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波斯匿王每次到祇洹精舍聆聽佛陀開示時,必先脫下隨身的庄嚴飾物,虔誠頂禮後再請法。一日,佛陀為波斯匿王開示法要,國王聽了心生法喜,請求佛陀及比丘僧接受自己三個月的供養。回宮後,波斯匿王告訴大臣們這個消息,並請大眾共發歡喜心。接著,國王在宮門外興建殊妙庄嚴的大講堂,並備齊百味飲食、僧衣、卧具、醫葯,無所短少。
三個月後,波斯匿王向佛陀稟白自己的功德已圓滿成辦,佛陀慈悲地說:『國王,修善積福應無有疲厭,千萬不要說所做的功德已經圓滿。眾生輪迴生死,無可稱記,福德亦隨之消磨殆盡,毫釐不存,所以不要說福德已圓滿足夠,應追求身、口、意之一切行持沒有煩惱、過失,體悟真生命的解脫自在為首要,而不是以生滅的福報為滿足!若能如此,就能於漫漫生死長夜中得到無量的安穩喜悅。』
波斯匿王當下心懷恐懼,悲泣交集地向佛陀懺悔頂禮,改往修來,不再貪求會隨生死輪迴而變滅的福報。就在此時,大眾中一位迦旃延比丘尼聽聞佛陀開示後法喜充滿,頂禮後稟白佛陀:『三十一劫以前,有一飯式詰如來出現於他方世界度化眾生。當時的野馬城內有一位名叫純黑的僕役,見到如來入城托缽游化,於是回家準備齋食供養如來,發願以此殊勝功德,令己不再墮落三塗惡道,來世亦能值遇如來,為己說法,從煩惱無明的深淵得到解脫。』迦旃延比丘尼表示:『僕役純黑即是我前世,因為在飯式詰如來前發了誓願,希望未來之世永聞如來解脫生死之妙法,故於三十一劫中不曾墮入三惡道中,得生天上、人間,今世隨佛出家學道,漏盡煩惱成阿羅漢。』
迦旃延比丘尼發願,願將身口意三業所有行持,毫無遲疑地落實修行,觀照自心,毫不貪戀世間生滅的福報,以求究竟解脫。若見一切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等賢士,如同見佛一般,盡當歡喜供養,並一一詢問沙門所需之物,只要承諾的,必盡力去求取。正因為如此護持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四眾弟子的因緣,最後得入涅槃之道。
佛陀觀察迦旃延比丘尼的發心後,詢問在座比丘:『你們是否見過對於修行解脫有如此信心的人?』眾人回答:『沒有。』於是佛陀對大眾說:『在聲聞中第一位得到信解脫的比丘尼,就是迦旃延比丘尼。』迦旃延比丘尼、波斯匿王及四眾弟子聞佛所說,皆歡喜奉行。
典故摘自《增壹阿含經·卷十三》
省思:
生命的緣起來自眾生的心念,造作不同的言語行為,有善、有惡,有凈、有染,有迷、有悟。隨著善念、凈念、覺悟,可以增益世間有漏的福德與出世間無漏的功德;倘若一念不覺,心生執著、妄想,則生命不能自在,生死不得解脫。欲作生命的主人,須時時提醒自己,檢討身口意三業,將佛法的道理落實在日常之中,由方便的修善斷惡到究竟的修善不執著善,方能到達解脫的涅槃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