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世祖樂山公行醫濟世善行的果報

 我家祖籍是江西,從九世祖起龍公才開始遷居湖南衡山。七世祖樂山公出生於清朝康熙十一年,也就西元一六七二年。他的學問得很深,文章做得很好;但卻未參加考試,而是跟從祖父學醫;並開了一家小葯店;因為他醫術精良而且又樂善好施,所以醫名大著。後來因為葯店被偷,因此關店歇業,還抵押了住的房子還債,暫時遷居鄉下。當時的地方官紳,因為樂山公行醫救人,遭此不幸;於是就湊了錢協助他贖回原來居住的房子;另外再租一間房屋開葯店。康熙十二年也就西元一七零三年,衡山發生了大瘟疫,求醫的人晝夜不斷,因而救活了很多人;而樂山對於窮人和受刑犯救濟尤其的多。當時的縣長葛公,以樂山公的盛德及博學多聞,特別聘請他到縣府里擔任幕僚。並且向樂山公說:『你存心救人,我沒法報答,就教你兒子讀書成名,作為對你濟世救人的回饋吧!』樂山公接受了縣長建議,就送兒子先燾進入了雯峰與集賢兩書院讀書。後來先燾不久即考中了舉人,又考中進士;樂山公當時已六十七歲,送兒子進京參加會試,經過一個名叫灄口的地方,(就是現在湖北省黃陂縣西南四十里處)正好碰到嚴冬的時候發生瘟疫,經公醫治的病患都能立即病癒。樂山公七十四歲的時候,又帶領兒子進京等候任用,經由運河北上,當時的運糧船工有許多人得了傳染病,經樂山公醫治都能立刻痊癒。此事遍傳於各糧船間,許多糧船的病患,紛紛於船旁呼叫,並用繩子樂山公乘的船系住,使船無法前行,樂山不忍見死不救,就囑咐兒子先燾,改從陸路雇乘騾轎趕赴京城。自己留下繼續治病救人。經過了個月,等到傳染病停止了,他才到達京城。(人若是能夠放下自己重要的事情救人,實在是最難能可貴的了。)此時正好先燾已奉派擔任陝西省鎮安縣的縣長樂山公於是陪同兒子上任。到達鎮安縣以後,指示山地民眾,就地採藥,以增加收入。次年,返回湖南衡山老家後,即寄信給兒子教他愛民治世的方法道理;信中情詞懇切;被兒子上司陝西巡撫陳文恭見到,大加稱讚。即將這封信印發送給全省的官府參考,以資策勉。這封信以後被刊入『皇朝經世文編』這本書中,為世人所傳誦。

 樂山公在衡山的時候,常到監獄裡為犯人義診,兒子富貴顯赫的時候,樂山公已經八十多歲了,仍然常到監獄探視病患義診;縣官見他年老,派人向樂山公辭謝,他回答說:『救人是最快樂的事情。』樂山公八十四歲的時候,兒子先燾因為繼母逝世辭官回家,而又因為父親年事已高,就決定不再復出做官。在某一天的深夜裡,大雪紛飛,有一病患家屬敲門求醫外出赴診,先燾就起身開門,並對來人說:『我父親年老,深夜不方便驚動,您可否明天早晨再來?』不料這時候樂山公已經聽到聲音披衣起床,就叫先燾入內室,並且對他說:『這應該是生產急診,怎麼可以延遲醫治呢?』於是就穿上木屐隨同來人前往赴診。這種捨己救人的情操,如此的真切著實令人欽佩。所以老天有眼,明察秋毫,報施給樂山公的果報也特別的豐厚。因此樂山公九十三歲的時候,孫子肇奎,獲得乾隆壬子年鄉試的第二名。曾孫有七人,鎬敏、鐵敏兩人都是翰林,並膺任主考學政的官職;鏸敏、鈺敏兩人都是舉人做過縣官。鏡敏在拔貢考試通過後,派在軍機處任職,而鎮敏擔任京官,?敏則選上孝廉方正,當時人們尊稱他們為『衡山七子』。

 先高祖母康太夫人七十壽辰的時候,當時的名士阮文達曾送有一付賀聯稱:『南嶽鍾寧,南陔衍慶;七旬介壽,七子成名。』賀聯的詞意貼切,實在是人間佳話啊!

 我的祖父亦峰公,是樂山公的玄孫,考中咸豐癸丑年的翰林後,歷任廣東石城新會的知縣,高州府的知府及奏獎道員。而且居官廉潔,盡心民事,造福地方對於當時所發生的械鬥巨案,寬厚的處理,保全了很多生命,積德甚厚。民間還特別建立了生祠來紀念他,可見其受人尊敬程度

 我私下常想孟子所說的:『君子之澤,五世而斬』這句話的涵義。樂山公的子、孫、曾、玄四代都發了科第做官,到了第五代的亦峰公,也仍然能夠積極的行善積德,發揚祖先的遺德;而到了我的父親中丞公,則更為的貴顯。本人則忝為第七代,仍然承受著樂山公的余蔭遺澤;所以說樂山公的厚德,澤被子孫,實在是已經超過孟子所說的五代了。探討其原因樂山公的醫術高明能救病人,已經是不容易了;而醫術精又能夠輕財仗義,誠心濟人,則更是難上加難了。我們所見到各地的許多名醫,靠行醫而積了不少財,甚至千萬、億萬財富的,也大有人在;但是財富能夠傳到第三代的卻是很少,就算偶然有例外,也必然是醫術情而且又好行善布施醫生。我真希望能夠多遇到幾位像這樣行善救人醫師應世,才是社會之福啊!近來生活較艱苦,醫葯又昂貴,貧病的人無力就醫服藥,這正是醫葯發心行善的最好時機了!所以特別在此敬述樂山公行醫濟人的舊事,希望能提供給醫葯界的大德們,作為行醫濟人的參考。

 現在我還要再作一些分析與補充。樂山公的醫術高明,活人甚多,但是葯店被竊,便得要抵押房屋還債,因此可知他的經濟情況的確不佳。到了八十多歲的時候,兒子縣長返鄉歸來;在大雪夜中,仍是穿著木屐步行外出赴診,我們就可知道,樂山公到了老年仍然是那麼清貧啊!(我們今天仍能見到像他這種大善人嗎?)四書《大學》上說:『仁者以財發身,不仁者以身發財。』醫師、葯店都是發財的行業,但是若對貧困的病患義診、贈葯,則不會發財了。然而樂山公雖然不能夠發財,而卻竟能夠發身;當時獲得社會大眾的一致推崇,可說是德譽盛於當時,名聲傳於後世了。實在是不容易啊!(樂山善心的事跡,刊載於陝西的《鎮安縣志》和《湖南衡州府志》及《衡山縣志》等文獻中)子孫連續五、六代都發了科第,而且貴盛,正符合了『以財發身』這句話了。而樂山和他兒子都很清貧,孫子肇奎,也就是我的太高祖;雖然作教官,掌理書院,門生很多,然而也是很清貧。不僅如此,曾聽到先輩們說,伯曾祖點中翰林的時候,捷報由京城傳到家中,高祖母康太夫人,手裡正抱著第七個兒子餵奶,就立刻親自下廚房、做飯款待報捷的人,由此可知家中清寒的程度了!我的曾祖父曾擔任京官,死後沒有任何遺產,因此我祖父亦峰公,從小就孤苦而貧窮,在山齋里讀書的時候,必須自己煮飯吃。四十二歲的時候,才進入了翰林院。以後曾在廣東省擔任縣長的職務十多年,為官廉潔自持,又常常捐出所得,在地方上提倡各種的善事,例如:育嬰堂、種牛痘、修路、造橋、購義地、埋露棺等;因此死後留下的存款不多,所以先父早年的時候,就必須仰賴外出工作的薪資來供給家用。

 我的母親為曾文正公的么女(曾文正公就是清朝的中興名臣曾國藩先生),文正公的家規規定,凡是嫁女兒媳婦,花費限用在二百金以內,先母出嫁,是在文正公夫婦逝世後的數年,有奩金三千,也移撥出來,供作家用及代賠墊祖母被某錢號倒掉的款子,以致於個人的積蓄都空了。離開湖南老家,要往東行時,祖母只能給路費銀錢六百兩,此外則是無所有了。我母親中年時,每次談到當時艱苦的情況,常常是淚隨聲下;自己身為王侯將相之女,嫁給了數代都是仕宦的大家庭生活尚且如此的艱難困窘;如果不是親身經歷,實在是難以令人相信啊!

 我之所以不厭其煩瑣屑的敘述,目的就是要證明『仁者以財發身』,而不是『以身發財』的大道理,實在是有其深遠的涵意呀!這裡我們所應該注意的重點是:雖然是數代的清貧,而卻換得了後代子孫的發達啊!與那些多留財產以害子孫,助長子孫的驕奢淫逸,使得子孫陷於墮落的,兩者相互比較,實在是有天壤之別呀!曾文正公曾給自己所居住的房子一個稱呼叫做『求闕齋』;並且還寫了文章記述;他的用意即是在持滿戒溢,要居安思危啊!因為這個世間,並無十全十美的事物,『豐於此者,必缺於彼。』所以若想得到精神圓滿,最好先在物質上要常有些欠缺。所謂精神圓滿的意思,是指父母都健在,家庭和睦子孫賢達有智慧,並享有天倫之樂道義之樂等。物質者,是指衣服飲食、車馬宮室,乃至官階財富,一切的享用等。曾文正公常用這個道理來教家人,說家計不宜寬裕,這個與常人的見解恰恰是相反的。文正公又常說:古人有『花未全開月未圓』的話,這乃是智者境界;因為花全開了,則表示快將凋謝了;月已圓時,轉瞬間,即要缺了呀!所謂『盛極必衰,樂極生悲』,這豈是古人喜歡說這些眾人聽起來不悅耳的話,實在是這些話都是真理啊!而且自古到今,從社會現象中去觀察,這句話沒有錯啊!而且是歷歷不爽啊!

 俗話也說:『世無三代富』,又說:『天下無不散的筵席』,有智慧的人,就深深的體會到這個道理,所以處事的時候,就會先考慮到:凡事不要求太過圓滿也不要使得太盛,過了頭;對於財物聚散,也有周全良好的計劃;而對於自己的生活,遵守著持盈保泰的因果法則;個人的享受不可豐厚;而且時時都要想到街頭上那些流離失所三餐不繼的窮人啊!常想到各處的善堂,掩埋露天的屍體,為數是那麼的多啊!我應當節省自己的享受,去救死恤孤才對啊。因為一念仁慈的心,即能使天地間產生了一種祥和之氣;如果付諸行動,則這種詳和之氣,就會常常環集在我的四周,而且能使家庭子孫都受到福蔭。這些道理,只要用心研究古今以來的事實,就可了解此話不虛了!

 反過來說,如果只知道貪圖自己個人的享樂,而不顧別人的生死苦痛;使用詐術權謀來巧取豪奪,百計鑽營;這種人的錢可以很多,權勢也可能很大,諂媚他、恭維他的人也多的不得了;一時看起來,似乎是非常的顯赫;然而天道的盈虛消長,有它一定不變的道理呀!三、五十年的時間,轉眼就過去了時間不斷地向前推移,景物也不斷地變化遷移!原本是陋巷寒微,忽然地崛起,成了暴發戶;然而好景不常,豪華的門地,卻在瞥爾短暫的瞬間、凋零沒落了!因為這世間並沒有一堅固不壞東西也沒有一個能永久可靠的事業;凡是用巧取豪奪的方法所得到的財富地位,一定是更為快速的悖出敗落啊!惟有孝悌忠厚的家庭,修德積善的後代,才能夠確實地保有家業,並且是可大可久啊!這些事證歷史上的記載很多,而且環顧我們周遭所發生人事,到處都是呀!所以只要頭腦冷靜有智慧的人自然看得來了

THE END