈土宗之發端也。

  釋迦牟尼佛於王舍城耆闍崛山中,對聲聞菩薩眾說出《無量壽經》,彌勒菩薩聞說後;

  “受佛重誨,專精學修,如教奉行,不敢有疑。”後來阿難尊者受持經文,如說結集,無量眾生,發菩提心,從此凈土宗開始普及。

  釋迦世尊又在王舍城王宮,說出《觀無量壽佛經》,闡揚十六觀法,韋提希夫人以及五百侍女發願往生,蒙佛受記。

  釋迦世尊更於舍衛國給孤獨園,說出《阿彌陀經》,專揚持名一法,長老舍利弗及諸大菩薩,天龍八部等歡喜信受奉行。以上述說,概是佛陀在世,印度凈土之發展。

  佛陀滅度以後,最初弘揚凈土者,當首推馬鳴大士

  馬鳴菩薩,弘揚大乘佛法,作《大乘起信論》,論中以凈土法門修行信心的勝方便,圓攝施、戒、忍、進、止觀的五門修行方法念佛、念法、念僧、念真如四種信心,令人依凈土法門速得成就大乘凈行。

  繼而龍樹菩薩傳《華嚴經》,發願往生極樂世界:又著《毗婆沙論》,盛讚凈土,皆令眾生,見疑生信,發願往生

  其後,世親菩薩作《往往論》,說有五念門,攝眾生世間、器世間、入真實智慧,無為法身,成就菩薩善巧方便迴向。作願令一切眾生,同生西方極樂世界,不求自身住持之樂。以智慧慈悲、方便攝取般若,般若攝取方便,示凈土正行,明凈土宗雙融性相之理。

  凈土思想淵源於印度。在東漢時凈土經典開始傳入中國,支婁迦讖譯出《無量清凈平等覺經》、 《般舟三昧經》等,後來竺法護譯出

  《彌勒菩薩所問經》、 《佛說彌勒下生經》,支謙譯出《大阿彌陀經》,畺良耶舍譯出《觀無量壽經》,於是在中國出現了凈土崇拜

  凈土傳入中國以後,逐步得到發展。雖然不同於禪宗和其他宗派的直系傳承,但由於它的影響很大,收機甚廣,容易令人信解修證,所以在不同時期、不同朝代、凈土宗的高僧大德層出不窮。

  此後,有曇鸞於北方專修凈業,立難行、易行二道之說,主張以彌陀如來本願力為根本,為建立凈土宗奠定了基礎。曇鸞以後有道綽,曾講《觀無量壽經》,以小豆計數近二百遍,每日口誦阿彌陀佛。著《安樂集》二卷,立聖道、凈土兩門,兩門認為,唯有凈土一法是唯一的出離之路。善導先往玄中寺聽道綽講凈土要旨,後到長安,光明、慈恩等寺弘揚凈土教義,繼承道綽的傳統,著有《觀經疏》(《四帖疏》),正式創立凈土宗。

  凈土大致分為彌勒凈土彌陀凈土兩種彌勒凈土信仰由道安首創,一時盛行於北魏,梁齊間還有所聞,不久即衰。彌陀凈土信仰一般認為始於東晉慧遠。他於東晉太元十五年(390)在廬山東林寺建蓮社(亦稱白蓮社),參加的僧人居士多達123人。他們於阿彌佛像前,建齋立誓,專修念佛三昧,共期往生西方,並令劉遺民著文勒石,以明所誓,此可謂中國蓮宗之始。

  善導以後,凈土宗繼續流傳,影響甚大,歷代名師輩出。先有承遠、法照、少康等繼續弘揚,以上被稱為善導流或善導系。

  另外在開元時出現了慈愍流,慈愍三藏即慧日,他曾由南海去古印度等七十餘國游歷,學習凈土經義,凡十八年,著有《凈土慈悲集》、

  《般舟三昧贊》等,提出禪凈一致的念佛禪。五代至宋凈土宗一直都很盛行,它的信仰深入民間,凈土常常依附於天台、禪、律諸宗。五代未有杭州永明寺(凈慈寺)延壽,倡導禪凈兼修,著有《萬善同歸集》等,發揮凈土思想。宋元兩代結社之風更加盛行,出現了白蓮社、凈業會、凈土會等。

  八萬四千法門,淺顯莫過凈土!憑真信切願念佛,命終時便可蒙阿彌陀佛接引,往生於西方極樂世界蓮花之中,永出生死苦海。其旨趣大略如是而已。此門不高談玄深義理,最少紛紜名相,不像中觀唯識那樣析理透闢、辨義精微

  凈土法門,乃數十部大乘經所一致指示。從印度馬鳴、龍樹、世親菩薩,到中土慧遠、曇鸞、智顗、善導、窺基等祖師,莫不讚歎弘揚。集隋唐佛學大成、被清朝雍正皇帝譽為“古今一大知識”的五代永明延壽禪師,稱揚凈土法門“千妥萬當,不容擬議”,博通內外諸學、提倡人間佛教的近代佛教革新主將太虛大師讚歎:

  “凈土法門圓深廣大,統攝無量,而居佛法中最高之位也。”歷代論述凈土妙義、釋疑卻惑的著述不勝枚舉,可謂理無不彰,蔽無不解,似已無今人再作闡發的餘地

  凈土法門的最大特色,就是淺顯易行,普攝群機。凈土諸經明白曉暢,直到今日,一般人尚不難讀懂;凈土修持簡單易行,即不識字的村夫農婦,也一學便會,正如印光大師所言:

  “故無一人不堪修,亦無一人不能修。”然其實際義蘊,卻甚為深沉廣大,既使博通三藏,亦未必能窮徹其底蘊。蓮池大師凈土法門“似淺而深,似近而遠,似難而易,似易而難”,又說此門“似粗而細,若易而難”;專究藏傳佛學的張澄基教授在其《凈土今說》中有言曰:

  “凈土宗的道理似淺實深,其行持似顯實密,其成果似遲緩實速疾,其目的雖像是死後往生自利,其作用卻是現享法樂和濟世益人的二利莊嚴。”

  該宗教簡單,主要宗旨是以修行者的念佛行業為內因,以彌陀的願力為外緣,內外相應,往生極樂凈土。善導把修行方法分為正行和雜行兩類。正行又分為讀誦、觀察、禮拜、稱名、讚歎供養五種,此中又特別把稱名作為正業,其他四種為助業,顯出正名為最重要

  該宗由於修行方法簡便,人人都能做到,故自中唐以後廣泛流行。宋明以後與禪宗融合,其他如律宗天台宗、華嚴宗等,也都兼修念佛法門。同時又很快普及於一般社會,使佛教弟子歡喜信受。凈土宗在許多國家和地區都很盛行,大陸、港、澳、台等地更是風靡一時,呈現出欣欣向榮的鼎盛現象。(作者:妙 智)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