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寺沒刺激,便沒修沒行

入寺沒刺激,便沒修沒行

 

傍晚,老和尚大殿外乘涼,一位年輕人上山,向老和尚閑聊些他家庭的事,人去後,老和尚便藉機對身邊弟子說:「那些溺在父母身邊的,終長不成人,而那些離開父母的寵溺,在外奔波的人,反卻能煉成大人氣魄。就像溺在母猴懷裡的小猴,有時會被母猴抱得活活悶死,而那些獨立跳躍在山林的小猴,反而活得很好修行要在困苦、最不好環境,越是能修忍辱,越有境界折磨,才是修行最佳的環境。」

香燈某某師,正為一些事情,與執事人大起煩惱,老和尚客堂見此,便對某某師開示說:「俗家人分別善人惡人而起憎愛,而出家人善人是如此,對惡人也是如此,一律平等慈心,於好不起貪著心,於惡不起憎噁心。那些刺激我們的,才是我們真正的指導者,入寺沒刺激,便沒修沒行。」老和尚又說:「不可起憎噁心,來分別那是惡人壞人,是我們自己不夠那個道行來接納對方,不夠那個涵養來與人善處,錯是錯在自己的耳根眼根的分別業識,這便是我們與生俱來的習氣,我們就是被這些習氣障礙住。」

傳某師對一些人眾是非,頗為在意一大早,大眾還在灑掃,便在大殿穿梭於人眾之間,東講西聽的,老和尚坐在客堂,靜靜地看在眼裡,便對傳某師開示說:「有功夫的人,耳朵不聽人的是非,眼睛不看人的善惡,人家毀謗我們,罵我惡人善人,都當做沒聽到、沒看到,收攝六根不外馳。只有那些沒功夫的人,才整天窺伺他人的是非,斤斤計較。」

灑掃畢,老和尚喚傳某師過去,對傳某師開示說:「我們修苦行是在藉各種事境,磨鍊我們不起無明煩惱,洗除習氣,鍛煉做人做事的各種能耐,並不是要做什麼勞力事,才叫做苦行,打破對一切順逆境的分別,就是在苦行出家就是要吃苦受苦,只有在苦中才能開發智慧。」

妄想的人,須要做一些雜務事,將念頭有個寄託,否則妄念紛飛,要他念佛也念不下去,只有善根的人,可以靜靜地念佛念下去,一面工作,一面念佛,會漸漸地不覺得在工作,而且自然生起平等心。」

和尚又說:「戒行清凈,六根不染,是入禪的第一步基礎,要如龜縮頭,住於清凈無染。六根不凈妄念尚存,無明未破,便無法開悟禪堂打香板就是在打你的無明。」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