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伯承15歲當家為母分憂

劉伯承小時候家境貧寒父親由於過度勞累和貧困生活的折磨,身患肺病,過早離開了人世。為了給父親買口棺材,借了四十吊錢的高利貸,這樣,使本來就十分貧困的家境又雪上加霜。父親去世以後,年僅15歲的劉伯承就和母親一起承擔全家七口人的生活重擔,並且成了全家的主事人。他事事為母親分憂,能自己做的事情從不讓母親去做家裡的大事小情、里里外外全靠他去張羅。

  雖然一家人勉強度日,但生活上的安排還是井井有條,每天天剛放亮起床,日落之後才回家,精心地侍弄家裡的那幾畝薄田。雖然每天起五更爬半夜地出力流汗,付出超常的勞動,但終因土地貧瘠,一年下來也就只收四五擔毛谷,除了還債就所剩無幾了。全家人只能靠吃糠咽菜勉強度日。母親為此長吁短嘆,劉伯承就經常安慰母親說:「我們家裡現在雖然很困難,但只要勤奮,就有希望。 」母親說:「這談何容易啊,我是心疼你呀孩子你這么小,家裡的擔子都壓在你的身上母親心裡難受啊!」伯承笑呵呵地說:「母親您放心吧,您別看我年紀小,可我身子骨結實,有使不完的勁。 」母親知道這是兒子在為自己樹立生活信心,多麼懂事的孩子,怎麼也不把他拖累在家裡,這樣就更對不起他死去的父親了。於是,她對伯承說:「你父親經常講,好男兒志在四方,你不能一輩子總這樣在這裡忙活著,應當到外邊的世界去闖一闖。要想干出點名堂來,千萬不能把讀書放下,沒有文化到什麼地方也吃不開。」伯承聽了母親的話,心裡非常感動,家裡生活如此困難母親不是讓我長久的留在家裡,減輕她的負擔,而是督促我學習,到外邊發展,這是多麼偉大的母愛,多麼高尚品德,只有母親才有這么寬廣的胸懷

  打這以後,他更加忘我地勞動了,還鍛煉了靈活的經濟頭腦。每天除了種好家裡的幾畝田外,還見縫插針到有錢的人家裡打短工,掙幾個銅板或換幾升米回來,這樣就能改善一下家裡的伙食。可一到農閑時,他就特別著急,因為這個時候,誰家也不雇短工,他就把眼光投到別的地方,尋找掙錢的門路。當他聽說御河溝煤廠用人挑煤時,他心裡很高興,回家就與母親說了,可母親說什麼也不同意,對他說:「孩子呀,你不能去干那個活,御河煤廠離咱家20多里路,這一去一回就得50里路,再挑一天煤,你受不了呀,壓傷了身體可是一輩子的事。」伯承一聽母親不同意,知道是為自己好,可好不容易有這么個掙錢的機會,怎麼也不能把機會放過。於是,他向母親表態自己會多加註意的,母親無奈,只好答應了他。

  伯承為了每天多挑幾趟,天不亮就起床,可晚上一回到家裡,肩膀磨破了一層皮,鑽心的疼,兩條腿就像灌了鉛,每走一步都很費勁,腰酸背疼簡直難以忍受,可他怕母親看了難過,總是裝著一身輕鬆的樣子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