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當的放手
新來的小沙彌,按法師的吩咐,去另一座寺院送經書。幾百本經書由一匹棗紅馬馱著。
在途中,小沙彌一直緊緊地牽著馬的韁繩,惟恐它不好好走,甚至怕它脫韁而逃了。越是這樣,那匹馬越是在後邊拖拉著,越走越慢,越走越沒精神,小沙彌就把韁繩扯得更緊了。結果,沙彌和馬之間不但形不成默契,還爭執彆扭著。本來並不遠的路途,居然用了整整一天的時間才打了個來回。
回到寺院里,小沙彌就向法師告馬的狀,說這匹馬太不聽話了,越拉越不走,急死人了。法師就笑了,對小沙彌說:「與任何一匹馬同行,都不能強拉硬拽,要因勢利導,發揮和調動馬的積極能動性,讓它自己走,讓它在前面走,或與它並排走,絕對不能在前面拉它。這匹棗紅馬是一匹最聽話的老馬,對這樣一匹馬,就更省心了,所謂的老馬識途,它在這些寺院與寺院之間的路途上,走了已不止一遍,走了也不止一年了。明天再去另一座寺院送經書時,放手讓它自己走,你試試看。」
第二天,當小沙彌與那匹棗紅馬再次踏上路途時,小沙彌想起法師說的話,就及時地放開手,把韁繩搭在馬的脖子上。那匹棗紅馬像是受到了莫大的尊重,馬上精神起來,朝小沙彌咴咴兩聲之後,揚起四蹄嗒嗒嗒地朝目的地走去。小沙彌在一側跟著,既輕松又愉快。
更令小沙彌感動的是,在回來的路上,在一塊半米見方的岩石旁,棗紅馬忽然不走了,還銜住他的衣袖往它背上搭。小沙彌忽然明白了棗紅馬的意思,在騎上它之前,把自己揣在懷裡的半塊白饃喂給它了。
結果可想而知,與昨天差不多的路程,今天只用了少半天的時間就順利歸來。
每一個人,對待每一件事,都有一個成熟的過程和熟悉的過程。因此來說,有的時候,你過多地約束和牽制,並不能起到預期的效果和作用,倒不如適當放手,來得智慧和省心。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