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五名石女的前世因緣

白話譯文】

  波斯匿王和皇後出宮的時候,經常用四名力氣很大的石女抬轎。皇後所乘的轎子有七寶裝飾。這一次被留在世尊精舍的門外,讓太監看守。太監就轉命四名石女守著轎子,自己跟隨聽佛講法。這四名石女睡著了,有人偷了轎子上的一顆摩尼寶珠,她們也不知道。這時太監不放心,出來察看。發現轎子上的寶珠沒有了,心中十分害怕皇後斥責,便問石女說:讓你們看護轎子,你們怎麼監守自盜偷寶珠呢?這些石女都說:不是她們偷的。太監發了脾氣,用鞭子抽打石女,痛徹骨髓。其中有一名石女覺得自己沒有偷竊寶珠而被鞭打,便逃入世尊講法精舍大聲喊冤。大家聽了都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情

  佛對阿難說:你去到太監那裡讓他不要鞭打沒有過的人,這四名石女皇後前生老師,沒有犯什麼錯,為什麼要鞭打她們呢?這會造作後世惡業因緣皇後聽到佛說這話,於是恭敬起立,合掌問佛:世尊所說四名抬轎石女是我前世老師,我十分迷惑,請您說說其中因緣由來,讓大家都能明了知曉。佛告訴皇後:你召喚石女進來,在我面前可以驗證虛實皇後就命令太監把四名石女傳來。四名石女見佛後,叩頭啼哭,頂禮世尊說:實在不是我們偷了寶珠,因為什麼緣故而遭此痛苦,鞭打加身呢?世尊說道:罪業的因緣是自己所造,並不是父母所為,更不是從天而降。人們造作善惡之事,就會有苦樂報應就如同喊話回聲一樣如影隨形。為了貪得現前的利益而做姦邪欺騙的事情,卻不知後世多生多劫會遭受苦報。惡從心生,卻是自己的敵人,如同鐵器生鏽,腐蝕其形。波斯匿王向佛致禮問道:世間事情都有前後因緣,這四名石女前生有什麼因緣佛說一說,開導我們這些無知之人利益大眾

  佛告訴波斯匿王說:你們想聽其中的來龍去脈那很好我現在就講,你們用心聽。世尊又重申:在我教法之中,有一出家比丘言行不一,心口不一,為了名聞利養,錢財飲食,招募徒眾,或者為了逃避國家規定的役制,才出家修道。根本沒有志向解脫,度化眾生願望。以此不凈心享受信眾布施,卻不知道後世多生多劫受到罪報,償還業債。為了這個緣故我怎麼能不說呢?

  佛告訴波斯匿王:在多劫以前,有一個很大的國家,名叫裴扇闍。有一女人叫提違。是婆羅門種姓丈夫死後守寡,她的家裡很富有,但是沒有兒子也沒父母孤獨一人,沒有依靠。婆羅門教中有方法就是如果有了什麼不如意,就自焚燒身。這時有一婆羅門教士經常一起到提違的住處,勸他說:現在所受的苦報災禍是由前世造作罪業的緣故。什麼是罪呢?不尊敬奉侍婆羅門教不孝父母丈夫,又沒有養育兒子慈悲之心。有這樣的罪過,才讓你遭受孤獨一人痛苦。如果不修福滅罪的話,後世的苦報會更加痛苦,墮落到地獄當中。那時後悔就晚了。

  提違就問:那要怎樣才能修福滅罪呢?婆羅門教士說:滅罪有兩種方法一是罪過輕的,剃除頭發洗浴清潔,到神廟中懺悔,乞求那羅延天,請一百名婆羅門教士吃飯飲食,然後用哺乳的奶牛百頭供養婆羅門教士才能滅除罪業。為什麼呢婆羅門教修行梵行,不吃酒肉五辛蔥蒜,只飲牛奶。以奶牛做供養能讓施主除滅罪業,獲得福報,生生世世心想事成。你現在的罪業很重,應該以家中的一切珍寶布施五百名大婆羅門教士,諸位婆羅門教土得到布施後會為你祝福,誦咒祈禱,讓你後生得到大富的果報。如果要滅除罪業,應該在恆河邊自焚。諸位婆羅門也會為你祈禱,讓你所有的輕重罪業全部滅除,後世會有痛苦果報父母兄弟丈夫孩子都會長壽快樂無量。於是提違便同意了,執意決定自焚滅罪,於是便讓家奴用十輛車到山中砍伐木材,准備自焚。

  這個國家中有一位得道之人,名為缽底婆。持戒精進多聞智慧。常以慈悲心教化天下人民,讓其改惡從善。聽到提違要自焚的消息,於是心生憐憫,來到她的住所,問提違說:你砍伐木材,是要幹什麼啊?提違回答說:想要自焚來滅除罪業。辯才回答說:你的罪業是跟隨精神而有,不是在身體里,如果自焚,白白受了焚燒的痛苦,卻是不能滅除罪業。人的富禍由心而起,心念善則受善報,心念惡則受惡報心念痛苦歡樂,受到的果報也是一樣。就如人餓死,那麼就會餓鬼,苦惱而死人就會受到苦惱的果報歡喜而死人就會受到歡喜果報。安隱快樂的人死後會有相同的果報你現在怎麼能在苦惱中想求滅除罪業,希望得到善報呢?千萬不要這樣想,這個道理是講不通的。

  再者,提違,就說那在病痛之中的人吧,被痛苦所折磨,如果有懷有惡意的人呵斥辱罵這個病人,用手撕扯他的耳朵。那麼你想這時病人的心裡會快樂嗎,會沒有憤恨的心嗎?提違回答,病人病痛中,沒有見到人的時候都常常惱怒,何況被人撕扯怎麼會沒有憤恨心呢?辯才說:你現在也是一樣啊。前世的罪業造成你孤獨一人,常常苦惱憂愁,還要自焚來脫離苦惱,不就是這樣嗎?如同病人痛苦之中遭到辱罵呵斥,苦惱會增加百千萬倍,何況自焚,火焰生起的時候,身體焦爛,氣息還沒有斷絕,神志尚清。這時身心被火焚燒,但是神識卻沒有離開身體,受到痛苦茶毒,內心苦惱,這樣命終之後會轉生地獄之中。地獄中的苦惱會增加百千萬倍。想要脫離難上加難。何況要用自焚來脫離痛苦呢!還有,提違,如同牛討厭所拉的車一樣,想方設法讓車損壞脫離痛苦,但是這輛車壞了,下一還會套在它的脖子上。這是因為罪業沒有完結的緣故啊。人也是這樣,假如燒壞了一個身體,罪業因緣仍然存續,沒有消滅。如同阿鼻地獄中被火焚燒的罪人,一天之中會被燒死八萬次,但又會八萬次活過來,經過一劫這樣的罪業才完畢。更不要說你希望自焚一次就可以滅罪了,怎麼會有這樣的道理呢? 

  辯才以種種比喻為其講說正法。提違覺悟明白了其中的道理。改變了主意,不再自焚。於是請教辯才說:應該怎樣才能滅除罪業呢?辯才回答:前面心懷惡念,如同烏雲遮月,後心發起善念,則如火炬消除黑暗。你今天幸好有滅除罪業的意願,我有善巧方法能夠讓你不花費一文錢,甚至不經歷一毫痛苦,滅除罪業,讓現世就能安隱快樂,以後更會往生善處,隨心所願,萬事如意。提違聽後歡喜非常,憂愁恐懼一掃而空,如同囚犯被赦免出獄。立即頂禮問訊,命僕人鋪設莊嚴寶座,布置鮮花,焚香燃燈,請辯才落座講法辯才即接受邀請落座。提違帶領家內五百眷屬奴僕圍繞辯才恭敬叩頭頂禮後合掌站立。

  提違向辯才說道:聽了您說滅罪的道理,雖然十分欣慰歡喜,但還是有些疑問,請您為我們說說除滅罪業的方法,我們好遵照實行。 

  辯才回答說:罪業的來源是由於身口意的造作。身業造作的惡是殺生、偷盜、邪淫。口業造作的是妄語、兩舌、惡口、綺語。意業造作的是嫉妒,嗔恚、驕慢邪見這是十惡。造作了這十種惡行就會受到惡的果報。現在應當專心一念,至誠懺悔前世今生所造作的這十種罪業今天完全懺悔,發露出的罪業才會滅除。並應自行立下誓言,以後堅守十善,不再做惡。 

  同時我們的父母丈夫兄弟親人所做的罪業,我也一心代他們懺悔弟子提違以今天懺悔、改惡修善的福德因緣布施給一切遭受苦難眾生讓他們離苦得樂眾生所有的罪業我都代替他們承受。再立下誓言,因為今天我改邪歸正懺悔罪業修積福報因緣後世轉生直至成佛,會始終遇到明師和善知識壽命無量,常和父母夫婿子女眷屬,相互顧念,不會遭受和今天一樣的痛苦災禍。 

  最後辯才告訴提違說:懺悔滅罪的方法就是這樣。

  提違及其眷屬辯才前跪拜合掌說:弟子們聆聽您的教誨,也按照方法進行了懺悔,願尊者能夠傳授其它的善巧教法,我們當會奉行不懈,增長功德。 

  辯才說道:現應誠心皈依佛、法、僧。這樣說三遍今生受持十善業道。弟子某某,從今天起,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是身業善。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不綺語是口業善。不嫉妒、不嗔恚、不驕慢、不邪見是意業善。這就受持十善法戒。 

  辯才傳授了提違十善法戒後,提違及其眷屬歡喜雀躍,盡心奉行。提違又布置了多種飲食珍寶,向辯才稟告:願尊者不要起離去的念頭,留下來教化我們這些眾生。我們會為您建造居住的宮殿,隨您的心意奉侍終身。 

  辯才回答說:你今天己經能夠舍邪歸正,修習十善,為正法弟子。再以十善教化天下,那麼就是報答師傅的恩情了。你己經得度,我不必再留,當去往其它的地方教化眾生

  提違知道辯才尊者不會留下,於是將儲藏的珍寶般出來敬獻,希望能夠留住法師。但是辯才沒有接受,告辭離去。於是提違心想:今天所得到的惠利都是由於我們在師傅教授開悟才能得到的。教化的恩情無以報答,但是法師即不留下,也不接受珍寶供養,真是無可奈何。於是悲傷淚流,叩頭拜別。

  辯才離去後,提違女人和其五百眷屬十善法輾轉教化他人,經過了很長時間。 

  這一年遇到了饑荒,糧食價值暴漲,人民飢餓。當時有五名比丘十分懶惰不修經書義理也不是專門精進修行持戒。被世人輕慢,也沒有人供養貧窮困苦生活沒有指望。五個人商議道:生存的道理要有適宜的形象,人的生命是珍貴的,怎麼能坐著等死呢? 

  於是各自乞討來繩索,編成繩床,在曠野中打掃干凈,布置華麗莊嚴的幢幅,五個人依次盤坐,外表就如習禪入定一樣。但是內心所想卻是邪見惡念世人見了,都以為是聖人,於是爭相供養,多種飲食。五名比丘吃喝有餘。 

  此時,提違也聽到了這件事,派人尋訪,回報說:有五位聖人獨坐於曠野中,很多人都前去侍奉供養,如同天神一般。提違很高興,暗自慶幸:我的願望終於要實現了。第二天就駕著華麗的馬車,跟隨著香花樂舞,前來禮敬五名比丘。 

  提違到達後禮拜問訊,並供養飲食,向五名比丘說道:

  尊者們的功德貴重,是無上福田眾生因此得蒙庇佑。不應該這樣對自己輕慢。弟子希望能夠請尊者光臨我家,讓我能夠奉獻一點我的誠意。只希望您發心慈悲,救度眾生弟子的家中有清凈的園林,流泉浴池,也莊嚴美好,願意供養諸位尊者。 

  提違眷屬。叩頭再三。時五比丘。知其意至。便許可之。 

  提違和其眷屬再三叩頭邀請,五名比丘知道其意十分誠懇,便應允了。

  提違得到應允十分歡喜,告辭還家,派遣人駕駛莊嚴華美的馬車,迎接五位比丘到家供養。提違家有一處美妙的園林,就在家旁不遠。有十頃大小,流泉浴池,奇花異草,百鳥鳴瑞,清凈妙好。園中建造宅舍,種種珍寶裝飾,布置有各種上好器具,芳香整潔。就請五名比丘在此居住。提違則終身奉侍,隨時隨地,及時供養飲食湯葯。 

  五名比丘主人殷勤供養,十分安逸快樂,慶幸道:真沒有想到這樣幸運人生在世,用種種方法謀求財利,脫離貧困。即使願望能夠滿足也不如我們,不必辛勞唾手可得飲食福祿是需要智慧才行的啊。

  五名比丘觀察主人殷勤誠懇,一起商議道:雖然主人能夠隨時供養,但是日久天長不免貧困,到了不能接濟我們的時候,富足的生活就沒有了。我們現在應當再以其它的方法謀求財富,為將來享樂做准備。 

  這樣商議好後,便派遣一個人化妝易容,到各處去宣傳:有四位比丘,隱居寂靜地方,堅守禁戒,不食酒肉蔥蒜,梵行圓滿修行禪定止觀證得無漏神通,不久就會得到阿羅漢果,是天下最好的福田。人們聽後,都帶著錢財飲食前來禮拜恭敬供養。 

  這樣過了很多年,提違因為直心敬信、恭敬供養,始終如一,壽終後往生到化樂天。而五名比丘由於行為虛偽巧詐,內心邪惡福報享盡,壽命終了後墮入地獄,八千億劫,受種種劇苦的報應地獄罪畢又生為餓鬼,種種形類,這樣又過了八千劫。餓鬼罪畢轉生畜生身,以身力償還主人供養因緣。轉生駱駝、驢騾、牛馬等等,隨其主人受生享福的地方,以勞力償還主人業債。這樣輾轉受生了八千世,畜生罪畢。雖然又轉生人道,但是諸根不靈,沒有男女二根,被人稱為石女。從那時起又過了八千世,以苦力償還業債。至今還沒有結束。 

  佛告訴波斯匿王說:那時的提違就是現在的皇後辯才尊者即是現在的目連尊者。那時的五名比丘就是現在抬轎的五名女僕。 

  波斯匿王向佛問道:世尊所說五人因緣由來,但是現在僅僅見到四人,另外一個,在什麼地方呢? 

  世尊說道:另外一人王宮之內負責清潔廁所,掃除糞便。 

  皇後聽了佛講的因緣後,十分恐懼驚栗,於是站起禮拜,向佛說道:就如世尊所說,這五名女僕是我前世老師,現在成為我僕人,是不是我犯了大逆不道的罪過?因為人對老師應該恭敬頂禮才是道理。現在反而讓其抬轎隨從,如同牛馬。這太讓我害怕了,願佛慈悲,聽我懺悔。 

  佛回答說:皇後自己的福德享受,沒有什麼罪過,不用疑懼。眾生因緣不同,受生業報也不一樣。行善自然受福,作惡自然受殃。皇後那時心地平直清凈,樂於修福,從那之後,生生世世都遭遇明師,聽聞正法教誨,善行不斷,福祿逐漸增長。時至今日福報自然而然的事情。恰逢有佛出世,由於從前的福德因緣力量,再次聽聞正法如法修行。因為這些緣故您是沒有罪責的。那五名石女因緣,由於他們那時邪見貪慾,虛偽巧詐,沒有慈悲之心,接受你的供養。罪報的緣故使其償還宿債。

  皇後說:今天聽到佛說前世因緣弟子疑惑消解,也不憂慮。這些石女的罪報要到什麼時候才能完畢呢?弟子願意放他們自由,不再驅使他們,請世尊為他們說法令其了悟,改惡修善,得以免除諸苦。

  世尊說:要我開化他們,那把王宮內的清除糞便的那名石女也叫來。 

  皇後立即派遣人把石女召喚來。不一會,五名石女已經聚齊站在佛前。 

  世尊慈悲,先以善言問候:大家身心康泰,安逸快樂么? 

  五個人聽了惱怒的很,回答說:佛怎麼這么不知時宜?我們晝夜辛勤勞苦,還要被鞭打役使,沒有暫停休息的時候,有什麼快樂可言?佛不知道么?反而問人是快樂,這不是不知時宜么? 

  佛告訴五人說:現生所受苦報,都是由前世邪見貪慾、虛偽巧詐,心懷不善而受人供養的罪業報應,輾轉多生,至於今世償還罪業還沒有完畢。你們想要免除苦報的話,應該至心誠懺悔改過,改惡修善。從這樣的因緣就可以免除苦報。 

  石女聽了佛說道理後反而更加憤怒,背過身去,不想再聽。佛以神力,幻化另外一個身體,站立在他們面前,以種種方便譬喻勸慰,讓其懺悔罪業。這五名石女又轉身向東,佛依然化身站立面前。他們又轉向西,依然如此。最後東西南北上下各方都有幻化的佛站立面前石女們見到諸佛圍繞,於是大聲叫喊道:我們現在已經是粗鄙惡劣的罪人,佛為什麼要苦苦逼迫我們呢?這時佛攝各個化身消夫,仍就恢復原來的佛身。

  佛告訴大眾國王皇後,諸比丘,你們看到石女們的反應了嗎?大家都點頭稱是。

  「你們要知道:眾生的罪業有兩種,一種是業障,一種是煩惱障。罪業輕的,有煩惱障,罪業重的則有業障。這幾名石女兩種罪障都有。不能接受教化,這是無可奈何的事情

  這時皇後見到石女不能接受佛法的教化,十分悲傷,對五個人說:從今以後,我們斷了從前的因緣給你自由,可以無憂無慮了。石女們都跪下向皇後求情說:我們五個人奉侍您家,有什麼過錯,沒想到今天會被趕出去。如果您有什麼不稱心的,請一定寬恕我們,還讓我們像從前一樣服侍您。皇後再三說明自己的善意,但是石女卻依舊不願離去。 

  皇後佛說道:弟子願意給五名石女自由,她們卻不肯離去,這如何是好?佛告訴她:這五名石女的業債還沒有償還完畢,因緣的牽纏使她們不能離去,這是無可奈何的事情。暫且順從她們的意思,繼續她們的工作,等到宿債因緣了結自然解脫的。 

  世尊波斯匿王說:人修福業,能夠謙虛敬重,正直清凈修行道業,是功德無量的,其果報火不能燒,水不能沒,盜賊無法偷取,國家法令也不能改變的。就像現在的皇後,享受的福報如同天人人心念惡,貪圖現前的利益,像石女這樣多生多劫遭受痛苦果報,至今尚沒有結束。雖然能夠遇到佛法教化,但是由於罪業的障礙,反而會產生怨恨嫉妒。這黑暗的前途,什麼時候才能脫離呢? 

  世尊慈悲心向諸位比丘說道:如同我從前所說人身難得,逢佛出世更難,聽聞佛法難上加難,最難的還是能夠終生如法修行。你們大家,從前種下善因,能夠得生人道,又遇佛在世,聽聞佛法,信受奉行,割斷恩愛,別離父母兄弟妻子眷屬出家修道,如同囚犯得到赦免出獄一樣。應當舍惡修善,言行一致,表裡相應,少欲知足不貪世間的尊榮,有時還要忍受飢渴。而志在無為聖道,研習學問,丟棄一切惡行,增長智慧,修集無漏道業,脫離生死苦海還能智慧教化天下眾生,奉行十善這就是自度度人,行菩薩道。 

  這時大眾中有比丘聽聞佛說道理後,反省自己,身口意三業和佛法相去甚遠,五百餘人即站起向佛叩頭頂禮,合掌懺悔說:世尊所說不善的身口意三業我們都有,今天在佛前我們發露懺悔,惟願世尊了解我們的誠意。從今往後發誓不再做不善業,應當如法修行,請佛作證。 

  世尊說:你們啊,佛是三界中的聖者眾生父親,看到自己的孩子能夠懺悔罪惡,修習善行,十分欣慰,理當隨喜呀。 

  又有五百名沒有嚴持戒律比丘聽聞佛的教化後,起立頂禮,向佛說道:世尊啊,我們實在不配出家修道,因為從前出家是為了名聞利養,行的卻是虛偽姦邪之事,只有表面的功夫,受人供養,負債太多了。為此我們實在恐懼憂慮,今天願還俗歸家,請佛准許。 

  佛告訴這些比丘:那很好我也隨喜各位。因為人做某一項事業,都如同把玩利刃和毒葯一樣,如果沒有相應的能力,還不如不做。否則作不好反而會受其害。你們今天能夠相信因緣果報又有慚愧心,因為此心緣故,能夠除滅罪過,增長善根。在彌勒菩薩成佛的時候,初次說法即會得到度化。 

  又告訴諸位比丘:寧肯割自己身上的肉來吃,也不要以邪心接受人家的布施這是很難的,一定要謹慎,再謹慎。 

  這時佛的兒子羅侯羅等五十名沙彌聽到石女遭受惡果因緣由來,很是恐懼憂慮。即向世尊禮拜,說道:今天聽聞您說的石女惡報因緣,十分恐懼。因為就像教授舍利弗那樣,有大智慧大福德,被國家中的名門旺族所公認,竟相供養最好的美味飲食甘露珍品。而我們這樣的愚痴小兒,沒有什麼福德智慧,接受這樣的布施後世一定會償還宿債因緣,遭受痛苦果報就像石女們一樣。所以十分憂慮。像這五百比丘前輩尚不能承受,還俗歸家,何況我們這些小孩子,沒有智慧的人呢?請佛慈悲,允許我們也還俗回家,希望能夠免除將來的罪報,不要遭受痛苦災難。 

  佛告訴羅侯羅說:你因為畏懼自己的罪業而想回家,希望能夠免除苦報,是沒有這個道理的。比如有兩個人同時缺少飲食,飢餓難耐。忽然遇到好客的主人,招待他們甜美肥膩的食物。這兩個人由於飢餓而進食過多。但是這兩個人一個有智慧,一個沒有智慧。 

  有智慧的人自知飲食過度,身體沉重,嗝逆頻繁,難以消化,有可能導致身體疾患。於是前往就醫,虛心誠意,作禮求救,請其解除病痛。於是醫生給予對症之葯,服下後將腹內的積存的食物全部吐了出來,並讓其以火暖身,起居有節,禁止勞神費力。這個人因此而免於痛苦,終於能夠得享天年,身體康健。 

  而沒有智慧的人,不知道自己吃的過多,以為身體的不適是鬼神所致,於是花費錢財殺生祭祀鬼神,希望能夠保佑自己的生命,卻是白費功夫腹中所積存的宿食,引發風氣,絞轉筋脈,心痛發作而亡。墮落致地獄當中,受苦無盡。這都是因為沒有智慧緣故

  佛又說:你羅侯羅,因為害怕自己的罪業而還俗歸家,就如同沒有智慧愚痴之人。人求福德,脫離罪報,應該謙虛勤懇,向明師請教,修習智慧懺悔罪業,改往修來。這樣漸漸智慧成就,消滅眾罪。就如同我從前所講:日光威力能夠除滅黑暗。人修習智慧也是這樣。因為你從前種下善根因緣,能夠遇到佛法舍利弗等比丘就如醫生一樣能夠救助病苦使人保住生命你怎麼會捨棄光明而趣入黑暗呢? 

  羅侯羅問道:世尊諸佛智慧猶如大海一樣,而我的心卻像毫髮的末端。怎麼能夠領會如來智慧呢? 

  佛說:天降大雨,每一個雨滴都互不相干,十分微小,卻能成滿很大的器皿。修學智慧也是一樣,從微小開始,最後總會盛滿很大的器皿。不僅盛滿一件,還會盛滿多件,這樣逐漸增加,可以盛滿無數的器皿這就自利利人。能夠自利人就大士,像我一般。羅侯羅聽了佛的教導,恍然明了,不再憂慮。應按照世尊的教誨,奉行不二,不會再有懷疑了。




--------------------------------------------------------------------------------
【原經文

  爾時波斯匿王。國大夫人。出入行來。常使四人。名扇提羅(扇提羅者漢言石女男女故名石女)。最大筋力。令此四人。擔皇後輿。皇後所乘。七寶輦輿。留在祇洹精舍門外。敕諸黃門。令守護之。黃門轉令四扇提羅。守夫人輿。其身自往佛邊聽法。扇提羅等。各於輿下。睡眠不識。時有凶人。偷取夫人珍寶輦輿一摩尼珠。爾時黃門。暫出看輿。不見寶珠心中惶怖。懼夫人責。問石女言。使汝守輿。何故偷珠各各答言。實不偷也。黃門大怒。鞭打石女苦痛徹骨。時有一石女。自審不偷橫受楚毒。奔走逃突入精舍中。稱怨大喚眾皆聞之莫知所由。

  佛語阿難。汝可出往彼黃門所。無令橫鞭無過之人。何以故。此四石女者。乃是皇後前世之師。自無過罪。何以橫鞭。自造後世惡業因緣。是時皇後。聞佛此語。即起恭敬。合掌白佛。如世尊說。四擔輿石女。乃是皇後前世時師。迷意不解。惟願世尊。說其因緣。令諸會眾普得聞知。佛告皇後。喚石女來。於世尊前。驗其虛實皇後奉命。即遣黃門。攝之將來。時四石女。見佛叩頭啼哭。長跪合掌。白世尊曰。實不偷珠。有何因緣。橫羅此罪。鞭打楚痛。身體破壞。世尊告言。罪業因緣。自身所造。非父母為。非從天墮。人行善惡。受苦樂報。如響應聲。貪現前利。心行邪諂。不知後世累劫受殃。夫惡從心生。反以自賊。如鐵生垢。消毀其形。王叉手白佛。前後說法。皆有因緣。令四石女先世本業有何因緣願佛為說。開悟盲冥多所利益。眾人蒙祐。

  佛告王曰。欲聞者善。著心諦聽。吾今說之。佛復惟曰。今我法中。有諸比丘言行不同。心口相違。或為利養錢財飲食。或為名譽要集眷屬。或有厭惡王法役使出家為道。都無有心向三脫門。度三有苦。以不凈心。貪受信施。不知後世。彌劫受殃。償其宿債。為是等故。豈得不說。

  佛告王曰。憶念過去。無數劫時。有一大國。名裴扇闍。有一女人。名曰提違。婆羅門種。夫喪守寡。其家大富。都無兒息。又無父母。守孤抱窮。無所恃怙。婆羅門法。若不如意。便生自燒身。諸婆羅門。時時共往到提違所。教化之曰。今身之厄。莫不由汝前身罪故何謂為罪。不敬奉事諸婆羅門。又不孝父母。夫婿復無慈心。養育兒子。有是罪故。致令今身抱孤守厄。汝今若不修福滅罪。後世轉劇。墮地獄中。當爾之時。悔無所及。

  提違問曰。當作何福。得滅罪耶。婆羅門曰。滅罪二種。其罪輕者。手自髡頭。香湯洗浴。入天廟中。懺悔辭謝那羅延天。請婆羅門。足一百人。施設飲食。設飲食已。以乳牛百頭從犢子者。嚫婆羅門。然後罪滅。所以者何。諸婆羅門。修凈梵行不食酒肉五辛蔥蒜。唯仰牛乳。以為食資。令施主檀越滅罪生福。世世所生。所願從心。汝今罪重。應以家中一切所有諸珍寶物布施五百大婆羅門。諸婆羅門布施已。當為咒願。令汝後生常得大富。欲滅罪者。於恆水邊。積薪自燒。諸婆羅門。當復咒願。令汝前身所造一切輕重過罪。一時滅盡。後世更生。無復餘殃。父母兄弟夫婿兒子壽命無量。快樂無極。於是提違。便許可之。決定開心。當自燒身。便敕家奴。將十乘車。入山伐樵。規以自燒。

  爾時國中有一道人。名缽底婆(齊言辯才)。精進持戒多聞智慧。常以慈心。教化天下。令改邪就正舍惡修善。傳聞提違欲自燒身。心生憐愍。往詣其所。問提違言。辦具薪火。欲何所為。提違答言。欲自燒身滅除殃罪。辯才答曰。汝身罪業。隨逐精神不與身合。徒苦燒身。安能滅罪。夫人禍福。隨心而起。心念善故。受報亦善。心念惡故。受惡果報心念苦樂。受報亦爾。如人餓死。則作餓鬼。苦惱死者。受苦惱報。歡喜死者。受歡喜報。安隱快樂果報亦爾。汝今雲何。於苦惱中。求欲滅罪。望善報也。幸可不須。於理不通。

  複次提違。如困病人。為苦所逼。若有惡人。來至其所。呵罵病人。以手摶耳。於意雲何爾時病人。寧有善心。無忿惱不。提違答言。其人困病。未見人時。常懷忿惱。況被摶耳。而當無忿。辯才告曰。汝今如是。先身罪故。守窮抱厄。常懷憂惱。復欲燒身。欲離憂惱。當可得不。如困病人。得人呵罵。尚增苦惱。百千萬倍。況自燒身。猛炎起時。身體焦爛。氣息未絕。心未壞故。當爾之時身心被煮。神識未離。故受苦毒。煩悶心惱。從是命終。生地獄中。地獄苦惱。尤轉增劇。百千萬倍。求免甚難。況欲燒身求離苦也。複次提違譬如車牛厭患車故。欲使車壞。前車若壞。續得後車。扼其項領。罪未畢故。人亦如是。假令燒壞百千萬身。罪業因緣相續不滅。如阿鼻獄。燒諸罪人。一日之中。八萬過死。八萬更生。過一劫已。其罪方畢。況復汝今。一過燒身。欲求滅罪。何有得理。

  爾時辯才。種種因緣。為說正法提違女人。心開意解。改志易操。燒身意息。白辯才言。當設何意。令得滅罪。辯才答言。前心作惡。如雲覆月。後心起善。如炬消闇。汝今幸有欲滅罪意。自有方便。我能令汝不費一錢。乃至不經毫分之苦。滅除殃罪。現世安隱。後更生處。善願從心。提違聞已。心大歡喜。憂怖即除。如重罪囚蒙赦欲。出即起修敬。禮拜問訊。即敕婢使。為敷高座。[毯-炎+瞿]毹毾[毯-炎+登]。錦繡綩綖。嚴飾第一。散花燒香。勸請辯才。令登高座。辯才受請。即升高座。提違女人。即率家內奴婢眷屬五百餘人。圍繞辯才。叩頭恭敬。合掌而立。

  提違女人。白辯才言。尊向所說。滅罪事由。雖懷欣慶。猶有微疑。惟願為說。除罪之法。當如法行。辯才答曰。起罪之由。出身口意。身業不善。殺盜邪淫。口業不善。妄言兩舌惡口綺語。意業不善。嫉妒嗔恚憍慢邪見。是為十惡。受惡果報。今當一心丹誠懺悔。若於過去。若於今身。有如是罪。今悉懺悔。出罪滅罪。當自立誓。從今已往。不敢復犯。並為我先人父母夫婿兄弟。所有過罪。我今一心。代其懺悔。我弟子提違。以今懺悔。改惡修善。福德因緣。施與一切受苦眾生令其得樂眾生有罪。我當代受。復立誓言。緣我今日改邪就正。悔罪修福。從是因緣。捨身受身至成佛道。常遭明師。遇善知識。壽無量命。常與父母夫婿兒子親眷屬。常相保守。不經苦患。莫如今也。於是辯才。告提違言。悔過滅罪法皆如是。

  於是提違。及其眷屬。於辯才前。長跪合掌。白辯才言。弟子之徒。奉尊教誨。如法懺已。願尊更賜余善法教。當勤奉行。增本功德辯才告曰。今當誠心歸佛歸法歸比丘僧。如是三說。今當盡形受十善道。我弟子某甲。從今盡形。不殺不盜不邪淫。是身善業。不妄言兩舌不惡口綺語。是口善業。不嫉妒嗔恚憍慢邪見。是意善業。是則名為十善戒法。爾時辯才教授提違十善法已。提違眷屬歡喜踴躍。盡心奉行。提違女人。為設種種百味飲食及諸珍寶。長跪叉手。白辯才言。願尊留神。垂愍教化。今當為尊造立宮室。隨所便宜。終身奉事。辯才答曰。汝今以能舍邪就正。凈修十善。為正法子。復以十善。教化天下則為已報師徒重恩。汝已得度。我不宜留。吾今復當往化余處。

  爾時提違。知師不住。運輦庫藏諸珍寶物。以奉上師。冀得留意。辯才不受。辭退便去。於是提違。心自念言。今日之濟。莫不由我。尊師和上。開悟成就教授重恩。苦請不留。又復不受珍寶之物。當如之何。悲感傷心。涕淚交流。叩頭辭謝。於是別去。

  辯才去後。提違女人。與其眷屬五百餘人。常以十善法。展轉相化。經於多時。爾時國中。忽遇谷貴。人民飢餓。時有五比丘懶惰懈怠不修學問經書義理又不專行持戒精進世人輕慢。不供養之。貧窮困苦。無復生理五人議曰。夫人生計。隨時形宜。人命至重。何宜守死。各共乞索。辦具繩床。於曠野中。掃灑凈潔。華幡莊嚴。依次而坐。外形似禪。內思邪濁。世人見之。謂是聖人。齎持供養。百種飲食。雲集供養。於是五人。飽足有餘。爾時提違。聞是事已。遣人訪覓。信還報曰。有五聖人。獨坐山澤。世人雲集。如事天神。提違歡喜。而自慶言。我願果矣。明旦即敕。嚴駕寶車。香華伎樂。詣五比丘。提違到已。禮拜問訊。施設供養飲食畢已。提違眷屬恭敬合掌。白比丘曰:

  尊德至重  無上福田  眾生蒙祐 不宜自輕  弟子愚意  欲請尊靈 臨顧貧舍  展釋微誠  唯願慈哀 濟度群生  弟子亦有  清凈園林 流泉浴池  嚴飾光榮 

  提違歡喜。辭還家中。即遣使人莊嚴寶車。迎五比丘。還家供養。提違女人。有好園林。去舍不遠。其園縱廣。足滿十頃。流泉浴池。奇雜花果。鵁鶄鴛鴦清凈嚴好。於其園中。造立堂舍。眾寶莊校。其堂舍中。敷置床席。眾妙卧具。香潔第一。令五比丘止住其中。提違女人。終身奉事。隨時便宜。飲食湯葯。供給使令。不失時節。

  時五比丘。既被主人恩厚供養。安隱快樂。而自慶言。何忽如之。夫人生世。種種方宜。求覓財利。以救貧乏。雖得如意。不如我等都不勞身。而食福祿。此豈不由智慧力乎。

  其五比丘。察見主人殷勤意重。而共議言。雖得主人隨宜供給。日富歲貧。不能濟人。歲寒富樂。我等今宜更施方便。求覓錢財。充為後時受五欲樂。

  作是論已。更相易代。差遣一人。游諸聚落。宣語諸人。唱如是言。彼四比丘。閑居寂靜。護持禁戒。斷絕酒肉不食蔥蒜。稱於梵行。修禪止觀。證無漏業不久修行。成阿羅漢則為天下無上福田。眾人聞已。齎持種種錢財飲食。運集來詣。恭敬供養

  如是多年。提違女人。直心敬信。隨宜供養歡喜無厭。壽盡命終。生化樂天。其五比丘。專行巧偽。邪濁心故。福盡命終。生地獄中。八千億劫受。大苦報。地獄罪畢。受餓鬼形。魑魅魍魎。如是展轉。經八千劫。餓鬼罪畢。受六畜身。償其主人先世供養。業報因緣。或作駱駝驢騾牛馬。隨其主人所受福處。常以筋力。報償主人。如是展轉。復八千世。畜生罪畢。雖獲人身。諸根闇鈍。無男女根。名為石女。自爾以來。八千世中。常以筋力。報償主人。於今不息。佛告王曰。爾時提違者。皇後是也。爾時辯才者。目連是也。時五比丘。即今皇後隨從擔輿。扇提羅等。五人是也。王白佛言。如世尊說。五人起因。今者唯見擔輿四人。其餘一人。為何所在。佛告王曰。其一人者常在宮內。修治廁溷除糞者是。

  皇後聞已。肅然毛豎。心懷怖懼。更起禮佛。倚立合掌。而白佛言。如世尊說。扇提羅等。是我前世因緣。師者實懷憂怖。恐犯逆罪。所以者何。夫人師者應修恭敬。頂戴禮拜。是其宜也。而反使擔車輿隨從不異牛馬。以是因緣。甚懷怖懼。願佛垂哀。聽我懺悔。佛告之曰。皇後福德。自無過罪。何故疑懼。眾生殊性。業行不同。善者受福。惡自受殃。皇後本時。直心清凈。信樂修福。福德因緣。自爾以來。世世所生。常遭明師。信受教悔。從善入善。從祿入祿。至於今日。食福自然。值佛出世。前身福德因緣力故。復聞正法。如說修行。以是因緣無罪咎也。其扇提羅五人因緣由其本時。邪濁佞諂。無有慈心。受汝供養。罪業因緣。償其宿債。

  皇後白曰。今聞佛說。本業因緣弟子疑解。更無憂懼也。此扇提羅。罪業果報。何當畢也。弟子今者。放扇提羅。不敢驅使。隨意東西。唯願世尊說法開悟令其心解。改惡修善。速得免苦。

  佛告之曰。今欲令我開化其者。喚彼宮內除糞者來。皇後即時。遣使令喚。扇提羅來。使者受命。須臾將來。扇提羅等。五人聚集。於佛前立。

  世尊大慈。先以善言。慰勞之曰。汝等諸子。體氣康和。安隱快樂。無苦惱不。五人怒曰。佛不知時。所以者何。晝夜勤苦。鞭杖使役。不暇得息。有何樂哉。佛豈不知如是事乎。而反問快樂以不。佛告五人。今身之苦。皆由前世邪濁諂曲。懷不善心。受人供養。罪業因緣。展轉所生。至於今身。償罪因緣。猶故未畢。汝若欲求免惡果報者。今應至心丹誠悔過。改惡修善。從是因緣可得免苦。

  扇提羅等。聞佛語已。忿怒隆盛。反背向佛。不欲聽聞。佛以神力。令一化佛對其前立。方便慰喻。勸令懺悔。扇提羅等。又反面向東。復有化佛。對前而立。復反向西。復有化佛。四維上下。皆有佛對。扇提羅等。見佛圍繞。五人即時。稱怨大喚。而作是言。我等今者。是弊惡罪人。佛今何為苦見逼耶。爾時世尊。還攝化佛。為一佛身。

  佛告大眾國王太後。諸比丘等。汝等見是扇提羅不。咸言唯然。汝等當知。眾生罪業。有二種障。一者業障。二者煩惱障。其罪輕者。有煩惱障。重罪業障。扇提羅等。具有二障重罪障故。不得受化。非可如何。

  爾時皇後。見扇提羅不受佛化。哀感傷心。語五人曰。自今以後。永解因緣。隨意東西無憂快樂。扇提羅等。長跪涕淚。白皇後言。我等五人。奉事大家。有何等愆。非意今日被驅棄損。若有不稱。惟願弘恕使役如前。於是皇後辭讓再三。扇提羅等。不欲離去。

  皇後白佛。弟子至意。放扇提羅。不肯欲離。當如之何。佛告之曰。扇提羅等。償債未畢。因緣系縛。不令得去。非可如何。且順其意。復其事業。償因緣畢自當得脫。佛告王曰。夫人修福。謙虛敬重。直心清凈。行於道業。功德無量。火不能燒。水不能漂。偷劫盜賊。不能得便。國王強力。不能動轉。如今皇後。受天福也。人行噁心。貪現前利。如扇提羅。歷世受殃。於今不息。雖遇聖化。如風過耳。罪業力故。反生怨嫉。窈窈冥冥。何時當免。

  爾時世尊慈悲心故。告諸比丘。如我前說。人身難得。值佛時難。法難得聞。終壽亦難。汝等諸子。前身微善。得生人道。遇佛在世。聞法信受。割斷恩愛。離別父母兄弟妻子親眷屬。出家為道。如囚免獄。應舍惡從善。中表相應。言行無異。少欲知足不貪世榮。忍飢耐渴。志在無為。研精學問。棄捐眾惡。莊嚴智慧。修無漏業。出生死海。復以智慧順化天下。使行十善。是則名為自度度人。應菩薩業。爾時會中。有諸比丘。聞佛說已。自忖所行。身口意業。不稱道法。五百餘人。即起修敬。叩頭懺悔。叉手合掌。而白佛言。如世尊教。三不善業。我等悉有。今於佛前。發露懺悔。惟願天尊。表察其誠。從今以往。誓不為非。當如法行。願佛證知。佛言諸子三界聖尊。眾生之父。子今悔惡修善甚是所欣。當隨喜爾。

  復有五百粗行比丘。聞說是已。即起修敬。叩頭向佛白言世尊我等不堪修出家道。所以者何。從昔以來。為利養故。行於邪濁。有虛無實。受人供養。負債滋多。為是等故。實懷憂懼。今欲舍道還歸俗緣。願佛垂聽。佛告比丘。善哉善哉。吾助爾喜。所以者何。夫人入行。如把刃持毒。不能堪者。不如不為。何以故。執持不勤。反為害故。汝等今者。信於業報。有慚愧心。慚愧因故。除滅過罪。增長善根彌勒菩薩。後成佛時。初會說法。當得上度。又告比丘。寧割身肉。以用供口。不以邪心受人施也。甚難甚難。慎之慎之。

  爾時佛子羅睺羅等。五十沙彌。聞佛說彼扇提羅等。禍所由起因緣本末。甚大憂懼。即各修敬。頭面禮佛。叉手合掌白言。世尊。今聞說此扇提羅等宿業因緣受苦果報。甚懷怖懼。所以者何。和上舍利大智福德。為國中豪族。所見知識。眾人競共雲集供養。餉致最上甘珍美味。小兒愚痴。無有福德。食人如是妙甘飲食後世當復償其因緣。受苦果報如扇提羅。是故我等實懷憂慮。彼諸長德。五百比丘尚不能堪。退道還俗。而況小兒。無智慧者。願佛垂哀。賜聽我屬舍道還家冀免罪酬不經苦厄。爾時世尊。告羅睺羅。汝今畏罪。欲得還家。求離苦者。是事不然。何以故。如有二人乏食飢餓。忽遇主人。為設種種肥濃美味。其人飢餓。貪食過飽。然此二人。一者有智。二者愚痴。有智之人。自知食過身體沉重嚬呻欠呿。恐致苦患。即詣明醫。謙虛下意。叩頭求救。請除苦患。良醫即賜摩檀提葯。令其服之。其人即吐腹中宿食。吐宿食已。令近暖火。禁節消息。其人因是。得免禍患。終保年壽。安隱快樂。其無智者。不知食過。謂是鬼魅。消費家財。橫殺生命。祠祭鬼神。欲求濟命。唐費功夫腹中宿食。遂成生風。生氣轉筋。絞切心痛。因是死亡。生地獄中。累世受苦。由無智焉。

  佛言。汝羅睺羅。畏罪還家。如彼無智愚痴人也。夫人求福。欲離罪者。當謙虛精勤。親近明師。修習智慧。悔惡罪業。改往修來。從是漸漸。智慧成就。慧成就故。消滅眾罪。如我前說。日光威力。能除眾冥。人修智慧。亦復如是。緣汝先有善根因緣遭值我。時舍利弗等。如彼明醫能濟苦患。而得不死。子今何為舍明入暗。沙彌羅睺白言。世尊諸佛智慧。猶如大海。羅睺等心。猶如毫末。豈能受持如來智慧。佛告羅睺。如天雨渧。後不及前。雖不相及。能滿大器。修學智慧。亦復如是。從小微起終成大器。成大器已。轉成余器。如是展轉。滿無量器。是則名為自利利人自利利人。名為大士。如我今也。羅睺羅等。聞佛說已。心開意解。無復憂慮。如世尊教。當具奉行。不敢疑也。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