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歊是南北朝時候的人。他博學多聞,而且有很深的文學造詣,但他始終沒娶妻室,也不作官。
他曾寫了一本《革終論》,書中引用孔子所說的「精氣為物,遊魂為變,因此我們不難知道鬼神的情狀。」他的文筆雖然簡潔,義旨卻頗為奧妙。
他又引用季札的話說:「當骨肉回歸土地時,魂氣並沒有消失。身體是沒有知覺的物質,神識卻是有覺知的體性。所以身體對於神識來說,只是過路客所寄居的旅館而已!」
後來劉歊專心學佛。有一天,寶志道人在興皇寺遇到劉,很驚訝地說:「你隱居家中修行道學,沒想到成就這么好!」(《梁書》處士傳)
(評)許止凈先生說:劉歊的論著以及他所引孔子和季札的話,還是只知道有神識,而沒有看見:本性不生不滅,充滿整個法界。由於一個沒有覺悟的心念變成無明,再由無明而引發業報,而變幻為神識,出生入死,宛如出入旅館的遊客。神識的本體與自性沒有差異,就像月亮與水中的投影,表面頗為相似,位置卻有天淵之隔。神識正是生死的根本,並非特別寶貴或值得執著。然而,有些更愚痴的人卻主張:精神出自軀體,身體死亡時,神識便消滅了。他們讀到劉歊的理論,固然也可以喚醒迷痴!(《歷史感應統紀》第二卷第九十頁)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