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德教化

  王昭素。篤學不仕。有至行。為鄉里所稱。以國子博士致仕。年八十九卒。每市物。隨所言而還直。未嘗論高下。縣人相告。王先生市物。無得高取其價。治所居室。有椽木積門中。夜有盜。抉門將入。昭素覺之。擲椽於外。盜而去。由是里中無盜。(儒林傳)   

    王昭素宋朝酸棗(河南省延津縣北)人,為人好學,博通九經,學問淵博,同時研究庄老學說,尤其對詩經丶易經特別專精深入。居家不做官,有高超卓絕行誼,深受鄉里人士稱讚和尊敬,常聚集四方學子,親自教授,自給一切生活所需,而不仰賴他人。
  昭素每次購買物品,都隨賣主所說價格如數付錢,從未與人講價還價,也不論說價格高下,全縣人民都互相告訴說:「王先生購買東西,從不還價,我們不要向他取得高價……。

  王昭素整理所居住宅,用有香氣可供玩賞的櫞木堆積在門中。有一天夜晚,有一盜賊挑門將要進入,昭素髮覺,並不作聲,且將櫞木丟到門外,盜賊見此情景,感到慚愧而離去,從此鄉里不再出現盜賊
  每當鄉人彼此之間,有爭端發生,不肯相讓時,他們不到官府去打官司,都到王昭素家,請求評理裁決,經王昭素諄諄開導,雙方都口服心服,彼此和平化解。
  宋太祖時任用昭素為國子博士,後來告老歸鄉,安享高壽八十九歲去世。
  ※綜觀王昭素雖然居家不為官,而能以道德教化陶冶人民,而且本身與物無競,崇高德行感化力量,使境內人民自我尊嚴覺醒,不用刑名法律自然知恥而守法,民情風俗因而趨於敦厚。孔子雲:「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者是也。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