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阿彌陀佛!請問師父,為什麼有的人總是有病,總有一些煩惱,總是想不開?
寬見法師:為什麼總是有病,總是有煩惱?因為我們是凡夫,無非就是沒有智慧,沒有福報啊。
這個真的是跟我們的智慧、慈悲和肚量有很大的關係。我們看看那些心眼小的人,他們總是很容易煩惱,很容易生氣,很容易不開心。有個著名的半瓶水的故事:有一個悲觀的人,在沙漠里頭他有半瓶水,他非常的煩惱。他說:「哎呀好可憐,只剩半瓶水了!」而另一個樂觀的人就在想:「哎呀太好了,還有半瓶水!」在我們城市裡有很多建築民工,他們每天干體力活,隨便往哪兒一躺就酣然入睡,而有些人每天睡在豪華別墅里頭,卻睡不著覺,非常非常的煩惱。
總的來講,就是業力,就是因果。我們過去因為缺少智慧、缺少福報,所以就導致容易有煩惱,總是想不開,乃至總是有一些不順。解決的方法就是好好地用功修行,好好去學習佛法,你就能夠知道方法、方向,知道努力的途徑,這樣的話你才能超越這些煩惱,才能離苦得樂。
比如說,螞蟻煩惱的東西我們人就不會煩惱:找那些米呀,找那些糧食啊……因為人的境界比它高。當然還有比我們境界高的人,比我們肚量大的人,比我們智慧大的人,比我們更慈悲的人,他們就很容易超越煩惱和痛苦,這個跟我們每個人修行有關係。
不要怨任何人,也不要怨環境。因為同樣的環境有些人很樂觀,有些人很悲觀,有些人很煩惱。同樣的情況每個人都不一樣,因為我們每個人的智慧、慈悲、福報、肚量不一樣。
好好修行,增長我們的慈悲與智慧,擴大我們的心量,敢勇於去承擔,敢於去面對。「不經一番寒徹骨,哪得梅花撲鼻香」,「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有了種種的苦樂經歷,並且用佛法的智慧來面對,那麼這些問題呢都能夠化解。
我們不要永遠在溫室里頭,永遠要活在現在。每個人終究要長大,每個人遲早要變老,不可能永遠活在溫室里,每個人終會遇到不如意的事情。一切都是無常,「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你經歷過滄海,走過高山,那人生還有什麼事情能讓我們煩惱和痛苦呢?
佛法當中講「受苦了苦,享福消福」。開拓我們的心胸,「心包太虛,量周沙界」。你要站在飛機上往下面看,這世界上有什麼事情是大不了的呢,有什麼事情真的值得我們煩惱呢?你要站在月球上再去看,地球也是一個小小的星星而已。還有什麼事情值得去煩惱呢?這是我們的高度、境界,眼光不一致導致的。
修行好壞的標准就是以煩惱的多少來判斷的,或者是能讓別人的煩惱減少或增加來判斷。修得好,必然自己的煩惱少,並且也能讓別人的煩惱少;能讓自己很歡喜,也能讓別人歡喜。如果修得不好呢,自己不歡喜,自己不安心,同時也不能讓別人歡喜,不能讓別人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