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故事:《二十四悌》【二集卷二】

二集卷二 《二十四悌》 

  
  悌篇
  
  一、【舜妹護兄】
  舜妹愛兄。敬及皇英。聞謀預泄。井廩得生。
  【原文】
  虞舜之女弟。名系。一名敤首。與象同母。愛敬舜及二嫂。每以慈諫其親。以弟道規象。不從。凡父母惡舜。則密告二嫂以挽救之。掩井焚廩之謀。皆預泄於舜。是以舜得免害。調護維持。始終無怠焉。系善作畫。故後世推為畫祖。
  
  呂坤曰。浚井完廩。事出卒然。匿孔兩笠。計必先定。向使舜無所聞。其不為井中之泥、廩上之灰者幾希矣。孰謂異母而有斯妹哉。孰謂濟惡滿門而有斯人哉。
  
  【白話解釋】
  虞朝舜皇帝的妹子名叫系。還有一名字叫敤首。是和象都是後母所生的。可是敤首很愛護、很敬重舜和兩個嫂子。他常常勸爺娘要慈愛。勸象要守弟弟規矩。可是他的爺娘和象都不聽他。每每遇到爺娘要害死舜的時候。他總私下告訴兩個嫂嫂。想法子來挽救舜的性命。果然化大事為無事。像填井和焚米倉的兩件事。都是敤首預先告知了舜。所以舜能夠預先防備。不至送命。敤首對於他們父子母子兄弟間。老是很熱心的調和。從頭至尾。沒有懈怠的心。敤首生平能夠畫得很好的圖畫。所以後世推尊他做畫祖。
  
  二、【趙姬尊嫡】
  趙姬勸衰。迎還叔隗。自處於卑。尊嫡不怠。
  【原文】
  周晉趙衰妻姬氏。文公女也。初、衰隨文公出亡。過狄。狄人妻以廧咎如女叔隗。生盾。後衰還晉為卿。文公以女妻之。生同、括、嬰。趙姬固請迎叔隗母子於狄。至、則以盾為賢。請立為嫡子。使三子下之。以叔隗為內子。而己下之。
  
  按趙姬請迎叔隗。衰不可。姬必逆之。衰乃不得已迎之耳。呂坤曰。婦人能容妾、足矣。況身自為妾乎。況以公女而妾狄人之女乎。況以子為庶子。而嫡狄人之子乎。趙姬之賢。古今一人而已。
  
  【白話解釋】
  周朝晉國里趙衰的妻子姬氏。就是晉文公的女兒。當起初晉文公還沒有國君的時候。趙衰是跟了晉文公逃出國境。經過狄國。狄國里的人就把廧咎如的女兒名叫叔隗的。嫁給趙衰做妻子生了一個兒子。就是名叫趙盾的。後來趙衰回到晉國里來做官了。晉文公把自己的女兒給他。又生了三個兒子。叫做趙同、趙括、趙嬰。晉文公的女兒、一定叫趙衰到狄國去、迎接叔隗母子回來。接到了以後。看了趙盾人品很不差。就叫他做長子。叫自己生的三個兒子居下。又叫叔隗做了大夫人。自己情願做趙衰的小老婆你想他賢德不賢德呢。
  
  三、【聶嫈孔懷】
  聶政姊嫈。懼滅弟名。哭屍告吏。自殺輕生。
  【原文】
  周齊聶政為嚴遂刺韓相。恐累及姊嫈。因自披其面。抉其目。屠腸而死。韓暴其屍於市。購問以千金。莫知為誰。嫈曰。吾弟披面抉目屠腸以死者為我故也。我豈可愛其身而滅弟之名耶。乃之韓。哭其屍。謂吏曰。殺韓相者。妾之弟。軹深井裡聶政也。旋自殺屍旁。
  
  按聶政母終後。家惟一姊。乃以不肯累姊。寧自披面抉目屠腸而死。姊亦不忍使弟死而無名。竟哭屍告吏自殺。嗚呼、有此弟竟有此姊。非惟震驚一時。亦可流芳百世矣。
  
  【白話解釋】
  周朝齊國有個聶政。為了嚴遂的緣故就把韓國丞相死了。聶政又恐怕殺死了人以後、連累著他的姊姊聶嫈。因此就把自己的面孔用刀割碎了。眼睛出了。肚子剖開了。使得人家認不出他。韓國里就把他屍首放在面上。懸了千金的賞格。可是總沒有人認得他。聶嫈得知了。就說道。我的弟弟割碎了臉皮。挑出了眼睛。剖出了肚腸。這都是為了我的緣故。我那裡可以愛惜了自己的性命。埋沒了弟弟聲名呢。於是就到了韓國。哭著聶政的屍首。並且對著看守屍首的官說。刺殺韓國丞相的。就是我弟弟。是軹地方深井裡姓聶名政的就是。過了一回兒。他也在聶政的屍首旁邊自殺了。
  
  四、【芒孟慈母
  慈母孟陽。前妻有子。犯法當刑。力救免死。
  【原文】
  周魏芒卯繼妻孟陽氏。生子三。前妻五子皆不孝。母遇之甚厚。凡衣食起居。迥異乎己子。猶不孝。一日、前妻中子犯法當死。氏朝夕悲哀。竭力營救。魏王聞之。高其行。竟赦中子。自是五子皆親附於氏。氏因以禮義率導之。八子均成名。為魏大夫
  
  呂坤曰。孟陽氏之於前子也。中心慈愛。不在聲音笑貌間。始終慈愛。不在一時勉強間。可謂賢矣。即五子終不改也。而眾論自公。即眾論不公也。而此心無愧。世之繼母。尚念於斯。
  
  【白話解釋】
  周朝時代魏國有個人。名叫芒卯。他的繼妻姓孟陽。娶過來以後。生了三個兒子。芒卯的前妻。也遺下了五個兒子。可是都不孝繼母。孟陽氏看待他們。仍舊很好。凡是穿的、吃的、住的、都比較自己生的兒子好許多。但是他們依然不肯孝順有一天、那前妻所生的第二個兒子犯了死罪。孟陽氏日夜哭哭啼啼。竭力想法子去救他的性命。這樁事、給魏王得知了。覺得孟陽氏的品行很高。因此就把那個犯罪的兒子釋放了。從此以後。那五個兒子對孟陽氏也很親熱了。和自己的母親一樣。孟陽氏又時刻用禮義教導他們。到後來八個兒子成就功名都在魏國里做了官。
  
  五、【文姬保弟】
  趙李文姬。匿其弟爕。密托王成。得存奕葉。
  【原文】
  漢趙伯英妻李文姬。太尉固女也。固為梁冀所殺。家屬被收。少子燮為文姬所匿。密托固之門生王成。引燮入徐州。變姓名為酒家佣。酒家異之。以女妻燮。後遇赦還。文姬戒之曰。先公為忠臣。雖死猶生。慎勿言及梁氏以掇禍。燮從之。後為河南尹。李氏賴以安全。
  
  呂坤謂文姬之友愛。無庸言矣。托王成。是謂知人。不怨梁氏。是謂審勢。蓋梁氏雖已伏誅。然一言及梁氏。勢必牽連主上。其將重速禍焉。引咎而已。悌且忠矣。固也宜有是女哉。
  
  【白話解釋】
  漢朝趙伯英的夫人李文姬。就是做太尉的、官名叫李固的女兒。李固給奸臣梁冀殺死了家裡的人也都捉了去。只有他的小兒子名叫李燮的。李文姬把他過了。暗暗地託了李固的學生子、叫王成的。領了李燮到徐州地方去。改了姓名。做酒店裡的酒保酒店裡的主人。看到李燮的人品很不錯。舉止也大方。不像賤人樣子就把女兒給他妻子了。後來李家免了罪。李燮就從徐州回來了。李文姬對他警告說。父親是個忠臣。所以雖然亡過了。可是仍舊和活著一樣。你講話要緊慎。不要提起梁家的長短。自己去招禍。李燮就聽他、依他的話。後來李燮做了河南地方縣官。李家因此竟得安穩保全了。
  
  六、【敦妻擔金】
  汝敦之妻。克盡悌道。與夫擔金。還其兄嫂。
  【原文】
  魏汝敦妻。廣漢人。敦家富早孤。嫂貪吝。敦以所受田產。悉讓與兄。留園田耕作。土中得金一器。以示妻。妻曰。此金藏自先人。既讓矣。不當復留。乃與敦擔金還兄。嫂初疑其來貸。不悅。見金大喜。兄惻然曰。吾獨何人。而讓弟獨為君子耶。遂棄妻還金。與敦相愛如初。
  
  因嫂貪而讓其產。以所受田宅奴婢財產三百餘萬悉讓與兄。敦之悌已可法矣。乃掘地得金。其妻猶以為先人所遺。與夫擔而還之。苟有天良。無不感惻。嫂猶貪頑如故。宜乎其兄棄之也。
  
  【白話解釋】
  三國時候。魏國汝敦的妻子。是廣漢地方的人。汝敦家裡很有錢。爺娘早已亡過了。他的嫂嫂很貪心。又很鄙嗇。他就把自己所分得的田產。統統讓給哥哥了。自己只留下一塊園地耕種著。有一天、他在園地的泥土裡面。掘出了一壇金子他就拿給妻子看。他的妻子說。這些金子是我們祖宗藏下的。既然我們不要那些田產。那末這些金子。也不應當再留在我們這裡的。於是就同了汝敦。兩夫妻抬了金子去還給兄嫂。嫂嫂看見他們倆來了。起初疑心他們是來借錢的。很不高興。後來看見了金子。才大大的歡喜。汝敦的哥哥看了這個情形。心裡有點感動了。就說。難道我是這樣的小人讓我弟弟獨自一個做著君子嗎。就逐出了老婆。並退還弟弟金子。兩兄弟依然同從前一樣的要好。
  
  七、【鍾郝雍睦】
  鍾郝妯娌。雍睦相親。賤不下貴。富不驕貧。
  【原文】
  晉王渾妻鍾氏。弟湛妻郝氏。妯娌也。皆有德行。相親愛雍睦。治家有禮。鍾夫人為魏太傅繇之曾孫女。幼時即能文。稍長。博覽群家。容止美麗。雖出身閥閱。並不以貴陵郝。郝亦不以賤下鍾。時人稱鍾夫人之禮。郝夫人之法。
  
  妯娌以異姓而處人骨肉之間。每因母家富貴貧賤之不同。而致構釁趨爭。化同為異。乃兄弟之斧斤也。觀於鍾郝相處雍睦。渾然無跡。青史流芳。千古不朽。世之為妯娌者。盍以此為前事之師哉。
  
  【白話解釋】
  晉朝時候。有個王渾。他的妻子是姓鍾的。弟弟王湛的妻子。是姓郝的。他們妯娌兩個人。都有很好德性品行。彼此非常的親愛。非常的和睦。管理家裡的事務。也都依著禮法做去。鍾夫人就是三國時候、在魏國里做了太傅官、名叫鍾繇的曾孫女兒。幼小時候、就會文章了。年齡稍為長大一些兒。就看過諸子百家的各種書本。他的容貌和行動都美麗得很。雖然他的娘家門第高。並不因了自己娘家富貴。來欺陵郝夫人。郝夫人也不因了自己娘家貧賤。來奉承鍾夫人。所以當時的人。都稱贊鍾夫人的禮。和郝夫人的法。
  
  八、【秀姑友恭】
  秀姑在家。敬事兄嫂。撫弟二人。友恭盡道。
  【原文】
  晉劉琪女。名秀姑。早喪父母。年逾二十未嫁。在家事兄嫂、甚敬。有弟二人幼弱無依。秀姑為撫育成人。待之甚慈愛。後適王桂林。官至詞部郎。生子三。均顯貴。秀姑享壽至八秩。尚康寧無恙。人咸以為友愛兄弟之報。
  
  古今女子。撫弟妹者頗多。未聞同時並敬兄嫂。朱子雲。善事兄長為悌。僅撫弟妹而未敬及兄嫂。猶為悌道中憾事。今觀秀姑盡心撫育二弟。至於成人。而又事兄嫂甚敬。宜其夫榮子貴。福壽康寧也。
  
  【白話解釋】
  晉朝時候。劉琪有個女兒。名叫劉秀姑。他的爺娘是亡故得很早的。所以劉秀姑年紀過了二十歲以外。還沒有給人家。劉秀在家裡。服侍他的哥哥和嫂嫂。卻是恭敬得很他還兩個弟弟。年紀都很幼小。身體都很軟弱。可憐孤苦伶仃。沒有可以依靠著過生活的人劉秀姑就撫養他們倆。一直撫養到長大。並且對待他們。是很慈善。很愛護的。後來劉秀姑嫁了王桂林。他丈夫的官做到禮部侍郎生了三個兒子。個個都做了官。很有名聲劉秀姑的壽年活到八十歲了。還很康健、很安寧。沒有一些兒疾病的。當時的人大家都說、這是劉秀姑敬重哥嫂愛護弟弟報應
  
  九、【李崔敬兄】
  崔辯之妹。痛折連枝。兄女眇目。為子娶之。
  【原文】
  北魏李叔引妻。崔辯妹也。高明慈篤。辯有女明惠。通翰墨。眇一目。親黨莫有求者。其家議下嫁之。李妻聞而悲感曰。吾兄盛德。不幸早世。豈可令其女屈事卑族。乃為其子翼娶之。女克循婦道。與翼書詩數十首。辭理可觀。
  
  夫以兄弟姊妹之子女。訂結婚姻。血統攸關。不可法也。惟崔氏以敬兄之故不忍使其兄之女下嫁卑族。寧娶眇女以為己婦。其敬愛之心。自非他人所能及。此等舉動。愧煞須眉矣。
  
  【白話解釋】
  北魏朝時候。李叔引的妻子。就是崔辯的妹子。他的見識很高明。他的性情又很慈愛的。崔辯有個女兒。生得很聰敏。並且懂得文墨。可是一隻眼睛是瞎了的。因為這個緣故。所以親戚鄉黨們。就沒有向他去求婚的。崔家裡就想把這個瞎眼女子、嫁給門第低一點的人家。李夫人得知了。很悲傷地說。我的哥哥生平道德高尚。雖然不幸、死得很早。那裡可以叫他的女兒委屈了嫁到門第小的人家去呢。就給他自己的兒子、名叫李翼的娶了來。崔家女兒很能夠謹守著做婦人道理。寄給李翼的書信和詩句有幾十首。文理都是很可觀的。
  
  十、【和政敬讓】
  和政公主。敬事嫠姊。肅宗賜田。讓與妹氏。
  【原文】
  唐和政公主、下嫁柳潭。安祿山陷京師。其姊寧國公主方嫠居。主乃寄三子於所親。以馬乘寧國。自與潭徒步驅之。日跋涉百里。潭供薪水。主供炊滌。以事寧國。卒免於難。肅宗有疾。主侍左右甚謹。詔賜田。以女弟寶章公主未有賜。固辭讓以與寶章。帝從之。
  
  呂坤謂和政恩撫孤侄。遠避朝權。授矢平賊。仗義諭盜。輸財助國。上疏恤民。憐布思之妻。策社稷之計。詔饋一無所取。聞寇再語備邊。善行不可悉述。余取其友愛。以愧姊妹之薄者。
  
  【白話解釋】
  唐朝的和政公主。是嫁給柳潭做妻子的。那時候有個安祿山造了反。打破了京城。和政公主姊姊叫做寧國公主。剛剛死了丈夫。和政公主就把自己的三個兒子、寄在親戚家裡。把一匹馬給寧國公主坐了。自己和柳潭跟著走。天天要走百里路程。柳潭做著打柴汲水的事務。和政公主做著燒飯洗菜的事務。來服侍寧國公主。總算大家都出了難關。有一次、肅宗皇帝生了病。和政公主服侍得很小心。皇帝就獎賞他良田。但是和政公主為他妹妹寶章公主皇帝沒有田給他。所以自己不要。一定要讓給寶章公主皇帝也就答應了。
  
  十一、【柳盧睦族】
  盧氏睦族。長幼咸臨。敬承慈愛。各得歡心。
  【原文】
  唐柳鎮妻盧氏。七歲、通毛詩。歸柳後。孝舅姑。睦姻族。仁孝益聞。鎮在朝為御史。凡諸伯叔母諸姑姊妹及其子。雖遠在千里外。具迎以來。盧承事唯謹。尊於己者卑下之。卑於己者畜慈之。敵己者友愛之。各得其歡心。子宗元。女二。皆賢孝。人以為太君教訓所漸雲。
  
  傳載柳盧氏當歲惡。食不足。而食諸孤之幼者恆充也。諸姑有歸者。廢寢食為裝齎。子宗元。生四歲。家無書。親授古賦十四首諷傳之。以詩禮圖史及女工授諸女。後皆為賢婦。是悌中之盡禮者。
  
  【白話解釋】
  唐朝柳鎮的夫人盧氏。在七歲的時候。就懂得毛詩的經義。後來嫁到柳家來。他服侍公公婆婆非常的孝順。對待親戚宗族們很和睦。於是他仁義孝順。尤其聞了名。柳鎮在朝廷里做了御史的官。凡是他的伯姆嬸姆姑母姊妹、以及子侄外甥輩。雖然遠遠地隔離了有一千里路程以外。他總具備了一切。去迎接了來同住。盧氏對待他們很恭謹。比自己尊長的人。就對他們很尊敬。自己看得很卑小。比自己幼小的人。就對待他們很慈愛。和自己平輩的。就對他們很友愛。總之把這一班人看待得很歡心。他的兒子名叫柳宗元。還有兩個女兒都很賢德孝順。人家說這是漸染了盧夫人教訓的效果
  
  十二、【進妻反鑰】
  李光進妻。冢婦後歸。反娣管鑰。慎睦閨闈。
  【原文】
  唐李光進之弟光顏先娶。母委家事於顏妻。及進娶妻。母已亡。顏妻即計曩時出入。歸管鑰於冢婦。進妻謂進曰。君兄弟素友愛。今妾初來。即令歸管鑰。恐家庭從此生嫌矣。進遂反管鑰曰。弟婦事姑有年。姑命主事。歷年無失。不可改也。
  
  冢婦司管鑰。禮也。顏妻歸之。宜矣。則進妻返之。豈非不合於禮乎。然其言曰。妾初來。即令歸管鑰。恐從此生嫌。是其為家庭和睦計。為兄弟友愛計。勸夫反之。可謂獨具隻眼。
  
  【白話解釋】
  唐朝時候有個李光進。還沒有娶親。可是他弟弟名叫李光顏的。先娶了妻子。他的母親就叫李光顏的妻子管理一切的家事。等到了李光進娶親的時候。他的母親已經亡故了。李光顏的妻子。就計算好從前出入的賬目。把鎖匙歸到長房裡去掌管。李光進的妻子。就對李光進說。你們兄弟。素來是很和好的。現在我剛才嫁過來。就叫次房裡歸還鎖匙過來給我管。恐怕家庭里從此就要生嫌隙了。李光進聽了妻子的話。就把鎖匙交還了李光顏。說、弟婦服侍婆婆幾年了。所以婆婆就叫他當家。幾年來一些也沒有過失。所以不必掉換了。
  
  十三、【鄭徐二難】
  妙安妙圓。共忘形跡。奉姑乳兒。各無私積。
  【原文】
  唐張孟仁妻鄭妙安。仲義妻徐妙圓。皆敦義睦。徐富鄭貧。各忘形跡。從不以事介嫌。恆一室紡織。有所饋。俱納於姑。不私為己有。鄭歸寧。徐乳其子。徐歸寧。鄭亦如之。不問孰為己子。子亦不辨孰為己母。家貓為人竊去。犬哺其兒。人謂和氣所感。上表其門曰二難。
  
  郭燮熙謂凡有所饋。俱納於姑。孝也。惟孝順。故和睦。況兄若弟以仁義名。寧有不由仁義行哉。語雲。和氣致祥。彼二妙既如一體。宜乎貓犬胥感於和氣。而犬母為哺貓兒焉。表為二難。是真難能也已。
  
  【白話解釋】
  唐朝張孟仁的妻子姓鄭名妙安。張仲義的妻子姓徐名妙圓。他們大家很和睦。雖然徐家富。鄭家窮。但是他們從來不在這些上面計較。所以妯娌間並沒有介意的事情發生。他們時常在一房子裡面紡紗織布。得到了吃的用的東西。就都送到婆婆里去。自己從沒有私下藏著的。鄭妙安回娘家去了。徐妙圓就給鄭妙安的孩子吃奶。徐妙圓回娘家去。鄭妙安也同樣的給徐妙圓的孩子吃奶。大家不管那一個是自己的兒子。總是一樣看待。小孩子也認不出、究竟那一個是自己的母親了。有一天、家裡的貓。生了幾隻小貓。大貓給人家偷去了。那看門的狗。就來飼養小貓給他吃奶。別人家說。這個是鄭妙安和徐妙圓兩個人和氣所感化的。皇帝得知了。就寫了二難兩個字。題在張家的門前。
  
  十四、【余陳讓產】
  余楚繼妻。讓產前子。教翼遠游。卒成進士。
  【原文】
  宋余楚繼妻陳氏。生子翼。三歲而楚死。陳氏盡以其產與前妻二子。謂翼曰。彼無母。勿以此為爭也。翼年十五。使游學四方。氏窮窶。幾無以自存。翼在外十五年。成進士歸。迎母入官。氏聞前妻二子貧困。又收養而存恤之。
  
  呂坤曰。繼母每私其所生。能均產業。足矣。況夫產盡讓前子。既貧而又恤之。即親母何加焉。均產。中道也。讓產。賢道也。天下無過慈之繼母。吾於陳氏所深取焉。
  
  【白話解釋】
  宋朝時候。有一個姓余名叫楚的人。他的後妻陳氏。生了一個兒子名叫余翼。余翼到了三歲的時候。余楚就亡過了。陳氏就把家產完全讓給了前妻生的兩個兒子。並且對自己的兒子說。他們沒有了母親你不要為了這些家產和他們爭奪。等到余翼十五歲了。陳氏就叫他到外面游學去。這時候陳氏窮苦得了不得。幾幾乎連衣食也不夠了。後來余翼在外邊過了十五個年頭。才中了進士回來。把母親迎接去了。陳氏打聽得前妻的兩個兒子。還是窮苦困頓。也把他們接了過來一同住著。並且時時刻刻照應他們。
  
  十五、【王何賢名】
  王妻何氏。勤儉積資。弟妹貧困。盡以與之。
  【原文】
  宋王木叔、甚貧。妻何氏。永嘉人。勤儉佐夫。家用遂饒。一日、語夫曰。子可出仕。弟妹貧寒。余資久蓄何益。請以與之。木叔曰。是吾志也。旦日盡散。簪珥不遺。木叔既仕。何氏又曰。弟妹尚困。有田如許。何不畀之。夫喜曰。此尤吾志也。盡以田與弟妹。一郡稱為賢婦。
  
  呂坤謂憎同室而專貨利。婦人莫不爾。欲其彼我分明已難。況盡推所有以與弟妹乎。況其家素貧。因何氏勤儉佐夫。漸漸積蓄。而始得此所有乎。其夫喜而從之。友於可概見矣。
  
  【白話解釋】
  宋朝王木叔的家裡非常窮苦。他的妻子何氏。是永嘉地方的人。很勤儉地幫助丈夫。於是家景漸漸好起來了有一天、何氏對他丈夫說。你是可以出去做官的。但是弟弟妹妹很窮苦。我們家裡多下來的錢。放著有什麼用呢。還不如給了弟弟妹妹的好。王木叔聽了說。這個正合我的心意。到了第二天就把多下來的錢都給了他們。甚至小小一枝簪、一副耳環、也都沒有留下。等到王木叔已經做了官。何氏又對丈夫道。現在弟弟妹妹還覺得窮苦。我們有這許多田地。何不給了他們呢。王木叔聽了。很是歡喜。就答道。這尤其合我的心意了。就把田地都給了弟妹。因此一縣里的人。個個稱贊他是賢德的女子
  
  十六、【歐陽賢嫂】
  廖婦歐陽小姑閏娘。乳哺送嫁。賢嫂名揚。
  【原文】
  宋廖忠臣歐陽氏。舅姑死疫。遺一女名閏娘。才數月。氏適生女。同乳哺之。乳不給。乃以其女分鄰婦乳。而自乳閏娘。凡有食物。必倍厚之。久之、女亦自甘退讓。及笄。人每求其女。氏必以小姑未字辭。卒以富貴家先閏娘。罄其妝奩之美者送之。送女之具不及也。
  
  呂坤曰。姑嫂、世所謂參商人也。年少分疏。易生嫌隙。世之為嫂者。誠如歐陽氏。則舉世皆閏娘矣。吾以是知一人盡道。二人成名。同室仇讎。過分多寡耳。難以罪一人也。
  
  【白話解釋】
  宋朝忠臣妻子。雙姓歐陽公婆都染了疫病去了。遺下了一個女兒。名叫廖閏娘。才生下來只有幾個月的。那時候、剛巧歐陽氏也生下了一個女兒。就和小姑同養著。姑娘女兒一同吃著奶。奶汁不夠了。歐陽氏把自己的女兒寄到鄰舍家裡去。自己給廖閏娘吃奶。每逢吃食物的時候。給廖閏娘的、總比給自己女兒多一半。經過好久的時間歐陽氏的女兒。也曉得退讓了。等到兩個女孩子年紀長大了。有人來向他的女兒求婚的。歐陽氏一定說。小姑還沒有給人家。怎麼可以先許我的女兒呢。最後終把廖閏娘先嫁給了富貴人家。盡數把好的嫁妝給了他。嫁自己女兒嫁妝。就沒有這樣好了
  
  十七、【鄒媖引過】
  宋有鄒媖。引過護嫂。四子登科。富貴壽考。
  【原文】
  宋鄒媖、為繼母之女。前母兄娶荊氏。繼母虐之。媖輒掩護。後嫁士人。內外稱其賢。及歸寧。抱數月兒。嫂置諸床。兒墮火。爛額死。母大怒。媖曰。女自卧兒於嫂室。嫂不知也。荊悲悔不食。媖不哭。且曰。我夢兒當死也。強嫂食而後食。後生五子。四登進士。年九十三而卒。
  
  呂坤謂小姑如姑。嫂甚畏之。媖、異母也。乃繼母惡其嫂。飲食不給。則私以己食繼之。母役嫂。則必與之俱。嫂有過。則輒引為己罪。視異母嫂能如是。其多壽多男多貴子。殆天所以報善人歟。
  
  【白話解釋】
  宋朝有個鄒媖。他是後母所生女兒。他的嫡母所生哥哥。娶了妻子荊氏。後母待他很不好。鄒媖每每遮掩嫂嫂的過失。保護嫂嫂的身體。後來鄒媖嫁給讀書人妻子。里里外外的人。都說他賢德。鄒媖回娘家來探望母親。抱了才生下幾個月的兒子同來。他的嫂嫂就抱了來。把小孩子放在床上。不曉得怎麼一來。小孩跌在火里了。燒爛了額角死去。鄒媖的母親知道了。就大大的生了氣。鄒媖說。這是我自己把小孩睡在嫂嫂房裡的。嫂嫂是不知道的。他的嫂嫂荊氏。一方面悲痛。一方面懊悔就不要吃飯了。鄒媖裝著不悲傷的樣子。一些也不哭。並且說。我前次做夢。就曉得這個兒子是應當死的。硬要嫂嫂吃飯。嫂嫂也就吃了。後來鄒媖接連生了五個兒子。有四個都中了進士。自己活到九十三歲。才去世。
  
  十八、【三姑事長】
  三姑祖病。侍奉不離。事其伯父。猶子比兒。
  【原文】
  遼郭維翰女。名三姑。九歲父卒。又三年母喪。弟年幼。上有祖父。年七十餘。依其伯。伯已年五十。祖父病風不起。三姑侍湯藥飲食。三年不離。祖逝。伯繼病。三姑侍伯病。如事父母然。伯終。三姑服喪三年。服闋。適胡大庵為妻。夫榮子貴。人咸敬之。
  
  三姑境遇、苦甚矣。父喪甫畢。即遭母喪。在母喪中。又侍老病之祖父祖父逝。伯繼病。事如父母。伯亡。如喪考妣。天蓋苦其心志以試之也。夫榮子貴。宜矣。
  
  【白話解釋】
  元朝時候。遼國里的郭維翰。有個女兒。名叫郭三姑。九歲的時候。他的父親就亡故了。過了三年。他的母親死了。他的弟弟年紀很小。上面還有個祖父。年紀已經七十多歲了。是和郭三姑的伯父一同住著的。他的伯父年紀也有五十歲了。他的祖父生了中風病。癱在床里。終日不能夠起來的。郭三姑服侍祖父。吃湯吃藥吃飯。都由郭三姑照料。有三年不曾離開過祖父。後來祖父死了。他的伯父生了病。郭三姑服侍伯父的病。和服侍爺娘一樣。伯父死了。郭三姑就穿了三年素服。服滿了以後。嫁給胡大庵做妻子。後來郭三姑的丈夫兒子。都都很榮華富貴。當時的人。大家很敬重他的。
  
  十九、【茅女扶兄】
  茅女兄痿。倭至嫂奔。扶兄出避。同受火燔。
  【原文】
  明慈溪人茅氏女。年十四歲。父母俱亡。獨與兄嫂居。其兄病痿卧。值倭寇入縣。嫂出奔。呼女與偕。女曰。我室女。將安之。且爾我俱去。誰扶吾兄者。乃堅決侍兄病而不行。倭寇至。縱火。女力扶其兄。避空室。竟被燔灼俱死。
  
  茅氏女年僅十四耳。而能知室女之未可隨行。且以孱弱女子。扶病痿之兄以出。豈真不量力哉。意甘同死。不忍委兄而去。道固當爾。則殺身乃所以成仁也。
  
  【白話解釋】
  明朝時候。慈溪地方上。茅家裡有一女子。他的年紀只有十四歲。但是他父親母親都是早已去世了。獨自跟了他的哥哥和嫂嫂一同住著。他的哥哥生了一種筋肉疲軟的痿癱病。睡在床上。不能夠自由行動的。那時候、剛逢著日本的兵打進慈溪縣城來了。他的嫂嫂就逃出去。並且叫小姑一同逃走。茅家女子說。我是個閨門女子。逃到那裡去呢。並且你我都逃走了。那一個人來扶我的哥哥呢。於是他很堅心決志地、侍奉著哥哥的病。終於不肯走開。後來日本強盜到了。放起火來。茅家女子盡了氣力。扶了他的哥哥避到空房子里去。竟被猛烈的火燒死了
  
  二十、【曹杜易乳】
  杜氏諷姑。為翁置妾。得子妾亡。易乳以接。
  【原文】
  明曹桂妻杜氏。年二十四而寡。遺腹生女。念家無他丁。翁嗣將絕。日諷姑為翁娶妾。從之。得一子。彌月、妾死。杜即以己女托族母。而自乳翁子。逾年、翁姑並沒。或謂之曰。汝辛苦撫夫弟。能以夫弟為後耶。杜曰。夫弟後翁。他日得生二子。則其一、即我後也。
  
  曹杜氏以遺腹產女。家無他丁。翁嗣將絕。日諷姑勸翁娶妾。欲得一夫弟以延宗祧。既得夫弟而庶姑死。乃易乳以保全之。成始成終。出於天性。非特孝悌兩全。抑且節絕義昭著矣。
  
  【白話解釋】
  明朝曹桂的妻子杜氏。年紀二十四歲的時候。丈夫就死去了。遺腹生下了一個女兒。他心裡思量著。家裡沒有另外的男子。恐怕曹家的香火。就要斷絕了。所以天天去勸婆婆。要給公公娶個小老婆。後來婆婆聽了他。就生了一個兒子。可是生下了剛剛滿月。那個小老婆死了。杜氏便把自己的女兒。託了族母去撫養。自己來給公公兒子吃奶。過了一年。公婆死了。有人對杜氏說。你這樣辛辛苦苦撫養你丈夫弟弟。難道可以把丈夫弟弟、當著自己的後代嗎。杜氏回答道。丈夫弟弟。當然做公公的後代。但是等到他生了兩個兒子。那末有一個。就是我的後代了。
  
  二十一、【茅曹敬愛】
  茅氏多病。勸夫妻曹。曹拜床下。感動年高。
  【原文】
  明譚宗勝妻茅氏。多病無子。勸夫以繼室禮娶曹氏。譚從之。曹見茅。問為誰。譚紿之曰。嫂也。曹遂敬奉湯藥不懈。後見夫持茅手脈。視而泣。曹乃以禮諫。譚不得已以實告。曹曰。吾失禮多矣。亟走拜茅床下。茅驚。答拜曰。屈君若此。我何能安。固遜。遂以姊妹序齒。
  
  茅誠賢矣。而曹初以為姒。敬奉不懈。悌也。夫執茅手。以禮諫之。亦悌也。迨明真相。嫡庶互讓。茅父且感其事而悟。老年兄弟和樂如初。嘗語人曰。使吾兄弟式好者。吾女也。於戲、二女之感人深矣。
  
  【白話解釋】
  明朝譚宗勝的妻子茅氏。身體多病。沒有兒子。就勸丈夫用娶後妻的禮節。把曹氏的女子娶了來。譚宗勝就依著做了。曹氏看見了茅氏。就問丈夫道。這個是什麼人呢。譚宗勝就騙他說。那個是我的嫂嫂呵。曹氏以為真的。所以就很敬重的。給茅氏遞湯遞葯。不敢懈怠。後來看見丈夫握了茅氏的手脈。看著哭了。曹氏就用禮法來勸他的丈夫。譚宗勝不得已、就把實在情形對曹氏說了。曹氏聽了說道。那是我多多失禮了。就急急忙忙走到茅氏房裡。在床前跪下了。茅氏嚇了一跳。也就跪下了說。委屈你到這般地步。我心裡是很不安的。大家遜得了不得。最後就排了年紀的大小。做姊妹稱呼。
  
  二十二、【穗女撫弟】
  穗女撫弟。置帚具酒。族叩夜門。款之愧走。
  【原文】
  明陳穗女。年十八。父母歿。二弟長者六歲。少者五歲。親族利其有。日眈眈於旁。女矢志撫弟。置帚數十。具酒食以待。寒夜、族兄弟乘黑叩門。女燃帚啟戶。款以酒食。皆大慚。詭曰。吾輩夜行。火滅求燭耳。自此遂絕意。及二弟畢婚。年四十五。乃嫁。無子。二弟迎養終身。
  
  陳女所處之境。伶仃孤苦。岌岌可危。稍不謹慎。禍即隨之。乃矢志撫弟。預防周至。非但不示人以隙。且令其感愧以去。化險為夷。保全門戶。可謂女中丈夫矣。
  
  【白話解釋】
  明朝陳穗的女兒。十八歲的時候。爺娘死了。有兩個弟弟。大的六歲。小的五歲。宗族裡的人。貪著他家裡有錢。天天等著。很有分肥的意思。於是陳穗的女兒。立下了誓願。撫養弟弟。他預備了幾十個火把。又暗暗地辦好了酒飯。等他們來。在一個寒冷的夜裡。有許多族裡的兄弟。趁著天暗了。就來敲門。陳穗的女兒就把預備了的火把點著火。開了門。放他們進來。把預備的好酒飯。請他們吃。這一班族兄弟。弄得難為情起來了。他們就講了一句謊話說。我們晚上走路。燈火滅了。所以來討點蠟燭的。從此他們就把貪羨的心思打消了。陳穗的女兒一直等到兩個弟弟都娶了親。自己已經四十五歲了。方才出嫁。後來沒有兒子兩個弟弟就迎接他回來。養老他的終身。
  
  二十三、【歐馮均產】
  馮氏問翁。嫡庶之別。服等產均。歐父大悅。
  【原文】
  明歐公池妻馮氏。順德人。公池有兩兄。皆庶出。父分產。欲厚公池。馮氏請曰。嫡子庶子為父母服。有差等乎。歐父曰。皆三年。馮曰。三子皆翁所生。服既無別。分產可有別乎。若是非妾所願。亦非後人福也。歐父嘉嘆而從之。
  
  父母愛幼子。常情也。況公池又為嫡子乎。父分產欲厚嫡子。而馮氏乃以嫡庶服之無別。明分產之不可有厚薄。馮氏此言。知禮達義。對於翁則孝。對於夫則悌。誠可以為後世法矣。
  
  【白話解釋】
  明朝有個歐公池。他的妻子馮氏。是順德地方的人。歐公池有兩個哥哥都是庶母所出的。後來他的父親家產的時候。就想多分一些給歐公池。馮氏就問歐公池的父親道。父母死了。嫡出的兒子和那庶出的兒子。為父母服喪的期限。有沒有分別的呢。歐公池的父親說。那是沒有分別的。都是三年的喪服呵。馮氏說。三個兒子都是公公親生的。既然喪服也沒有分別。難道分起家產來。可以有分別的嗎。假使這個樣子分法。不是我所情願的。恐怕也不是後人的福氣呵。歐公池的父親聽了馮氏這一番的話。非常的稱許他。就依了馮氏的主張。把家產平均分了。
  
  二十四、【俞王勸翁】
  俞婦王氏。勸翁重兄。七分田宅。勤儉治生。
  【原文】
  明俞僧妻王氏。新昌人。僧無兄弟。而伯有六子。甚橫。欲七分其田宅。僧父持之堅。遂交惡。王氏知之。白僧父曰。財重乎。兄弟重乎。願翁慎所處。僧父從之。僧伯大喜。遂式好如初。王氏勤治生。後十餘年。伯產盡歸王氏
  
  財重兄弟重數語。人雖知之而不肯言。言之而不肯行。王氏女子耳。竟能作此言。勸翁實行。共復悌道。而天亦報施不爽。可見人貴勤勞。不在遺產之多寡。世之爭產者。可以休矣。
  
  【白話解釋】
  明朝有個俞僧。他的妻子王氏。是新昌地方的人。俞僧沒有親兄弟。可是他伯父有六個兒子。非常橫暴。不講道理。要將田地房屋做七份分派。俞僧的父親一定不肯。於是他兄弟倆就生了惡感。王氏知道了回事。就對俞僧的父親說道。世間上究竟還是錢財重要。還是兄弟重要。請公公仔仔細細想一想去做。於是俞僧的父親、就聽從了媳婦的話。不再去爭田產了。俞僧的伯父就大大的歡喜。彼此仍舊同從前一樣的和好了王氏勤儉的治理家中生活過了幾年。俞僧的伯父所有產業。盡數賣給王氏了。
  
  【緒餘】
  悌者。所以事長也。無論伯叔姑姊兄嫂師友。凡長於我者。皆應敬以事之。而友愛若弟若妹。以及兄弟之子女。姊妹之子女。皆在於悌道之中也。女子之悌。當更有進。蓋於歸以後。以夫家為家。無論舅姑二人兄弟姊妹。皆為長親。即妯娌之間。姑嫂之間。嫡庶之間。以及妯娌姑嫂嫡庶之子若女。皆無不包括於悌道之中。所謂愛屋及烏。懷其少、即所以敬其長也。孝悌為人之本。本立而道生。可不慎歟。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