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皇帝與佛教(乾隆佛裝像)

乾隆皇帝佛教乾隆佛裝像)

 

uploads/content/2022/may/c7e459726d32dd2b56352b225fafc88e.jpg">

乾隆皇帝佛裝像(圖片來源:資料圖) 

清朝是以滿族貴族為主,聯合漢族地主階級建立起來的一個封建政權。清朝各帝都推崇佛教,有些皇帝還精研佛學,如順治康熙雍正乾隆諸帝,他們對中華民族傳統的儒、釋、道三家文化採取了三教一家,圓融一體的對待,堅持了三教平等的政策,這在歷史上都已是定論。

乾隆帝在滿族原始宗教信仰——薩滿教的祭祀中規定首祭釋迦牟尼、觀世音菩薩、關聖帝,並用大典的形式頒行天下,這充分說明乾隆帝是崇佛、信佛的。

拈香敬佛念佛珠已溶入乾隆帝日常生活習慣中,成為他每天必修的「功課」。 

坤寧宮祭祀

坤寧宮祭祀,是清宮最為頻繁祭祀活動。坤寧宮在紫禁城中軸線上,乾清宮之後。宮內東頭兩間暖閣是皇帝大婚時臨時居住的洞房,中部和西部是祭神的場所。

一年當中乾隆帝要數十次到坤寧宮祭祀,但主要是朝祭,也就說是為佛、菩薩、關帝行禮,四月初八日是佛誕日,是信眾節日,而清宮滿洲祭神祭天之禮規定:「四月八日則奉神於堂,子而祭之。每歲四月初八日,恭迎坤寧宮朝祭神,供於堂子饗殿,佛、菩薩、關帝像前懸於神幔,設黃瓷池,注紅蜜,和以凈水。」

養心殿和中正殿佛堂

清帝所住養心殿設有東西佛堂皇帝日常在此拈香敬佛念佛珠,並規定西佛堂佛誕日念經。

中正殿位於紫禁城西北角建福宮花園南,以它為中心自南向北分布了十座藏傳佛教建築,是清代宮廷藏傳佛教活動中心,它們建築的時間不同,但主要建於乾隆時期

養心殿佛堂中正殿佛堂皇帝一人專用的,清宮記載乾隆帝經常前往這些佛堂拈香,並且諷經日期安排得也最多。清宮的佛事活動很多,除中正殿、養心殿誦經外,儲秀宮、慈寧宮等處在萬壽聖節、忌辰日、釋迦聖誕也要諷經。這些還只是在宮禁內進行的佛事活動,此外乾隆帝經常要到宮外寺院去拈香。

寺院拈香行禮

每年正月初一,乾隆帝除了在宮裡各處的祭拜、拈香、行禮外,他大多還要到弘仁寺、仁壽寺、闡福寺拈香。據記載,乾隆帝每月至少要到四、五座寺院拈香行禮,多則達到八、九個寺院。如若是外出巡幸,所去的寺院就更多了,只有真正崇佛信佛的人才會如此熱衷於參拜寺院才會這樣樂此不疲地去燒香敬佛。

圓明園內有乾隆帝的專用佛堂,並配備有太監和尚、太監喇嘛,而乾隆帝每次去圓明園仍要從宮中帶太監和尚等隨行,若外出巡幸同樣也要帶太監和尚、太監喇嘛等。

念佛悼念皇後

據記載乾隆帝為悼念孝賢純皇,在夜深人靜時,虔誠地熬茶念佛珠,懷念心愛的皇後。孝賢純皇後克勤克儉,不忘滿族習俗,深得乾隆帝敬重。乾隆十三年(1748)隨高宗東巡,病死於德州船上,乾隆帝極度悲哀。

深夜,在內宮,一個人默默地熬茶念佛珠,應該說是發自內心的真情表露,是不需要做給任何人看的,也就是說乾隆帝是真信佛的,而不僅僅是為了統治需要的做作。乾隆帝不但重視形式上的禮佛,而且對佛學的研究造詣也很高。

乾隆皇帝佛裝像

uploads/content/2022/may/72d945500540662588072b73c665fa51.jpg">

乾隆皇帝佛裝像(圖片來源:資料圖)

 

乾隆皇帝身著紅色袈裟,頭戴黃色班智達帽,全跏趺坐三層高墊上,下為大象所馱的蓮花寶座。十朵盛開的粉紅色蓮花與綠葉組成背光。乾隆右手施說法印,神態庄嚴靜穆,一派學富五明的佛教大師形象。面部描繪寫實傳神,長方臉幾縷長髯,精神矍鑠,是乾隆老年相貌,略有明暗立體感。

蓮花座前寫藏文大意文殊菩薩化身大德法王。座左為普賢菩薩,右為地藏菩薩頭上天空正中繪諸佛菩薩黃教祖師25位。座前有蓮花盛開的方池,邊上坐15位僧人,下界畫大黑天、吉祥天母法王三位護法神。

這幅畫像著力把乾隆刻畫成蓮花環繞、眾神簇擁的文殊菩薩化身,意味著他不僅是人間帝王,也是神佛世界主宰政治意義深刻。皇帝身著喇嘛服飾,也表明了他對藏傅佛教的尊崇和他本人的宗教信仰

這幅唐卡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對於了解清代的民族宗教政策很有幫助。整幅作品布局飽滿和諧,線條流暢,形象生動,色彩豐宮華麗,是18世紀在內地創作的唐卡作品的代表之作。

修建京城寺廟

乾隆時期北京寺院進行了大規模的普查和修整,主要分為兩部分,一是對皇家寺院以外的京城寺院的改擴建工程,二是對皇家寺院及紫禁城、三海、頤和園、圓明園等皇家園囿中的佛堂寺廟的改擴建和新建。

乾隆帝已從個人行為和國家行為去實踐著他的崇佛信念,對佛教態度更為理性,更為執著他對佛教發展所起的作用更大

 

來源鳳凰網華人佛教綜合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