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漢時期,有一位叫梁鴻的讀書人,是扶風平陵地方的人,家境十分貧寒,父親早早就過了世,當時正值亂世,梁鴻年幼,無力葬送,只得用一張草席裹住父親下葬。
父親去世後,家裡生活更加艱辛,梁鴻雖然年少,但很堅毅,他刻苦求學,曾被保送到當時最高的學府「太學」里學習。因他聰明好學,精通經史典籍,為人又有德行,使得當時的人都很敬佩他。
後來,梁鴻回到了家鄉,繼續學習以提升自己。
鄉里有許多人家,見梁鴻一表人才,氣質儒雅,為人勤勞踏實,又有著高深的學問,很仰慕他高操的品德,都希望把女兒嫁給他,前來提親的人非常多,其中不乏有位高財多之家的貌美女子,但都被梁鴻婉言謝絕了。在梁鴻的心中,始終尊崇道德,並不貪慕名利財色,他是希望能夠找到一位志同道合的人,能夠成就彼此的道德學問。
同鄉里,有一位孟家的女兒孟光,她生得肥胖,皮膚很黑,相貌醜陋,力氣又很大,能夠把舂米的石臼舉起來,但她賢淑知禮,聰明有德。
孟家的家境極為富有,前來提親的人也不少,但每每有人來提親時,徵求孟光的意思,她總是不願意,一直拖到三十歲,還是沒有成親。
孟光的長相雖丑,但她從不因此而自卑,也不因富有而驕慢,她不願追求名利富貴的生活。在她的內心,重視的是品德的修養,當見到前來求親者,大多重視的是家中的財富,她自然是不願意。
雖然年齡很大了還沒有成親,她並未因此擔憂,每日依然盡心孝敬父母,安於本分,習女功,學道德。縱然有人因此說些什麼,她也從不放在心上。
孟光有如此堅定的信念,父母卻很焦急,看著女兒一年比一年大,還是沒有成親,終於忍不住責問女兒:「這麼多年來,有這麼多的人前來提親,其中有富家的子弟,也有相貌俊朗的人,或是有地位,或是有才華,可你每次都不肯答應,現在都到了三十歲了,還沒有滿意的人家,你到底是想要怎樣的人才行呢?」孟光於是回答說:「希望節操能像梁鴻那樣的。」
當梁鴻聽到了這樣的話之後,剛開始感到有些驚訝,聞知孟光的賢良品德,內心也很感佩這位女子,便請人上門提親,孟家便也高興地答應下來。
到了成親那天,孟光穿得十分華麗,塗脂擦粉,裝扮一新,大家都高高興興的,可梁鴻從成親那天起,一連七天都不理睬妻子。
孟光很奇怪,就跪了下來,請問梁鴻原因。梁鴻這才說道:「我是希望有一位穿著粗布的衣服,生活儉樸的布衣妻子,能夠同我一起過著隱居的生活啊。如今你卻穿著綾羅綢緞,描眉粉飾,這怎麼是我所希望的呢?」
孟光一聽,會心一笑,說道:「原來如此,您有這樣的志向,我也已備有隱居的服飾」於是進門換了粗布的衣服,挽了一個像椎子一樣的髻走了出來,梁鴻見了,知道妻子與自己志向相投,於是很高興地說:「這才真正是我梁鴻的妻子啊!」並為妻子取了字叫德曜。
後來,兩人一同隱居到了霸陵山中,過著男耕女織的生活,梁鴻下地幹活,孟光就在家中紡織,做家務,十分勤勞。閑時,他們便一同讀書、彈琴,學習道德學問,生活雖然儉樸,但很快樂。
之後,他們一家又搬到吳下去,住在吳下一戶大家皋伯通家裡的廊下,靠替人家舂米過生活。
每當梁鴻回家的時候,孟光已經準備好了飯食,並且將飯食高高地舉起,端到丈夫面前,托盤的位置與眉毛並齊,不敢抬頭直視丈夫,一副很恭謹的樣子。梁鴻也是很莊重地接過來,兩人相敬如賓,以禮相待。
uploads/content/2022/may/27d9ccb7a80ede03f306a0c9dbc36ef9.jpg">
有一次,皋伯通看到了,感到非常驚訝,說道:「這位做工的人,能使得自己的妻子這樣尊重自己,一定不是普通人。這對夫妻必定是兩位隱居的君子了。」於是請了梁鴻夫婦住在自己的家裡。
梁鴻於此之後,便潛心下來,專致著書有十幾部。後來身體病得很嚴重,便跟主人皋伯通說:「往昔的時候,延陵季子出使齊國,在返回的路上,他的長子去世,於是就葬在了嬴博之間,並沒有回到鄉里,現在,也請別讓我的孩子在我死後,將我的屍體運回故里。」
當梁鴻去世以後,皋伯通等人便要求能夠下葬在吳下一位叫要離的墓旁,他們說要離是一位忠義的烈士,而梁鴻是一位清凈高雅的君子,可以讓他們在一起。下葬以後,孟光便帶著孩子,回到了家鄉扶風。
君子聽到了此事,認為像梁鴻的妻子這樣不追求富貴,能夠安於貧困生活,重視仁義道德的女子,是很賢明的。而梁鴻也注重自己的品德修養,不貪財色,不好名利,樂於追求自己道德學問的提升,都是很讓人敬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