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時,有位名叫懶殘的禪者,修行造詣極高,遐爾聞名。一日,皇上委派使者請他進宮。使者到來時,禪師正在山中燒烤芋頭。待使者宣讀聖旨後,禪師卻充耳不聞。時值隆冬,禪師衣著單薄,凍得清涕直流。使者見狀,勸禪師擦去鼻涕。不料禪師卻說:「我沒有工夫給俗人揩鼻涕。」因為在禪師的境界中,早已超越這些分別,瀟灑自在,無拘無束。他的詩,正是這種生活、這種心境的真實寫照:
世事悠悠,不如山丘。青松蔽日,碧澗長流。
山雲當幕,夜月為鉤。卧藤蘿下,塊石枕頭。
兀然無事坐,春來草自青。
禪者隱居山林,面對青山綠水,唯有一瓶一缽,了無牽掛。對於他們來說,生死都已不成問題,還有什麼值得操心,值得牽掛呢?
佛陀時代,有位跋提王子和兩位同參法友在山林中打坐。一天,三人情不自禁地喊著:「快樂呵!快樂呵!」佛陀聽後就問:「什麼使你們這麼快樂呢?」跋提王子說:「想我當初在王宮時,日夜為事務操勞,常年累月,不得悠閑,還要耽心自家性命安全。雖住於奢華舒適的王宮,吃著山珍海味,穿著綾羅錦緞,更有衛兵時時保衛身邊,但我總感到恐懼不安,吃不香,睡不好。現在出家參禪,內心不再有任何負擔,每天都在法喜中度過,無論走到哪裡,都覺得舒心自在,所以,不禁從內心深處湧出歡呼之聲。」懂得無牽無掛是福報,才能享受到其中快樂。若知道牽掛是緣份,照樣可以品味出人生的幸福。感恩師傅的教誨「讓我品味出孤獨時快樂。喧囂繁雜中尋找到淸凈。懂得安慰、同惜、支持、鼓勵與漫罵、斥責甚至是譏笑、挖苦同樣是牽掛照樣享受人生的幸福。」我是信服了!自從修學佛法後,隨著正見的樹立,正念的鞏固,法喜在增加,從內心深處散發出的快樂比以前更真切、更頻繁了,有時不經意的笑聲自己都會嚇一跳。由內而外的快樂同樣感染著周邊的朋友和同事,對『快樂著你的快樂』由衷信服了。由衷的快樂來源於無牽掛,不牽掛生死,不牽掛榮辱,不牽掛得失,放眼處天高雲淡,怡然自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