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罪

  孔明藤甲之捷,燒諸洞蠻悉成煨燼,其言曰:‘吾雖有功於國,損吾壽矣!’世人咸知殺人為罪矣,而於牛羊犬豕等日就庖廚,則恬然不知怪,寧思薄乎雲爾,烏得無罪?禮雲:‘君無故不殺牛,大夫無故不殺羊,士無故不殺犬豕。’世人咸知殺畜之大者為罪矣,而於蝦蜆螺蛤等,一下筷以千百計,則恬然不之怪,寧思薄乎雲爾,烏得無罪?噫!據含靈皆有佛性,則蟻與人一也,何厚薄之足雲?如其貴欺賤、強陵弱,則人可殺而食也,亦何厚薄之足雲?梵網稱‘凡有命者不得故殺’,其旨深哉!

  [注釋]

  藤甲之捷:三國孔明(諸葛亮)為了鞏固蜀漢的後方,於蜀建興三年出兵南中,曾七擒七縱南中酋長孟獲。其中有一次孟獲請烏戈國主引三萬藤甲軍,屯於桃花渡口,蜀兵以駑箭射到藤甲之上皆不能透,刀砍槍刺亦不能入。孔明定計詐敗,引蠻兵入盤蛇谷,以橫木亂石壘斷谷口,用乾柴火葯將三萬藤甲軍全部燒死。孔明在山上往下看時,只見蠻兵被燒得伸拳舒腿,形狀極其凄慘;有大半被鐵炮打得頭臉粉碎,皆死於谷中,臭不可聞。孔明垂淚嘆道:“吾雖有功於社稷,然必損吾壽矣。”

  煨燼:猶言余燼。燃燒後的殘余。

  恬然不知怪:對於不合理的事,安然不以為怪。

  烏:同惡(平聲),何。

  君無故不殺牛………:出《禮記·王制》。古時天子祭社神稷皆用牛羊豬三牲,諸侯則用羊豬。所以這三句意思是說:“天子諸侯倘非祭饗,不可宰牛;大夫不因祭饗,亦不可宰羊;士不因祭饗,不可殺犬宰豕。古犬,狗。豕,豬。

  [譯文]

  三國時期,孔明定計火燒藤甲軍,將許多南方少數民族的士兵全部燒成灰燼。當孔明看到這場慘景時,不覺垂淚嘆說:“我雖然有功於國,然必損減我的壽命。”世人都知道殺人是有罪的,而對於平時隨意把牛羊狗豬等殺死供庖廚作饌,則安然不以為怪。不知殺畜生比殺人的罪過只是稍微輕些,怎能無罪?據《禮記中說:“王子無故不殺牛,大夫無故不殺羊,士無故不殺犬豕。”世人看到《禮記》上這麼說,都知道殺大的畜生是有罪的,而對於蝦蜆螺蛤等,一餐就吃了千百條生命,竟安然不以為怪,不知只是罪過稍輕些,怎能無罪!據佛經上說:“一切含靈皆具佛性。”可見蟻與人是一樣的,怎可分厚薄呢?假如世上貴欺賤、強凌弱是合理的,則人類也可以互相殘殺而食了;這樣也分別厚薄如何說得過去呢?《梵網經》上說:“凡有命者,不得故殺。”其含意是多麼深刻啊!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