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以前,有個非常富有的人,雖有萬貫家財,但心地仁慈善良。
有一天,他去市集買東西,見到有人在賣一隻受了傷的鱉。看到那隻鱉可憐的樣子,想到它可能會被人買去殺掉吃了,心中實在不忍他就走過去問:「你這只鱉要賣多少錢?」
賣主知道這個人有的是錢,又富慈悲之心,為了積善放生,出多少錢都不會在乎,當然不會放棄這個絕好的賺錢機會,於是開口說:「一百萬錢!要是您想買,就出這么多,少一個子兒也不賣;要是您不想買,也好,我正准備拿它當晚飯吃呢!」
富人一聽,立即付他一百萬錢,把鱉帶回家去,他輕輕地把鱉放入清水中,細心地給它洗干凈,找來一些草葯,敷在傷口上然後把它放到附近一條河裡看著它慢慢地遊走。
半夜,富人聽到門口傳來輕輕的"嚓嚓」聲,心裡非常奇怪。打開門一看,原來是白天被他放走的那隻鱉。
鱉見了他,還沒等他開口問,立刻用人的話道:「恩人!要是今天沒有碰到您,我的生命就危險了!我受了您那麼大的恩惠,但我只是一隻普通的水中之物,沒有什麼可以拿來報答您的,實在慚愧。我常年在水中生活,多少了解水中的變化,現在我要告訴您,大洪水馬上就要來到,請您趕快准備船,收拾東西,否則會有生命危險的。」
富人非常感謝它。第二天早上,他馬上去宮中,向國王報告這個消息。
因為富人向來以做好事出名國王對他的話深信不疑因此也准備好一切。
過沒多久,鱉又來了,它說:「快上船去,洪水來了!你快上船跟著我走,我會把你帶到安全的地方去。」
富人立刻跳上船,跟著鱉往安全的地方去。
這時洪水已到,從遠處像一堵高牆一般地洶涌而來,奔騰著、咆哮著,卷著漩渦、翻騰著浪花,洪水漫天湧來,鋪天蓋地。
富人坐在船里,忽然發現大水中有一條蛇跟在船後,就把蛇救上了船。
不一會兒又看見一隻狐狸無助地漂在水上他又想辦法把狐狸救上船。
鱉見了他的善行,非常稱讚。
沒有多遠,他又看見有個人在水中漂浮著、掙扎著,正在呼喊著:「救命啊!救命啊!」
富人見了就說:「快救這個人吧!」
然而這次,鱉卻堅決地說:「不要救他!不少人的心都是偽善的他們從來不講信義常常是趨炎附勢、忘恩負義的。千萬不能救他!」
富人說:「你說的當然有道理,不過飛鳥走獸我都救了,見人快要淹死了卻不救這也太不仁義了,我實在不忍心啊!」
最後,費了九牛二虎之力,他終於將那人救上了船。
鱉見勸說無效,只好嘆口氣說:「唉!善心的人哪!你會後悔的!」
富人的船由鱉帶路,終於戰勝洪水,到了一個安全的地方。
鱉向富人告辭;蛇和狐狸也各自離去,找它們的住處去了。
狐狸找到一個洞穴,安穩地住在里邊。有一天,它發現洞里有古人埋藏著的一百斤金子立刻高興地想:「哈!這下子我可以用它來報恩了!」它急急忙忙地竄出洞,跑去告訴富人:我受了您的恩惠,保全住性命,心中一直不敢或忘。您知道,我是住在洞穴中的動物;就在我剛找到的那個洞穴里發現大約有一百斤黃金。這個洞不是墓穴,更不是住宅,我既沒偷也沒搶憑空得到這么多金子願將它全部送給您,來表示我的謝意。」
富人想:「我要是不拿也是放在這里白白浪費了不如拿去救濟貧窮百姓。」於是,他跟著狐狸去洞穴取出黃金。
那個被富人從水裡救起來的人,見到黃金立即起了貪慾之心,他要求說:「分給我一半!」
富人給了他十斤。
那人嫌太少,威脅說:「好!你不給我嗎?那我就去官府告你說你掘了別人的墓竊取墓中的黃金你要被治罪的!」
富人說:「你說的都是謊話!現在洪水剛退,窮人都等著救濟,我要把錢分給他們,不能都給你呀!」
那人見富人態度堅決知道這個辦法行不通便想:「好吧!你不給我那麼多金子別想有好日子過!」他真的去報告官府。
官府把富人抓了送到監獄,關了起來。
狐狸和蛇聽到了這件事非常著急,它們商量說:「得想個辦法,把我們的恩人救出來才行。」
蛇想來想去忽然心生一計叫道:「我有辦法救他。」
說著它立即到野地里找到一種很特別的草葯,口裡銜著它溜進監獄。看到富人面容憔悴、憂憤交加地坐在那裡,蛇心中十分難過;它悄悄地對富人說:「請您別擔心,也別發愁,我來救您了。這草葯您先妥善收存起來,我馬上溜進宮裡去咬太子,我的毒是一種劇毒,世上只有這種草葯可以治,其他辦法都救不了太子的命。太子一旦被毒蛇咬了,國王必定立即徵求良醫良藥,您就可以藉給太子治病的機會出獄。」
蛇果然溜進宮裡去咬太子了。
太子的性命垂危,真是急壞了國王。宮中的御醫用了各種辦法,也無濟於事,眼看太子性命難保,國王派人去各地發布命令:「無論是誰,只要能救活太子我將封他為相國,與他共同治理國家!」
命令也傳到獄中。
富人馬上自告奮勇帶著蛇送來的草葯去給太子治病。
果然,藥到病除,太子立即轉危為安。
國王這才鬆了口氣心中萬分高興。
他問富人:「您為什麼會被關到獄中呢?」
富人將所有事情,原原本本地講給國王聽。
國王聽了嘆息道:「唉!這是我的錯!我實在是太不了解外面的事情了,讓您受苦了!」國王立即下令,將那個誣陷好人的忘恩負義之人處死,封富人為相國,兩人共同治理國家。
據《六度集經》卷三《理家本生》改編
參見《大正藏》第三卷第15頁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