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嘉靖年間,廣州府有一位狀元,姓倫名文敘。他生了三個兒子,都考取功名,老大已經中了榜眼,連最小的三少爺也考取鄉試,成為舉人。
有一天,倫家的三少爺坐轎子經過羊蹄嶺(在海豐縣境內),走到山嶺上,正值路窄難行,恰巧前面也來了一頂轎子。
倫家三少爺心中認為:「我的父親是狀元,哥哥是榜眼,自己又是新科舉人,在嶺南一帶,很少有人比我尊貴!」於是,他命令僕人大聲傳話:「來者請下轎讓路!」
沒想到前面護轎的僕人也大聲說:「來者請下轎讓路!」兩頂轎子相遇,而且各不相讓。
倫家的三少爺因為年輕氣盛,看對面轎內坐著一位老婦人,毫不放在眼裡,氣憤地說:「來者是什麼頭銜,要三少爺讓路,請報上來!」
祗見那婦人答道:「你既然有大官的頭銜,請先報來!」
倫家的三少爺說:「狀元爹,榜眼兄,自己又是新科舉人,難道要讓路?」
那婦人聽了笑說:「小小的狀元、榜眼,何足掛齒?你聽著:我乃是皇帝的阿姨,國公的女兒,宰相的妻子,我的小肖子還做了邊疆大總制,現在到底誰要讓路呢?」
倫家的三少爺聽了,面容失色,知道對方是楊夫人,祗好下轎,跪著叩頭賠禮,說:「小子有眼不識泰山,觸犯老太夫人,祈求您恕罪!」
楊夫人回答:「不知者不罪。不過年輕人以後要謙虛些,以免得罪別人!」
她勸倫家的三少爺幾句,就離去。
這時候,楊夫人心有所感,便對僕人說:「我年幼時跟隨父親,長大後跟隨丈夫,現在老了,又隨兒子到嶺南做官,三次走過這艱難險峻的羊蹄嶺,命運真苦啊!」
後來,大家便用「請莫作倫三少與楊夫人爭道」來譏諷人的妄自尊大,又以「楊夫人三過羊蹄嶺,還在叫苦」來形容人的心不知足。
因為楊夫人身為一品夫人,富貴都已經達到極點,坐在轎上,雖然三次經過羊蹄嶺,怎麼算苦呢?如果她坐著轎子還在叫苦,那抬轎的僕人,豈不是要立刻投崖自殺嗎?因此鄉人迄今時常引用這兩樁事來告誡驕傲和不知足的人。(《因果報應之理論與事實》第七十三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