膏肓之病何來由 冤魂討債暗做祟

轉載

「病入膏肓,不可救藥」已經是一句成語,然而它的來源是一個真實的歷史事件。

據《左傳·成公十年》和《史記》晉世家、趙世家有關文字記載,公元前581年的一天,晉景公做了一個噩夢,十分怕人。

他夢見一個惡鬼向他報復、索命。這個惡鬼披頭散髮,那頭發從頭頂一直拖到地上,樣子非常嚇人。惡鬼不斷地跳著腳、拍著胸膛,氣憤地叫著:「你錯殺了我的後代,使我斷子絕孫,很不仁義、不道德!我已經請求上帝,得到他的允許,向你索命來了!拿命來!」惡鬼不依不饒,一路追趕著晉景公奔跑。晉景公關上一道道大門,惡鬼在後邊就把一道道門砸開,沿途撞壞了宮殿的大門、二門,並且進入寢殿內室,把內室的門也弄壞了。晉景公嚇得急出了一身冷汗,大叫一聲噩夢之中醒來。

晉景公立即召見著名的桑田巫,讓他占夢,斷吉凶。巫這個行業在先秦時期是很顯赫的職業,從事這個職業的人號稱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一個「巫」字就是很明顯的招牌。所以上至國家戰爭、災害、祭祀,下至平民百姓的婚喪嫁娶、治病尋物、動土解夢都要請巫師占卜。

桑田巫由於最靈驗,且聲名顯赫就被晉景公召進宮。桑田巫經過龜占筮卜,得出結論:「趙氏孤兒祖先為祟」,並且預言晉景公將為此而喪身。

「主君吃不上新的麥子面了!」

桑田巫的一個斷語嚇得晉景公魂不附體,成了揮之不去的魔咒,時刻困擾著晉景公。

原來二十多年以前,晉景公的先輩晉靈公昏庸無道,在宮裡築了一個高台,讓人在上邊用彈弓打人,以此取樂。他還經常濫殺無辜,誰提意見就殺誰。大臣趙盾幾次進諫,不僅毫無作用,而且還險遭陷害,被迫出逃避難。在趙盾還沒有走出晉國國境的時候,他的同族人趙穿殺了晉靈公。這件事經過晉成公,再到晉景公已經二十多年沒人提起,也沒有人怪罪了。可是新上任的司寇屠岸賈與趙氏有仇,他要藉機報復趙氏、消滅趙氏,於是就召集人圍攻、族滅趙氏。因為趙盾的後代趙朔的妻子是晉成公的姐姐,屬於當朝國君晉景公的姑母,所以趙氏孤兒得以倖免於難。多年之後,晉景公做的這個噩夢就是因此而起。

為了「破解」這個噩夢,盡管晉景公恢復了趙氏孤兒的世卿地位和封地,但是桑田給他下的「死刑判決」卻難以更改。

晉景公並不願甘心等死,聽說秦國有一個名醫叫「醫緩」,善於診病、療疾,於是就派人到秦國請醫緩來診治。

秦國名醫醫緩還沒有來到的時候,愛做夢的晉景公又做了一個夢。他夢見有兩個俗稱「二豎」的小男孩在他的肚子里做祟。一個小男孩說:「聽說秦國的醫緩是一個名醫,他帶來了針葯給晉景公治病,有可能會傷害到我們。我們往哪裡逃好呢?」另一個小孩說:「不用怕,我們在晉景公的肚子里,躲到心臟的脂膏下面,藏在橫膈肓膜之間,在這『膏肓』要害之地,再有名的醫生也奈何不得我們。」

不久,秦國的名醫醫緩來到了晉國,他經過察色按脈,細心診斷,不住地搖頭嘆氣。

晉景公焦急地問醫緩:「寡人的病情怎麼樣?」

醫緩說:「您的病在心臟的脂膏與肓膜之間,疾病在這『膏肓』要害之地,用艾灸不著,用針刺也刺不到,使用湯葯治療,也很難使藥物到達這個地方。硬性治療,不僅不容易奏效,而且有可能帶更大的危害,實在難以治療,還是慢慢地注意生活調養吧。」

晉景公聽過病情分析之後,很佩服醫緩診斷的準確性,稱讚醫緩是難得的良醫。他讓屬下給醫緩置辦了厚重的禮物,把醫緩送回了秦國

此後,晉景公遵照醫緩的囑咐,注意生活調養,慎起居,節飲食,遠女色日子一天天過去,身體也沒發生急劇的變化,慢慢地地里的麥子成熟了。

他對桑田巫的話既不敢不信又不敢完全相信,因為天神與地神的安排他不知道,也無法知道,只有通過巫神才能轉達「天機」。

麥子收穫之後,他吩咐御膳房趕緊磨面,準備嘗新麥。這個過程對於晉景公來說,既刺激,又興奮。晉景公覺得自己終於看到了麥熟,就要吃到新麥子了!

晉景公想到這裡不免興奮異常。那麼,桑田巫的話為什麼失靈了呢?他是個騙子?!他可嚇得我不輕呀!

他敢騙我?!

他越想越不是滋味,一定要治桑田巫的欺君之罪,而且要讓他心服口服,無話可說

於是,晉景公一邊傳話,召桑田巫進宮,一邊準備磨新麥子要吃麥子面做的食物。一切準備就緒之後,桑田巫也來到了大堂,晉景公讓桑田巫親眼看到了已經做好的新麥子面,問他知罪不知?還有什麼可說

桑田巫俯首聽命,只好就死。

殺了桑田巫,晉景公心情陡然高漲,而且馬上就要吃麥子面了,他更是興奮不已。

然而事情到此並沒有結束,也真是無巧不成書,晉景公還沒坐下,就感到腹部腸鳴不適,必須立即去廁所方便方便。

沒想到,這一去就沒有能走出來,晉景公一下死在了廁所里。

桑田巫的話應驗了。

對於《左傳》的這種記載,古人十分相信桑田巫的靈驗,今天我們再看這則史料的時候,應該有不同的新認識。

首先,「膏肓之疾」不是非常急迫的疾病,不屬於急症,否則,就不會說「不食新矣」,要等一段時間會死,而且是一段不短的時間

進一步我們可以推斷,「膏肓之疾」只是疾病的部位比較特殊,秦國的醫緩不能治療,或者他沒有措施治療,但不等於當時或者後世就沒有措施治療。

再進一步說,晉景公的前期生活調養是有效果的。「膏肓之疾」雖然沒有完全消失,也沒要了他的命,「帶病生存」也可生活得很好。

他在生命的最後幾個小時里,情緒激動,憤怒、狂喜,其嚴重影響了他的健康使他舊有的疾病突然加重、爆發,從而導致他的暴死、猝亡。這與他不懂得養生、放任自己的情緒、喜怒無常很有關係這一點對於我們今天仍然具有借鑒意義

因此說,晉景公之死今天仍然是生動的反面教材。我們不能忽視歷史的經驗教訓,一定要注意養生,特別不要忘記「帶病生存」不僅是可能的,而且「破罐子熬過柏木桶」的例子是很多的。

也有人說長壽秘訣就是得一種慢性病,它能教會你善待生命,注意養生。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