凈土法門法師:深信因果之道,請問是否為學佛之門?

  問:世間有許多富有之人,非常吝嗇。以佛法因果道理來看,今世財富是過去世有修布施。既然過去世有這樣習慣布施,請問何以過去世的習性能帶今生?

  答:過去的習氣肯定能帶今生。但是今生吝嗇不肯布施,並非他過去種布施習氣沒有帶來,而是受這一生當中環境的影響,這是後天的,不是先天的。古人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這一生當中,生活環境對他肯定有影響。他的環境、周邊的人如果都是自私自利生活在這環境當中,如果他不受影響,他是菩薩,不是凡夫;如果他是凡人,就肯定受影響。

  《三字經》雲:「茍不教,性乃遷。」假使你沒教他,他的性情就變壞,為什麼?受社會惡的氣氛影響。今天世風日下,社會動亂的根本原因在沒有教育,所以現在人很可憐,沒有家庭教育,學校也不倫理道德,所教的都是自私自利,由此形成了競爭競爭誘導你的思想方向是損人利己,考慮怎樣對自己有利,對別人的傷害與自己不相干,現前教育教的是這個觀念競爭發展下去就是鬥爭,鬥爭發展下去就是戰爭戰爭發展下去就是世界末日。所以,教育非常重要!21-090-0089

  問:釋迦牟尼佛和憍陳如尊者前世,是忍辱仙人和歌利王的關係,歌利王當時是一名暴君,用刀割忍辱仙人之肉,根據因果,他應該得惡報。請問為什麼還成為被佛度化的第一個人,這是否違背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因果論?

  答:因果論的道理很深,希望你用心去學習。歌利王割截忍辱仙人身體,他是有罪的,他的過失是害聖賢人,但是他也有功。我們在許多大乘經論裡面讀到,害聖賢人是五逆罪,但是還要看你害的是什麼人,如果害的是真正的佛菩薩,雖然你墮地獄,說老實話,這也劃得來,因為地獄罪業受滿之後,善報會現前。因此,對忍辱人來講,他成就忍辱仙人忍辱波羅蜜圓滿。等於說忍辱仙人接受這次考試,如果能忍受而若無其事,忍辱波羅蜜畢業了。所以,沒有歌利王割截身體,他恐怕還要修很久,經過這一次就幫助他成就了,這就是惡心惡行做了一件好事道理在此地。但是如果害一個忍辱功夫不到家的人,你殺害他,被害的人對你怨恨心、報復心,你的罪過就重了。所以,這要看對象

  《了凡四訓》也講到這個道理,有善心做了壞事,有惡心做了好事,歌利王割截身體是惡心做了好事。所以,忍辱仙人感謝他:「我將來成佛之後,第一個度你。」修行人永遠生活感恩世界修行人心裡沒有仇敵侮辱我的、毀謗我的、陷害我的,都是我的善知識,結果都是修行人的境界往上提升了。21-090-0089

  問:請問何謂「信命不修心,陰陽恐虛矯,修心一聽命,天地自相保」?

  答:這是講人一定要明了因果,人的一生都受因果的支配。《了凡四訓》里,孔先生替袁了凡先生算命,那就宿命,就是因果。「信命不修心」是不知道修行,所以二十多年來他的命運一點都不差。他是個讀書人,在哪一年考第幾名,果然都被算定。之後,遇到雲谷禪師告訴他:「命是有,而修心能改變命運。」命是自己造的,不是閻王定的,也不是上天安排的,而自己造的當然自己可以修改。如何修改?斷惡修善。所以,他懂得了,拚命做好事、做善事,果然他的命運就不一樣了。原來命里只有秀才的命,但後來他考中舉人、進士。命里註定五十三歲命亡,他活到七十四歲,命運改變了。這是講修心,若還能聽命,懂得因果報應,認真努力修行這是最好的

  超越命運這是最高的境界。如何超越命運?「有我就有命運;「無我命運就超越了。無我,起心動念只有一眾生我這身體是工具,為虛空法界一切眾生服務,不是我,這樣就超越命運,超越生死了。《金剛經》雲:「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無我見、無人見、無眾生見、無壽者見」,就超越了,這時就是一真法界法身菩薩這是我們這一生可以證得的。反之,若執著這是我的、那是我的,就無法證得,甚至無法超越六道輪迴你做再多的好事,可以做人王、大梵天王、摩醯首羅天王,還是出不了六道輪迴

  「無我」,才能見到真我,宗門講:「父母生前本來面目」,那是真我那是自性。找回自性,回歸自性這是功德圓滿成就。盡虛空法界一切國土眾生,是自己真心所現、識心所變,然後才曉得虛空法界一切眾生自己的關係是一不是二,你愛眾生跟愛自己一樣。眾生歡喜,我們就歡喜;眾生苦惱,我們就苦惱。這個「自己」沒有了,超越了,命運就沒有了。21-090-0090

  問:釋迦牟尼佛示現「馬麥之報」及三天頭痛,阿彌陀佛如果到這邊來示現,請問是否也有這個現象出現?

  答:有,這是教化眾生,告訴眾生因果可畏。成佛了,不能說就沒有果報。過去造的惡還沒有報,成佛後,惡報也會現前。雖然現前,他知道這是還債,一筆勾消,非常快樂接受果報世間人迷惑,接受苦報不甘心,還怨天尤人。佛菩薩知道業因果報,所謂「大修行人,不昧因果」,不昧就是對於因果清楚、明白,不是沒有因果。19-014-0002

  問:世間人用殺生祭祀神明,請問到底由殺生人來負責?還是由神明來負責?

  答:兩者都要負責。20-014-0119

  問:深信因果之道,請問是否為學佛之門?

  答:世出世間都不因果定律。世法裡面,古往今來是一個因果的循環,種善因得善果是一定之理。佛法還是講因果,《法華經》的「一乘因果」,《華嚴經》的「五周因果」,凈土經論的「念佛是因,成佛是果」。若能明白這些道理,才知道世出世間一切法,都是建立在因果基礎上。這個原理就是佛在《華嚴經》上講的,「唯心所現,唯識所變」。虛空法界一切眾生來源,是一念自性所現的,自性是我們的真心佛說十法界現象,是「一切法從心想生」,這一句就是解釋「唯識所變」。所以,心裡常想佛,就是造成佛之因,佛的境界、佛的果報當然會現前,這是定律真理。天天想貪瞋痴慢、是非人我,是造六道三途的業因,六道三途的境界自然就現前。世間人不了解這個道理,不知道事實真相,所以隨順煩惱造業。我們的煩惱習氣很重,周邊又有名聞利養、五欲六塵在誘惑;若根塵接觸能不受誘惑,這不是凡人能做到的。

  中國古代的修行人、出家人,居住的道場男女眾分開,最近的距離是三里以外(三里即現在的一公里半)。因為雖然出家了,還是凡夫男女常接近容易動感情,容易生煩惱,好心出家最後墮落三途,就是大錯特錯。半個世紀以前,社會風俗比現在淳樸,社會誘惑的層面沒有現在這么大,誘惑的程度也沒有現在這么深,那時的人心安定的,現在社會人心是漂浮的。以前人有樂受,現在人是苦受,身心都不安穩生活憂慮恐懼之中,五欲六塵無非是麻醉而已。所以,現代的五欲六塵之樂,性質就像吸毒、打嗎啡。

  這種現象如何造成的?經濟科技發達產生的副作用,所以經濟科技不是好事情,不是善因。中國古聖先賢教我們節儉、樸實,尤其道家主張「返璞歸真」,佛家教導我們要捨棄五欲六塵,放下名聞利養,我們要明白這些道理。在今日社會修行,自己要保持高度警覺,步步都是火坑,步步都是阿鼻地獄,不墮落太難了。佛勸導我們,不但不可以墮落,還勸導我們要超越三界,超越十法界,這才真正得到究竟的果報。我們能否做到?答案是肯定的,問題就在於自己肯不肯做。

  如何做法?依照佛陀的教誨。利根、鈍根之人容易成就,諺語所謂「唯上智與下愚不移」。利根是上智,鈍根是下愚,這兩種人好度,沒有疑惑、夾雜,也能做到不間斷。念佛成就的人,絕大多數都是屬於這兩類人。而中等根性之人難度,半信半疑,一遇到境界的誘惑,自己不能把持,所以很容易墮落。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講經說法四十九年,苦口婆心的教導,就是為了當中這個階層的人,我們就屬於此階層。我們要想得度,唯一的方法要緊跟著佛菩薩,一步都不能離開。佛菩薩在哪裡?經典就是佛菩薩。我們從早到晚所思所想不離經典的教誨,所說所做不離經典的教訓,如此才能在這個時代保住自己。

  學佛要深信因果,《觀無量壽佛經》的凈業三福第三福:「發菩提心,深信因果」,發菩提心是發覺悟之心,不再迷惑。諸位無量劫生生世世都在學佛,為何無量劫修行,還落得今天這種地步?原因就是不覺,智慧抵不過煩惱,定功壓不住習氣,遇到惡緣依舊還要造業,甚至於明知故犯。總算我們過去生中善根福德深厚,這一生得人身,又遇到這個殊勝法門,我們這一會不會空過,就在於自己能否抓住這個機會,捨棄名聞利養。

  有一位同修請我寫一個寺院的招牌,我看了笑笑!建寺院、建道場是不是好事?未必是好事釋迦牟尼給我們做最好的榜樣,我們要認真向他學習。世尊一生不建寺廟日中一食,樹下一宿,心地清凈,什麼事都沒有。建了一個道場,事就來了心如何能得清凈?如何能離開是非人我?所以,什麼人可以建寺院?只有諸佛菩薩這些再來人,確實不受外界誘惑就可以;我們還會受外界誘惑,這件事情不能做對我們而言,這不是好事情。

  古來祖師大德修行是建茅蓬,我也是主張建茅蓬,不主張建寺院。茅蓬建多大?自己夠住就行了,丟掉容易,一點牽掛都沒有。沒有絲毫貪戀之心往生才不會有障礙對於世間有一絲毫貪戀之心這一往生機會又錯過了,這多可惜!這一生錯過了下一次再遇到,又不知道要經過多少劫,不可能每一生都遇到,我們應當要警惕。「發菩提心,深信因果」,這是決定往生條件。20-014-0416

  問:師父講「印光大師法語」,似乎非常強調因果?

  答:因果真理,任何人都無法超越真理,「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沒有人能夠改變。即使是佛菩薩大聖都不能超越因果。所以,佛還要受三個月的「馬麥之報」,忍受飢餓,這是因為過去生曾經種下惡因。聖人與凡夫不同之處,是聖人對因果道理非常明了,所以在承受苦報之時心地清凈自在。21-018

  問:現在世界上的災難這么多,請問是人為的?還是天災?

  答:現在的災難這么多,依照佛法都是人為的。佛經講:「一切法從心想生」,《華嚴經》雲:「唯心所現,唯識所變」,這兩句話說的是無盡的深廣、究竟圓滿,初學佛的人很不容易體會。世尊大乘經上說:「一切法從心想生」,比較容易理解。至於天災人禍,無一不是從心想生。經上時常說:「依報隨著正報轉」,依報是我們生活所依靠的環境,正報是我們的「心」,不是這個身相,而是精神精神最重要的是思想,你每天想些什麼?說些什麼?做些什麼?就是這個思想言語、行為造成了我們的依報環境。我們心地善,則風調雨順;心地不善,自然災害、人為災害就會現前。

  我們時常聽到的旱災、水災風災、地震,佛經上說,貪欲感召水災,瞋恚感召火災,愚痴感召風災,貢高我慢感召地震。但是我們這種說法,有許多相信科學人會反對,說這是迷信沒有科學根據,將之否定。那就科學家去解決這些天然災害,看他們有沒有能力將之消除。實在是太難了!

  總而言之,現代災難這么多,真正的原因何在?古人一句成語說:「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老人」是聖人、是諸佛菩薩、是世出世間大聖大賢,他們對於宇宙人生真理現象透徹了解。他們的話有道理,非常可惜是現代人不相信。套句宗教的話,「信者得救」,此話是真的。你能信,你得救;他能信,他得救;誰肯信,誰就得救。這就佛法講的,共業之中有別業

  大災難來了許多人喪失了生命財產,但是還有少數人很平安,沒有受到大災難。你仔細觀察這些人,並做一個統計,就會知道絕大多數是心行善良的人也有少數未必是很善良的,他是前世修積的福報殊勝,雖已折損很多,但還有餘福。所以,對於宇宙之間的這些道理,確實只有佛法講得徹底、清楚。非常可惜,現代真正深入研求佛法人不多。

  《呂氏春秋》裡面有幾句話,「凡事之本,必先治身。成其身而天下成,治其身而天下治,為天下者,不於天下於身。」這幾句話也能解答這個疑問。凡事之本就是根本,「事」是指世出世間一切事。根本何在?先將自己這個身治好這是根本。儒家也是這樣說的。治國之本在齊家,齊家之本在修身,修身之本誠意誠意之本在致知,致知之本在格物。

  何謂格物?物是物慾,即七情五欲;格是格鬥。意思就是說必須要降伏自己的煩惱習氣,心才能平靜清凈平等心則生智慧論語曰:「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佛講得更徹底,「一切法從心想生」,只要將你那個「心想」修正好,宇宙和諧天下太平了。你不能把自己的身心修好,天災人禍是決定不能避免。

  所以,《呂氏春秋末後這段話說得好,「為天下者」,這句話範圍非常之廣,絕不只限於國家的統治者、領導人。佛法講,無論是哪一種學術、哪一個行業,只要發菩提心,發為一切眾生服務之心,就是為天下。這在佛法里,稱為菩薩這是真正的菩薩

  《華嚴經》的「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就是證明,這是舉出五十三位代表的人物。你仔細觀察,裡面的男女老少、各行各業,出家的只有五位,絕大多數都是社會一般大眾,有國王大臣,有士農工商。那些人都是發了大心,不為自己,從自己的學術上、事業上、行業上為一切眾生服務,不求名聞利養。求名聞利養就是凡夫,不是菩薩,那個心就不正。果然是純正之心自然會一心為眾生、為社會。21-157-01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