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故事:《二十四忠》【四集卷三】

四集卷三二十四忠》 

  
  忠篇
  
  一、【齊姜重國】
  齊姜重國。袵席為輕。謀於舅犯。醉夫以行。
  【原文】
  周晉公子重耳與舅犯奔齊。桓公妻以齊姜。遇之甚善。有馬二十乘。公子安之。子犯知公子之安齊也。欲行而患之。與從者謀於桑下。蠶妾在焉。告姜氏。姜殺之。言於公子。勉其以晉國為重。公子不動。姜以周詩喻之。公子不聽。姜與舅犯謀。醉。載之以行。秦穆公乃以兵內於晉。是為文公。迎齊姜以為夫人。遂霸天下
  
  齊姜以公子重耳去晉。晉無寧歲。天未亡晉。有晉國者。非重耳不可。故殺其蠶妾。勉其良人。不聽、則謀於其舅。醉之以行。寧捐袵席之私。望以社稷之重。其忠於公子也。實其忠於晉國也。姜也賢乎哉。
  
  【白話解釋】
  周朝時候。晉國國君獻公偏信了婦人的話。把世子申生殺死了。國裡面發生了變故。於是有公子名叫重耳的。就同了他的舅舅叫子犯的幾個人。逃到齊國去了。齊桓公就把齊姜嫁給他妻子。並且看待他非常的好。家裡也有二十匹駕車的馬。公子重耳就很安心地在齊國住下了。舅犯看著公子貪著富貴。苟安在齊國。心裡很不以為善。就預備想一個法子。使大家一同走了他就同了跟從的人在一棵桑樹下面會議著。想找條出路。那裡曉得養蠶的女子在那裡。把一切都聽了去。回去就告訴了齊姜。齊姜思量著。假使把這件事傳了出去。對於重耳是大大的不利。於是把飼蠶的女子殺了。一方面又去對公子重耳說。叫他要把晉國國家看得重要。公子重耳聽了。心裡並不感動。他又讀了一章周詩比喻給他聽。那章詩里說。莘莘征夫。每懷靡及。夙夜征行。猶恐不及。這四句詩。就是叫他快點走的意思。公子重耳依舊不肯聽他。齊姜覺得勸解是沒有功效的了。就和舅犯想了一個計策。用酒把重耳灌醉了。然後用車子載了他。離開齊國。到了後來。秦穆公用了兵力。把公子重耳送到晉國去。登了位。就是文公了。把齊姜迎了來。做了夫人。這個晉文公就是五霸之中的一個人物。
  
  二、【虞娟諫君】
    虞娟直諫。惓惓忠忱。幾瀕於死。卒悟君心。
  【原文】
  周齊侯因齊立九年。不治政事。佞臣周破胡專權蒙蔽。即墨大夫賢。日毀之。阿大夫不賢。日譽之。齊侯夫人虞娟諫曰。破胡讒諛。不可不去。齊侯不聽。破胡恨娟。中以罪。有司得破胡賂。誣其詞。上之。齊侯以詞不合。召娟自問。娟自引二罪再諫。齊侯察得實。乃封即墨大夫萬戶。烹阿大夫與破胡。勵精圖治。齊遂以強。
  
  虞娟慮國之危殆。直言以諫。致遭小人之恨。幾瀕於死。而惓惓忠忱。十餘年來。冀幸補一言以救國。未嘗一日忘也。卒以自引二罪而再諫。雖死不恨。得悟君心。復強齊國。婦言之不可以已也如是夫。
  
  【白話解釋】
  周朝齊國國君因齊。登了位有九年了。他永不去治理國家政事有一個奸臣叫做周破胡。用了蒙蔽的手段。獨自包攬了國內的大權。齊國有個即墨縣的縣官很好。可是周破胡天天在國君那兒。說他的壞處。有個阿縣的縣官不好。可是周破胡在國君的那兒。天天稱美他。齊侯的夫人虞娟。就去勸齊侯。說、像周破胡這樣好讒諛的奸臣。不可不把他削了職。可是齊侯不肯聽他。周破胡得知了這回事。非常恨著虞娟。就尋了一種罪名。加在虞娟的身上。詢問官得了周破胡的賄賂。就用莫須有的罪名定下了。奏上到齊侯那兒。齊侯看了。覺得裡面有可疑的地方就把虞娟召了來。親自審問。虞娟自己承認了兩種罪名。再去勸諫齊侯。齊侯覺得虞娟所說的話。是很實在的。就大大的覺悟了。於是封了即墨縣的縣官一萬戶戶口。給他俸祿。把阿縣的縣官和周破胡兩個人。用大鍋子把他們煮死了。一方面打起了精神。很勤勵地去治理國家齊國就強大起來了
  
  三、【發母數子】
    子發之母。數子自私。叩首謝過。然後納之。
  【原文】
  周楚將子發攻秦。絕糧。使人請於王。因使問母。母問使曰。士卒無恙乎。對曰。分菽粒而食之。又問將軍無恙乎。對曰。朝夕芻豢黍粱。子發破秦歸。其母不納。使人數之曰。昔句踐共醇酒。而戰自五也。共糗糒。而戰自十也。今士卒菽粒。子獨芻豢黍粱。雖幸而勝。非其道矣。子非吾子也。無入吾門。子發叩首謝。母乃納之。
  
  呂坤曰。子發之母。善教子發哉。今之為子發者。滔滔也。不獨士分菽粒。又從而剝削之矣。不獨己食芻豢黍粱。又充溢於囊橐。狼戾於苞苴矣。噫、豈獨將。將何足責哉。讀此可愧也夫。
  
  【白話解釋】
  周朝楚國的將官子發。去攻打秦國軍隊里的糧食完了。子發就差了人到了楚王那兒。請求接濟。又教差人便路去問候他的母親。子發的母親見了。就問差人道。既然軍隊里絕了糧。兵士怎麼樣。受不受餓呢。差人說。一班兵士豆子分了吃著。母親又問道。將軍怎麼樣。受不受餓呢。差人說將軍嗎。他早夜吃著牛羊犬豬的肉。並且飯也是很精美的呵。後來子發破了秦軍。得勝回來。到了家裡。他的母親關了大門。不肯放他進來。差了人斥責他道。古時候有個越王句踐。和兵士們一同飲著美酒。所以這班兵士。在戰爭的時候。一個可以抵當五個敵人。句踐又和兵士們一同吃著干糧。所以這班兵士。在戰爭的時候。一個可以抵當十個敵人。現在兵士們吃著粗糙的豆。你自己卻獨自享受了豬羊的肉。很好的飯。雖然你幸而打了勝仗。可是這不合於理的。這是徼幸的。你這就不是我的兒子。不要走進我的門裡來。子發聽了。叩頭謝罪。他的母親開了門。放他進來。
  
  四、【陵母伏劍】
    王陵之母。知漢必興。殺身固子。萬世所稱。
  【原文】
  漢王陵始為縣豪。高祖微時。兄事陵。及高祖起沛。陵亦聚眾數千。以兵屬漢王。項羽與漢為敵國。得陵母。置軍中。陵使至。則東向坐陵母。欲以招陵。陵母私送使者泣曰。為老妾語陵。善事漢王。漢王長者。無以老妾故。懷二心。言妾已死也。乃伏劍而死項羽怒。烹之。陵終與高祖定天下。位至丞相封侯。傳爵五世。
  
  呂坤謂陵母知興之智。殺身之勇。皆士君子所難。獨怪夫陵不暫歸楚以全母。何忍母之見拘。而甘心以赴功名之會乎。雖然。陵必未及知也。陵母之死。蓋知陵必為己歸楚。故先伏劍以安其心耳。
  
  【白話解釋】
  漢朝時候。王陵在縣里已是個有名的英雄了。漢高祖還沒富貴的時候。把王陵和哥哥一樣的看待。等到高祖在沛縣起了義。王陵也就聚合了幾千個人。去幫助漢王。那時候楚霸王項羽和漢是對敵的國家。楚軍里把王陵的母親捉到了。把他留在軍隊里。王陵差人來了。楚軍就把王陵的母親。朝東坐著他們的意思。就是想把王陵招了來。投降楚軍。王陵的母親就暗地裡流著眼淚。偷偷地對著來人道。你回去的時候。代我老太婆對王陵說。好好地服事漢王。漢王的做人。很謹慎。很厚道。將來一定能夠成大事業的。叫我的兒子不要為了我老太婆緣故生了兩種心腸。你還可對他說。我已經死了。於是就用寶劍自刎了。項羽得知了非常的生氣。就把他放在鍋子里煮了。後來王陵終於跟了漢高祖打定天下。官一直做到宰相。封了侯。這個侯爵傳了五代。
  
  五、【青青乞代】
  翟婢青青。以身代素。主死何生。罵賊不懼。
  【原文】
  晉翟女素之婢青青。會稽人。史佚其姓。素為士族之女。已受聘而未嫁。遭賊。賊欲犯之。不從。賊臨以白刃。青青乃跪而泣曰。無驚我姑氏。青青乞代。賊遂殺素而犯青青。青青曰。吾欲代者。冀全吾主之名節性命耳。今已死矣。吾誰代耶。賊曰。不從將同死。青青曰。吾主已死。我何生為。遂罵賊。賊怒。復殺之
  
  青青初欲以身代主。繼復以身殉主。蓋其心中惟知有主。故不計其他耳。呂坤謂青之代素。忠也。不受辱。貞也。忠貞二字。士君子且難。況婢女乎。不錄素者何。節女不可勝錄。余因錄青以見素雲。
  
  【白話解釋】
  晉朝翟女素的丫環。名叫青青。是會稽地方的人。因為年代久遠。他的姓氏也就不得而知了。他的主人家翟素。是書香人家的女兒。已經許給人家。可是還沒有出嫁。有一次。遇著強盜強盜就要強姦他。翟素不肯。強盜用著雪白的刀逼著他。要他答應。青青見了就跪下了。哭著對強盜說。不要使我主人受了驚。我青青情願代他。強盜就把翟素殺死了。再想侵犯青青。青青就說。我先前所以說要代。就是為了顧全我主人的名節和性命的緣故。現在主人已經死了我又去代那一個呢。強盜說。不肯從我的一同殺死。青青說。我的主人已經死了我又要活著做什麼呢。就把強盜大大的罵了一番。強盜發了怒。又把青青殺死。
  
  六、【苟劉保城】
  苟妻劉氏。代夫厲兵。喻以忠節。得雨保城。
  【原文】
  北魏苟金龍守梓潼。兼主關城戍事。梁主遣眾圍攻。金龍在病。眾甚危懼。其妻劉氏。遂率城民修理戰具。一夜悉成。拒戰百餘日。兵士死傷過半。戍副高景陰圖叛。劉氏斬之。自與將士分衣減食。勞逸必同。井在外城。尋為賊陷。城中絕水。劉氏集長幼。喻以忠節。相率告天。俄而澍雨。人心益固。會益州援兵至。圍乃解。
  
  修理戰具。一夜悉成。相率守城。拒戰百日。均勞逸於將士。斬叛逆之黨徒。一婦人耳。而能忠於患難若是。甚且城中絕水。岌岌可危。乃以忠節二字。曉喻城民。竟能感動天心。沛霖解困。忠焉能勿誨乎。
  
  【白話解釋】
  十六國時候。北魏國的苟金龍守著梓潼縣。並且兼管邊關防的事務。有一次。梁朝的皇帝派了兵來攻打。不湊巧這時候苟金龍正生著病。一般人都覺得非常危險。心裡都很怕懼。苟金龍的妻子劉氏。倒是很勇敢很忠心。就帶領了城裡面的百姓。去修理打仗的工具。不過一個晚上工夫。都修理好了。和梁朝的軍隊戰了一百多天。城裡的兵士。死的傷的有了一半多。這時候邊關的副守官叫高景。就生了念頭。暗暗地預備謀反。劉氏曉得了他的陰謀。就把他殺了。自己和將士們分著衣裳穿。減著東西吃。將士們做著勞苦的事。他也跟著勞苦。將士安逸了。他才肯安逸。這個城的井。是在外城裡的。後來外城給敵人攻下了。城裡面斷絕了水的供給。劉氏把城裡面老老小小的人都叫了來。對他們說著盡忠盡節的大道理。並且一同禱告著天地。果然一忽兒、人人所希望著的雨。就從天上落下來了。因此人心愈加穩固。剛巧益州的救兵到了。於是就解了圍。
  
  七、【徐惠匡君】
    賢妃徐惠。上疏糾繩。帝崩哀慕。願侍園陵。
  【原文】
  唐徐賢妃、名惠。湖州人。生五月而能言。四歲誦論語毛詩。八歲能屬文。遍涉經史。手不釋卷。貞觀中。納為充容。每應制詩文誥敕。揮翰立成。詞華綺贍。太宗晚年土木。動干戈。海內騷然。徐充容上疏。陳詞宛轉。竭盡忠忱。帝納其言而止。帝崩。哀慕成疾。進葯不服。曰、上遇我厚。得先狗馬。永侍園陵。足矣。卒年二十四
  
  長孫後以善諫輔君。後崩。太宗以此後入宮。不聞規諫為慟。乃繼其後者復有徐妃。其疏曰。守初保末。聖哲罕兼。業大者易驕。願陛下難之。善始者難終。願陛下易之。實為千秋不朽之名言。因附錄焉。
  
  【白話解釋】
  唐朝太宗皇帝有個姓徐的賢妃。名叫惠。是湖州人。生下來才五個月就能說話。四歲時候就能論語和詩經了。到了八歲。就能文章。凡是經史的書。差不多大都看過。並且也很用功。手裡從沒有放下了書卷的時候。在貞觀年間。太宗把他選到宮裡去做充容。每每皇上他做的詩文誥語和詔命。他總是提起筆來一揮。立刻做好。並且詩文里的詞藻。是很富麗堂皇的。太宗晚年的時候。很喜歡土木去築造宮殿。動干戈去開拓土地。於是海內的百姓。都覺得騷然不安了。徐惠就上了一封章疏。到皇帝那兒去勸諫。文裡面的語氣很宛轉。處處表現著他對皇上的忠心。太宗也就依了他的話。把興土木動干戈的兩件事。都停止了。後來太宗死了。徐惠心上又悲哀。又思慕。於是就成了病。人家把湯葯送進去。他又不肯吃。口裡說道。皇上看待得我非常的好。我能有一天先著皇墳里的狗馬。永遠的在陵墓里侍奉著皇上。那在我的心裡是很滿足的了。死的時候。年紀只有二十四歲。
  
  八、【鍾許悟夫】
  鍾妻激勸。立志莫移。忘身殉國。神必助之。
  【原文】
  唐鍾紹京為苑總監。韋氏之亂。臨淄王隆基與約誅之。及期。王夜率劉幽求等入苑。會於廨舍。紹京悔。欲不從命。其妻許氏曰。忘身殉國。神必助之。且同謀素定。今雖不行。庸能免乎。紹京悟。趨出謁王。率丁匠二百餘人。執斧鋸以從。其夜、斬韋氏及黨羽。立相王旦。是為睿宗。事定。遷中書侍郎。參知機務。後封越國公。
  
  人苟立志不堅。每當生死關頭之際。有徘徊心焉。紹京設無許氏激其忠忱。在紹京固難免於死。而韋氏之亂。恐未必能肅清矣。一言喪邦。一言興邦。言之不可不慎也。然亦視其忠心如何耳。
  
  【白話解釋】
  唐朝鐘紹京。做著畜養禽獸的宮苑裡的總監官。那時候正逢著國戚姓韋的作亂。有個封臨淄王名叫隆基的。就和鍾紹京約下了。去誅殺韋氏。到了約定的日子那一天。臨淄王在晚上親自帶領了劉幽求等幾個人。到了宮苑裡。在公堂里相會。這時候鍾紹京心裡思量著。假若舉事不成。那末性命是保不住的了。這樣一想。於是生了懊悔要想不服從臨淄王的命令。他的妻子許氏。就對他說。忘了自己的身子。去救國家的危難。這樣的人神明在暗地裡必定是幫助他的。照這樣說。你是應該一同去做的了。況且從另外的一方面說。大家都是同謀的人。現在你雖然不去干。他日一旦事發了。難道你能夠獨自免罪的么。鍾紹京聽了這一番話。就覺悟了。馬上出去見臨淄王。帶領了家丁和工匠二百多個人。有的手裡拿了斧頭。有的手裡拿了木鋸。一同跟了去。就在這天的夜裡。把韋氏和他的同黨都殺死了。迎了相王名旦的來做皇帝這就是睿宗了。等到事局平定以後。鍾紹京陞官做中書侍郎。並且參與機密的事務。後來封爵到越國公。
  
  九、【仆固忠母】
  仆固忠母。憤子負國。提刀取心。揚言殺賊。
  【原文】
  唐代宗時。僕固懷恩反。上以郭子儀為關內河東副元帥。時仆固瑒為其下所殺。懷恩聞之。以告其母。母曰。吾語汝勿反。今眾心既變。禍必及我。懷恩不對而出。其母提刀逐之。曰。吾為國家殺此賊。取其心以謝三軍。懷恩疾走得免。走雲州。上乃詔輦其母歸京師。給待優厚。月余以疾卒。具禮葬之。功臣皆感嘆。
  
  母孰不愛其子哉。僕固懷恩之母。教子勿反而不聽。竟提刀逐子。且欲取其心以謝三軍。蓋為國家殺賊。非為仆固殺子矣。女子三從。其從子尤宜通權達變。李日月母。恨其子死之晚。亦猶此爾。
  
  【白話解釋】
  唐朝代宗皇帝的時候。有個雙姓仆固名懷恩的造反了。皇上就叫郭子儀做了關內河東兩地的副元帥。去討伐他。這時候仆固瑒給他的手下人殺死了。僕固懷恩聽到了這個消息。就去告訴他的母親。他的母親說道。我叫你不要造反。你不肯聽我。現在人心變了。這個禍一定要延害到我身上來的。僕固懷恩聽了也不去回答母親走了出去。他的母親就拿了一把刀。去追他。並且說。我替國家把這個賊子殺了。取了他的心肝來。以消三軍的忿怒。僕固懷恩很快的逃走了。後來僕固懷恩逃到雲州。皇上覺得這個女子。很懂得大義。就下詔叫把他母親。用車子載到京城裡來。賜給的東西很多。待他也很好過了一個多月。生了死了。就備了禮安葬他。朝廷里的功臣見了。個個感嘆著不置。
  
  十、【李鄭誡子】
  李母鄭氏。誡子效忠。惟簡奉命。屢建奇功。
  【原文】
  唐德宗幸奉天。李惟簡將赴難。謀於其母鄭氏。母曰。爾父立功河朔。位宰相。身未嘗入京師。致爾兄罔知大義。不遵吾誡。身死人手。爾入朝。雖未見天子。可不效忠乎。及行。又誡之曰。爾此去不死王事。吾不子汝矣。惟簡謹受命。斬關出。道更七戰。得達行在。德宗見而厚撫之。後積功封王。圖形凌煙閣。皆母訓之力也。
  
  李鄭氏教子以忠。多矣。長子惟岳。不聽母訓。身死人手。次子惟簡。謹遵母命。圖畫凌煙。同胞兄弟。相去天淵。母教之有關於社稷身家者如此。觀其一再誡行。惟冀子之死於王事。不啻王孫賈之母矣。
  
  【白話解釋】
  唐朝德宗皇帝的時候。國家生了變故。皇帝逃到了奉天去。這時候、有個姓李名惟簡的人。想要去赴國難。就把這層意思和他母親鄭氏商量。鄭氏說。你的父親從前在河北地方立了功勞。官做到宰相我生平沒有到過京師里。所以你的哥哥不曉得大義。不聽我的教訓。後來性命喪在別人的手裡。你現在到了朝廷里。雖然沒有見過天子。難道可以不盡心報國的嗎。等到李惟簡將要出門的時候。他的母親又警誡他說你這去了。假使不死於國難。那我就不把你當作兒子看了。李惟簡很恭謹地拜受了母親的教訓。從關內打了出去。路上一共遇著了七次的戰事。才得到了皇帝所在的地方。德宗見了。就大大的安慰了他一番。後來李惟簡屢次積了功勞。封到了王爵。皇上把他相貌畫在凌煙閣上。表揚他的功績。這都是他母親教訓的力量呵。
  
  十一、【董楊訓兒】
  楊氏訓子。不愛己身。死亦無恨。須作忠臣
  【原文】
  唐董昌齡母楊氏。蔡州人。蔡州為吳元濟所據。昌齡事吳為房令。母密戒曰。順逆成敗。兒可圖之。昌齡未決。徙郾城。母復曰。逆賊欺天。神所不福。當速降唐。毋以我累。兒為忠臣。吾死不恨。會王師逼郾城。昌齡乃降。憲宗喜。即拜郾城令。兼監察御史。昌齡謝曰。母之訓也。臣何能。憲宗嘆異。後封楊氏為北平郡君。
  
  西漢有王陵母。東漢有趙苞母。先後相繼。捨身以成子之忠。昌齡母其熟讀漢書乎。而昌齡不忘母訓。卒以降唐。既拜監察御史。猶曰母之訓。臣何能。其忠也。即其孝也。故求忠臣必於孝子之門也。
  
  【白話解釋】
  唐朝董昌齡的母親楊氏。是蔡州地方的人那時候吳元濟造了反。蔡州就給吳元濟佔據了去。在這個時候。董昌齡做了房縣的縣官。正是吳元濟的屬下。他的母親就很秘密地對他說。大凡一樁事理。是順天的就可以成功。倘然是逆天的就要失敗。在這個地方你可以仔仔細細地思量一番才好。董昌齡的心上還決定不下。吳元濟又把他調到郾城去做官。母親又對他說。這個吳元濟的反賊。欺騙皇上這是神明不肯保佑他的。你應當立刻投降唐朝。不要為了我帶累你的緣故就不去投降了。你假若做了忠臣我就忠臣母親了。這樣我便死了。也是沒有怨恨的。剛巧唐朝的官兵來攻打郾城。董昌齡就出去投降。憲宗皇帝得知了很歡喜就叫董昌齡做了郾城的縣官。並且兼著監察御史的職。董昌齡就辭謝著說。這都是我母親的教訓。至於我那裡有什麼功勞呢。憲宗聽了嘆著稱異。後來封楊氏做北平郡君。
  
  十二、【陳馮杖子】
  馮氏治家。忠孝是誨。杖擊堯咨。金魚墜碎。
  【原文】 
  宋秦國公陳省華妻馮氏。節度使堯咨之母也。治家嚴。三子皆舉進士。堯咨守荊南還。馮氏問曰。汝典名藩。有何異政乎。堯咨慚謝無有。馮氏意不悅。一日、縱言州當孔道。過客與堯咨射。無不讓堯咨能者。馮氏大怒曰。汝父訓汝以忠孝國家。今不務仁政教化。而專一技自名。豈汝父志耶。杖擊之。金魚墜碎。
  
  呂坤謂嚴明哉陳母。知善射非太守之職。可不謂明乎。子為達宦。而猶以杖擊之。可不謂嚴乎。明而且嚴。故其三子之皆得顯達也。迂者以從子之義責母。謬矣。子正、母從。母正、子從。
  
  【白話解釋】
  宋朝時候。有個秦國公。姓陳名叫省華。他的妻子夫人。就是官居節度使名叫陳堯咨的母親。馮夫人的治家非常嚴緊。他的三個兒子。個個都中了進士。有一次。陳堯咨做了荊南地方太守官回來。馮夫人就問他道。你在有名的地方做了官回來。有沒有同人家不同的政策表現嗎。陳堯咨很慚愧的說著沒有。馮夫人聽了。心裡就覺著不快活了。有一天。家裡的人大家說著閑話講到那個地方正當著往來的要道。過路的客人和陳堯咨較量射箭的。沒有一個不是讓他稱能。馮夫人聽了就大怒起來。說道。你的父親教訓你。叫你要盡忠盡孝去輔助國家。現在你做了官。不曉得施行仁政去教化百姓。專門學了一種小小的技藝。自己稱說著。這那裡是你父親當初教訓你的願望呢。說完話。就拿了拐杖打他。把他身上佩著的金魚袋。都打落在地上跌碎了。
  
  十三、【紅玉桴鼓】
  宋梁紅玉。佐夫效忠。親執桴鼓。助戰江中。
  【原文】 
  宋韓世忠妻梁紅玉。沉毅善斷。時金兀朮分道入寇。諸屯皆敗。世忠俟其歸。邀擊江中。紅玉親執桴鼓助戰。士氣百倍。兀朮終不得渡。盡歸所掠。求假道。不聽。益以名馬。又不聽。後兀朮用閩人計。一夕、鑿渠潛遁。紅玉上書朝廷。言世忠失機縱敵。宜加罪責。高宗以世忠率八千餘人。當金兵十萬。力扼強寇。賜詔褒慰。
  
  紅玉以官妓出身。而能忠心耿耿。親執桴鼓。助戰江中。士氣以奮。與兀朮相持黃天盪。凡四十八日。兀朮大受窮蹙。鑿渠潛逃。乃上書劾夫不忠。尤為千古創舉。孰謂青樓中無忠藎之人哉。
  
  【白話解釋】
  宋朝韓世忠的妻子。姓梁名紅玉。他的為人很剛毅。並且富有決斷心。這時候金國的太子兀朮。分了好幾路兵。攻打了進來。許多地方的守兵。都被金兀朮打敗了。韓世忠等金兀朮回兵的時候。在江中心和他打仗。這時梁紅玉親自拿了擊鼓的棒。不住地敲著戰鼓助戰。宋朝兵士的勇氣。因此增進了幾百倍。終於金兀朮渡不過江去。金軍把搶來的東西都還了。要求借條路走。韓世忠不肯答應。金軍又添上很好的馬。韓世忠依舊不肯答應。後來金兀朮用了一個福建人的計劃。在有一天的晚上。掘開了河道。偷偷地跑了。梁紅玉就上書到朝廷里。說著韓世忠失去軍機。放走敵人。應當加罪。高宗以為韓世忠只帶領了八千人軍隊。去抵當十萬人的金軍。竭力禁止敵人的侵略。這功勞已經不小了。於是不但不去責罰他。反下了一道詔書去褒獎他。去安慰他。
  
  十四、【施氏奴事】
  沈婢施氏。忠主二女。織履佣舂。奴事備舉。
  【原文】
  宋沈氏婢施氏。湖州烏墩鎮人。與沈氏本鄰居。年二十。入為婢。會大疫。沈家夫婦相繼亡。遺二女。各十數歲。無旁親可依。施氏即佣舂旁舍。或織草履。及縫紉之事。得錢以給二女。及長、為擇良配。更撫抱其子。儘力奴事。每主人出遊。則假守舍物。無一毫動者。遠近皆敬慕之。年六十餘。猶挽兩髻。以明其為處子雲。
  
  忠婢一見於周大夫主父家。再見於晉節女翟素家。然未若施氏二十歲始為婢也。以及嫁之年為婢。無豢養之恩可言。乃以佣舂織履縫紉之資。以養主女。儘力奴事。年六十猶挽兩髻。能無敬慕乎。
  
  【白話解釋】
  宋朝時候。沈家有個丫頭。姓施。是湖州烏墩鎮的人。他和沈家本來是鄰舍。當施氏二十歲的時候。就到沈家去做丫頭。有一年。疫病非常厲害。沈家的兩夫妻。接連著都死去了。遺下了兩個女兒都不過十多歲。沒有別的親戚可以依靠。施氏就在側屋裡替人家舂著米。或者織了草鞋。以及做了針線的生活。這樣的賺了錢來。去給他兩個主人家。等到兩個主人成了。就給他們選擇了門戶相當的配偶。並且撫抱他們的兒子。儘力地做著奴僕應做的事。每逢主人出外的時候。他就兼管著房屋裡的東西。沒有動了一動的。遠近的人都敬重他。仰慕他。年紀六十多歲了。頭上還梳著兩個髻。表明他是個處女。
  
  十五、【藍姐捕盜】
  王婢藍姐。引盜取金。燭淚標識。忠主智深。
  【原文】
  宋王氏婢藍姐。從其主寄居清泥寺。主宴客。中夕席散。夫婦皆醉。盜入。縛諸子及眾婢。婢呼曰。司鑰者藍姐也。藍姐應曰。然。毋驚我主。乃可。盜許之。藍姐盡以鑰付盜。秉席間巨燭。指引之。金銀器飾。盡數取去。主人醒。翌晨訴諸縣。藍姐密告曰。易捕也。群盜皆衣白。妾秉燭時。盡以燭淚污其背為識。如其言。果各就獲。
  
  藍姐忠且智矣。設其當時不承認司鑰。非特危及其主。且危及諸子。危及眾婢。抑且危及己身。以毋驚主為要求。而秉燭引盜。盡取金銀器飾。賊方以為助之也。孰知已暗作標識禽之矣。翌晨雲乎哉。
  
  【白話解釋】
  宋朝王家丫環。名喚藍姐。跟了他的主人家。一同寄居在清泥寺里有一天。主人家請了客人吃酒。一直到了半夜裡才散席。夫妻兩個人都吃酒醉了。忽然有許多強盜走了進來。把主人家的幾個兒子。和一班丫環。都用繩縛了起來。丫環們大家叫著說。這不關我們的事。管家裡鑰匙的、是藍姐呵。藍姐應著說。不錯。我確是管鑰匙的人。不過要求你們。不要使我主人受了驚。我才肯把鑰匙拿出來給你們。強盜也就答應了他。藍姐就把所有的鑰匙。都給了強盜。並且手裡拿著剛才酒席上用過的大蠟燭。照著強盜指點給他們看。於是強盜把所有的金銀器具、金銀首飾、盡數的搶了去。等到主人酒醒了。曉得遭了強盜搶。第二天早晨。就到縣里去報告。藍姐就很秘密的、對那一班去捉強盜的人說。這是很容易捉的。那一班強盜都穿了白色的衣裳。我拿蠟燭他們的時候。把蠟燭油滴在他們的背上做記號。你們只要看穿著白衣服。背上的衣裳有了蠟燭的人這就強盜了。捕盜的人依了他的話去做。果然把所有的強盜都捉住了。
  
  十六、【曾晏守砦】
  晏氏捶鼓。使婢鳴金。敗賊守砦。赤膽忠心。
  【原文】
  宋曾婦晏氏。汀州寧化人。夫死。守幼子不嫁。紹定間、寇破寧化。晏依山為砦。賊遣人索婦女金帛。晏召田丁諭曰。汝曹衣食我家。念主母恩。當用命。不勝。即先殺我。因解首飾悉與之。田丁感激思奮。晏自搥鼓。使諸婢鳴金。賊退敗。鄉人挈家趨砦者甚眾。晏以家糧助不給。歸者日增。又析砦為伍。互相應援。賊弗能攻。
  
  呂坤謂晏恭人豈不偉然一丈夫哉。獨立不懼之膽。堅確凝定之志。奮迅激昂之氣。經略鼓舞之才。給贍存恤之義。胥見之矣。士君子受專城之寄。民聽其死生。城聽其堅陷。讀此傳。兩間無容身處矣。
  
  【白話解釋】
  宋朝有個姓曾的妻子晏氏。是汀州寧化縣的人。他的丈夫死了。他守著小兒子不肯嫁人。在紹定年間。強盜破了寧化城。晏氏就在山裡築了木柵住著。強盜差了人來女子金錢布帛。晏氏就召集了家裡佃戶家丁對他們說道。你們穿的吃的。都是靠了我的家裡。假若你們有記念著主母的恩惠的。就應當聽了我的命令去殺賊。打不過他們。就先殺了我吧。說完話。就脫了首飾、盡數的給了他們。於是這班佃戶家丁都很感激了。大家思量奮發殺賊。晏氏親自敲著鼓。叫丫環們敲著鑼。終於強盜是敗退了鄉里的人家。搬到他那兒去避難的很多。有糧食不夠的。晏氏就把家裡的米給他們吃。因此搬來的人家。愈加天天的增多了。晏氏又分開了以前的制度。改做隊伍。大家互相救應。強盜也就不敢來攻打他們了。
  
  十七、【常哥苦心】
  耶律常哥。規文出眾。皇嗣被誣。不勝哀痛。
  【原文】
  遼太史耶律適魯妹常哥。能詩文。咸雍間。作文規時政。其略曰。君以民為體。民以君為心。人主當任忠賢。去比佞。則政化平。陰陽順。遼主洪基善之。大康中。皇子為樞密耶律乙辛所誣。坐廢。適魯謫鎮州。常哥與俱。嘗布衣蔬食。人問何自苦如此。對曰。皇嗣無罪遭廢。我輩豈可美食安寢乎。及皇子被害。不勝哀痛。
  
  安金藏自剖其心。以明皇嗣無罪。民到於今稱之。耶律常哥。女子耳。設使其為男子之身。處金藏之職。吾知其必追蹤金藏矣。易地則皆然。觀其規時政之切。痛皇嗣之哀。固無時無地不以君為心也。
  
  【白話解釋】
  遼國有個太史官耶律適魯。他有個妹子名叫耶律常哥。能夠做文吟詩。在道宗皇帝咸雍年間的時候。他就做了一篇文章。去規勸當時的政治當局。他的文裡面大略說。皇帝百姓當做自己的身體看待。百姓就把皇帝當做自己的心肝看待了。所以做皇帝的、應該重用忠心賢良的人。除掉了結黨諂媚的人。那末政治自然公平陰陽自然和順了。遼國的國君洪基。看到了這一文章。覺得裡面所說的話。都很不錯的。確是一服救時政的良藥。在太康年間。國里的皇太子。被那宰相耶律乙辛所陷害。因此國君就把太子廢了。他的哥哥耶律適魯。也貶官到鎮州地方去。耶律常哥就跟著哥哥。一同到了鎮州。他在鎮州的時候。穿的總是布衣。吃的總是蔬菜。有人問他。為什麼要這樣的自尋苦吃。他就回答道。現在我們國里的皇太子。並沒有什麼罪。皇上把他廢棄了。這樣看來。我們應當大家抱著憂愁態度。我們那裡可以吃的很美好。睡得很平安呢。後來皇太子被人死了。他的心裡非常悲哀。非常痛苦
  
  十八、【樞女無憾】
  鮮於樞女。勉子盡忠。死復何憾。千古尊崇。
  【原文】
  元太常典簿鮮於樞之女。江東廉訪使伯顏不花的斤之母也。伯顏不花的斤將援信州。南望泣曰。我為天子司憲。視彼城之危急能救。何以報天子耶。我他無所恤。所恤者老母耳。鮮於氏聞之。急勉之曰。爾為忠臣。吾即死復何憾。伯顏不花的斤遂間道入福建。以印送御史行台。力守孤城而死
  
  人當君親危迫之際。忠孝每不得兩全。為人子者。亦惟視親心之所安何如耳。親心安。則盡忠即所以盡孝也。故出必告。反必面。皆以安親心也。如鮮於氏者。子為忠臣。死無憾。則子之忠。實母之忠耳。
  
  【白話解釋】
  元朝時候。一個做著太常典簿官鮮於樞的女兒。就是江東廉訪使名叫伯顏不花的斤的母親。這時候、天下正是大亂。各地方都有盜賊刀兵發生有一回、伯顏不花的斤想去救援信州。就把身子朝著南方望著說。我做了天子殿下的御史官。現在眼看著信州城池這樣的危急。不能夠去援助他們。怎樣可以報答天子待我的恩典呢。我心上有什麼放不下的事。我心中所牽掛著的。只有一個年老的母親吧了。他的母親鮮於氏的耳朵里。聽到了這番話。就趕緊去勉勵兒子說。你若儘力國事。做了忠臣我就是馬上死了心中也沒有遺恨的呵。於是伯顏不花的斤就從一條冷路里。走到福建去。把御史官印送還了御史行台。他儘力守著一座孤城。終於力竭死了
  
  十九、【朵那全主】
  忠婢朵那。盡出寶珍。保全主母。拒辱潔身。
  【原文】
  元偉兀氏婢朵那。年十九。寇至偉兀家。無所得。反縛主母於柱。以刃礪頸。諸婢皆散走。朵那以身蔽主母。請代死。且曰。家之貨寶。皆吾所藏。主母不知也。若免主母。當悉與將軍。寇因解主母縛。朵那乃探金銀珠帛等置堂上。任盜取之。已欲犯朵那。朵那持刀欲自殺。曰。我乃二千石家婢。肯從汝耶。寇驚異。捨去。
  
  朵那、一十九齡婢女耳。勤敏忠篤。其主父官他郡、卒。奉其主母彌謹。故主母亦委以腹心焉。棄主母之貨財。全主母之生命。權也。既全主母。又能潔身。經也。守經行權。吾於朵那見之矣。
  
  【白話解釋】
  元朝偉兀氏的家裡有個丫環。名叫朵那。年紀十九歲了。有一天。強盜到了偉兀的家裡。搶不著什麼貴重的東西強盜就把主人家。反縛在柱子上。用著很快利的刀。架在他的項頸里。並且上下磨著。好許多丫頭。嚇得了不得。就都逃散了。只有朵那不肯逃走。用著身子遮蔽著女主人。請求著替他代死。一方面嘴裡說著。家裡的貨物寶貝。都是我一個人親手所藏的。我的女主人家並不知道。假使你們把女主人放下了。那末我就把藏著的貨物寶貝。盡數送給將軍們。於是強盜們、就解散了他的女主人的束縛。朵那就拿了許多的金銀珠寶布帛。一齊放在堂上。任著強盜們拿了去。強盜們既然拿到了東西。又想去干犯朵那。朵那就拿了一把刀要自殺了。並且說道。我是吃著二千石俸祿的人家、家裡丫環。那裡肯從你們呢。強盜聽了這一番話。都覺得非常驚奇。也就饒了他去了
  
  二十、【雲妾哺煒】
  花妾孫氏。抱煒匿蘆。哺以蓮實。夜半聞呼。
  【原文】
  明花雲妻郜氏。每語雲報國為忠。雲守太平。陳友諒破城。被殺。郜以子煒付雲妾孫氏。投水死。時煒甫三歲。與孫同被掠至九江。夜投漁家。脫簪珥屬養之。後復竊煒渡江。遇亂軍爭舟。被棄江中。有斷木自上流浮至。附之。入蘆渚中。采蓮實哺煒。七日不死。夜半聞人語。呼之。逢雷老與偕行。入京。謁見太祖。遂撫養之。
  
  呂坤謂花煒非孫氏所出也。乃能於亂離之際。忍九死以全孤。百折不回。歷盡險阻。卒收夫與嫡而合葬焉。賢女淑媛。不在貴賤間矣。夫忠於國。妻忠於夫。妾忠於主。孰謂花將軍死哉。
  
  【白話解釋】
  明朝大將花雲的妻子姓郜。他對花雲說話的時候。總常常勸花雲要盡忠報國。那時候花雲就在太平地方防守著。後來陳友諒攻破了太平縣城。花雲就給人家殺死。郜氏就把他兒子名叫花煒的。交付給花雲的小老婆孫氏。自己投水死了。這時候、花煒只有三歲。就和孫氏一同給亂兵搶掠到九江。在某一個晚上。孫氏就乘著黑夜裡。逃到一家捕魚人的家裡。脫下了頭上戴著的簪和耳環等等的東西。換了錢來、去養活花煒。後來又偷偷地同了花煒渡過江去。一個不湊巧。正遇著亂兵。大家正在奪著船。於是孫氏和花煒兩個人。都給他們丟在水裡了。剛剛有一塊斷的樹頭。從江的上流流了下來。孫氏就攀附了這塊樹頭。在水面上浮著。最後浮到了蘆葦生得很多的一個小洲里。孫氏就采了蓮蓬來。剝了蓮子哺給花煒吃。這樣的過了七天。兩個人都沒有死。在有一天的半夜裡。忽然岸上聽得人說話的聲音。孫氏就去喊他。於是遇見了雷老。同他到了京師里去見明太祖。把花煒撫養到長大。你想孫氏這樣忠於主人的行為。可敬不可敬呢。
  
  二十一、【妙善保印】
  姜妾妙善。藏印荷池。因舁告主。投井名馳。
  【原文】
  明姜榮通判瑞州。賊起。榮出走。其妾竇妙善亟取印投園池。出、賊疑為榮妻。舁之出城。隸中有盛豹者。父子同被賊驅。其子叩乞縱父。賊許之。竇曰。是有力。使舁我。賊從之。舁數里。竇密語豹曰。我留汝以告太守印處。今當遣汝歸。幸告太守。前有井處。吾畢命矣。乃言其不善舁。縱之。至花塢。遇井。託言就飲。躍入井中。
  
  一印也。朝廷命令系之也。妙善藏印於後園荷池。而無以告夫主。乃求忠於孝。得托盛豹以藏印處及葬身處告之。而姜榮乃得取印。並出屍以葬焉。其忠於朝廷。忠於夫主。詔建專祠。千古不朽矣。
  
  【白話解釋】
  明朝姜榮在瑞州地方做軍官。忽然強盜來了。姜榮就逃了出去。他的小老婆姓竇名妙善。覺得假使官印落在賊人的手裡。這是對於主人翁是很多不利的。就急忙拿了官印。丟在園林里的一個池裡面。他把官印投到了池裡以後。走出去。就遇見了強盜強盜們以為竇妙善就是姜榮的妻子。於是就把他扛抬了走出城去。瑞州衙門裡、有個姓盛名豹的差人。和他父親。一同給強盜拉了去。兒子朝著強盜叩著頭。請求釋放他的父親強盜見了他很孝順。就把他父親走了。竇妙善對他們說。這個人是很有力氣的。可叫了他來抬我。強盜聽了就叫盛豹去抬竇氏。這樣抬著走了有好幾里路。竇妙善就很秘密地對著盛豹說。我替你想了一個法子逃命。留了你的性命。借了你的口去對太守說。那個官印是丟在花園里的池裡面。你回去的時候。千萬要去太守說的。你看前面有井的地方就是我自殺的場所了。竇妙善就去對強盜說。說他抬得不好把他去了。盛豹放走了之後。竇妙善走到了花塢的地方。就說要去吃口井水止渴。一忽兒就跳到井裡去了
  
  二十二、【周妾勸劾】
  宋韓二妾。勸主盡忠。青年守節。撫孤以終。
  【原文】
  明周宗建二妾宋氏韓氏。吳江人。生年月日皆同。宗建欲劾魏忠賢。二妾曰。大丈夫不當如是耶。諫而聽。國之福。不聽臣之分。主無以親老為念。盡忠即所以盡孝也。宗建斂容曰。爾等乃為此言。吾何憾。及疏上。得罪。時二妾年皆二十一。宋氏泣謂韓氏曰。我有二子。各撫一孤以報主。可乎。韓遂抱其長子鞠焉。
  
  周宗建二妾。生年月日皆同。勸主盡忠亦同。主沒而青年守節撫孤亦同。宗建何幸而得此二妾哉。蓋亦宗建忠心浩氣之所感也。為妾者能知盡忠即所以盡孝。為主者雖不欲盡忠。亦不可得已。
  
  【白話解釋】
  明朝時候。周宗建有兩個老婆。一個姓宋。一個姓韓。都是吳江地方的人氏。並且他們兩個人。生的年紀月份日子都是同的。你道奇怪不奇怪呢。這時候、朝廷有個太監叫魏忠賢的。包攬大權。殺害忠臣。無惡不作。周宗建就想上奏章到皇帝那兒。去彈劾魏忠賢。宋氏和韓氏兩個人。都這樣的說著。難道大丈夫不應這樣做的么。你去勸諫皇上。假使皇上聽了你的話。這是國家福分。假使皇上不肯聽。這也是你做臣子應盡的職分請你不要為了有個年老的爹娘、記掛在心裡。要曉得盡了忠。就是盡孝呵。周宗建聽了這番話。覺得他們也明白大義。就正色地對他們說。你們尚且也能夠說這種話。那我就是得了罪。又有什麼恨呢。等到周宗建把奏章上到皇帝的那兒。果然得了罪。這時候宋氏和韓氏兩個人的年齡都很輕。都才二十一歲。於是宋氏就流著眼淚對韓氏說道。我有兩個兒子。那末我們兩個人。大家各自分養一個小孩子。以報答主人翁。你看這樣好不好呢。韓氏就抱了他的一個大孩子撫養著。
  
  二十三、【金章牙牌】
  金母章氏。從子殉王。牙牌歸報。赴井而亡。
  【原文】
  明崇禎末。寇薄都城。金鉉奉命巡視守城。入告母章氏曰。寇勢迫。萬一不測。願母割愛。得殉王事。母正色曰。食祿殉難。汝之分也。吾從汝父及汝。兩食君祿。義不逃死。倘事急。解所佩牙牌疾告我。因相持慟哭去。後數日。都城陷。鉉解牙牌付從者曰。歸報太夫人。自投御河。母得牙牌曰。事遽爾耶。孝哉鉉也。遂赴井死。
  
  金章氏幼以賢德稱。具烈丈夫概。故其勉子盡忠也。則正色以告之。牙牌以約之。及得報。則先稱子之孝。復盡己之忠。肅冠帔。告宗祠。從容不迫。赴井以死。鉉妾王氏亦從之殉。滿門盡忠。嗚呼、烈矣。
  
  【白話解釋】
  明朝崇禎皇帝末年的時候。流賊李自城進逼北京城。有一個姓金名鉉的人。奉了皇帝的命令、去巡守京城。他眼看著時局、是糟到沒有辦法可想了。就回到家裡。稟告母親章氏說道。現在流賊的勢力。大得了不得。萬一有個不測。那末就要請母親舍了心愛的兒子。讓我在國難里犧牲了。金鉉的母親就正色對他說吃了皇上俸祿。就去死皇上的危難。這是你做臣子的應盡的義務呵。況且我跟了你的父親和你兩個人。兩次吃到了皇上俸祿了。在道理上講我也是不肯活著做人的。倘若一旦事情緊急了。你可即速解下了身上掛著的象牙小牌子來。通知我才好。母子兩個人。大大的痛哭了一番。過了幾天。果然北京城攻破了。金鉉就解下了身上象牙小牌。付給了跟從的人。並且對他說。你快點回去稟告太夫人。於是自己投在御河裡死了。他的母親得到了象牙牌以後。就嘆口氣說。事情竟快得這個樣子嗎。鉉兒真是個孝順兒子了。說完話。就跳在井裡自盡。
  
  二十四、【兆婢托耕】
  李婢袁氏。攜幼出耕。守城熟識。得脫映庚。
  【原文】
  明西賊陷蜀。屠士紳家殆盡。李兆子映庚甫九歲。其婢袁氏已嫁應高為妻。乃與其乳母李氏匿之。賊搜捕漸急。袁氏與姑謀。託言至城外事田。每旦、荷畚鍤糞除具。別挾一小子與映庚年相若者。從城門出。暮則歸。使門卒識己姑媳熟。乃使映庚荷糞簏隨出。就近城田共耨。垂暮。令其姑還。而己負映庚走匿山中
  
  忠婢多矣。而出嫁之婢。能復忠於主家者。實不多得。處屠戮殆盡之境。當搜捕漸急之秋。設無袁氏種種之籌畫周密。雖有李氏乳母。映庚其能免乎。知仁勇三者。袁氏兼而有之矣。豈特忠而已哉。
  
  【白話解釋】
  明朝流賊張獻忠。攻陷了四川省。把四川省里的讀書人家。和鄉紳人家。差不多殺了一個干凈。這時候、有一個李兆的兒子。名叫李映庚。年紀才只九歲。因為他也是鄉紳人家的兒子。當然是在要殺的一班人裡面的。李家有個丫環袁氏。已經嫁給了應高做妻子了。他眼看著主人家將要斷了種。絕了香煙。就和李映庚的乳母李氏。大家商量著。把李映庚藏了起來。這時候、流賊搜查得很利害。袁氏就和他婆婆想了一個計策。托著說到城門外去種田。在每天的早晨。婆媳兩個人。總是背了鋤頭。挑了畚箕。另外又跟了一個小孩子。年紀和李映庚差不多的。一同從城門裡走出去。到了晚上就回來。這樣過了幾天。看守城門的兵士。就把他婆媳兩個人。看到很熟悉了。於是他就叫李映庚背著盛糞的竹簏。跟了他們婆媳出去。大家在離城近的田裡耘著。到了太陽下山將要天暗的時候。袁氏叫婆婆回去。自己背了李映庚躲在深山裡。於是他的小主人的性命。才得保全了。
  
  【緒余】
  女子之忠。對於國家能盡其心者。不可勝數。如李侃妻之守陳州。鄒保英妻之守平州。古玄應妻之守飛狐。皆以家僮女伴。厲氣狥城。卒卻強寇。史思明之叛也。衛州女子侯氏。滑州女子唐氏。青州女子王氏。相與歃血勤王。赴營討賊。百世之下。猶能使人壯氣指冠。雖擐甲挺戈。為國敵愾。其事誠未可責之女子。但當此過渡時代。強弱兩派。勢不並立。彼狡焉思啟者。方耽耽雄視。以待天擇。若不得綉旗錦甲。馳突槍風彈雨間。虎帳健兒。安知無甘心巾幗者。而囊括全宇。將待何時。天下興亡。人人有責。盡心女子。盍興乎來。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